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编织机的自动注油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4431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速编织机的自动注油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编织机的润滑主要是靠固定在外装盘上的注油杯来实现的,辅助以人工加油润滑;随着外转盘的转动,受离心力的作用,从注油杯里流出的油液散开,从而起到润滑的作用。这种润滑方式,润滑面有限,还有许多其它地方需要人工加油润滑,而人工加油还需要停工,这样就影响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速编织机的自动注油润滑系统,以实现润滑系统的自动注油,简化加油过程,使润滑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速编织机的自动注油润滑系统,包括油管,还包括编织机上的一些用于输送油液的油道、通孔、凹槽,还包括可定时、定量输送润滑油的电磁润滑泵;电磁润滑泵包括用于储存润滑油的储液罐;该编织机包括端盖、中心轴、上盖板、内转盘、外转盘、轴承部件、机架;机架底部设有用于回收油液的油底壳;该润滑系统还包括换向阀、单向阀、压力阀、油滤;上述电磁润滑泵的出油口与换向阀的进油口相连通;上述换向阀的两个出口分别与机架上靠近中心轴下端的通孔相连通,且两条管路上分别设有单向阀和压力阀;上述机架上的通孔与中心轴中部径向上的进油口相连通;上述中心轴上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油道,且其出油口在上盖板的上方;中心轴上端的出油口与端盖上相应的通孔连通,该通孔与上盖板内壁上的通孔相连通;上述油底壳与储液罐相连通,且该管路上设有起过滤润滑油作用的油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了电磁润滑泵,因此可以定时、定量的注油;拥有两个不同的进油压力,低压进油时 ,润滑省油;高压进油时,油液扩散更快,冲洗效果加强;设有油液回收利用装置,因此更加省油,节约成本;从而实现了编织机的自动注油润滑。

为了便于润滑油的输送,提升润滑效果,上述内转盘上与上盖板的通孔相对应的地方设有圆孔;上述内转盘的底部也设有与油底壳相连通的通孔;上述轴承部件的上下两部分是连通的;上述内转盘、外转盘的内壁接触面上设有纵横交错的、便于润滑油流动润滑的凹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电磁润滑泵,2换向阀,3单向阀,4压力阀,5油滤,6油管,7端盖,8中心轴,9上盖板,10内转盘,10a圆孔,11外转盘,12机架,12a油底壳,13轴承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高速编织机的自动注油润滑系统,包括油管6,还包括编织机上的一些用于输送油液的油道、通孔、凹槽,还包括可定时、定量输送润滑油的电磁润滑泵1;电磁润滑泵1包括用于储存润滑油的储液罐1a;该编织机包括端盖7、中心轴8、上盖板9、内转盘10、外转盘11、轴承部件13、机架12;机架12底部设有用于回收油液的油底壳12a;该润滑系统还包括换向阀2、单向阀3、压力阀4、油滤5;上述电磁润滑泵1的出油口与换向阀2的进油口相连通;上述换向阀2的两个出口分别与机架12上靠近中心轴8下端的通孔相连通,且两条管路上分别设有单向阀3和压力阀4;上述机架12上的通孔与中心轴8中部径向上的进油口相连通;上述中心轴8上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油道,且其出油口在上盖板9的上方;中心轴8上端的出油口与端盖7上相应的通孔连通,该通孔与上盖板9内壁上的通孔相连通;上述油底壳12a与储液罐1a相连通,且该管路上设有起过滤润滑油作用的油滤5。

上述内转盘10上与上盖板9的通孔相对应的地方设有圆孔10a;上述内转盘10的底部也设有与油底壳12a相连通的通孔;上述轴承部件13的上下两部分是连通的;上述内转盘10、外转盘11的内壁接触面上设有纵横交错的、便于润滑油流动润滑的凹槽。

润滑时,启动电磁润滑泵1,设置相应时间、流量;调节换向阀2,选择低压或高压;油液从机架12上靠近中心轴8下端的通孔流入,经中心轴8、端盖7流入到上盖板9上的通孔内;再经内转盘10上的圆孔10a,以及内转盘10和外转盘11上的凹槽扩散润滑,最终流到油底壳12a;油底壳12a中的油液又经油滤5重新流回储液罐1a;如此循环。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