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冲击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45319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防冲击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冲击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土木工程的研究的不断进步,在不断尝试研究各种新型的复合构件的试验中,新型大尺寸试件对实验设备和实验技术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在进行大吨位脆性构件的实验时,脆性试件可能突然丧失承载力,产生巨大的震动。巨大的震动可能对加载设备带来强大的冲击,极端情况下可能破坏用于加载的实验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防冲击保护装置,在不影响实验测量数据的前提下,尽量减小脆性试件断裂带来的巨大冲击,保护实验设备。

一种防冲击保护装置,包括:

第一安装板;

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相对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安装板;以及

至少三个第一阻尼杆相互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每个第一阻尼杆的两端分别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至少三个第一阻尼杆的中心轴与同一安装板的交点的连线构成正多边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阻尼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球形铰支座或万向铰支座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冲击保护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阻尼杆铰接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每个所述第二阻尼杆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一阻尼杆之间,每个所述第二阻尼杆的两端分别与不同的第一阻尼杆共用铰支座,任意两个第二阻尼杆的中心轴相互交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阻尼杆与所述第一阻尼杆的数量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尼杆、所述第二阻尼杆均为粘滞阻尼器。

一种防冲击保护装置,包括:

第一安装板;

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相对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安装板;

四个第一阻尼杆相互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四个第一阻尼杆中的每个第一阻尼杆的两端分别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四个第一阻尼杆的中心轴与同一安装板的交点的连线构成正方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阻尼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球形铰支座或万向铰支座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冲击保护装置进一步包括2-4个第二阻尼杆铰接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每个所述第二阻尼杆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一阻尼杆之间,每个所述第二阻尼杆的两端分别与不同的第一阻尼杆共用铰支座,任意两个第二阻尼杆的中心轴相互交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尼杆与所述第二阻尼杆的数量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尼杆、所述第二阻尼杆均为粘滞阻尼器。

本发明提供的防冲击保护装置,每个第一阻尼杆的两端分别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至少三个第一阻尼杆的中心轴与同一安装板的交点的连线构成正多边形。因此,保证了所述至少三个第一阻尼杆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吸收能力比较充分,从而可以更好保护实验装置。另外,所述至少三个第一阻尼杆中的每个第一阻尼杆的两端分别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从而使得所述防冲击保护装置对任意方向的冲击均可起到防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防冲击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防冲击保护装置工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防冲击保护装置的顶视图;

图4为图3沿着A-A或C-C的侧视图;

图5为图3沿着B-B或D-D的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的防冲击保护装置的顶视图;

图7为图6沿着A-A或B-B或C-C的侧视图。

元件符号说明

防冲击保护装置 100

第一安装板 110

第一交点 112

第一阻尼杆 120

第二阻尼杆 130

第二安装板 140

第二交点 142

脆性试件 200

压力施加装置 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防冲击保护装置。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见图1,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冲击保护装置100,包括:第一安装板110、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10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二安装板140、以及至少三个第一阻尼杆120相互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10与所述第二安装板140之间。所述至少三个第一阻尼杆120中的每个第一阻尼杆120的两端分别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10与所述第二安装板140。所述至少三个第一阻尼杆120的中心轴与同一安装板的交点的连线构成正多边形。具体地,所述至少三个第一阻尼杆120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10的第一交点112的连线为正多边形。所述至少三个第一阻尼杆120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二安装板140的第二交点142的连线也为正多边形。

所述第一阻尼杆120是以粘滞流体的阻力来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阻尼杆120为粘滞阻尼器。粘滞阻尼器具有充分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可以承受巨大的冲击荷载抵消振动能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三个第一阻尼杆120中的每个第一阻尼杆120的两端分别通过球形铰支座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10与所述第二安装板14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三个第一阻尼杆120中的每个第一阻尼杆120的两端还可以分别通过万向铰支座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10与所述第二安装板140。

请参见图2,本发明提供的防冲击保护装置100在工作时,将待测的脆性试件200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110与所述第二安装板140之间。压力施加装置300对所述第一安装板110施加压力,可以通过测试装置测验所述脆性试件200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值。当达到所述最大压力值时,所述脆性试件200会断裂,断裂产生的能量可以由所述第一阻尼杆120吸收,所述第一阻尼杆120可承受巨大的冲击,并吸收大量能量,保护压力施加装置300不受损害。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防冲击保护装置100,所述至少三个第一阻尼杆120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10的第一交点112的连线为正多边形;所述三个第二阻尼杆120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二安装板140的第二交点142的连线也为正多边形。因此,保证了所述至少三个第一阻尼杆120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110与所述第二安装板140之间,吸收冲击能量比较充分,从而可以更好保护实验装置。另外,所述至少三个第一阻尼杆120中的每个第一阻尼杆120的两端分别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10与所述第二安装板140,从而使得所述防冲击保护装置100对竖直以及水平方向的冲击均可起到防护作用。

请结合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冲击保护装置100包括四个第一阻尼杆120,所述四个第一阻尼杆120的中心轴与同一安装板的交点的连线构成正方形。具体地,所述四个第一阻尼杆120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10的第一交点112为正方形的四个顶点,所述四个第一阻尼杆120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二安装板140的第二交点142也为正方形的四个顶点。

请参见图4-5,本发明的防冲击保护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阻尼杆130铰接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10与所述第二安装板140之间。每个所述第二阻尼杆130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一阻尼杆120之间,每个所述第二阻尼杆130的两端分别与不同的第一阻尼杆120共用铰支座,任意两个第二阻尼杆130的中心轴相互交叉。具体地,所述至少两个第二阻尼杆130中的每个第二阻尼杆130的中心轴均设置在以相邻的两个第一阻尼杆120的中心轴为两个相对的边的四边形的对角线上。所述至少两个第二阻尼杆130的中心轴相互交叉。所述第二阻尼杆130与所述第一阻尼杆120完全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3中的所述防冲击保护装置100包括四个第一阻尼杆120和四个第二阻尼杆130。图4为图3中的所述防冲击保护装置100沿着A-A或C-C的侧视图。从图4可以看出每个所述第二阻尼杆130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一阻尼杆120之间,每个所述第二阻尼杆130的两端分别与不同的第一阻尼杆120共用铰支座,任意两个第二阻尼杆130的中心轴相互交叉。具体地,每个第二阻尼杆130都是设置在以相邻的两个第一阻尼杆120的中心轴为两个相对的边的四边形的对角线上的。所述每个第二阻尼杆1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相邻的两个第一阻尼杆120共用铰支座。另外,结合图5还可以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所有的第二阻尼杆130均不平行,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的所有的第二阻尼杆130的中心轴相互交叉。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第二阻尼杆130,可以进一步平衡所述防冲击保护装置100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力。可以理解,图3中的所述防冲击保护装置100也可以包括四个第一阻尼杆120和两个第二阻尼杆130,或者也可以包括四个第一阻尼杆120和三个第二阻尼杆130。只要至少有两个第二阻尼杆130就可以起到平衡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力的作用。

图6-7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包括三个第一阻尼杆120和三个第二阻尼杆130的冲击保护装置100。本实施例中,第二阻尼杆130的设置方式与图4-5中的设置方式相同。

本发明提供的防冲击保护装置,每个第一阻尼杆的两端分别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至少三个第一阻尼杆的中心轴与同一安装板的交点的连线构成正多边形。因此,保证了所述至少三个第一阻尼杆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吸收能力比较充分,从而可以更好保护实验装置。另外,所述至少三个第一阻尼杆中的每个第一阻尼杆的两端分别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从而使得所述防冲击保护装置对任意方向的冲击均可起到防护作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