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3049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材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组装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材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某些板材的应用场合,由于板材的制造尺寸始终受到很多制约,可能需要将多块板材拼装使用。现有技术中的板材拼装结构,多数采用螺栓将板材拼接上紧,或采用额外的板材“打补丁”的方式进行拼装连接。这种组装方式不仅作业困难,拼装强度有所欠缺,密封性较低,而且还影响整体的外观。而且这些结构也不利于以后的拆卸,对以后的维护相对不利。

不难看出,现有技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板材连接装置,便于将两片板材拼装组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板材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锁止钩和锁止销;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内部分别设有一个矩形空腔,且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开口相对设置;锁止钩的端部呈钩状,锁止钩安装于第一壳体的内部且与第一壳体旋转连接,使锁止钩的钩状端部在第一壳体的外部可摆动活动;锁止销固定于第二壳体的内部,使锁止钩的钩状端部钩设于锁止销之上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开口相对接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销孔,所述锁止钩与第一壳体的连接端设有一个包括内传动键的通孔,并通过一条设有外传动键的旋转销旋转连接于第一壳体的内部,旋转销穿过锁止钩的通孔和第一壳体的第一销孔,且内传动键与外传动键相互配合传动;旋转销的端部外露于第一壳体之外,且旋转销的端部刚性设有用于供工具操作、对旋转销传递扭矩的旋拧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销孔外部设有沿轴向凸出的第一销孔凸缘,第一销孔凸缘呈环状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外壁上设有向外凸出的、用于限位固定及加强强度的鳍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远离开口的背侧设有限位背板,限位背板的尺寸大于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外壁的外轮廓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鳍片的末端与限位背板连接,且鳍片与限位背板之间圆角过渡。

进一步的,所述锁止钩的钩状端部的尖端朝第一壳体一侧延伸,使钩状端部形成一个朝第二壳体一侧收敛的钩槽,锁止钩钩设于锁止销时锁止销的销身嵌于钩槽之内,且钩状端部的尖端对锁止销的销身限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板材连接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直接通过钩状结构将两片板材紧固拼装,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受力稳定;

不影响拼装后的外观,隐蔽性好;

便于以后拆卸,拆卸操作方便,可多次进行装拆;

标准化程度高,批量生产就可以大量应用于不同板材的互换拼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板材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中分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壳体 2、第二壳体

3、锁止钩 4、锁止销

5、鳍片 6、限位背板

7、第一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板材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锁止钩3和锁止销4;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内部分别设有一个矩形空腔,且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开口相对设置;锁止钩3的端部呈钩状,锁止钩3安装于第一壳体1的内部且与第一壳体1旋转连接,使锁止钩3的钩状端部在第一壳体1的外部可摆动活动;锁止销4固定于第二壳体2的内部,使锁止钩3的钩状端部钩设于锁止销4之上时,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开口相对接合。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连接结构是钩状组装连接结构。首先在生产过程中将带有锁止钩3的第一壳体1和带有锁止销4的第二壳体2预埋在板材的端面处,通过锁止钩3钩设于锁止销4上,钩状端部与锁止销4销身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即可进行紧固,且紧固作用力大,轴向上有较大的拉伸受载能力。而且部件的结构也相对简单,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都可以通过模具一次成型并高效批量生产,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材质可以是耐高温的塑料或金属材质。而且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分别是标准化的部件,只要在实际应用中分别由一个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对接上,就可以通过锁止钩3钩住锁止销4完成连接,那么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对于板材就是一个标准化的接口。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壳体1上设有第一销孔7,所述锁止钩3与第一壳体1的连接端设有一个包括内传动键的通孔,并通过一条设有外传动键的旋转销旋转连接于第一壳体1的内部,旋转销穿过锁止钩3的通孔和第一壳体1的第一销孔7,且内传动键与外传动键相互配合传动;旋转销的端部外露于第一壳体1之外,且旋转销的端部刚性设有用于供工具操作、对旋转销传递扭矩的旋拧部。

由于连接装置的连接操作需要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对接后进行,所以必须要预留一个外露的操作部位来控制锁止销4的旋转。目前这一结构,通过某种工具透过旋拧部即可旋拧旋转销,从而控制锁止钩3的摆动。而旋拧部的形状可以是普通的四边形扳手部,或者是配合标准三角钥匙使用的三角形旋拧部。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第一壳体1的第一销孔7外部设有沿轴向凸出的第一销孔凸缘,第一销孔凸缘呈环状凸起,从而形成包围旋拧部周围的插口结构。

为了便于第一壳体1及第二壳体2预埋时的受力,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壳体1及第二壳体2的外壁上设有向外凸出的、用于限位固定及加强强度的鳍片5。所述第一壳体1及第二壳体2的远离开口的背侧设有限位背板6,限位背板6的尺寸大于第一壳体1及第二壳体2外壁的外轮廓尺寸。

鳍片5一方面相当于第一壳体1及第二壳体2的加强筋,对整体起提高强度的作用。而且鳍片5就好像一个爪子,在预埋于板材中时抓紧了板材的内部组织,提高了与板材组织间的连接作用。限位背板6也是同理,其板面在轴向上对板材的组织有挡隔限位作用,提供了更强的限位作用力。所述鳍片5的末端优选与限位背板6连接,且鳍片5与限位背板6之间圆角过渡,这样能够将鳍片5与限位背板6整体连接加强,而且消除连接处的应力集中。

作为优选,所述锁止钩3的钩状端部的尖端朝第一壳体1一侧延伸,使钩状端部形成一个朝第二壳体2一侧收敛的钩槽,锁止钩3钩设于锁止销4时锁止销4的销身嵌于钩槽之内,且钩状端部的尖端对锁止销4的销身限位。如此一来,锁止钩3钩住锁止销4时是将锁止销4环抱住的,这样更有助于防止锁止钩3与锁止销4之间松脱。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板材连接装置,通过钩状结构将两片板材紧固拼装,安装时操作方便,大幅降低了板材拼装的操作难度。而且各个部件的结构简单,生产容易,效率较高,轴向受力稳定,连接效果理想。部件遮蔽与板材之中,不影响拼装后的外观,隐蔽性好。便于以后拆卸,拆卸操作方便,可多次进行装拆,为板材拼装的维护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同时,标准化程度高,批量生产就可以大量应用于不同板材的互换拼装,使板材的拼装变成了标准接口的对接操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