一种高性能静音缓闭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53069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性能静音缓闭止回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止回阀,尤其是一种高性能静音缓闭止回阀。



背景技术:

止回阀通常用在给排水、污水处理等工况的泵出口处,具有截止水的逆向流动,保护泵和提高泵的工作效率等功能。目前常用的旋启式止回阀行程大、频繁开关情况下噪音大且对密封副的损伤破坏严重,导致缩短了使用寿命,当需要维修时只能更换整个阀、增加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止回阀频繁开关情况下噪音大且对密封副的损伤破坏严重且维修时只能更换整个阀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性能静音缓闭止回阀,包括阀体、阀座和阀瓣,阀体内设置有阀体通道,所述阀座两侧与阀体可拆卸式固定连接、阀座中央部分伸入阀体内部的空腔,阀座中央部分与阀瓣配合的面的截面为斜面使得阀瓣密封时阀瓣倾斜,在与阀瓣密封面相对的一面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阀体远离阀座的一侧设置有缸体,所述缸体内设置有活塞、所述缸体内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且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分别位于活塞的两侧,所述活塞的一侧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杆连接,它还包括一端向阀体通道轴线延伸的限位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位于阀体通道的径向阀体侧面设置有检查口,阀体靠近检查口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有顶盖,所述限位杆固连在顶盖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弹簧的线径大于第二弹簧或者第二弹簧的线径大于第一弹簧或者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的线径相等。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体在靠近阀座与阀体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顶盖在靠近顶盖与阀体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这种结构后,阀体与阀座可靠连接,对于通常出现的泄漏,只需将阀座拆卸后进行处理,而不用全部更换,维修或现场维护方便快捷,且能够随现场工况条件对该阀进行改装。大扩腔的阀体设计使得静音的效果明显,缸体的设置使得阀瓣能够轻松开启以及实现缓闭,有效减小水锤,水头损失较小。总之,这种阀门能够用于极端恶劣、复杂环境并且运行任务繁重的工况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图2为阀瓣关闭状态下的阀门结构示意图。

图3为阀瓣全开状态下的阀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侧视图。

图5为图1的俯视图。

图6为靠近顶盖处的阀门局部放大图。

图7为靠近阀座处的阀门局部放大图。

图中所示:1阀体,2阀座,3阀瓣,4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缸体,7活塞,8第一弹簧,9第二弹簧,10活塞杆,11限位杆,12顶盖,13第一密封件,14第二密封件,15长轴,16阀轴,17轴承座,18挂耳,19挂耳转轴,20螺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一种高性能静音缓闭止回阀,包括阀体1、阀座2和阀瓣3,阀体内设置有阀体通道,所述阀座两侧与阀体可拆卸式固定连接、阀座中央部分伸入阀体内部的阀体通道,阀座中央部分与阀瓣配合的面的截面为斜面使得阀瓣密封时阀瓣倾斜,在与阀瓣密封面相对的一面连接有第一连杆4,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杆5,所述阀体远离阀座的一侧设置有缸体6,所述缸体内设置有活塞7、所述缸体内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弹簧8和第二弹簧9且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分别位于活塞的两侧,所述活塞的一侧连接有活塞杆10、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杆连接,它还包括一端向阀体通道轴线延伸的限位杆11。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位于阀体通道的径向阀体侧面设置有检查口,阀体靠近检查口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有顶盖12,所述限位杆固连在顶盖上。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弹簧的线径大于第二弹簧或者第二弹簧的线径大于第一弹簧或者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的线径相等。

实施例4,与实施例1至3的区别在于:所述阀体在靠近阀座与阀体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件13,所述顶盖在靠近顶盖与阀体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二密封件14。

本发明中阀座采用专用工装夹具批量精密加工或研磨处理保证互换性,使阀的批量生产变得容易,相同口径的阀座能够很好的互换,对于装配、拆卸、维护、更换等处理方案提供了可能。阀瓣和阀座表面可根据不同介质要求做防腐、耐磨或硬质合金等材料的焊接处理,适用范围广泛,阀座是镶入阀体内的,这样的结构方便加工、装配,方便维护保养,方便安排生产,在保证质量的同时缩短了生产的周期、节约了材料、降低了维护成本。通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缓冲装置的活塞杆连接形成了铰链结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活塞杆之间连接最好采用万向节结构铰链机构最好带有自润滑轴承,这样即使在阀瓣承受一定压力的情况下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都能自由旋转,保证阀在运行过程不会有卡阻现象,缓闭和静音的效果更有保障。本发明中可以仅采用一个连杆与活塞杆连接就能够实现传动,但是这样缸体的位置不好调节,所以采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活塞杆连接,第一连杆的长度最好短于第二连杆且第二连杆的长度最好短于活塞杆,这样方便启闭。

阀瓣与阀体的连接可以这样实现:在阀瓣上固连有长轴15、长轴远离阀瓣的一端活动连接在阀轴16上、阀体内设置阀瓣轴承座17,阀轴连接在阀瓣轴承座17上。阀瓣与第一连杆的连接可以可以这样实现:阀瓣朝向缸体的一侧固连有整体凸起挂耳18,挂耳上设置自润滑的挂耳轴承座(挂耳轴承最好采用铜轴承),挂耳轴承座上设置挂耳转轴19,第一连杆远离第二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挂耳转轴上,这样使得阀瓣能够与第一连杆可靠连接并且能够保证阀瓣自由旋转,保证工作过程无卡阻;阀座与阀瓣所组成的密封副在镶入主阀之前就可以通过研磨、精磨的方法进行加工处理,保证可靠密封且互换。

阀体与阀座采用螺栓可靠连接,装配方便,对于通常出现的泄漏,只需将阀座拆卸后研磨处理而不用全部更换,维修或现场维护方便快捷。阀体内部采用大扩腔的设计使得流体介质始终在低水阻状态下可靠运行,静音的效果明显。缸体、活塞、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活塞杆组合形成缓冲装置,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最好采用消音弹簧、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的线径最好是不一样的且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长度最好相等(控制变量、方便通过线径的不同来改变弹性系数),具体哪个的线径大是由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的位置决定的、靠近阀体通道的弹簧的线径小于等于远离阀体通道的弹簧,(例如按照附图中所示,第二弹簧的线径小于等于第一弹簧)。活塞杆与缸体之间采用间隙配合,确保活塞杆的轴向移动。通过缸体控制活塞杆运动的速度来控制阀瓣的启闭速度。阀座带有比较大的斜度,这个是从动态流体的方面来考虑的:当阀需要开启时,开泵,在介质作用下水流冲开阀瓣只需克服阀瓣的自重所产生的阻力,开启的行程也相对较短,能够松打开,随着介质压力逐渐升高,缸体内活塞向远离阀体中心的一侧运动、活塞带动活塞杆进而带动第二连杆使得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的连接处向靠近缸体方向运动且设置有限位杆的情况下相对第一连杆与阀瓣的连接处向靠近限位杆的方向、阀瓣是向朝向缸体方向打开,在弹簧作用下使得阀瓣是逐渐开启而不是快速的开启,因此阀瓣打开时静音效果明显。当阀需要关闭时,停泵,阀瓣在自重及介质回流压力作用下先快速关闭一定的角度(即使在水压差很小的情况下,阀瓣的自重和弹簧推力能够帮助阀关闭),然后在弹簧的阻尼作用下阀瓣上产生的是一个逐渐递减的关闭力、因此最后阀瓣能够缓慢关闭(关闭过程中活塞、活塞杆、第二连杆和第一连杆与开启过程中的运动方向相反),缓闭的效果明显,关闭的冲击噪声小,对阀座密封面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达到静音效果,有效减小水锤,水头损失较小。

在实施例1中,限位杆可以不设置在顶盖上而是设置在阀体内设置在阀体上,只不过这样可能难以更换。通过设计好行程或阀瓣的开启角度的参数定制出限位杆的长度,更换或调节限位杆的长度能够调节开关距离和阀瓣开启角度,使阀既能满足工况要求又对阀的安全性能起到保护作用。

在实施例2中,阀体顶端带有检查口,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卡阻或是启闭不灵活的现象发生,可以打开顶盖进行阀的维护(例如清除阀座上的油污和杂质)或小部件的更换,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大的问题和事故的发生,方便、迅速解决问题,方便阀的检修和日常维护。限位杆固连在顶盖上,方便拆卸与调节。

实施例3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决定弹簧的线径,根据弹簧的线径实现慢开缓闭。

在实施例4中,阀座与阀体可以采用螺栓连接、阀体在靠近阀座与阀体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凹槽、阀座与阀体之间通过密封件第一密封件密封,顶盖与阀体也可以采用螺栓连接、在靠近顶盖与阀体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二密封件,拆卸和装配很方便且保证密封。

此外可以在阀体底端(即与阀体设置顶盖的那端相对的一端)设置排放口、排放口内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有螺塞20,需要清理阀体底部沉积的杂物时将螺塞拆卸下并在排放口处接管,从而方便冲洗、清除阀体底部沉积的杂物。

此外本阀门可以随现场工况条件对该阀进行如下改装:例如将阀瓣设置成需要完全开启、例如不需要阀瓣完全开启时通过限位杆的限位使得阀门只能开启一定的角度、例如根据需要将阀的缓闭功能去掉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例,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排列组合与变换,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对本发明进行的各种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