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式汽车空调制冷管支撑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9421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式汽车空调制冷管支撑固定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捷式汽车空调制冷管支撑固定架,属于汽车空调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空调技术的发展,空调的功能越来越完善,制冷管路的走向也较以前复杂,考虑到制冷管路走向的合理性和安装空间的节约性,通常是将两根制冷管路一起固定在车身上,固定点的个数一般为2个或3个,然而当相邻两个固定点之间的制冷管路较长时,两制冷管路在汽车振动时,很容易发生相互磨损,从而使得制冷管路容易损坏,进而降低了制冷管路的使用寿命。

现有支撑架大部分采用的是结构复杂的固定结构,虽然能够满足其使用需求,但是容易固定不稳,只能对同方向的制冷管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支撑架大部分采用的是结构复杂的固定结构,虽然能够满足其使用需求,但是容易固定不稳,只能对同方向的制冷管进行固定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便捷式汽车空调制冷管支撑固定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该一种便捷式汽车空调制冷管支撑固定架,其结构包括:第一管夹、第二管夹、保护层、第一管夹夹头、第二管夹夹头、第一连接底座、第二连接底座、第一制冷管固定槽、第二制冷管固定槽、滚珠、滚珠固定凹槽和第一连接底座放置槽,所述第一管夹上部分的两端位置均设有第一管夹夹头,所述第一管夹的内部设有第一制冷管固定槽,所述第一管夹的底部安装有第一连接底座,所述第一连接底座的外侧表面上均匀的安装有四个滚珠,所述第一管夹的下方安装有第二管夹,所述第二管夹下部分的两端位置均设有第二管夹夹头,所述第二管夹的内部设有第二制冷管固定槽,所述第二管夹的顶部安装有第二连接底座,所述第二连接底座的内部设有第一连接底座放置槽,所述第一连接底座放置槽侧面上设有一圈滚珠固定凹槽。

所述第一管夹和第二管夹的内表面上均安装有一层橡胶材质的保护层。

所述第一管夹和第二管夹分别与第一连接底座和第二连接底座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底座与第二连接底座之间为间隙配合。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新颖独特,借助旋转式的设计结构,很好的满足了其使用需求,解决了由于现有支撑架大部分采用的是结构复杂的固定结构,虽然能够满足其使用需求,但是容易固定不稳,只能对同方向的制冷管进行固定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操作,制作方便,部件材质价格低廉,工艺性好,制作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一起时的结构图。

图中:1第一管夹、2第二管夹、3保护层、4第一管夹夹头、5第二管夹夹头、6第一连接底座、7第二连接底座、8第一制冷管固定槽、9第二制冷管固定槽、10滚珠、11滚珠固定凹槽、12第一连接底座放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便捷式汽车空调制冷管支撑固定架,其结构包括:第一管夹1、第二管夹2、保护层3、第一管夹夹头4、第二管夹夹头5、第一连接底座6、第二连接底座7、第一制冷管固定槽8、第二制冷管固定槽9、滚珠10、滚珠固定凹槽11和第一连接底座放置槽12,所述第一管夹1上部分的两端位置均设有第一管夹夹头4,所述第一管夹1的内部设有第一制冷管固定槽8,所述第一管夹1的底部安装有第一连接底座6,所述第一连接底座6的外侧表面上均匀的安装有四个滚珠10,所述第一管夹1的下方安装有第二管夹2,所述第二管夹2下部分的两端位置均设有第二管夹夹头5,所述第二管夹2的内部设有第二制冷管固定槽9,所述第二管夹2的顶部安装有第二连接底座7,所述第二连接底座7的内部设有第一连接底座放置槽12,所述第一连接底座放置槽12侧面上设有一圈滚珠固定凹槽11,所述第一管夹1和第二管夹2的内表面上均安装有一层橡胶材质的保护层3,所述第一管夹1和第二管夹2分别与第一连接底座6和第二连接底座7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底座6与第二连接底座7之间为间隙配合。

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一种便捷式汽车空调制冷管支撑固定架,使用时将待固定的两个制冷管理顺,再将其中一个制冷管从第一管夹1的第一管夹夹头4放入,放入第一制冷管固定槽8内部,制冷管在两个第一管夹夹头4的作用下将制冷管进行固定,然后转动第一管夹1另一端安装的第二管夹2至所需角度,再将另一制冷管固定在第二管夹2内部的第二制冷管固定槽9内,固定后两个第二管夹夹头5对另一根制冷管进行固定,然后再通过本实用新型依次对其他制冷管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新颖独特,借助旋转式的设计结构,很好的满足了其使用需求,解决了由于现有支撑架大部分采用的是结构复杂的固定结构,虽然能够满足其使用需求,但是容易固定不稳,只能对同方向的制冷管进行固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操作,制作方便,部件材质价格低廉,工艺性好,制作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都应涵盖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