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阀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3590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阀门,具体是一种多功能阀门。



背景技术:

阀门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其直接关系着流体的输送轨迹和控制精度。

长期以来,现有的球阀-即球形截止阀和单向阀均为相互独立的阀门结构,球阀以球体阀芯控制阀体内的介质流道导通状态,单向阀以单向阀芯控制阀体内的介质流道导通状态。也就是说,现有的球阀和单向阀均为单一功能的阀门,球阀无法实现阀体内的介质流道单向导通状态,单向阀无法实现阀体内的介质流道截止状态、亦无法实现介质流向的调整状态(只能实现特定的单向流动)。

综上所述,现有的球阀和单向阀因其功能单一,其在较为特殊的工况使用时,只能实现多个不能功能的阀门在流体输送系统管路上的相互配套使用,无法以一个阀门实现多种不同功能的实现,这直接增加了流体输送系统的投入成本和后期维护、使用成本,其灵活性、便利性和经济性差,不够方便、实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一种结构简单、既能实现截止功能、又能实现不同方向的单向导流功能、灵活性好的多功能阀门。

本实用新型实现其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阀门,包括阀体和阀芯,所述阀体具有阀腔和介质流道,所述阀芯布置在阀体的阀腔内、用于切换阀体内的介质流道导通状态,所述阀芯包括球体阀芯和单向阀芯,所述球体阀芯匹配于阀体的阀腔,所述球体阀芯内设有阀腔和介质流道,所述单向阀芯匹配于球体阀芯的阀腔,所述单向阀芯套装在球体阀芯的阀腔内、用于切换球体阀芯内的介质流道导通状态。

所述球体阀芯通过阀杆装配在阀体的阀腔内。

所述单向阀芯主要由锥体状阀碟和导向杆组成,所述锥体状的阀碟匹配于球体阀芯的密封面,所述导向杆上套装有抵接在球体阀芯阀腔内的预紧弹簧,在预紧弹簧的张紧力作用下,所述单向阀芯的阀碟与球体阀芯的阀腔密封面配合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上述阀门在球体阀芯内巧妙的置入了单向阀芯,从而使球体阀芯充作单向阀芯的“阀体”,在使用中,由球体阀芯控制阀体内的介质流道导通状态、即实现截止功能,由单向阀芯控制球体阀芯内的介质流道导通状态、即实现单向导流,由球体阀芯带动单向阀芯实现“掉头”动作、即实现不同方向的单向导流功能,由此可见,上述阀门既可以实现截止能够、又可以实现正向的单向导流功能、还可以实现逆向的单向导流功能,其结构简单、灵活性好、使用方便,在应用于流体输送系统时,其以一个阀门实现多种不同功能的动作控制,有利于简化流体输送系统的结构,进而降低流体输送系统的投入成本和后期维护、使用成本,经济性和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代号含义:1—阀体;2—球体阀芯;3—单向阀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阀门,具体是一种多功能阀门。下面结合附图-即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进行清楚、详细地说明。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阀体1和阀芯。其中,阀体1具有阀腔和介质流道,阀芯布置在阀体1的阀腔内、用于切换阀体1内的介质流道导通状态。

阀芯包括组合在一起的球体阀芯2和单向阀芯3。

具体的,球体阀芯2内具有介质流道,球体阀芯2内的介质流道与阀体1上的介质流道匹配;球体阀芯2的球体密封面匹配于阀体1的球体阀腔。球体阀芯2通过阀杆装配在阀体1的阀腔内,装配在一起的球体阀芯2和阀体1使它们之间的介质流道相互对应,在阀杆的带动下,球体阀芯2能够在阀体1的阀腔内产生周向旋转,从而使球体阀芯2内的介质流道与阀体1内的介质流道实现对正或错位,即球体阀芯2用于切换阀体1内的介质流道导通状态。

上述球体阀芯2的介质流道内设有能够安装单向阀芯3的阀腔,该阀腔处在球体阀芯2的介质流道中部处,即球体阀芯2充作一个阀体。球体阀芯2上的阀腔在其介质流道的轴向上具有密封面,且在密封面相对处具有限位结构,密封面和限位结构间隔相对成型,二者组成阀腔。

单向阀芯3主要由锥体状阀碟和导向杆组成;锥体状的阀碟匹配于球体阀芯2的阀腔的密封面;单向阀芯3的轴向长度匹配与球体阀芯2的阀腔轴向长度。单向阀芯3轴向装配在球体阀芯2的阀腔内,即单向阀芯3套装在球体阀芯2内,单向阀芯3的阀碟与球体阀芯2的阀腔密封面对应配合,单向阀芯3的导向杆与球体阀芯2的阀腔限位结构对应配合,单向阀芯3的导向杆上套装有预紧弹簧,该预紧弹簧将单向阀芯3在轴向与球体阀芯2的阀腔密封面抵接,确保二者配合密封球体阀芯2的介质流道,在预紧弹簧的张紧力作用下,单向阀芯3的阀碟与球体阀芯2的阀腔密封面配合密封,实现对球体阀芯2内的介质流道的单向导通状态控制;在球体阀芯2的周向旋转动作下,单向阀芯3对阀体1内的介质流道实现不同方向的单向导通状态控制。

以上具体技术方案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具体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依然可以对上述具体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