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用于将车轮或轮辋紧固到车辆轮毂的特别是螺栓或螺母的连接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3612发布日期:2019-02-10 14:01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优选用于将车轮或轮辋紧固到车辆轮毂的特别是螺栓或螺母的连接元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元件,特别是螺栓或螺母,优选用于将车轮或轮辋紧固到车辆尤其是机动车辆例如汽车的轮毂上。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用于将车轮或轮辋紧固到车辆尤其是汽车的轮毂上的螺栓或螺母。这些螺栓或螺母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相应外部周边表面,所述相应外部周边表面沿相应假想轮廓,特别是假想圆形轮廓延伸,在所述周边表面处形成有相应装置,用于接合用于拧紧和/或拧松所述螺栓或螺母的对应装置或工具。

现有技术的螺栓或螺母的接合装置包括多个垂直延伸且周向分布的接合槽,这些接合槽相对于假想外部轮廓凹入,并且每个接合槽通过相应外部周边过渡区域与相邻槽分离。

然而,在这些现有技术的螺栓和螺母中,外部过渡区域非常大,尽管允许容易地应用拧紧/拧松工具,但是这限定了整个接合表面,其尺寸相对减小以施加拧紧力,存在容易损坏螺栓或螺母或拧紧工具并因此防止执行紧固操作的风险,这带来了所有浪费时间的不便。

现有技术的连接螺母和螺栓的另一个问题是由于拧紧和拧松它们所需的工具的尺寸。这种工具通常具有过于笨重的头部,该头部需要相对大量的材料用于其生产并且此外该头部过重。

连接螺母的另一个问题特别是到目前为止用于其生产的方法。实际上,这些螺母由管状部件制成,该管状部件具有中心通孔,该中心通孔在内部被攻丝,并且特别是通过电焊将盖施加到该中心通孔,从而在一端封闭螺纹孔。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电焊接接头会被锈蚀攻击,这最终会导致盖从螺母的主体上脱落。

在任何情况下,工业上的需求是在使用中仅需要有限量的力的连接元件和相应拧紧工具。

工业上的另一需求是允许有效地传递拧紧/拧松扭矩的连接元件和相应拧紧工具。

工业上的又一需求是允许防止或降低剥离螺纹的风险的连接元件和相应拧紧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作为迄今为止已知的解决方案的替代方案,并且更具体地,提出克服一个或多个上述缺点或问题和/或满足行业的一个或多个需求,并且特别地,可以从上面推断出这些需求。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元件,特别是螺栓或螺母,优选用于将车轮或轮辋紧固到车辆尤其是机动车辆例如汽车的轮毂上;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外部周边表面,所述外部周边表面沿着相应假想轮廓,特别是假想圆形轮廓延伸,在所述周边表面处形成有相应装置,用于接合用于拧紧和/或拧松所述连接元件的对应装置或工具;和螺纹装置,用于紧固,优选紧固到所述车辆轮毂上;所述接合装置包括多个垂直延伸和周向分布的接合槽,这些接合槽相对于假想外部轮廓凹入,并且每个接合槽通过相应周边延伸的外部过渡区域与相邻槽分离;其特征在于,相邻接合槽之间的所述过渡区域的宽度小于所述相应槽的宽度,特别地,所述外部过渡区域的宽度小于所述槽的宽度的一半,并且更特别地,所述外部过渡区域的宽度小于所述槽的宽度的四分之一;所述过渡区域的宽度优选小于所述槽的宽度的六分之一,并且还更优选地,所述过渡区域的宽度小于所述槽的宽度的七分之一。

这有利地允许将对应的拧紧和拧松力分布在更大的表面上,从而防止损坏所述连接元件和/或所述对应拧紧工具。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接元件,特别是螺栓或螺母,优选用于将车轮或轮辋紧固到车辆尤其是机动车辆例如汽车的轮毂上;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外部周边表面,所述外部周边表面沿着相应假想轮廓,特别是假想圆形轮廓延伸,在所述周边表面处形成有相应装置,用于接合用于拧紧和/或拧松所述连接元件的对应装置或工具;和螺纹装置,用于紧固,优选紧固到所述车辆轮毂上;所述接合装置包括多个垂直延伸和周向分布的接合槽,这些接合槽相对于假想外部轮廓凹入,并且每个接合槽通过相应周边延伸的过渡区域与相邻槽分离;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装置包括七个或更多个接合槽,特别是介于八个到十四个槽之间,更特别是介于八个到十二个槽之间,以及优选是十个槽。

这有利地允许将对应的拧紧和拧松力分布在更大的表面上,从而防止损坏所述连接元件和/或所述对应拧紧工具。

根据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具或扳手,用于拧紧和拧松连接元件,特别是螺栓或螺母,优选用于将车轮或轮辋紧固到车辆的轮毂上,尤其是机动车辆例如汽车的轮毂上;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相应装置,所述相应装置用于接合所述连接元件的对应接合装置;和接合装置,用于致动所述工具旋转;所述接合装置包括多个垂直延伸和周向分布的接合槽,这些接合槽从对应假想底部轮廓开始向内朝所述工具的中心突出,并且每个接合槽通过相应周边延伸的过渡区域与相邻槽分离;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接合槽之间的所述过渡区域的宽度小于所述相应槽的宽度,特别地,所述过渡区域的宽度小于所述槽的宽度的一半,并且更特别地,所述过渡区域的宽度小于所述槽的宽度的四分之一;所述过渡区域的宽度优选小于所述槽的宽度的六分之一,并且还更优选地,所述过渡区域的宽度小于所述槽的宽度的七分之一。

这有利地提供了一种工具,该工具允许将对应的拧紧和拧松力分布在较大的表面上,从而防止损坏拧紧工具和/或对应的连接元件。

根据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具或扳手,用于拧紧和拧松连接元件,特别是螺栓或螺母,优选用于将车轮或轮辋紧固到车辆的轮毂上,尤其是机动车辆例如汽车的轮毂上;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相应装置,所述相应装置用于接合所述连接元件的对应接合装置;和接合装置,用于致动所述工具旋转;所述接合装置包括多个垂直延伸和周向分布的接合槽,这些接合槽从对应假想底部轮廓开始向内朝所述工具的中心突出,并且每个接合槽通过相应周边延伸的过渡区域与相邻槽分离;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装置包括七个或更多个向内突出的接合槽,特别是介于八个到十四个向内突出的槽之间,更特别地介于八个到十二个向内突出的槽之间,并且优选地,十个向内突出的槽。

这有利地提供了一种工具,该工具允许将对应的拧紧和拧松力分布在较大的表面上,从而防止损坏拧紧工具和/或对应的连接元件。

附图说明

该优选方面和其他创新方面或特定有利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并且技术特征从优选的有利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显而易见,然而,该优选实施例必须被视为作为本发明的非限制性示例。参考附图进行描述,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元件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a是根据本发明的元件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b示出了图2a的放大细节;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元件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a是图3的细节的放大图;

图3b示出了图3的放大细节;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元件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沿图2a的线iv-iv的横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元件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元件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元件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沿图6的线vii-vii的横截面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元件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元件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元件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沿图8的线x-x的横截面图;

图11是用于拧紧和拧松连接元件的工具的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2是用于拧紧和拧松连接元件的工具的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3是用于拧紧和拧松连接元件的工具的优选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13a是图13的细节的放大图;

图14是用于拧紧和拧松连接元件的工具的优选实施例的沿图11的线xiv-xiv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4示出了连接元件的第一优选实施例10,该连接元件特别是呈螺栓的形式,优选用于将车轮或轮辋紧固到车辆尤其是机动车辆例如汽车的轮毂上。

如图所示,元件或螺栓10包括具有相应外部周边表面14的主体12,该相应外部周边表面14沿相应假想轮廓,特别是假想圆形轮廓延伸,在周边表面处形成有相应装置16,用于接合用于拧紧和/或拧松连接元件的对应装置或工具。

如图所示,元件或螺栓10的主体12还包括螺纹装置21,用于将螺栓或元件10优选紧固到车辆轮毂上。

如图所示,上述的接合装置16包括多个垂直延伸且周向分布的接合槽18,这些接合槽18相对于假想外部轮廓14凹入连接元件的主体中,并且每个接合槽18通过相应的周边延伸的外部过渡区域或面19与相邻槽18分离。

实际上,如图所示,接合装置16包括多个接合槽18和多个周边过渡区域19,该多个周边过渡区域19交替地或插设在相邻接合槽18、18之间。

特别地,如从附图中可以推断出,接合槽18的尺寸相等。

此外,如从附图中可以推断出,相邻接合槽18之间的过渡区域19的尺寸相等。

有利地,如图所示,相应接合槽18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面181和第二面182,用于接合拧紧和/或拧松装置的相应表面或槽,接合面181、182相对于外部轮廓14凹入并且朝向槽18的相同面181、182的公共会聚的相应径向内部区域180会聚并在该公共会聚的相应径向内部区域180处会聚。

如图所示,相应槽18的相应面181、182通过外部周边延伸的过渡区域19从接合装置16的相邻槽18的面181、182分开或分离。

如特别是从图3a中可以推断出,相应接合槽18具有相应宽度“i”,该相应宽度“i”是槽18的相对端点之间的距离,接合槽18的每一侧上的相应过渡区域或面19从该相对端点延伸。

如特别是从图3a中可以推断出,外部过渡区域19具有相应宽度“r”,该相应宽度“r”是区域或面19的相对端之间的距离,相邻接合槽18的相应面181、182从该相对端延伸。

如特别是从图3a中可以推断出,外部过渡区域19具有相应宽度“r”,该相应宽度“r”是区域或面19的相对端之间的距离,相邻接合槽18、18的相应面181、182从该相对端延伸。

有利地,外部过渡区域19具有宽度“r”,该宽度“r”小于槽的宽度“i”。

还有利地,外部过渡区域19具有宽度“r”,该宽度“r”小于槽18的宽度i的一半。

另外还有利地,外部过渡区域19具有宽度“r”,该宽度“r”小于槽18的宽度“i”的四分之一。

这有利地允许将对应的拧紧力和拧松力分布在更大的表面上,从而防止损坏连接元件和/或对应的拧紧工具。

还有利地,外部过渡区域19具有宽度“r”,该宽度“r”优选小于接合槽18的宽度“i”的六分之一,并且,更优选地,外部过渡区域19具有宽度“r”,该宽度“r”优选小于槽18的宽度“i”的七分之一。

这样获得一种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允许产生低应力水平并有效地传递拧紧和/或拧松扭矩,同时防止或降低工具在连接元件的对应接合区域上滑动的风险。

此外,还有利地,外部过渡区域19具有大于槽18的宽度“i”的十分之一的宽度“r”。

还有利地,外部过渡区域19具有在任何情况下都大于0.6mm的宽度“r”。

有利地,接合装置16包括七个或更多个接合槽18,特别是介于八个到十四个槽之间,更具体地介于八个到十二个槽之间。

这有利地允许将对应的拧紧力和拧松力分布在更大的表面上,从而防止损坏连接元件和/或对应的拧紧工具。

有利地,如图所示并且特别优选地,接合装置16包括十个槽18。

这样获得一种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允许产生低应力水平并有效地传递拧紧和/或拧松扭矩,同时防止或降低工具在连接元件的对应的接合区域上滑动的风险。

有利地,相应槽18具有最大径向厚度或最大深度“p”,所述最大径向厚度或最大深度“p”在所述槽18的面181、182的公共会聚径向内点或区域180和假想轮廓14之间被测量,所述槽的径向厚度或最大深度“p”介于0.5mm到2mm之间,特别是介于0.6mm到2mm之间,并且优选介于0.8mm到2mm之间。

因此,所述连接元件可以设置有特别限制尺寸的接合装置。

有利地,如从对应附图中可以推断出,所述连接元件的所述接合槽18的相应面181、182是平坦的并且垂直延伸,特别是垂直延伸的距离大于所述接合面本身的宽度的至少十倍。

特别地,如从附图中可以推断出,所述相应槽的第一和第二相对接合面181和182的尺寸相等。

有利地,如从图3中可以推断出,每个槽的所述面181、182彼此成角度地间隔开135°和154°之间,特别是135°和150°之间的角度a,并且优选地,等于或约为144°的角度a。

这样获得一种连接元件,所述连接元件允许产生低应力水平并且有效地传递拧紧和/或拧松扭矩,同时具有有限的径向尺寸。

有利地,所述槽18的所述接合面181、182的所述公共会聚区域180由线性垂直过渡伸展部180限定,特别地,所述过渡伸展部180特别薄,因为它由所述接合面181、182之间的平坦的最小过渡半径组成。所述过渡半径优选具有约0.2mm的曲率半径。

有利地,所述相邻槽18之间的所述相应外部过渡区域19具有大的圆形轮廓,所述圆形轮廓对应于所述接合装置16的假想外部轮廓14。

在实际中,在这里描述的实施例中,彼此相邻的,即由槽18分离的过渡区域19成角度地间隔开,即,相应中点相对于所述元件10自身的中心成角度地间隔开等于36°的角度b。显然,在其他优选实施例中,例如具有8个槽的实施例,所述角度b将是45°,或者在具有12个槽的实施例中,所述角度b将是30°。

有利地,所述接合装置16或所述接合槽18的高度h大于所述接合装置16自身的外部假想周边14的直径,特别是大于所述直径的两倍。

特别地,如图所示,所述元件或螺栓10包括杆121,所述杆121从所述元件或螺栓10的头部120延伸,所述杆沿其周边轮廓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对应螺纹122。

有利地,在限定所述接合表面16的所述元件的所述主体的头部或部分120的一侧上,垂直延伸有延伸块24,所述延伸块24的外部轮廓在所述接合装置16的所述外部轮廓的外侧延伸,即在其所述假想外部周边14之外延伸。

有利地,所述延伸块24具有圆柱形部分125,所述圆柱形部分125与限定所述接合装置16的区域相邻,并且具有圆锥形外表面的部分126从所述圆柱形部分125垂直延伸。

有利地,在所述接合装置或表面16的基部延伸有横向表面160,所述横向表面160特别限定用于将所述拧紧和/或拧松工具阻止在所述连接元件上的正确位置的装置。

特别地,如图所示,所述延伸块24由所述接合装置或表面16的基部处的横向表面160纵向界定。

特别地,如图所示,圆柱形套环127或所述杆121的第一部分从所述延伸块24的锥形部分延伸。

特别地,如图所示,所述元件或螺栓10的螺纹杆121从所述延伸块24延伸,特别是以相应非螺纹端限定端套环127,所述端套环127从所述延伸块24的所述锥形部分126延伸。

有利地,根据所述元件的以相应螺母形式的第二和第三优选实施例100、100',如图5至图10所示,所述元件100、100'的主体12具有内腔13,所述内腔13由所述元件的所述主体12的周边壁130界定,所述周边壁130的内表面131设置有相应螺纹132。

有利地,如从图7中可以推断出,根据这些另外优选实施例100和100',在所述槽18的所述面181、182的所述公共会聚径向内部区域180和所述螺纹131的底部之间的所述中空主体12的径向厚度介于1.5mm到2.5mm之间,优选等于或约为2mm。

因此,连接螺母可以设置有接合装置,该接合装置同时具有有限的尺寸并且有利地具有抵抗力。

特别地,如图所示,根据这些另外优选实施例100和100',所述内腔13是不通的,也就是说,所述内腔(13)在开放端和横向封闭端壁13'之间垂直延伸。

有利地,根据所述元件的第二和第三优选实施例,所述横向封闭端壁13'与所述元件或螺母的所述主体12的所述侧壁13制成一体,也就是说,与所述螺母主体的其他部分制成一体,所述螺母主体12特别通过冷成形相应半成品块而制成。

特别地,进一步优选地,如图所示,所述元件10、100、100'的所述主体的横向端面17具有大的中心凹部17',所述中心凹部17'优选在第二和第三优选实施例中具有凹形周边边缘17b和优选平坦的底部17a。

特别地,如图所示,在连接元件10、100、100'的所有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相应槽18在底部由连接到横向基准或止动表面160的底部端表面185界定,所述端表面,特别是所述槽的端表面呈倾斜表面的形式,优选是平坦表面。

更具体地,所述端表面185朝平行于所述元件的轴线的方向成20°和35°之间的角度c倾斜,并且特别地,优选成25°和30°之间的角度c倾斜。

图11至图14示出了一种工具或扳手200的优选实施例,用于拧紧和拧松连接元件,特别是螺栓或螺母,优选用于将车轮或轮辋紧固到车辆尤其是机动车辆例如汽车的轮毂上;并且特别适合应用于上述优选实施例的连接元件。

如图所示,所述拧紧或拧松工具200包括主体212,所述主体212具有相应外部周边表面,所述相应外部周边表面沿相应假想轮廓214特别是假想圆形轮廓延伸。所述主体212还包括相应装置216,所述相应装置216用于接合所述连接元件的相应接合装置16。

如图所示,所述工具200还包括接合装置220,所述接合装置220用于致动所述工具旋转。

从图中可以推断出,所述接合装置216包括多个垂直延伸和周向分布的接合槽218,这些接合槽218从对应假想底部轮廓214开始向内朝所述工具的所述主体212的中心突出,并且每个槽218通过在所述假想底部轮廓214处的相应周边延伸的过渡区域219与相邻槽218分离。

在实际中,如图所示,所述工具或扳手200的所述接合装置216包括多个接合槽218和多个周边过渡区域219,所述多个周边过渡区域219交替地或插设在相邻接合槽218、218之间。

特别地,如从附图中可以推断出,所述接合槽218的尺寸相等。

此外,如从附图中可以推断的,相邻接合槽218之间的过渡区域219的尺寸相等。

如特别是从图13中可以推断出,所述相应接合槽218具有相应宽度i',所述相应宽度i'是所述槽218的相对端点之间的距离,所述接合槽218的每一侧上的所述相应过渡区域或面219从所述相对端点延伸。

如特别是从图13中可以推断出,所述内部过渡区域219具有相应宽度r',所述相应宽度r'是所述区域或面219的相对端之间的距离,所述相邻接合槽218的所述相应面281、282从所述相对端延伸。

有利地,所述过渡区域219的宽度r'小于所述槽218的宽度i',特别地,所述过渡区域219的宽度r'小于所述槽218的宽度i'的一半,并且更特别地,所述过渡区域219的宽度r'小于所述槽218的宽度i'的四分之一。

这有利地提供了一种工具,该工具允许将对应的拧紧和拧松力分布在较大表面上,从而防止损坏拧紧工具和/或对应的连接元件。

更优选地,所述过渡区域219的宽度r'小于所述槽218的宽度i'的六分之一,并且还更优选地,所述过渡区域219的宽度r'小于所述槽218的宽度i'的七分之一。

这样获得一种拧紧和拧松工具,该拧紧和拧松工具允许产生低应力水平并有效地传递拧紧和/或拧松扭矩,同时防止或降低所述工具在所述连接元件的对应接合区域上滑动的风险。

有利地,所述内部过渡区域219具有大于所述槽218的宽度i'的十分之一的宽度r'。

有利地,所述内部或底部过渡区域219具有宽度r',所述宽度r'大于0.6mm。

有利地,如图所示,所述工具200包括相应工具主体212,所述相应工具主体212特别是呈细长杆的形式,沿相应纵向轴线延伸。

特别地,如图所示,所述工具主体212具有中空的轴向开放端212a,用于夹紧待拧紧和/或拧松的所述元件,特别是螺栓或螺母,所述内腔212a由设置有所述接合装置216的假想内表面214界定。

有利地,用于致动所述工具的装置220设置在与具有接合装置216的端部相对的端部处。

特别地,有利地,所述致动装置220呈用于相应扳手或致动工具的形状配件221或222的形式。

特别地,如图所示,所述致动装置220包括用于相应扳手或致动工具的第一形状配件221和第二形状配件222,所述第一形状配件221和所述第二形状配件222特别是纵向对齐和靠近在一起。

有利地,所述相应接合槽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面281和第二面282,用于接合所述连接元件10或100的对应表面,所述接合面281、282相对于所述接合装置216的假想底部轮廓214向内突出并且朝向所述槽218的相同面281、282的相应公共会聚径向内部区域280会聚并且在所述相应公共会聚径向内部区域280会聚。

如图所示,所述相应槽218的所述相应面281、282通过所述内部或底部周边过渡区域219与所述接合装置216的所述相邻槽218的所述相应面281、282分离。

有利地,所述接合装置216包括七个或更多个向内突出的接合槽218,特别是介于八个到十四个向内突出的槽218之间,更特别是介于八个到十二个向内突出的槽218之间,并且优选地为十个向内突出的槽218。

有利地,所述相应槽218具有最大径向厚度p',所述最大径向厚度p'介于0.5mm到2mm之间,特别是介于0.6mm到2mm之间,并且优选介于0.8mm到2mm之间。

有利地,所述接合槽218的所述相应面281、282是平坦的并且垂直延伸,特别是垂直延伸的距离大于所述接合面本身的宽度的至少十倍。

有利地,所述相应向内突出的槽218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相对接合面281和282的尺寸相等。

有利地,每个向内突出的槽的所述面281、282彼此以介于135°到154°之间的角度a、特别是介于135°到150°之间的角度a、并且优选地以等于或约为144°的角度a间隔开。

有利地,所述向内突出的槽280的所述接合面281、282的所述公共会聚区域280由线性垂直过渡伸展部280限定。

特别地,如图所示,所述相邻的向内突出的槽218之间的所述相应底部过渡区域219具有大的圆形轮廓。

实际上,在该优选实施例中,彼此相邻的所述过渡区域219成角度地间隔开,即所述相应中点间隔开等于36°的角度b。

有利地,所述工具的所述接合装置216的高度或所述向内突出的接合槽218的高度大于所述接合装置216自身的假想周边的直径,特别是大于所述直径的两倍。

有利地,在所述工具的所述接合装置或表面216的基部具有周边延伸或内部中空的横向表面260,所述横向表面260特别是限定用于阻止将拧紧和/或拧松工具插入对应连接元件中的装置。

有利地,所述相应向内突出的槽218在底部由连接到横向基准或止动表面260的底部端表面285界定,所述向内突出的槽的端表面特别是呈平表面的形式,特别是呈倾斜表面的形式,并且更特别地,相对于平行于所述连接元件的轴线的方向成介于20°到35°之间的角度c倾斜,并且优选成介于25°到30°之间的角度c倾斜。

有利地,所述第一致动形状配件221从所述第二形状配件222纵向偏移,并且宽度或直径小于或略小于所述第二形状配件222。

特别地,如图所示,所述第一驱动形状配件221通过特别是锥形的相应周边轮廓223与所述第二形状配件222分离,朝向相同的第一端部致动形状配件221会聚。

特别地,如图所示,所述致动装置220通过相应周边凹部225与杆体212分离,所述相应周边凹部225特别是形成在所述第二驱动形状配件222的正下方。

有利地,如可以推断出,所述工具的所述主体212的横向端面217具有大的中心凹部217',所述中心凹部217'优选具有平坦底部217a。

有利地,在所述相应接合装置216的外表面212'和底部214之间的所述工具的所述中空主体12的径向厚度s'介于1mm到1.8mm之间,并且优选介于1.2mm到1.5mm之间。

实际上,显而易见的是,上述技术特征单独地或组合地允许本发明实现以下有利结果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

-提供以特别有效的方式工作的元件或工具;

-防止损坏连接元件和/或对应的拧紧工具;

-确保拧紧或拧松工具具有连接元件的有效夹紧;

-提供在使用中仅需要有限量的力的连接元件和相应拧紧工具;

-提供允许有效地传递拧紧/拧松扭矩的连接元件和相应拧紧工具;

-提供不会过于笨重和/或其生产不需要大量材料并且此外重量不会过重的拧紧工具。

所描述的本发明易于工业应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上面深入描述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变和修改。而且,可以容易地想象包括本文描述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的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例。还应该理解,本发明的所有细节可以由技术上等效的元件代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