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1716阅读:6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轴。



背景技术:

软轴通常由中间一根芯线钢丝,外面几层钢丝交替绕制而成。每层有4~12根钢丝,相邻2层钢丝绕制方向相反。软轴成品区分左右旋向,适用电机不同旋转方向需要和保证软轴寿命。软轴按照传动方式可为传动软轴和推拉软轴两种。现有的软轴均为多为实心软轴且软轴在反复使用后容易产生形变,无法恢复原有的形状,恢复性能降低其使用形也就降低,若再继续使用将无法达到预定的效果。

现目前汽车空调清洗领域一般采用硬轴清洗,或部分使用软轴清洗,软轴清洗需要有优越的可折叠角度,在折叠后能够恢复原有的形态不影响下次使用,同时其应具备很高的疲劳强度,以避免因多次使用所带来的功用失效。另一方面在软硬方面也要做好兼顾,针对此种情况,需要有一种软轴,应具备可折叠、可拆卸、多角度弯折,并且耐用的软轴,同时软轴还应该具备水管的功用,以解决现有汽车空调清洗用软轴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轴,其电池和电池盖板为一体式设计,在节约空间的同时结构更加可靠、拆卸装配更加的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轴,包括空心轴体和软管,所述软管包括外层软管和内层软管,所述空心轴体、内层软管以及外层软管三者同轴设置并且空心轴体设置于内层软管与外层软管形成的夹层内部。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轴体包覆于软管内部,在具备软轴功用的同时还可以用于引水排气,具有更为广泛的使用性能。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加工制造,各个单元体之间能够进行折弯以满足使用性要求,所述空心轴体包括由连接组件连接的若干个轴体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于相邻两个轴体单元的内侧弹性元件和外侧弹性元件;所述内侧弹性元件呈压缩状态用于为相应两个轴体单元提供轴向向外的推力;所述外侧弹性元件呈拉伸状态用于为相应两个轴体单元提供轴向向内的拉力。

进一步地,所述轴体单元的端面上设有与内侧弹性元件适配的第一环形凹槽,轴体单元的外圆面设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内部适配有卡簧,所述卡簧与外侧弹性元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轴体单元的材质为钢材,所述外层软管和内层软管的材质均为尼龙。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同轴双管将软轴包覆,在具备软轴功用的同时还能通气引水,轴体包覆与双管内部,能够阻绝空气和水分,防止生锈,可提高使用寿命;2、采用内外层弹性元件连接,在能够随意折弯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恢复性;3、在具有折弯和恢复功能的同时还能进行拉伸和压缩,应用范围更加广泛;4、当作为水管或气管使用时,能够承受很强的压力和压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软轴,包括空心轴体1和软管2,所述软管2包括外层软管21和内层软管22,所述空心轴体1、内层软管22以及外层软管21三者同轴设置并且空心轴体1设置于内层软管22与外层软管21形成的夹层内部。

如图1所示,所述空心轴体1包括由连接组件12连接的若干个轴体单元11。

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组件12包括连接于相邻两个轴体单元11的内侧弹性元件121和外侧弹性元件122;所述内侧弹性元件121呈压缩状态用于为相应两个轴体单元11提供轴向向外的推力;所述外侧弹性元件122呈拉伸状态用于为相应两个轴体单元11提供轴向向内的拉力,相邻两个轴体单元11在推力和拉力的合力作用下保持平衡,轴向向外的推力和轴向向内的拉力作用于相邻两个轴体单元11之中,一个轴体单元11朝向另一个轴体单元11的一侧为内侧,背向另一个轴体单元11的一侧为外侧。所述轴体单元11的端面上设有与内侧弹性元件121适配的第一环形凹槽111,轴体单元11的外圆面设有第二环形凹槽112,所述第二环形凹槽112的内部适配有卡簧123,所述卡簧123与外侧弹性元件122连接;所述轴体单元11的材质为钢材,所述外层软管21和内层软管22的材质均为尼龙。

本实用新型采用同轴双管将软轴包覆,在具备软轴功用的同时还能通气引水,轴体1包覆与内、外层软管21、22内部,能够阻绝空气和水分,防止生锈,可提高使用寿命;采用内、外侧弹性元件121、122连接,在能够随意折弯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恢复性;在具有折弯和恢复功能的同时还能进行拉伸和压缩,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