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颗粒机的循环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0322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质颗粒机的循环冷却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颗粒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质颗粒机的循环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生物质颗粒加工技术领域,用于生产生物质颗粒的颗粒机,主要包括由环模,其内设有与环模相适配的压辊,压辊经过间隔设置的压辊轴承安装在压辊轴承套上,压辊两端与压辊轴承套之间设有压辊轴承密封件,压辊轴承套套装在压辊轴上,压辊轴安装在主轴盘上,主轴盘设置在主轴上。在工作时,外界动力从环模支架输入,使环模转动,主轴保持不动,物料进入环模和压辊之间,环模和压辊相对转动,在挤压力作用下,物料被环模上设置的若干模孔挤出形成颗粒。

由于物料被高强度挤压、摩擦,压制室温度高,甚至能高达150℃,压辊轴承润滑不够,容易造成磨损和消耗,最终造成轴承的报废,降低工作生产的效率,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出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质颗粒机的循环冷却系统,该循环冷却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将油箱中冷却的润滑油输送至压辊轴承中进行润滑,在与压辊轴承进行热交换后,热的润滑油从压辊抽成回流至油箱中降温,实现了冷热循环换热,有效控制了压辊的温度,延长了压辊轴承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物质颗粒机的循环冷却系统,包括主轴、连接在主轴上端的压辊座以及设置在压辊座上的压辊装置,还包括油箱、设置在所述主轴内的主油路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压辊装置内的次油路结构;所述主油路结构包括主进油油路、第一主进油孔、第一主出油孔、主出油油路、第二主进油孔以及第二主出油孔,所述主进油油路沿上下方向设于所述主轴内,其上端连通第一主出油孔,其下端连通第一主进油孔;所述主出油油路与所述主进油油路并列设置,其上端连通第二主进油孔,其下端连通第二主出油孔;所述次油路结构包括设置在压辊装置内的次进油油路、与所述次进油油路连通的次进油孔以及与所述次进油油路连通的次出油孔;所述第一主进油孔通过管路与所述油箱的出油管连通,所述第一主出油孔通过管路与所述次进油孔连通,所述次出油孔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主进油孔连通,所述第二主出油孔通过管路与所述油箱的回油管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的循环冷却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制粒过程中,油箱中的冷却油经出油管从第一主进油孔中进油,冷却油通过主进油油路且从第一主出油孔流出,在通过管路输送至次进油孔进入次进油油路中,冷却油通过次进油油路进入到压辊轴承内部进行润滑,经过与高温的压辊轴承进行换热后,热油通过管路从次出油孔流出至第二主进油孔,热油经过主出油油路,从第二主出油孔流出,在通过回油管回流至油箱中,该系统实现了润滑油与压辊轴承之间的热交换,润滑油循环不断的进行润滑和换热,延长了压辊轴承的实用寿命,提高生产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主进油孔和所述第二主出油孔沿主轴中心的径向方向开设在所述主轴的下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压辊座上并列设置有两个压辊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压辊装置包括压辊轴、压辊本体、内圈套设在所述压辊轴外圈用于承接所述压辊杯体内表面的两个轴承、若干密封圈以及用于密封所述轴承端部的两个密封端盖,所述密封端盖与所述压辊轴形成容纳润滑油的容纳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次进油孔开设在所述压辊轴的上端部,所述次出油孔开设在上方的所述密封端盖上,所述次进油油路设于所述压辊轴内部,所述次进油油路的一端连通所述次进油孔,另一端连通所述容纳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压辊座上还设有分流阀,所述分流阀上开设有汇流孔和分流孔,所述汇流孔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主出油孔连通,所述分流孔通过管路分别与所述次进油孔连通。据此,分流阀控制每个压辊装置的进油量,使得每个装置的进油量相一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压辊座上还设有集流阀,所述集流阀上开设有汇入孔和集流孔,所述汇入孔通过管路分别与所述次出油孔连通,所述集流孔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主进油孔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油箱上设有循环电泵和散热器,所述油箱具有出油口和回油口,所述循环电泵通过出油管分别与所述第一主进油孔和所述出油口相连通;所述散热器通过回油管分别与所述第一主出油孔和所述回油口相连通。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生物质颗粒机的循环冷却系统,该循环冷却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将油箱中冷却的润滑油输送至压辊轴承中进行润滑,在与压辊轴承进行热交换后,热的润滑油从压辊抽成回流至油箱中降温,实现了冷热循环换热,有效控制了压辊的温度,延长了压辊轴承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循环冷却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油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参考图1、图2和图3,一种生物质颗粒机的循环冷却系统,包括主轴1、连接在主轴1上端的压辊座2、设置在压辊座2上的压辊装置3、包括油箱4、设置在主轴1内的主油路结构5、设置在压辊装置3内的次油路结构6、出油管7、回油管8、设置在压辊座一侧的分流阀9、设置在压辊座另一侧的集流阀10、设置在油箱上的循环电泵11、设置在油箱上的散热器12以及泵油管13。

参考图1、图2和图3,主油路结构5包括主进油油路51、第一主进油孔52、第一主出油孔53、主出油油路54、第二主进油孔55以及第二主出油孔56,主进油油路51沿上下方向设于主轴1内,其上端连通第一主出油孔53,其下端连通第一主进油孔52;主出油油路54与主进油油路51并列设置,其上端连通第二主进油孔55,其下端连通第二主出油孔56。

参考图1、图2和图3,次油路结构6包括设置在压辊装置3内的次进油油路61、与次进油油路61连通的次进油孔62以及与次进油油路61连通的次出油孔63;第一主进油孔52通过管路与油箱4的出油管7连通,第一主出油孔53通过管路与次进油孔62连通,次出油孔63通过管路与第二主进油孔55连通,第二主出油孔56通过管路与油箱4的回油管8连通。

参考图1、图2和图3,压辊装置3包括压辊轴31、压辊本体32、内圈套设在压辊轴31外圈用于承接压辊杯体内表面的两个轴承33、若干密封圈34以及用于密封轴承33端部的两个密封端盖35,密封端盖35与压辊轴31形成容纳润滑油的容纳腔36。

参考图1、图2和图3,分流阀9上开设有汇流孔91和分流孔92,汇流孔91通过管路与第一主出油孔53连通,分流孔92通过管路分别与次进油孔62连通。

参考图1、图2和图3,集流阀10上开设有汇入孔101和集流孔102,汇入孔101通过管路分别与次出油孔63连通,集流孔102通过管路与第二主进油孔55连通。

参考图1、图3,第一主进油孔52和第二主出油孔56沿主轴1中心的径向方向开设在主轴1的下端。

参考图1、图2,压辊座2上并列设置有两个压辊装置3。

参考图1和图3,次进油孔62开设在压辊轴31的上端部,次出油孔63开设在上方的密封端盖35上,次进油油路61设于压辊轴31内部,次进油油路61的一端连通次进油孔62,另一端连通容纳腔36。

参考图1、图2和图3,油箱4具有出油口和回油口,循环电泵11通过出油管7和泵油管13分别与第一主进油孔52和出油口相连通;散热器12通过回油管8分别与第一主出油孔53和回油口相连通。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属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