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4891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



背景技术:

传统市政电力管沟主要通过开挖土方、铺设垫层混凝土、砌筑普通砖侧墙、现浇或预制混凝土盖板等形成,也有部分电力管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或现浇与预制组合的方式形成。传统施工方式工序复杂、施工周期长,对施工现场的场地条件要求较高,而且容易受土质、湿度、天气等环境条件制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工序复杂、施工周期长、受环境和场地条件限制等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是由多节依次顺序连接的方管构成,在方管一端管口上设有一圈凸台,在方管另一端管口内设有与凸台相对应的承插口;在方管内壁四角均设有倒角;在方管管壁四角内均设有第一通孔,在方管倒角中部设有一缺口,第一通孔与该缺口相连通;相邻的两根方管之间,其中一根方管凸台插入在另外一根方管承插口内;各根方管是由设置在第一通孔内的钢绞线连接,在钢绞线位于缺口内的部分上安装有两组锚固组件;所述锚固组件包括依次套在钢绞线外的第一钢锚板、蝶形弹簧、第二钢锚板和铁套管。

承插口形状为一外宽内细的喇叭形,凸台形状与承插口形状相对应。

在方管内壁四角分别设有一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第二通孔用于向第一通孔内灌入环氧树脂。

在方管具有承插口的管口上设有一圈切槽,切槽用于放置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施时,可以将方管吊装到指定地点,而后利用凸台和承插口将各根方管依次进行拼装,最后利用钢绞绳将各根方管拉拢密封,最后通过锚固组件对方管进行固定,进而实现的对方管的快速拼装,缩短了施工周期,不受环境和场地条件限制,并且外观质量好、尺寸偏差小、方管抗渗性能好和外压承载力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方管1、倒角2、凸台3、第一通孔4、第二通孔5、缺口6、锚固组件7、钢绞线8、承插口10、密封圈11、第一钢锚板71、蝶形弹簧72、第二钢锚板73、铁套管7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到5所示,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是由多节依次顺序连接的方管1构成,在方管1一端管口上设有一圈凸台3,在方管1另一端管口内设有与凸台3相对应的承插口10;在方管1内壁四角均设有倒角2;在方管1管壁四角内均设有第一通孔4,在方管1倒角2中部设有一缺口6,第一通孔4与该缺口6相连通;相邻的两根方管1之间,其中一根方管1凸台3插入在另外一根方管1承插口10内;各根方管1是由设置在第一通孔4内的钢绞线8连接,在钢绞线8位于缺口6内的部分上安装有两组用于将钢绞线8进行固定的锚固组件7;所述锚固组件7包括依次套在钢绞线8外的第一钢锚板71、蝶形弹簧72、第二钢锚板73和铁套管74,蝶形弹簧72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安装施工前,在成型的整沟基础部位铺设150mm厚C20混凝土垫层找平,再使用吊车将各根方管1吊装依次顺序吊装到混凝土基层上,并利用方管1上的凸台3和承插口10将各根方管1进行拼装,随后将四根钢绞线8依次穿入到各根方管1内的四个第一通孔4中,在穿过钢绞线8的同时,需要将锚固组件7安装到缺口6中的钢绞线8上,采用四个液压拉伸器同步拉动四根钢绞绳,将各根方管1拉动至贴紧,再将缺口6中的两组锚固组件7分别贴紧缺口6两侧壁面上,取来P锚挤压机将铁套管74与钢绞线8进行固定,最后采用防水密封胶对相邻两根方管1之间的接缝进行密封,实现对方管1的快速拼装。

承插口10形状为一外宽内细的喇叭形,凸台3形状与承插口10形状相对应。这种形状的承插口10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便于将凸台3插入到承插口10中。

在方管1外壁四角分别设有一个第二通孔5,所述第二通孔5与所述第一通孔4相连通,第二通孔5用于向第一通孔4内灌入环氧树脂。在钢绞绳将各根方管1拉拢后,可以将环氧树脂由第二通孔5灌入到第一通孔4中,利用环氧树脂对钢绞线8进行密封,凝固后的环氧树脂不仅可以避免钢绞线8生锈,而且也提高了方管1的整体强度。

在方管1具有承插口10的管口上设有一圈切槽,切槽用于放置密封圈11。密封圈11用于对相邻两根方管1之间的空隙进行密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