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式机械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6514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密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适用于固液粉体颗粒混合物工况、安装更换方便、带压密封耐用性好的集装式机械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密封(mechanical seal)是指由至少一对垂直于旋转轴线的端面在流体压力和补偿机构弹力(或磁力)的作用下以及辅助密封的配合下保持贴合并相对滑动而构成的防止流体泄漏的装置。

机械密封是一种旋转机械的轴封装置。比如离心泵、离心机、反应釜和压缩机等设备。由于传动轴贯穿在设备内外,这样,轴与设备之间存在一个圆周间隙,设备中的介质通过该间隙向外泄漏,如果设备内压力低于大气压,则空气向设备内泄漏,因此必须有一个阻止泄漏的轴封装置。轴封的种类很多,由于机械密封具有泄漏量少和寿命长等优点,所以世界上机械密封是在这些设备最主要的轴密封方式。机械密封又叫端面密封,在国家有关标准中是这样定义的:“由至少一对垂直于旋转轴线的端面在流体压力和补偿机构弹力(或磁力)的作用以及辅助密封的配合下保持贴合并相对滑动而构成的防止流体泄漏的装置。”

机械密封的主要部件有动环和静环,还有辅助密封件和弹力补偿机构,现有的机械密封存在以下缺点:

1、现有的机械密封结构散乱,且静环分布于两边,不适用于固液粉体颗粒混合物工况的使用。端面因颗粒物卡住,而无法进行弹量补尝,导致动静两端面不能有效贴合产生泄漏,因而不适用于固液粉体颗粒混合物工况的使用。

2、现有结构为散装式,因机械动密封需要高精度配合,并且要调节好弹簧补尝量,所以需要专业人员安装,费工费时。

3、带压密封耐用性差。当被密封腔体内的压力上升超过弹簧弹力时,动静环端面即不能有效贴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集装式机械密封装置,其结构紧凑、安装简单、使用方便,且动平衡好、经久耐用、可用于固液粉体颗粒混合物工况的密封,带压密封耐用性强。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集装式机械密封装置,其包括机械轴、套设于机械轴上的动环和静环,所述动环包括第一动环和第二动环,所述静环包括第一静环和第二静环;其还包括动环轴套管、压盖、机封固定法兰;所述动环轴套管包括第一动环轴套管和第二动环轴套管,所述第一动环轴套管设于机械轴和动环与静环之间,所述第一动环轴套管一端设有U形槽,所述第一动环和第一静环相邻设于U形槽的一端,所述第二动环和第二静环相邻设于U形槽的另一端,且第一动环和第二动环设于U形槽的两端,第一静环和第二静环设于第一动环和第二动环之间;所述第二动环轴套管相邻设于第二动环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二动环轴套管套设于第一动环轴套管外圆周上;所述第一静环和第二静环的外部套设有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压盖,所述压盖与设于其一侧的机封固定法兰连接;所述压盖、动环、静环、动环轴套管之间形成一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设置。

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动环和第一静环之间、第二动环与第二静环之间均为竖直面接触。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静环与压盖之间、第二静环与压盖之间均设有密封圈。

更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动环轴套管的外侧设有挡圈。

再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压盖与机封固定法兰之间为固定连接,可以为螺栓连接、焊接等。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装式机械密封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技术效果在于:

1、本产品通过中心连接管+卡簧形式,使原分体式(动环+静环)结构连为一体,使整个双端面机封成为一个整体,打破传统中间为动环,两端为静环的结构;采用一端U型口与主轴同步运动,使两端成为动环,中间成为静环结构,使整个机封更加紧凑、动平衡好、经久耐用;同时中间成为静环+大法兰结构,使机封本身自带冷却腔,大大改善了机械密封的性能。

2、本结构将动静环端面直接置于被密封物料中,颗粒无法卡住端面,解决了原结构易卡的问题。

3、整体式集装件,于出厂时已调配好,安装简单,无需专业技术也无需专用工具,使用方便,适合连续化、自动化生产。

4、采用冷却循环液带压密封,在被密封端压力波动上升等情况下,确保了密封无泄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集装式机械密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所示,一种集装式机械密封装置,其包括机械轴1、套设于机械轴1上的动环和静环,所述动环包括第一动环21和第二动环22,所述静环包括第一静环31和第二静环32。其还包括动环轴套管、压盖5、机封固定法兰6。所述动环轴套管包括第一动环轴套管41和第二动环轴套管42,所述第一动环轴套管41设于机械轴1和动环与静环之间,所述第一动环轴套管41一端设有U形槽7,所述第一动环21和第一静环31相邻设于U形槽7的一端,所述第二动环22和第二静环32相邻设于U形槽7的另一端,且第一动环21和第二动环22设于U形槽7的两端,第一静环31和第二静环32设于第一动环21和第二动环22之间,且所述第一动环21和第一静环31之间、第二动环22与第二静环32之间均为竖直面接触。所述第二动环轴套管42相邻设于第二动环22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二动环轴套管42套设于第一动环轴套管41的外圆周上,所述第二动环轴套管42的外侧设有挡圈8。所述第一静环31和第二静环32的外部套设有具有进水口51和出水口52的压盖5,所述第一静环31与压盖5之间、第二静环32与压盖5之间均设有密封圈9,所述压盖5与设于其一侧的机封固定法兰6固定连接;所述压盖5、动环(21、22)、静环(31、32)、动环轴套管(41、42)之间形成一密封腔体10,所述密封腔体10与进水口51和出水口52连通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中心连接管+卡簧形式使原分体式(动环+静环)结构连为一体,使整个双端面机封成为一个整体,打破传统中间为动环,两端为静环的结构;采用一端U型口与主轴同步运动,使两端成为动环,中间成为静环结构,使整个机封更加紧凑、动平衡好,经久耐用;同时中间成为静环+大法兰结构使机封本身自带冷却腔,大大改善机封的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