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81876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驱动轮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电动车辆驱动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驱动轮。



背景技术:

驱动轮是电动车辆的驱动行驶部分,驱动组件驱动轮子转动,从而使车子移动,并且值得说明的是,电动车辆可以优选为电动叉车,尤其是一种电动叉车上的驱动轮。

但是现有的驱动轮,其结构不够合理,在生产以及使用时存在着较多的缺点,其中较为明显的缺点就是在生产安装中存在着齿轮间隙不合理,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安装时不方便,这样会导致生产安装时出现误差;且转向结构是刚性连接,使用时容易损坏,这样会降低驱动轮的使用寿命。

故而目前需要一种结构巧妙,能够在生产安装时能够消除加工误差,并且转向结构可靠,不容易损坏的驱动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驱动轮。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驱动轮,包括:

驱动轮安装座,其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

连接轴承,其内圈套设在所述驱动轮安装座上;

轴承座,其与所述连接轴承的外圈连接,并且所述轴承座可通过所述连接轴承与所述驱动轮安装座保持相对运动;

转向齿圈,其套设在所述轴承座上,并且所述转向齿圈与所述轴承座联动连接;

齿轮箱,其与所述轴承座固定连接,所述齿轮箱内设置有主动齿轮以及轮轴;

从动齿轮,其设置在所述轮轴上,并且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

第一调节模块,其设置在所述轮轴上,并且所述第一调节模块通过在所述轮轴上轴向移动来挤压所述从动齿轮,从而调节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之间的间隙。

较佳的,所述轮轴上还设置有第一轴承以及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两端与所述从动齿轮以及所述第一调节模块抵触连接,所述第二轴承位于所述轮轴的内端。

较佳的,所述驱动轮安装座包括安装端面以及与所述安装端面一体连接的柱状结构,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安装端面上,所述连接轴承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柱状结构的上端以及下端。

较佳的,所述齿轮箱内开设有内端口以及与所述内端口平行对应的外端口,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设置在所述外端口内且内圈设置在所述轮轴的外端上,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设置在所述内端口内且内圈设置在所述轮轴的外圈上,所述内端口上设置有可沿所述轮轴的轴向移动的第二调节模块,所述第二调节模块与所述第二轴承抵触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调节模块通过轴向移动来挤压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从而调节所述第二轴承的间隙。

较佳的,所述安装端面上设置有转向电机,所述转向电机的轴上设置有转向齿轮,所述转向齿轮与所述转向齿圈啮合,从而通过所述转向齿圈带动所述轴承座转向。

较佳的,所述第一调节模块为具有外螺纹的第一调整螺圈,所述外端口上具有内螺纹,所述第一调整螺圈螺纹连接在所述外端口内,并且通过螺纹在所述轮轴上轴向移动。

较佳的,所述第二调节模块为具有外螺纹的第二调整螺圈,所述内端口上具有内螺纹,所述第二调整螺圈螺纹连接在所述内端口中,并且通过螺纹沿着所述轮轴的轴向移动。

较佳的,所述柱状结构的下端开设有阶梯部,所述阶梯部上螺纹连接有可轴向移动的第三调整螺圈,所述第三调整螺圈的外缘抵触在位于所述柱状结构下侧的所述连接轴承上,并可推动所述连接螺圈移动。

较佳的,所述转向齿圈的上端面上连接有用于限制其转向角度的限位座。

较佳的,所述齿轮箱内竖直设置有齿轮轴,所述齿轮轴与所述驱动电机联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驱动轮的结构巧妙,能够在生产安装时能够消除加工误差,并且转向结构可靠,不容易损坏。

2、外端口下侧设置有固定螺钉,固定螺钉能够向上通过螺纹进行移动,从而顶住第一调节模块,限制其移动。

3、拧动第一调整螺圈,使其在轮轴上移动,并挤压从动齿轮,通过螺纹传动的方式来实现上述的目的,这样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调整的精度,这样在消除加工误差时更加的简单,操作起来更加的可靠。

4、当第二调整螺圈在挤压第二轴承时,不仅可以减小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之间的间隙,还能够增大两者间隙,使调节功能更加完善,便于将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调整到最佳的间隙,从而消除加工误差;还能调节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的间隙。

5、柱状机构上设置有两个连接轴承,不仅可以使轴承座在转动时受力更加均匀稳定,还能够避免轴承座在转动时与驱动轮安装座之间产生窜动,从而避免轴承座与驱动轮安装座之间出现磨损。

6、第三调整螺圈不仅能调整两个连接轴承之间间距,还可以便于下侧连接轴承的安装,进一步的提高请安装调整的精度,这样在消除加工误差时更加的简单,操作起来更加的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驱动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齿轮箱内各部件的连接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齿轮箱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驱动轮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驱动轮安装座;110、驱动电机;120、安装端面;130、柱状结构;131、阶梯部;132、第三调整螺圈;140、转向电机;141、转向齿轮;200、连接轴承;300、轴承座;400、转向齿圈;410、限位座;500、齿轮箱;510、主动齿轮;520、轮轴;521、第一轴承;522、第二轴承;530、从动齿轮;540、齿轮轴;550、外端口;560、内端口;600、第一调整螺圈;700、第二调整螺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驱动轮,优选的应用于电动车辆上,尤其可以应用于电动叉车上。

该驱动轮包括:驱动轮安装座100、连接轴承200、轴承座300、转向齿圈400、齿轮箱500、从动齿轮530以及第一调节模块。

其工作原理为:能够调节主动齿轮510与从动齿轮530之间的间隙,并且调节起来的步骤较少,操作比较简单,调节的精度也较高;还能够通过驱动转向齿圈400,从而使轴承座300转动,并且轴承座300与驱动轮安装座100之间具有连接轴承200,从而使轴承座300与驱动轮安装座100之间能够保持平滑的相对运动,这种结果相对于传统的刚性连接结构,具有结构可靠,使用时各部件不易出现间隙,有效的避免了驱动轮损坏。

其中,驱动轮安装座100,其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110;驱动轮安装座100就是整个驱动轮中最上端的部件,其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110,驱动电机110是整个驱动轮的动力部件,用以驱动轮子转动。

连接轴承200为轴承件,此处优选为圆锥滚子轴承,连接轴承200的内圈套设在所述驱动轮安装座100上;连接轴承200实际上位于驱动轮安装座100与轴承座300之间,从而使轴承座300能够与驱动轮安装座100产生相对转动。

轴承座300,其与所述连接轴承200的外圈连接,并且所述轴承座300可通过所述连接轴承200与所述驱动轮安装座100保持相对运动;

轴承座300的形状为筒状结构,并且其下端具有环形的外缘,简单来说,轴承座300上开设有通孔,驱动轮安装座100的柱状结构130穿设在该通孔内,并且连接轴承200设置在驱动轮安装座100与轴承座300的通孔内壁之间。

转向齿圈400套设在所述轴承座300上,并且所述转向齿圈400与所述轴承座300联动连接;更确切的说,是套在轴承座300的筒状结构的外壁上,并且所述转向齿圈400与所述轴承座300联动连接;当转向齿圈400转动时,能够带动轴承座300转动,转向齿圈400相当于轴承座300的驱动器。

齿轮箱500,其与所述轴承座300固定连接,所述齿轮箱500内设置有主动齿轮510以及轮轴520;齿轮箱500就是一个箱型的物体,其具有一个内腔,简单来说,驱动电机110驱动齿轮箱500内的主动齿轮510转动,从而起到传递动力以及减速的作用。

所述转向齿圈400上设置有依次贯穿所述轴承座300以及所述齿轮箱500的柱头螺钉,通过拧入柱头螺钉,将转向齿圈400、轴承座300以及齿轮箱500连接起来,从而使三者联动。

在本驱动轮中,齿轮箱500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于安装第一调节模块、主动齿轮510以及从动齿轮530,并且能够使主动齿轮510与从动齿轮530位于合适的位置上,便于第一调节模块调节两者的间隙。

主动齿轮510就是与驱动电机110联动连接的齿轮,其设置在所述齿轮箱500内。

从动齿轮530设置在所述轮轴520上,并且所述从动齿轮530与所述主动齿轮510啮合从而驱动轮轴520转动。

第一调节模块就是能够调节从动齿轮530位置的部件,其设置在所述轮轴520上,并且所述第一调节模块通过在所述轮轴520上轴向移动来挤压所述从动齿轮530,从而调节所述从动齿轮530与所述主动齿轮510之间的间隙。

更进一步的说,第一调节模块具有供轮轴520穿设的孔,从而使第一调节模块套在轮轴520上,且位于从动齿轮530的外侧。

并且所述第一调节模块通过在所述轮轴520上轴向移动来挤压所述从动齿轮530,从而调节所述从动齿轮530与所述主动齿轮510之间的间隙。

在实际的结构中,可以将第一调节模块的外端面穿设在齿轮箱500的开口中,既可以优选在第一调节模块上设置外螺纹以及齿轮箱500开口设置内螺纹的方式,通过螺纹进行轴向移动,也可以使两者过盈连接,通过挤压第一调节模块来挤压从动齿轮530。

此处优选为通过螺纹进行轴向移动的方式来调节从动齿轮530与主动齿轮510之间的间隙,在调节时,拧动第一调节模块,就可以使第一调节模块朝着从动齿轮530移动,从而逐渐调节主动齿轮510与从动齿轮530之间的间隙,进而达到消除加工误差的目的。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轮轴520上还设置有第一轴承521以及第二轴承522,所述第一轴承521的两端与所述从动齿轮530以及所述第一调节模块抵触连接,所述第二轴承522位于所述轮轴520的内端。

更进一步的来说,第一轴承521第二轴承522的外圈实际上均是与齿轮箱500固定,并且内圈与轮轴520固定。

所述第一轴承521的两端与所述从动齿轮530以及所述第一调节模块抵触连接,所述第二轴承522位于所述轮轴520的内端。

由于第一轴承521是在从动齿轮530与第一调节模块之间,所以第一调节模块在向轮轴520内侧移动时,首先会挤压第一轴承521的外圈,第一轴承521又将推力传递给从动齿轮530,从而使第一轴承521与从动齿轮530同时向主动齿轮510方向移动。

这种结构非常合理,在调节细微的加工误差时,还能够调节第一轴承521的误差,使第一轴承521与的内圈前端面与从动齿轮530的后端紧密的抵触在一起。

如图1、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驱动轮安装座100包括安装端面120以及与所述安装端面120一体连接的柱状结构130,简单来说,驱动轮安装座100类似于一个帽状结构。

所述驱动电机110固定在所述安装端面120上,所述连接轴承200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柱状结构130的上端以及下端。

所述柱状结构130内开设有与所述安装端面120连通的轴孔,所述驱动电机110固定在所述安装端面120上,也就说驱动电机110位于驱动轮安装座100的最顶端。

所述驱动电机110上设置有齿轮轴540,所述齿轮轴540穿设在所述轴孔内,当齿轮轴540转动时,能够将扭矩传递至主动齿轮510上。

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齿轮箱500内开设有内端口560以及与所述内端口560平行对应的外端口550,所述第一轴承521的外圈设置在所述外端口550内且内圈设置在所述轮轴520的外端上,所述第二轴承522的外圈设置在所述内端口560内且内圈设置在所述轮轴520的外圈上。

所述内端口560上设置有可沿所述轮轴520的轴向移动的第二调节模块,所述第二调节模块与所述第二轴承522抵触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调节模块通过轴向移动来挤压所述第二轴承522的外圈从而调节所述第二轴承522的间隙。

确切是说,第二调节模块能够调节第一轴承521与第二轴承522之间的间距以及第二轴承522的间隙;第二调节模块可以优选为设置在内端口560内中,并且可以在内端口560中设置内螺纹,第二调节模块的外周上设置外螺纹,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轴向移动,所以一旦拧动第二调节模块,第二调节模块就会挤压第二轴承522,从而使第二轴承522移动,这样就能够起到调节间距的作用。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安装端面120上设置有转向电机140,所述转向电机140的轴上设置有转向齿轮141,所述转向齿轮141与所述转向齿圈400啮合,从而通过所述转向齿圈400带动所述轴承座300转向。

此处值得说明的是,转向电机140可以用液压马达来驱动,转向电机140用于驱动转向齿轮141,从而实现通过机电结构来驱动轮子转动的目的。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调节模块为具有外螺纹的第一调整螺圈600,所述外端口550上具有内螺纹,所述第一调整螺圈600螺纹连接在所述外端口550内,并且通过螺纹在所述轮轴520上轴向移动。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拧动第一调整螺圈600,使其在轮轴520上移动,并挤压从动齿轮530,通过螺纹传动的方式来实现上述的目的,这样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调整的精度,这样在消除加工误差时更加的简单,操作起来更加的可靠。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第二调节模块为具有外螺纹的第二调整螺圈700,所述内端口560上具有内螺纹,所述第二调整螺圈700螺纹连接在所述内端口560中,并且通过螺纹沿着所述轮轴520的轴向移动。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拧动第二调整螺圈700,使其在内端口560上沿轮轴520的轴向移动,挤压从第二轴承522,调节轴承的间隙,通过螺纹传动的方式来实现上述的目的,这样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调整的精度,这样在消除加工误差时更加的简单,操作起来更加的可靠。

并且还值得指出的是,所述轮轴520上还设置有隔套,并且所述隔套的两端与所述第二轴承522以及所述从动齿轮530抵触连接,当第二调整螺圈700在挤压第二轴承522时,会通过隔套挤压从动齿轮530,使从动齿轮530向着第一调整螺圈600的方向移动。

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柱状结构130的下端开设有阶梯部131,阶梯部131就是柱状结构130的下端开设的一圈槽。

所述阶梯部131上螺纹连接有可轴向移动的第三调整螺圈132,所述第三调整螺圈132的外缘抵触在位于所述柱状结构130下侧的所述连接轴承200上,并可推动所述连接螺圈移动。

由于有一个连接轴承200是位于柱状结构130的下侧,更进一步的说,连接轴承200是位于阶梯部131的上方,所以连接螺圈靠近连接轴承200,又因为第三调整螺圈132的外围具有一圈环形的凸起外缘,所以当调整螺纹转动时,会压迫连接轴承200。

更确切的说,设置第三调整螺圈132的目的是为了调节两个连接轴承200之间的间隙,当第三调整螺圈132在阶梯部131上转动时,会朝着上侧移动,其边缘挤压连接轴承200,从而将连接轴承200推向另一个连接轴承200,从而达到调整两个连接轴承200间距的功能。

在实际的驱动轮中,为了确保转动时的稳定与可靠性,需要很高的安装精度,安装精度一旦过低,会导致转向时的磨损,也就是说,安装精度以及加工误差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使用寿命,而通过上述的结构不仅能调整两个连接轴承200之间间距,还可以便于下侧连接轴承200的安装,进一步的提高请安装调整的精度,这样在消除加工误差时更加的简单,操作起来更加的可靠。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转向齿圈400的上端面上连接有用于限制其转向角度的限位座410。

限位座410能够限制转向齿圈400的最大转动行程,简单来说,就是避免转向齿轮141转动角度超行程,从而使转向齿圈400在设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

如图1、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齿轮箱500内竖直设置有齿轮轴540,所述齿轮轴540与所述驱动电机110联动连接。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