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簧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4686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弹簧止回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簧止回阀。



背景技术:

弹簧止回阀一般包括阀壳、阀座、阀瓣和弹簧,阀瓣可密封在阀座止回口处,当流体自下而上进入阀壳内,在一定压力下抵起阀瓣使其与阀座脱离接触,实现阀门开启,反之则依靠弹簧复位力抵压在止回口处实现闭合。弹簧止回阀长期使用时,由于流体(水流、气体)在流动过程中携带部分固定状颗粒,撞击阀壳内壁和阀座下端面,尤其会造成止回口磨损扩大,密封面磨损,使密封性能下降,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耐磨损的弹簧止回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弹簧止回阀,包括上端设有出口、下端设有进口的阀壳,所述阀壳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阀座、阀瓣和弹簧,所述阀座上设有与阀瓣相适配的止回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壳进口处转动设置有一个耐磨套,所述耐磨套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圆筒段和圆台段,所述圆台段自圆筒段延伸到止回口下方且半径沿延伸方向减缩;所述阀壳环内圆周开设有一个环形凹槽,所述圆筒段外壁对应凸设有环形凸起,所述耐磨套与阀壳内壁之间通过环形凸起与环形凹槽的配合转动连接;所述圆筒段和圆台段的内壁上均开设有多道纵横交错的沟槽而呈“#”字形网格状。

藉由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可对阀壳进口处进行着重保护,流体通过进口进入阀壳后,所携带的颗粒杂质先接触撞击耐磨套,其中圆筒段对阀壳的内周壁起到保护作用,圆台段能够进一步保护阀座的下端部,避免止回口磨损扩大。颗粒在撞击后极易沉积在沟槽内而不会继续进入到阀体后段,另外由于耐磨套与阀壳之间呈转动连接设置,流体的冲击力在一定程度上带动耐磨套沿阀壳圆周旋转,进一步缓和撞击力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弹簧止回阀中,所述圆筒段轴向长度至少为阀壳进口至止回口轴向距离的0.7倍。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弹簧止回阀中,所述沟槽的深度为0.2-5mm。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弹簧止回阀中,所述圆筒段和圆台段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在进口处增加耐磨套,代替阀壳内壁和阀座下端面作为流体杂质颗粒的直接冲击面,提高了弹簧止回阀的耐磨损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耐磨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弹簧止回阀,包括上端设有出口3、下端设有进口2的阀壳1,所述阀壳1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阀座4、阀瓣5和弹簧,所述阀座4上设有与阀瓣5相适配的止回口。所述阀壳1进口处转动设置有一个耐磨套6,所述耐磨套6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圆筒段6-1和圆台段6-2,所述圆台段6-2自圆筒段6-1延伸到止回口下方且半径沿延伸方向减缩,且所述圆筒段6-1和圆台段6-2一体成型。更具体地,所述圆筒段6-1轴向长度至少为阀壳1进口至止回口轴向距离的0.7倍。

所述阀壳1环内圆周开设有一个环形凹槽7,所述圆筒段6-1外壁对应凸设有环形凸起8,所述耐磨套6与阀壳1内壁之间通过环形凸起8与环形凹槽7的配合转动连接;所述圆筒段6-1和圆台段6-2的内壁上均开设有多道纵横交错的沟槽9而呈“#”字形网格状。

通过设置耐磨套6,能够有效防止水流、气流携带的固体状颗粒物直接对阀壳1壁、阀座4止回口等部分进行撞击磨损,耐磨套6接触面的网格状结构可用于沉积颗粒物,延长整体的使用寿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但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