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设备外壳弧面过渡连接板及其粘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24188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设备外壳弧面过渡连接板及其粘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外壳生产工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塑料外壳弧面过渡粘接方法。



背景技术:

医疗设备外壳一般由ABS塑料或其他种类的塑料制成,在医疗外壳的生产制造的过程中,为了美观通常在大部分边角过渡处采用圆弧过渡的形式,目前在制造医疗外壳的弧边过渡的制作方法通常采用冷弯的方式,即在常温状态下将外壳板沿底板的边角弧度弯折成相应的弧度,然后在通过胶水将该弯折好的外壳板粘接在底板上,从而形成较为柔和的弧度变化。但是这种冷弯的方式需要外壳板具有较好的弹性形变能力,若外壳板体厚度略大时,其弹性形变能力会急剧下降,若采用上述的冷弯方式进行弧面过渡,易出现难以弯折或弯折粘接后易脱胶、外拱等现象,造成制造完成的外壳损坏或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设备外壳弧面过渡连接板,具有使外壳在进行弧面过渡时更加方便和美观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医疗设备外壳弧面过渡连接板,包括与外壳底板的边角弧面相适配的板体和多个开设在所述板体上且沿所述板体的长度方向或弧度方向均匀分布的成型槽,所述板体的两端延伸出外壳底板的边角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板体上方开设了多个成型槽,在位于成型槽部分的板体较薄,因而具有较好的弹性形变能力,在弯折至与外壳底板相贴合时较为容易;在进形弧面粘接过渡时,将胶水注入到成型槽中,成型槽中可以存储一定量的胶水,从而可以将板体粘接在外壳底板上更加牢靠,减少在后续制造过程中出现板体脱胶或外拱的现象,一方面提高制造外壳的美观度,另一方面减少了外壳的损坏率,且由于连接板的两端延伸出外壳底板的边角弧面,因此位于外壳底板的棱边处可以更加方便的与连接板粘接,从而使得粘接后的外壳具有较好的整体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成型槽的呈内窄外宽的形式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成型槽内可以存储更多量的胶水,同时提高了粘接面,使板体粘接的更加牢靠,同时当板体弯折成弧形后,成型槽的开口处会向内缩紧,从而使胶水更容易粘接拉紧板体,保持板体处于弧面弯折的状态。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板体的下端位于各所述成型槽内设有托胶凸起,所述托胶凸起固定于所述成型槽的一侧内壁,且所述板体弯折呈与所述外壳底板的边角弧面相适配的弧形时,所述托胶凸起抵触与所述成型槽的另一侧内壁相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托胶凸起可以起到承托胶水的作用,保持胶水处于储存在成型槽内的状态,减少胶水的流失,提高粘接强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相邻所述成型槽之间形成有连接棱,所述连接棱上开设有用于穿设连接件的连接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粘接在外壳底板上后,将连接件穿设在连接孔内并螺纹连接在外壳底板上,从而将连接板进一步锁紧在外壳底板上,减少连接板发生脱胶或拱起的现象发生。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位于最外侧的所述连接棱上沿所述连接棱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贯穿的蓄胶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当胶水注入到最外侧的成型槽时,胶水可以渗入到蓄胶孔中并向外渗出,将连接板与位于两侧的外壳板体相粘接,从而使外壳板体更容易形成一个整体,提高外壳的整体性。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设备外壳弧面过渡粘接方法,具有使外壳在进行弧面过渡时更加方便和美观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

步骤一:根据外壳底板的边角弧面的长度和弧度预制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板;

步骤二:将上述连接板沿外壳底板的边角弧面弯折至与外壳底板相贴合的状态;

步骤三:将胶水注入各成型槽,并保持连接板处于贴合外壳底板的状态,直至胶水自然凝固;

步骤四:将连接件穿入连接孔中并使其螺纹连接在外壳底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根据外壳底板的边角弧面预制连接板,若需要粘接的外壳底板为平面矩形板,则连接板也为矩形,若外壳底板为倾斜面,则连接板为扇形状,随后将连接板沿着待过渡的弧面弯折并与外壳底板相贴合,相连接槽内注入胶水,按压保持连接板处于弯折状态一段时间待胶水凝固后,即可将连接板粘接在外壳底板上,通常胶水凝固的时间只在几秒到十几秒之间,因此粘接过程较为迅速;然后根据需要,在合适位置的连接孔内拧入连接件,连接件通常采用螺钉,即可连接板最终固定,连接过程简单快速,同时使制造出的外壳更加美观,减少出现连接板拱起的现象。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在板体上开设成型槽,将板体粘接在外壳底板上更加牢靠,减少在后续制造过程中出现板体脱胶或外拱的现象,同时使得粘接后的外壳具有较好的整体性;

其二,设置托胶凸起,方便储存胶水,使连接板粘接更加牢靠;

其三,设置蓄胶孔,使连接板与两侧的外壳板体粘接更加方便,同时提高了外壳的整体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中弧面过渡的粘接工艺流程图。

图中:1、板体;2、成型槽;3、连接棱;4、托胶凸起;5、连接孔;6、蓄胶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一种医疗设备外壳弧面过渡连接板,包括板体1,板体1与外壳底板的边角弧面相适配,外壳底板的边角弧面一般根据外壳底板的过渡面为平面或倾斜面分为弧形面或锥形面两种过渡形式,若外壳底板的过渡面为弧形面,则对应板体1的形状为矩形状,若外壳底板的过渡面为锥形面,则对应板体1的形状为扇形状,在制作板体1时,根据外壳底板的边角弧面的弧度来确定板体1所需的长度,通产选取的板体1长度略长于外壳底板的边角弧面展开的长度,这样板体1在弯折或两端聚集延伸出外壳底板的边角弧面,方便与两侧的外壳板体1相粘接。

在板体1上沿板体1的长度方向或者弧度方向开设有多个成型槽2,相邻成型槽2之间形成有连接棱3,成型槽2呈内窄外宽的形式设置,从而能够存储较多的胶水,使连接板能够粘接的更加牢靠;当板体1沿外壳底板的边角弧面弯折后,成型槽2同时向内收缩,缩小外口的大小,使胶水能够更加牢靠的拉紧连接棱3。

为了减少胶水由成型槽2泄漏出去,在板体1的下端位于各成型槽2内设有托胶凸起4,托胶凸起4一体成型于成型槽2内的一侧内壁上,与成型槽2的另一侧内壁留有一段间距,且在板体1弯折至与外壳底板的边角弧面相贴合时,托胶凸起4抵触在成型槽2的另一侧内壁上,从而将成型槽2的底部封闭,提高对胶水的储存能力;在制作连接板时,可以在切削形成成型槽2时,在成型槽2的底部留有一段距离,即将不将成型槽2打通,且流出的板体1距离并不需要标准的尺寸,只要能实现承托胶水的功能即可,随后将留出的间隙沿成型槽2的一侧内壁切开,即可最终形成托胶凸起4。

为了提高连接板与外壳底板连接的稳定性,在连接棱3上开设有连接孔5,连接孔5可以供连接件穿入,通常采用的连接件为螺钉,在板体1上一般还开设有沉孔,从而连接件拧入后可以嵌入沉孔内,保持板体1的背面处于平整的状态,当板体1粘接在外壳底板上后,可以根据需要,在需要位置的连接孔5内拧入连接件,从而使板体1更加牢靠的连接在外壳底板上。

在位于最外侧的连接棱3上开设有多个蓄胶孔6,蓄胶孔6贯穿位于最外侧的连接棱3,从而当成型槽2内注入胶水后可以由蓄胶孔6向外渗出,从而与位于两侧的外壳板体1相粘接;在进行弧面过渡时,位于连接板两侧的外壳板体1可以与连接板一体成型,也可以与连接板处于分离的状态,最终通过胶水粘接在一起,若位于两侧的外壳板体1与连接板一体成型,胶水进入蓄胶孔6凝固后可以形成类似固定件的作用,保持连接板处于弯曲的状态;若位于两侧的外壳板体1与连接板处于分离状态,也可以在外壳板体1上开设与蓄胶孔6相对齐的开孔,从而胶水可以进入到该孔洞中,与连接板形成一体结构,使连接板与外壳板体1粘接的更加牢靠。

在使用时,由于在板体1上方开设了多个成型槽2,在位于成型槽2部分的板体1较薄,因而具有较好的弹性形变能力,在弯折至与外壳底板相贴合时较为容易;在进形弧面粘接过渡时,将胶水注入到成型槽2中,成型槽2中可以存储一定量的胶水,从而可以将板体1粘接在外壳底板上更加牢靠,减少在后续制造过程中出现板体1脱胶或外拱的现象,一方面提高制造外壳的美观度,另一方面减少了外壳的损坏率,且由于连接板的两端延伸出外壳底板的边角弧面,因此位于外壳底板的棱边处可以更加方便的与连接板粘接,从而使得粘接后的外壳具有较好的整体性。

实施例二:一种医疗设备外壳弧面过渡粘接方法,包括一下操作步骤:

步骤一:根据外壳底板的边角弧面的长度和弧度预制实施例一所述的连接板,首先选择合适厚度的板材,然后根据外壳底板的边角弧面的长度、宽度或弧度裁切出合适的板体1大小,然后对的板体1切削,形成成型槽2,并预留出托胶凸起4,最后根据需要在连接棱3上开设连接孔5,在位于两侧的连接棱3上开蓄胶槽;

步骤二:将上述连接板沿外壳底板的边角弧面弯折至与外壳底板相贴合的状态,将外壳底板固定住,将连接板贴合压紧在外壳底板的边角弧面处,即可使连接板弯折成与外壳底板的边角弧面相贴合的状态;

步骤三:将胶水注入各成型槽2,并保持连接板处于贴合外壳底板的状态,直至胶水自然凝固;

步骤四:将连接件穿入连接孔5中并使其螺纹连接在外壳底板上,板体1的厚度不同所具有的弹性形变能力也不同,根据板体1的不同状态,连接孔5内穿入固定件并拧紧在外壳板体1上,从而进一步将连接板固定。

先根据外壳底板的边角弧面预制连接板,若需要粘接的外壳底板为平面矩形板,则连接板也为矩形,若外壳底板为倾斜面,则连接板为扇形状,随后将连接板沿着待过渡的弧面弯折并与外壳底板相贴合,相连接槽内注入胶水,按压保持连接板处于弯折状态一段时间待胶水凝固后,即可将连接板粘接在外壳底板上,通常胶水凝固的时间只在几秒到十几秒之间,因此粘接过程较为迅速;然后根据需要,在合适位置的连接孔5内拧入连接件,连接件通常采用螺钉,即可连接板最终固定,连接过程简单快速,同时使制造出的外壳更加美观,减少出现连接板拱起的现象。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