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缓闭功能的轴流式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2790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缓闭功能的轴流式止回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缓闭功能的轴流式止回阀。



背景技术:

止回阀在管道系统主要用于介质流通和防止介质倒流引起泵及驱动电机损坏。止回阀在快速开启、关闭瞬间产生的乱流、水击极易对泵及驱动电机造成损伤,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及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控制止回阀开关过程的介质过流稳定性对装置的长期稳定运行极其重要 。

常规止回阀在开阀瞬间由于管道的压差会使介质突然窜出,对下游的管道及设备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影响下游设备使用寿命。常规止回阀在关阀时由于上游泵停止工作无压力,此时下游压力会导致介质倒流反窜形成水击,对阀瓣及泵造成极大损伤,阀瓣回座随回流的介质速度越大,阀瓣回座越快;随回流介质压力越大,阀瓣回座越快。阀瓣回座速度快,使得阀瓣与阀座产生撞击越剧烈,并由可能产生巨大的声响,阀瓣与阀座的撞击,会影响轴流式止回阀的密封,并会影响其使用寿命和产生噪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具有缓闭功能的轴流式止回阀。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具有缓闭功能的轴流式止回阀,包括阀体、阀座以及阀瓣,所述的阀体内设有导流体,所述的导流体与阀体内壁形成流道,所述的导流体内设有阀杆,所述的阀杆与导流体滑移配合,所述的阀瓣位于阀杆一端,所述的阀瓣与导流体之间还设有复位弹簧,所述的导流体内设有导向套,所述的阀杆位于导向套内且与导向套滑移配合,所述的导向套的末端还设有节流座,所述的节流座一侧设有节流孔,所述的阀杆的末端设有节流环,所述的节流环与节流座之间间隙配合,所述的节流环、节流座以及阀杆之间形成缓冲腔。

所述的节流环的周侧还设有O型圈,所述的O型圈与节流座内壁密封配合。

所述的导流体的末端设有导流套螺塞。

所述的阀瓣的中间设有安装槽,所述的阀杆的一端设有紧定螺钉,所述的阀杆通过紧定螺钉安装在安装槽内。

所述的阀座通过紧定螺钉固定安装在阀体内。

所述的节流孔与缓冲腔相连。

所述的阀体上还设有方便安装的吊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缓闭功能的轴流式止回阀,通过在向套的末端设置节流座,节流座一侧设有节流孔,阀杆的末端设置节流环,节流环与节流座之间间隙配合,从而达到阀瓣快与阀座接近时,节流环进入节流座,在节流座中的介质随节流环的挤压不能迅速通过节流小孔流出节流座,近而对节流环产生反作用力,使其减速,并带动阀瓣减速,达到阀瓣缓闭的效果,避免阀瓣与阀座的撞击,消除噪音,避免水击的产生,延长阀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节流环结构放大图。

图中1-阀体,2-阀座,3-阀瓣,4-导流体,5-阀杆,6-节流座,11-流道,12-吊耳,31-复位弹簧,32-安装槽,41-导向套,42-导流套螺塞,61-节流孔,62-节流环,63-缓冲腔,64-O型圈。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一种具有缓闭功能的轴流式止回阀,包括阀体1、阀座2以及阀瓣3,所述的阀体1内设有导流体4,所述的导流体4与阀体1内壁形成流道11,所述的导流体4内设有阀杆5,所述的阀杆5与导流体4滑移配合,所述的阀瓣3位于阀杆5一端,所述的阀瓣3的中间设有安装槽32,所述的阀杆5的一端设有紧定螺钉,所述的阀杆5通过紧定螺钉安装在安装槽32内。所述的阀瓣3与导流体4之间还设有复位弹簧31,所述的导流体4的末端设有导流套螺塞42。所述的导流体4内设有导向套41,所述的阀杆5位于导向套41内且与导向套41滑移配合,所述的导向套41的末端还设有节流座6,所述的节流座6一侧设有节流孔61,所述的节流孔61与缓冲腔63相连。所述的阀杆5的末端设有节流环62,所述的节流环62与节流座6之间间隙配合,所述的节流环62、节流座6以及阀杆5之间形成缓冲腔63。所述的节流环62的周侧还设有O型圈64,所述的O型圈64与节流座6内壁密封配合。本实用新型在导向套拧入阀体之后,通过导流套螺塞孔,放入节流座,并通过导流套螺塞孔把其拧紧,再在通过导流套螺塞孔把节流环拧入导向杆。

改进之后,阀瓣回座初始阶段与改进前一样,到快与阀座接近时,节流环进入节流座,在节流座中的介质随节流环的挤压不能迅速通过节流小孔流出节流座,近而对节流环产生反作用力,使其减速,并带动阀瓣减速,已到达阀瓣缓慢回座----缓闭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避免阀瓣与阀座的撞击,消除噪音,避免水击的产生,延长阀门的使用寿命等优点。

所述的阀座2通过紧定螺钉固定安装在阀体1内。

所述的阀体1上还设有方便安装的吊耳12。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