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腔式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4486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三腔式减振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工程领域,尤其是一种三腔式减振器。



背景技术:

悬架系统中由于弹性元件受冲击产生震动,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悬架中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减震器,为衰减震动,汽车悬架系统中采用减震器多是液力减震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或车身)和车桥间震动而出现相对运动时,减震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震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震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震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震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在油液通道截面和等因素不变时,阻尼力随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增减,并与油液粘度有关。现有的液压减震器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减振器阻尼力大小的调节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在工作缸与贮油筒之间增加一个中间腔的三腔式减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三腔式减振器,包括工作缸筒、中间油筒和贮油筒,所述工作缸筒内设有连杆导向座活塞总成,工作缸筒设于贮油筒内,工作缸筒与贮油筒之间设有中间油筒,中间油筒与工作缸筒焊接,中间油筒与工作缸筒之间构成中间腔,工作缸筒通过两个通道与中间腔连通;中间腔与贮油筒之间通过电磁阀连通,该电磁阀的外壳与贮油筒焊接为一体,电磁阀的底座伸入中间腔内,电磁阀的可调阻尼孔连通贮油筒与中间腔;电磁阀的底座上还设有两个连通贮油筒与中间腔的常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通道的拐角为13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工作缸筒的进出油端设有压缩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电磁阀的活塞端部为圆锥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液压减震机构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橡胶衬套,分别连接连杆导向座活塞总成和贮油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三腔式减振器在工作缸与贮油筒之间增加一个中间腔,通过电磁阀连接中间腔与贮油筒,电磁阀通过调节可调阻尼孔的大小来实现对油液流量的控制,从而达到对减振器阻尼力大小调节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三腔式减振器,包括工作缸筒4、中间油筒5和贮油筒6,所述工作缸筒4内设有连杆导向座活塞总成3,工作缸筒4设于贮油筒6内,工作缸筒4与贮油筒6之间设有中间油筒5,中间油筒5与工作缸筒4焊接,中间油筒5与工作缸筒4之间构成中间腔10,工作缸筒4通过两个通道9与中间腔10连通,该通道9的拐角为135°;

中间腔10与贮油筒6之间通过电磁阀2连通,该电磁阀2的外壳与贮油筒6焊接为一体,电磁阀2的底座20伸入中间腔10内,电磁阀2的可调阻尼孔21连通贮油筒6与中间腔10,与可调阻尼孔21配合的电磁阀2的活塞23端部为圆锥形;电磁阀2的底座20上还设有两个连通贮油筒6与中间腔10的常通孔22,使油液能够通过常通孔22在中间腔10与贮油筒6间保持流通。

进一步,工作缸筒4进出油端设有压缩阀1。

进一步,液压减震机构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橡胶衬套8,分别连接连杆导向座活塞总成3和贮油筒6。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及其工作原理:1、在常规液压减振器的工作缸与贮油筒6之间增加一个中间腔10。通过电磁阀2连接中间腔10与贮油筒6。电磁阀2通过调节可调阻尼孔21的大小来实现对油液流量的控制,从而达到对减振器阻尼力大小调节的目的。

2、电磁阀2除可调阻尼孔21外,在底座20设计两个常通孔22,使油液能够通过常通孔22在中间腔10与贮油筒6间保持流通,即使可调阻尼孔21完全关闭,仍能在正常行驶情况下达到所需的减振效果。

3、电磁阀2底座20伸入中间腔10,电磁阀2外壳与减振器贮油筒6通过焊接工艺连接,以此来保证电磁阀2与减振器的紧密性。

4、电磁阀2活塞23端部设计为圆锥型,避免在拉伸时发生偏移,而无法再次压缩进入滑道。

5、减振器导向座增加两个通道9,使工作腔与中间腔10联通,通道9拐角选择135°,防止油液流通时压力过大损坏部件

6、中间油筒5与工作缸采用焊接工艺,防止油液压力过大,使工作缸与中间腔10分离。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