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动杆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50408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动杆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连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活动杆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活动杆件一般为铰接,但往往铰接的杆件只有一个自由度可以活动,在实际的生产应用中,会造成很大的不便。

同时一般的活动杆件可以灵活活动,但特定的情况下,需要活动杆件成稳定不动的状态,往往很多活动杆件不能做到不相互运动,在实际运用中,有很多的缺陷和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活动杆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活动杆件,包括两个U型接头、空心十字轴和金属半圆柱杆,所述两个U型接头呈90°交叉放置,所述U型接头的尾部设有圆柱凹槽,所述圆柱凹槽内设有金属圆柱杆,所述U型接头的头部内设有U型凹槽和圆通孔,所述两个U型接头之间设有空心十字轴,所述空心十字轴分别与两个U性接头的圆通孔同轴线,所述金属半圆柱杆穿过圆通孔和空心十字轴,所述金属半圆柱杆一端设有圆形挡片,另一端上依次设有垫片、紧固旋钮和圆形挡片,所述圆形挡片与金属半圆柱杆焊接。

优选的,所述金属圆柱杆与圆柱凹槽过盈配合。

优选的,所述圆通孔的轴线与U型凹槽的中心线垂直。

优选的,所述两个金属半圆柱杆在空心十字轴内接触处是其平面。

优选的,所述紧固旋钮的上端面为螺旋上升。

优选的,所述金属半圆柱杆另一端上的圆形挡片上设有半圆球凸块。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的一种活动杆件,两个U型接头,通过空心十字轴和金属圆柱杆实现了相互铰接,金属半圆柱杆的设计即满足交叉设计的需求,还节省了材料,两个金属半圆柱杆是平面处接触,相互抵住,防止金属半圆柱杆在空心十字轴内转动,这样可以提高两个U型接头转动的效率,圆形挡片与金属圆柱杆焊接,可以防止U型接头掉落,可以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紧固旋钮呈螺旋状上升的上表面通过旋转,与半圆球凸块接触挤压,通过金属半圆柱杆和两块圆形挡片将U型接头夹紧,从而起到卡紧U型接头,防止其继续转动的作用,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可以实现两个维度的转动和固定不转动的两个功能,圆柱凹槽可以方便接各种器件的金属圆柱杆,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爆炸图;

图3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圆形挡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U型接头,2-空心十字轴,3-金属半圆柱杆,4-圆柱凹槽,5-金属圆柱杆,6-U型凹槽,7-圆通孔,8-半圆球凸块,9-圆形挡片,10-垫片,11-紧固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图2、图3和图4出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活动杆件,包括两个U型接头1、空心十字轴2和金属半圆柱杆3,所述两个U型接头1呈90°交叉放置,所述U型接头1的尾部设有圆柱凹槽4,所述圆柱凹槽4内设有金属圆柱杆5,所述U型接头1的头部内设有U型凹槽6和圆通孔7,所述两个U型接头1之间设有空心十字轴2,所述空心十字轴2分别与两个U性接头的圆通孔7同轴线,所述金属半圆柱杆3穿过圆通孔7和空心十字轴2,所述金属半圆柱杆3一端设有圆形挡片9,另一端上依次设有垫片10、紧固旋钮11和圆形挡片9,所述圆形挡片9与金属半圆柱杆3焊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圆柱杆5与圆柱凹槽4过盈配合,使金属圆柱杆5与圆柱凹槽4更加紧固,增大它们之间的摩擦力,防止金属圆柱杆5滑掉。

本实施例中,所述圆通孔7的轴线与U型凹槽6的中心线垂直,方便U性接头的旋转,减少摩擦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金属半圆柱杆3在空心十字轴2内接触处是其平面,两个金属半圆柱杆3可以相互抵住,防止受力自转。

本实施例中,所述紧固旋钮11的上端面为螺旋上升,可以实现紧固旋钮11旋转180度后与半圆球凸块8相互抵住,卡紧U型接头1。

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半圆柱杆3另一端上的圆形挡片9上设有半圆球凸块8,方便卡紧U型接头1。

基于上述:本发明结构的一种活动杆件,两个U型接头1,通过空心十字轴2和金属圆柱杆5实现了相互铰接,金属半圆柱杆3的设计即满足交叉设计的需求,还节省了材料,两个金属半圆柱杆3是平面处接触,相互抵住,防止金属半圆柱杆3在空心十字轴2内转动,这样可以提高两个U型接头1转动的效率,圆形挡片9与金属圆柱杆5焊接,可以防止U型接头1掉落,可以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紧固旋钮11呈螺旋状上升的上表面通过旋转,与半圆球凸块8接触挤压,通过金属半圆柱杆3和两块圆形挡片9将U型接头1夹紧,从而起到卡紧U型接头1,防止其继续转动的作用,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可以实现两个维度的转动和固定不转动的两个功能,圆柱凹槽4可以方便接各种器件的金属圆柱杆5,方便使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