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馈型D锁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46716阅读:18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馈型D锁存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D锁存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反馈型D锁存器。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中对速度和面积的要求越来越高,CMOS工艺在持续发展,近些年已达到深亚微米水平。随着工艺尺寸的缩小,芯片集成度的提高,对于电路结构有更低的功耗需求(见文献Harsh Srivastava,Jitendra Jain,Shabi Tabassum,Vivek Gupta,Control,Automation,Robotics and Embedded Systems(CARE),16-18Dec.2013International Conference)。D锁存器是输出周期性随输入变化的电路,在时钟关断的时候输出保持不变。在基本的电路模块中,两个透明模式的D锁存器串行相连可以构成单边沿触发的触发器,两个并联的透明模式的D锁存器可以构成一个双边沿触发的触发器。(见文献HOSSAIN R.,WRONSKI,L.D,andALBICKI,A:“Low power design using double edge triggered flipflops”,IEEETrans.VISI Syst.,1994,2,(2)pp.261-265)。

目前,常用的D锁存器有传统的传输门D锁存器和直接交叉耦合D锁存器两种(见文献Jan M.Rabey,Digital Integrated Circuits,A Design Perspective SecondEdition,PP.242-245)。传统的传输门D锁存器的电路如图1所示,直接交叉耦合D锁存器的电路如图2所示。传统的传输门D锁存器是目前最稳妥和最常用的技术,该传输门D锁存器在时钟信号clk为高电平时传输数据,在时钟信号clk为低电平时保存数据。但是该传输门D锁存器中所用的MOS管数量过多,时钟信号clk接有4个MOS管的负载,功耗较大。直接交叉耦合D锁存器在保存数据的回路中相对于传输门D锁存器少用了两个MOS管,它对于时钟信号clk只有2个MOS管的负载,功耗较低一些,但它的输出端Q与节点nod1处存在竞争的现象,可能导致输出不稳定,可靠性不高。

鉴此,设计一种功耗较低,且输出稳定,鲁棒性较好的反馈型D锁存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功耗较低,且输出稳定,鲁棒性较好的反馈型D锁存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反馈型D锁存器,包括反相器、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第五NMOS管、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和第三PMOS管;所述的第一PMOS管的源极和所述的第二PMOS管的源极分别接入电源,所述的第一PMOS管的漏极、所述的第二PMOS管的栅极、所述的第一N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的第二NMOS管的栅极连接且其连接端为所述的反馈型D锁存器的输出端,所述的第一PMOS管的栅极、所述的第一NMOS管的栅极、所述的第二PMOS管的漏极、所述的第二NMOS管的漏极、所述的第三NMOS管的栅极、所述的第三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的第五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的第一NMOS管的源极、所述的第二NMOS管的源极和所述的第三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的第三N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的第四N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的第五N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的第四N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的第五NMOS管的栅极连接且其连接端为所述的反馈型D锁存器的时钟端,所述的反相器的输入端为所述的反馈型D锁存器的输入端,所述的反相器的输出端、所述的第四NMOS管的源极和所述的第三P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的第三PMOS管的栅极为所述的反馈型D锁存器的反相时钟输入端。

所述的反相器包括第四PMOS管和第六NMOS管;所述的第四PMOS管的源极接入电源,所述的第四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的第六NMOS管的漏极连接且其连接端为所述的反相器的输出端,所述的第四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的第六NMOS管的栅极连接且其连接端为所述的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的第六NMOS管的源极接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第四NMOS管和第五NMOS管构成一个传输门,第一PMOS管、第一NMOS管、第二PMOS管和第二NMOS管构成交叉耦合反相器,第一PMOS管和第一NMOS管为叉耦合反相器中的第一个反相器,第二PMOS管和第二NMOS管为叉耦合反相器中的第二个反相器,该传输门为采用NMOS堆垛技术构成的门电路,一方面可以提高D锁存器的鲁棒性,另一方面外部信号通过反相器输入后,经过传输门的漏电流会减小,功耗会降低,在传输门之后设置的交叉耦合反相器和第三NMOS管,当D锁存器的输出端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第一PMOS管的栅极、第一NMOS管的栅极、第二PMOS管的漏极、第二NMOS管的漏极、第三NMOS管的栅极、第三PMOS管的漏极和第五NMOS管的漏极的连接端由低电平变高电平的过程中,第一NMOS管和第三NMOS管导通,第一PMOS管此时还未关闭,第一NMOS管、第三NMOS管和第一PMOS管构成有比电路,短路电流降低,动态功耗进一步降低,当第一PMOS管的栅极、第一NMOS管的栅极、第二PMOS管的漏极、第二NMOS管的漏极、第三NMOS管的栅极、第三PMOS管的漏极和第五NMOS管的漏极的连接端为低电平时,D锁存器的输出端为高电平,第一NMOS管和第三NMOS管关闭,此时第一NMOS管的源极处电势为正,但第一NMOS管的栅源电压和体源电压均为负,由此第NMOS管使得晶体管的有效阈值电压增大,从而减小了漏电流,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保存低电平时的静态功耗,由此本发明的D锁存器功耗较低,且输出稳定,鲁棒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传统的传输门D锁存器的电路图;

图2为现有的直接交叉耦合D锁存器的电路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反馈型D锁存器的电路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反馈型D锁存器的反相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3所示,一种反馈型D锁存器,包括反相器T1、第一NMOS管N1、第二NMOS管N2、第三NMOS管N3、第四NMOS管N4、第五NMOS管N5、第一PMOS管P1、第二PMOS管P2和第三PMOS管P3;第一PMOS管P1的源极和第二PMOS管P2的源极分别接入电源,第一PMOS管P1的漏极、第二PMOS管P2的栅极、第一NMOS管N1的漏极和第二NMOS管N2的栅极连接且其连接端为反馈型D锁存器的输出端,第一PMOS管P1的栅极、第一NMOS管N1的栅极、第二PMOS管P2的漏极、第二NMOS管N2的漏极、第三NMOS管N3的栅极、第三PMOS管P3的漏极和第五NMOS管N5的漏极连接,第一NMOS管N1的源极、第二NMOS管N2的源极和第三NMOS管N3的漏极连接,第三NMOS管N3的源极接地,第四NMOS管N4的漏极和第五NMOS管N5的源极连接,第四NMOS管N4的栅极和第五NMOS管N5的栅极连接且其连接端为反馈型D锁存器的时钟端,反馈型D锁存器的时钟端接入时钟信号clk,反相器T1的输入端为反馈型D锁存器的输入端,反相器T1的输出端、第四NMOS管N4的源极和第三PMOS管P3的源极连接,第三PMOS管P3的栅极为反馈型D锁存器的反相时钟输入端,反馈型D锁存器的反相时钟输入端接入时钟信号clk的反相信号clkb。

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一种反馈型D锁存器,包括反相器T1、第一NMOS管N1、第二NMOS管N2、第三NMOS管N3、第四NMOS管N4、第五NMOS管N5、第一PMOS管P1、第二PMOS管P2和第三PMOS管P3;第一PMOS管P1的源极和第二PMOS管P2的源极分别接入电源,第一PMOS管P1的漏极、第二PMOS管P2的栅极、第一NMOS管N1的漏极和第二NMOS管N2的栅极连接且其连接端为反馈型D锁存器的输出端,第一PMOS管P1的栅极、第一NMOS管N1的栅极、第二PMOS管P2的漏极、第二NMOS管N2的漏极、第三NMOS管N3的栅极、第三PMOS管P3的漏极和第五NMOS管N5的漏极连接,第一NMOS管N1的源极、第二NMOS管N2的源极和第三NMOS管N3的漏极连接,第三NMOS管N3的源极接地,第四NMOS管N4的漏极和第五NMOS管N5的源极连接,第四NMOS管N4的栅极和第五NMOS管N5的栅极连接且其连接端为反馈型D锁存器的时钟端,反馈型D锁存器的时钟端接入时钟信号clk,反相器T1的输入端为反馈型D锁存器的输入端,反相器T1的输出端、第四NMOS管N4的源极和第三PMOS管P3的源极连接,第三PMOS管P3的栅极为反馈型D锁存器的反相时钟输入端,反馈型D锁存器的反相时钟输入端接入时钟信号clk的反相信号clkb。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反相器T1包括第四PMOS管P4和第六NMOS管N6;第四PMOS管P4的源极接入电源,第四PMOS管P4的漏极和第六NMOS管N6的漏极连接且其连接端为反相器T1的输出端,第四PMOS管P4的栅极和第六NMOS管N6的栅极连接且其连接端为反相器T1的输入端,第六NMOS管N6的源极接地。

本发明中,第四NMOS管N4和第五NMOS管N5构成一个传输门,第一PMOS管P1、第一NMOS管N1、第二PMOS管P2和第二NMOS管N2构成交叉耦合反相器,第一PMOS管P1和第一NMOS管N1为叉耦合反相器中的第一个反相器,第二PMOS管P2和第二NMOS管N2为叉耦合反相器中的第二个反相器。当时钟信号clk为高电平时,本发明的D锁存器为透明模式,传输门导通,输出信号经过反相器T1和传输门到达第一PMOS管P1的栅极、第一NMOS管N1的栅极、第二PMOS管P2的漏极、第二NMOS管N2的漏极、第三NMOS管N3的栅极、第三PMOS管P3的漏极和第五NMOS管N5的漏极的连接端(Qb端),再经过交叉耦合反相器从D锁存器的输出端(Q端)输出。当时钟信号clk为低电平时,本发明的D锁存器为睡眠模式,传输门关闭,输出信号保持在一个稳定状态。当D锁存器保存高电平时,Qb端为低电平,在Qb端由低电平变高电平的过程中,第一NMOS管N1和第三NMOS管N3导通,第一PMOS管P1此时还未关闭,第一PMOS管P1,第一NMOS管N1和第三NMOS管N3构成有比电路,由于第三NMOS管N3的存在,短路电流降低,动态功耗降低。另外本发明中第四NMOS管N4和第五NMOS管N5是采用NMOS堆栈技术构成的传输门,通过该传输门的漏电流会减小,功耗会降低,同时,第四NMOS管N4和第五NMOS管N5的堆栈结构也使得D锁存器的鲁棒性提高了。

为了比较本发明的反馈型D锁存器与传统的传输门D锁存器和直接交叉耦合锁存器的性能特点,我们在45nm工艺下,使用电路仿真工具Hspice对3种电路结构进行了仿真比较分析。1V电压下三种锁存器功耗的对比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在0.6V低电压下,同样尺寸的直接交叉耦合D锁存器已不能正常工作,故将直接交叉耦合D锁存器输入到传输门之间的反相器尺寸增大,然后将三种锁存器的功耗仿真比较分析,在输入信号频率为5MHZ,时钟频率为1.25MHZ的频率下测静态功耗,在输入信号频率为5MHZ,时钟频率为100MHZ的频率下测动态功耗。0.6V电压下三种锁存器功耗的对比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分析表1和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反馈型D锁存器在1V电压下有较低的静态功耗,在0.6V的低电压下,本发明的反馈型D锁存器与传统的传输门D锁存器相比静态功耗降低了9%,动态功耗降低了6.2%,与直接交叉耦合锁存器相比静态功耗降低了53%,动态功耗降低了88.2%。

D锁存器延时性能主要包括:建立时间、保持时间和传输延迟时间。建立时间:指输入信号应先于时钟信号到达的时间tsu。保持时间:为保证D锁存器可靠的翻转,时钟信号以后输入信号需要保持一定时间,用thold表示。传输延迟时间:指从时钟信号的边沿开始到输出端新状态稳定地建立起来所需时间,上升传播延时tc-q(l-h)和下降传播延时tc-q(h-l)。由此,D锁存器的延时可以表示为:td-q=Max[tsu+tc-q(l-h)+tc-q(h-l)]

在0.6V电压,20MHZ时钟频率,5MHZ输入信号频率下用HSPICE对三种锁存器的延时性能进行仿真测试,其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由仿真结果可知,本发明的D锁存器的延时比传输门D锁存器延时增加了27%,比直接交叉耦合锁存器的延时减少了80.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