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龙头的快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9023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龙头的快装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卫浴设备,特别是指一种龙头的快装结构。



背景技术:

如美国专利US2010/0170577A1,分离式水龙头中的龙头本体组, 包括一塑料材质制成的控制阀, 所述控制阀分别连接供水管与出水管,且所述控制阀连结有一可调节水量的把手; 为加强塑料控制阀的强度, 在其外周套上一金属套筒。上述控制阀对应进水管与出水管处分别设有一接合孔,所述接合孔由内部延伸穿出所述控制阀;且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出水管对应所述控制阀分别设有一接头,所述接头对应所述控制阀的接合孔有一截面为圆形或非圆形的接合段,且所述接合段套设有一个以上的密封件,而所述接头邻靠管体的一端有一截止面;此外还有一分别具有一仅供所述进出管道通过的缺口的金属截止片,所述截止片邻靠在所述接头的截止面上,所述控制阀于所述接合孔穿出的一面设有一供螺栓锁固所述截止片的螺孔。从而实现了分离式水龙头中的龙头本体组与供水管道之间的固定结构。

但是,该龙头本体组水路的固定结构中,不仅需要截止片,还需要螺栓,因此部件较为复杂,组装过程较为繁琐;另外,由于需要螺栓进行锁接,因此龙头本体组必须留出与螺栓配合的空间,则会造成龙头本体组体积较大,从而令整个龙头的体积加大。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该龙头本体组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体积小、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的龙头的快装结构;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龙头的快装结构,其包括一阀座、一阀芯及一安装管,阀座的底部一体成型有两接合孔,该阀座的上部具有内腔供阀芯容置配合,所述两接合孔的上端与该阀座的内腔连通,两接合孔的底端供一进出水管组配合,所述进出水管组包含两接头、一进水管、一出水管及一支撑座,进水管及出水管分别插设在两接头的一端,两接头的另一端分别与两接合孔插接配合,所述支撑座具有两供进水管及出水管配合的通孔,两通孔分别与进水管及出水管配合,该支撑座还设有与两接头的端部相抵靠的台阶面,支撑座的外周缘设有一凸垣,所述安装管的外周具有外螺纹,该安装管配合在阀座及支撑座的外周并与阀座连接固定在一起,该安装管内具有一与支撑座的凸垣配合的止挡面。

所述支撑座的侧壁设有连通至两通孔的两开口,所述进水管及出水管分别通过该开口装设在通孔内,所述台阶面为该支撑座的通孔顶面周缘。

所述支撑座通孔的下部孔径对应进水管或出水管的管径,该通孔的上部孔径对应接头的直径,该通孔的上部孔径与下部孔径之间形成所述台阶面。

所述安装管的一端面至少具有一个缺槽,所述阀座的外周面上至少凸设有一个定向凸台,阀座的定位凸台与安装管的缺槽配合定向。

所述安装管的内圆柱面设有内螺纹,所述阀座的外环面设有外螺纹,安装管与阀座通过内螺纹及外螺纹配合连接固定在一起。

所述龙头的快装结构还一连接盘,连接盘具有与安装管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阀座的外圈设有一卡垣,该连接盘内设有与该卡垣的顶部相互卡抵的台阶,使该阀座及安装管通过该连接盘连接固定在一起。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龙头的快接结构是通过在进出水管组上设置一支撑座以将进水管及出水管集束成一体,使该进出水管组与阀座的安装更为便捷,且更为稳定,本实用新型省去了现有技术中螺栓部件及截止片与龙头本体组的锁固操作,使产品结构简单,并能确保管路连接效果,产品的组装简便易行;且本实用新型无需考虑螺栓的配合空间,使龙头本体组的体积进一步缩小,达到产品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座的一较佳实施例。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座的另一较佳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龙头的快接结构,其包括一阀座1、一阀芯2、一安装管3及一进出水管组4。

阀座1的底部一体成型有两接合孔11,该阀座1的上部具有内腔12供阀芯2容置配合,所述两接合孔11的上端与该阀座1的内腔12连通,两接合孔11的底端供所述进出水管组4配合;该阀座1的外周面上至少凸设有一个定向凸台13。

所述进出水管组4包含两接头41、一进水管42、一出水管43及一支撑座44,进水管42及出水管43分别插设在两接头41的一端,两接头41的另一端分别与阀座1的两接合孔11插接配合,配合图4及图5所示,所述支撑座44具有两供进水管42及出水管43插设的通孔441,两通孔441分别与进水管42及出水管43配合,该支撑座44还设有与两接头41的端部相抵靠的台阶面442,支撑座44的外周缘设有一凸垣443。

如图4所示,为支撑座44的其中一实施例,该支撑座44的侧壁设有连通至两通孔441的两开口444,所述进水管42及出水管43分别通过该开口444装设在通孔441内,所述台阶面443为该支撑座44的通孔441顶面周缘。

如图5所示,为支撑座44的另一实施方式,该支撑座44通孔441的下部孔径对应进水管42或出水管43的管径,该通孔441的上部孔径对应接头41的直径,该通孔441的上部孔径与下部孔径之间形成所述台阶面442。

所述安装管3的外周具有外螺纹31,该安装管3配合在阀座1及支撑座44的外周并与阀座1连接固定在一起,该安装管3内具有一与支撑座44的凸垣443配合的止挡面32。该安装管3的一端面至少具有一个缺槽33,所述缺槽33与阀座1的定位凸台13配合定向。该安装管3与阀座1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如在该安装管3与阀座1连接的一端设置内螺纹,而在阀座1的外断面设置外螺纹,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使安装管3与阀座1连接固定在一起。也可如图1至图3所示,通过在阀座1与安装管3之间设置一连接盘5,连接盘5具有与安装管3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而在阀座1的外圈上设有一卡垣14,该连接盘5内设有与该卡垣14的顶部相互卡抵的台阶51,使该阀座1及安装管3通过该连接盘5连接固定在一起。

组装时,阀芯2插入至阀座1的内腔12中,进水管42及出水管43插设在支撑座44的通孔441内,且该进水管42及出水管43的顶端分别插入一接头41,使接头41的底端与该支撑座44的台阶面442相抵靠,形成进出水管组4,将该进出水管4的两接头41另一端插入至阀座1的两接合孔11中,使进出水管组4、阀座1及阀芯2组合在一起,再将安装管3由进水管42及出水管43的底部套入至支撑座44及阀座1的外周并与阀座固定,使支撑座44的凸垣443与安装管3的止挡面32相抵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龙头的快接结构是通过在进出水管组4上设置一支撑座44以将进水管42及出水管43集束成一体,使该进出水管组4与阀座1的安装更为便捷,且更为稳定。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