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制动器用液压站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3071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制动器用液压站控制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安全制动器用液压站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安全制动器为盘式液压制动,由液压驱动释放,蝶形弹簧施力制动。盘式制动器主要由制动器基座、制动器、制动衬垫、制动瓦、活塞、活塞杆、油缸、蝶形弹簧、调节杆组成,当液压站在控制系统指令下向制动器油缸供给压力油,推动活塞向外侧运动并进一步压缩碟簧,制动瓦在活塞杆的牵引下脱离制动盘,制动力矩消除;当液压站在系统指令控制下接通回油通道,压力油在碟簧作用下回流液压站油箱,活塞和活塞杆向制动盘侧运动,碟簧力通过制动瓦传递到制动盘上,产生规定的制动力矩。液压站承担着为安全制动器提供驱动和控制。一台安全可靠的液压站对安全制动器的正常使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技术中液压站只包括一套阀组,在电动控制出现故障后造成液压站工作的不可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制动器用液压站控制系统,液压站包含两套阀组,一用一备,可通过电动控制,增加了液压站工作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制动器用液压站控制系统,一端与三相电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两路油泵电机连接,三相电一路与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连接,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第一热继电器连接,第一热继电器与第一油泵电机连接;三相电的另一路与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连接,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第二热继电器连接,第二热继电器与第二油泵电机连接。

进一步地,三相电火线与第一保险一端连接,第一保险的另一端与选择开 关连接,选择开关的一路输出分别与1#泵第一压力开关和第一开关电源的正输出端连接,1#泵第一压力开关分别与1#泵第二压力开关和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连接,1#泵第二压力开关与第一继电器的线圈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线圈与第一热继电器的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电源的负输出端与第一热继电器的另一端与零线连接;第一开关电源的正输出端与第二保险一端连接,第二保险的另一端分别与1#泵第一电磁阀和1#泵第二电磁阀的一端连接,1#泵第一电磁阀和1#泵第二电磁阀的另一端与第一开关电源的负输出端连接;

选择开关的另一路输出分别与2#泵第一压力开关和第二开关电源的正输出端连接,2#泵第一压力开关分别与2#泵第二压力开关和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连接,2#泵第二压力开关与第二继电器的线圈连接,第二继电器的线圈与第二热继电器的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电源的负输出端与第二热继电器的另一端与零线连接;第二开关电源的正输出端与第三保险一端连接,第三保险的另一端分别与2#泵第一电磁阀和2#泵第二电磁阀的一端连接,2#泵第一电磁阀和2#泵第二电磁阀的另一端与第二开关电源的负输出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液压站电磁阀为球座阀油站配有蓄能器,具有工作保压功能,油泵电机无需长期工作节约电能,油泵电机的启停由压力开关实现自动控制。液压站包含两套阀组,一用一备,可通过电动控制,增加了系统工作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液压站电气原理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液压站电气原理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安全制动器用液压站控制系统,一端与三相电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两路油泵电机连接,三相电一路与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连接,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第一热继电器连接,第一热继电器与第一油泵电机连接;三相电的另一路与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连接,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 第二热继电器连接,第二热继电器与第二油泵电机连接。

如图2所示,三相电火线与第一保险一端连接,第一保险的另一端与选择开关连接,选择开关的一路输出分别与1#泵第一压力开关和第一开关电源的正输出端连接,1#泵第一压力开关分别与1#泵第二压力开关和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连接,1#泵第二压力开关与第一继电器的线圈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线圈与第一热继电器的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电源的负输出端与第一热继电器的另一端与零线连接;第一开关电源的正输出端与第二保险一端连接,第二保险的另一端分别与1#泵第一电磁阀和1#泵第二电磁阀的一端连接,1#泵第一电磁阀和1#泵第二电磁阀的另一端与第一开关电源的负输出端连接。

选择开关的另一路输出分别与2#泵第一压力开关和第二开关电源的正输出端连接,2#泵第一压力开关分别与2#泵第二压力开关和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连接,2#泵第二压力开关与第二继电器的线圈连接,第二继电器的线圈与第二热继电器的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电源的负输出端与第二热继电器的另一端与零线连接;第二开关电源的正输出端与第三保险一端连接,第三保险的另一端分别与2#泵第一电磁阀和2#泵第二电磁阀的一端连接,2#泵第一电磁阀和2#泵第二电磁阀的另一端与第二开关电源的负输出端连接。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