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单元安装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48995发布日期:2018-10-24 00:14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单元安装构造。



背景技术:

先前以来,汽车等车辆包括对搭载在车辆上的变速器进行控制的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单元。控制装置单元例如是搭载在设置于车辆中的油底壳(oil pan)的内部的阀体上表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变速器的各部分,电连接着线束(harness)的一端部,线束的另一端部收敛在集中耦合器(coupler)中。集中耦合器例如固定在变速器的控制主体(body)上。并且,控制装置单元并不限于如所述公报所述的固定在设置于车辆中的油底壳的内部的阀体上表面,还可考虑采用固定在其它场所,例如,固定在构成变速器的外壁的一部分的盖体上,并与集中耦合器连接的构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25254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当如上所述将控制装置单元固定在构成变速器的外壁的一部分的盖体上时,与集中耦合器电连接的控制装置单元的端子的磨损大。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单元安装构造,当将控制装置单元固定在构成变速器的外壁的一部分的盖体上时,可抑制与集中耦合器电连接的控制装置单元的端子的磨损。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1)一种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单元安装构造,在车辆的变速器(例如,下述自动变速器1)的外壁(例如,下述壳体10)上,直接载置所述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单元(例如,下述TCU 60),并且与所述变速器的内部的功能零件连接的线束(例如,下述线束104)电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单元,所述控制装置单元安装在构成所述外壁的一部分的一个盖体(例如,下述壳体盖部12)上,所述线束在所述一个盖体上,经由安装在所述变速器上的集中耦合器(例如,下述集中耦合器105)与所述控制装置单元结合。

在所述(1)的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单元安装构造中,可以不使用线束而将集中耦合器与控制装置单元加以电连接。因此,线束呈由盖体覆盖着的状态,从而能够保护线束免受来自踏脚石等的伤害。

(2)根据(1)的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单元安装构造,其中在所述盖体的内表面及外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形成有所述盖体的加强用肋(rib)(例如,下述肋121、肋122)。

在所述(2)的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单元安装构造中,能够提高盖体的刚性。由此,可抑制固定在盖体上的控制装置单元随着盖体一同大幅振动。因此,可以抑制与随着变速器一同振动的集中耦合器连接的控制装置单元的端子因为盖体的膜面振动而磨损。

(3)根据(2)的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单元安装构造,其中形成于所述盖体的外表面上的所述加强用肋构成所述盖体上的散热用的肋。

在所述(3)的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单元安装构造中,可以将外壁的内部空间内的热高效率地散出至盖体的外部。特别是例如,通过在壁部的前部朝向车辆的前方向开口的开口部上设置有盖体,使得从车辆的前方流向后方的空气容易流通至肋,从而可以获得有效的冷却效果。

(4)根据(2)的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单元安装构造,其中形成于所述盖体的内表面上的所述加强用肋构成润滑油的气液分离用的肋和/或防吹起用的肋。

在所述(4)的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单元安装构造中,能够延长空气被变速器拢上去而混入的润滑油在壁部的内表面上流动的时间,从而可以减少混入至润滑油中的空气。并且,例如,通过混合至润滑油中的空气在直接流通至换气(breather)装置之前与肋接触,可以促进混合有空气的润滑油的气液分离。由此,可有效抑制所谓的换气吹泡(breather blow)产生,从而能够提高换气韧度(breather toughness)。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单元安装构造,当将控制装置单元固定在构成变速器的外壁的一部分的盖体上时,可抑制与集中耦合器电连接的控制装置单元的端子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a)~图1(c)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单元安装构造的车辆的示意图,图1(a)是俯视图,图1(b)是前视图,图1(c)是底视图。

图2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单元安装构造的自动变速器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单元安装构造的自动变速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单元安装构造的自动变速器的前视图。

图5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单元安装构造的自动变速器的壳体盖部的前视图。

图6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单元安装构造的自动变速器的壳体盖部的后视图。

图7是沿图4的A-A线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单元安装构造的自动变速器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单元安装构造的自动变速器的安装壳体盖部及TCU之前的样子的后视图。

图10是表示在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单元安装构造的自动变速器中,安装有壳体盖部,并且安装TCU之前的样子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自动变速器

10:壳体

11:壳体壁部

12:壳体盖部

20:变速机构

40:机械室

50:油底壳室

51:油滤器

60:TCU(控制装置单元)

61:箱体

62:TCU侧端子

63:电子基板

65、125、1031:螺栓

70:换气装置

71:换气腔室

72:连接部

100:车辆

101:旋转轴

102:变速箱

103:油压控制主体

104:线束

105:集中耦合器

106:控制主体侧端子

110:内燃机

111:开口部

121、122:肋

123:贯通孔

124:螺孔

126:突出部

511:吸入口

1051:密封环

1211、1221:纵肋

1212、1222:横肋

1213、1223:其它肋

RWf、LWf:前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a)~图1(c)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单元安装构造的车辆100的示意图,图1(a)是俯视图,图1(b)是前视图,图1(c)是底视图。图2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单元安装构造的自动变速器1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单元安装构造的自动变速器1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单元安装构造的自动变速器1的前视图。

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单元安装构造包含于将车辆100的内燃机(ENG)的转矩传递至前轮RWf、前轮LWf的自动变速器1中。如图1(a)~图1(c)所示,自动变速器1与内燃机110邻接地配置在内燃机110的左侧(图1(a)~图1(c)中的右侧)。自动变速器1包括:多个旋转轴101,相互平行地配置(参照图7);变速机构20,包括在各旋转轴101的周围可旋转地支撑着的齿轮等旋转零件及未图示的离合器等变速用的零件;以及壳体10,收容包含变速机构20的自动变速器1的构成零件,且构成变速机构20的外壁。

如图7所示,壳体10的内部空间主要包括收容有变速机构20的机械室40、在机械室40的下侧形成于壳体10的底部及其附近的蓄积自动传动液(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ATF)的油底壳室50。壳体10包括壳体壁部11及壳体盖部12。壳体壁部11包括形成壳体10的内部空间的壁部。在壳体壁部11的前部,形成有朝向车辆100的前方向开口,与壳体10的内部空间连通的开口部111。在开口部111的周缘部,如图8所示,壳体盖部12的周缘部通过螺栓(bolt)125而固定,开口部111被堵塞。

图7是沿图4的A-A线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单元安装构造的自动变速器1的放大剖视图。再者,在图7中,为便于说明,省略了用于对供给至变速机构20的油压进行控制的油压控制阀等的图示。

如图7所示,在机械室40中变速机构20是收容在变速箱(mission case)102内。在变速箱102中,设置有油压控制主体103(参照图8等)。油压控制主体103包括用于对供给至变速机构20的油压进行控制的未图示的油压控制阀等,对油压控制主体103供给从未图示的油泵喷出的油,并基于油压控制阀的开关的信号,控制油压控制阀。在油压控制阀、油压传感器、旋转传感器等传感器上,电连接着线束104(参照图3等)的一端部。线束104配置成沿油压控制主体103延伸,线束104的另一端部被集中耦合器105的端子(以下称为“控制主体侧端子106”)捆束着。集中耦合器105如图8所示,通过螺栓1031固定在油压控制主体103上。

在油底壳室50内的油压控制主体103的下侧,设置有油滤器(oil strainer)(滤器)51。油滤器51在其下表面包含吸入口511。吸入口511将蓄积于油底壳室50的底部的ATF吸入至油滤器51内。油滤器51中的吸入口511的位置是考虑车辆100行驶时的前后左右的加速度而配置在最佳位置。

控制装置单元60(以下称为“传动控制单元(transmission control unit,TCU)60”)通过利用油压控制主体103的未图示的油压控制装置对ATF的油压进行控制,来控制自动变速器1。TCU 60如图8等所述,包括电子基板63、箱体(case)61及TCU侧端子62。在箱体61中收纳有未图示的电子基板63,电子基板63与可连接于集中耦合器105的控制主体侧端子106的TCU侧端子62电连接。通过集中耦合器105的控制主体侧端子106卡合于TCU侧端子62,线束104与TCU 60的电子基板63电连接。并且,TCU 60如图8所示,通过螺栓65,直接安装并固定在壳体盖部12上。

如图7所示,在壳体10的上部,设置有换气装置70。换气装置70包括换气腔室71及连接部72。换气腔室71在换气腔室71的内部空间,使作为变速器中的润滑油的ATF形成为喷雾状而使经混合的空气(以下称为“ATF混合空气”)气液分离。连接部72与壳体10连接,具有与壳体10的内部连通的连通口,通过连通口使ATF混合空气向换气腔室71的内部空间流通。即,在换气装置70中,可防止因为壳体10内的ATF的消泡性能下降等而引起的换气吹泡产生,壳体10的内部与外部的通气是通过换气装置70的连接部72及换气腔室71来进行。

其次,一边参照图5~图6,一边对壳体盖部12进行详细说明。图5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单元安装构造的自动变速器1的壳体盖部12的前视图。图6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单元安装构造的自动变速器1的壳体盖部12的后视图。

如图5、图6所示,壳体盖部12在前视时具有在铅垂方向上较长的近似于长圆形状的形状。壳体盖部12的外表面在中央的部分具有向前突出的突出部126,壳体盖部12的内表面向前凹陷相当于所述突出部126的突出量的程度。即,壳体盖部12整体上具有例如像切下球形的一部分的形状那样,向外突出而弯曲的形状。

并且,如图5所示,在壳体盖部12的左上部分,形成有贯通孔123。贯通孔123在前视时具有圆形形状。在贯通孔123中,如图10所示,从壳体盖部12的内表面侧向外表面侧插入有集中耦合器105,贯通孔123被堵塞,在集中耦合器105的控制主体侧端子106(参照图8)上,从壳体盖部12的外表面侧,连接有TCU侧端子62。集中耦合器105与形成有贯通孔123的壳体盖部12的开口的周缘部分如图8所示,利用密封环(ring seal)1051而液密地密封。

如图5、图6所示,在壳体盖部12的外表面及内表面上,形成有肋121、肋122。壳体盖部12的外表面的肋121向前方突出,并沿壳体盖部12的外表面,具有在铅垂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纵肋1211、沿车辆100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横肋1212、以及其它肋1213(斜向延伸的肋等)。

即,纵肋1211及横肋1212是在壳体盖部12的外表面上,呈格子状设置在突出部126的部分的区域内、与未设置突出部126而未突出的部分的区域内这两者内。并且,在壳体盖部12的外表面上,以分别包围规定的区域的周围的方式,延伸设置在所述区域的周围。

壳体盖部12的外表面的肋121构成用于提高壳体盖部12的刚性的加强用的肋。并且,壳体盖部12的外表面的肋121朝向车辆的前方向突出,构成壳体盖部12中的散热用的肋。

壳体盖部12的内表面的肋122向后方突出,并以分别包围规定的部分的区域(例如,与在壳体盖部12的外表面上呈格子状设置有纵肋1211及横肋1212的区域相对的壳体盖部12的内表面的区域等)的方式,延伸设置在所述区域的周围。

更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内表面的肋包括在铅垂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纵肋1221、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横肋1222、以及其它肋1223(弯曲的肋或斜向延伸的肋等),以利用纵肋1221及横肋1222包围规定的区域的方式,将纵肋1221及横肋1222配置在所述规定的区域的周围。因此,横肋1222使沿壳体盖部12的内表面流落的ATF的所述流落时间更加延长。由此,使所流落的液体即ATF中所混入的空气从ATF排出的时间更加延长,从而使ATF中的空气的混入量降低,使曝气韧度(aeration toughness)提高。

并且,如图7所示,位于壳体盖部12的上部,且,位于换气装置70的连接部72的附近的弯曲的肋1223沿壳体盖部12的缘部延伸,并且向车辆100的后方向延伸。并且,位于壳体盖部12的中部,且,位于换气装置70的连接部72的下侧的横肋1222在车辆100的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朝向车辆100的后方向延伸。在壳体10的内部空间内,从自壳体盖部12的中部至下部的部分的内表面附近向换气装置70的连接部72飞散的ATF会碰撞到这些弯曲的肋1223、横肋1222,从而抑制ATF朝向换气装置70的连接部72飞散。

壳体盖部12的内表面的肋122构成用于提高壳体盖部12的刚性的加强用的肋。并且,壳体盖部12的内表面的肋122由于能够以更大的面积与ATF混合空气相接触,所以构成促进ATF混合空气的气液分离,抑制来自于换气装置70的吹起(换气装置70中的所谓换气吹泡)的气液分离用的肋。

壳体盖部12的外表面上的贯通孔123的周围的部分构成用于将TCU 60固定在壳体盖部12的外表面上的TCU固定部。在TCU固定部,形成有用于利用螺栓65固定TCU 60的四个螺孔124。并且,贯通孔123位于TCU固定部的中央部。通过将TCU 60固定在TCU固定部,而在壳体盖部12上,使TCU侧端子62结合于插入到贯通孔123中的集中耦合器105的控制主体侧端子106,从而将线束104与TCU 60的电子基板63电连接。

参照图9、图10,对具有所述构成的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单元安装构造的自动变速器1中的控制装置单元的安装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单元安装构造的自动变速器的安装壳体盖部及TCU之前的样子的后视图。图10是表示在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单元安装构造的自动变速器中,安装有壳体盖部,并且安装TCU之前的样子的后视图。

首先,如图9所示,在配置于壳体壁部11的内部空间内的变速箱102内安装油压控制主体103,形成为将线束104的一端部电连接于油压控制阀等,并且将集中耦合器105的控制主体侧端子106安装到线束104的另一端部的状态,所述壳体壁部11处于在壳体壁部11上没有安装壳体盖部12的状态。

其次,将集中耦合器105插入到壳体盖部12的贯通孔123中,如图10所示,堵塞贯通孔123。然后,利用螺栓113将壳体盖部12固定在壳体壁部11,对在壳体盖部12上固定有壳体壁部11的壳体10进行组装。这时,在贯通孔123中,集中耦合器105露出于壳体盖部12的外表面侧。

其次,使TCU 60从壳体盖部12的外表面侧靠近与壳体盖部12的贯通孔123相向的位置,而使TCU侧端子62与集中耦合器105的控制主体侧端子106(参照图8)结合。通过以上所述,TCU 60经由壳体盖部12固定到壳体壁部11上。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获得以下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单元安装构造中,在作为车辆100的自动变速机1的外壁的壳体10上,直接载置作为自动变速器1的控制装置单元的TCU 60,并且与作为自动变速器1的内部的功能零件的油压控制阀等连接的线束104电连接于TCU 60。

控制装置单元60安装在构成壳体10的一部分的壳体盖部12上。线束104在壳体盖部12上,经由安装在自动变速器1上的集中耦合器105与TCU60结合。

因此,可以不使用线束104而将集中耦合器105与TCU 60加以电连接。因此,线束104呈由壳体盖部12覆盖着的状态,从而能够保护线束104免受来自踏脚石等的伤害。

并且,在壳体盖部12的内表面及外表面上,分别形成有壳体盖部12的加强用的肋121、肋122。因此,能够提高壳体盖部12的刚性。由此,可抑制固定在壳体盖部12上的TCU 60随着壳体盖部12一同大幅振动。因此,能够抑制与随着自动变速器1及油压控制主体103一同振动的集中耦合器105连接的TCU侧端子62因为壳体盖部12的膜面振动而磨损。

并且,形成于壳体盖部12的外表面上的肋121构成壳体盖部12上的散热用的肋。因此,能够将壳体10的内部空间内的热高效率地散出至壳体盖部12的外部。特别是通过在壳体壁部11的前部朝向车辆100的前方向开口的开口部111上设置有壳体盖部12,使得从车辆100的前方流向后方的空气容易流通至肋121,从而能够获得有效的冷却效果。

并且,形成于壳体盖部12的内表面上的加强用肋122构成ATF的气液分离用的肋及防吹起用的肋。因此,能够延长空气被变速机构20拢上去而混入的ATF在壳体壁部11的内表面上流动的时间,从而能够减少混入至ATF中的空气。并且,通过ATF混合空气在直接流通至换气装置70之前与肋122接触,可以促进ATF混合空气的气液分离。由此,可有效抑制所谓的换气吹泡产生,从而能够提高换气韧度。

再者,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在可以达成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均包含在本发明内。

例如,肋121、肋122是形成于壳体盖部12的外表面的及内表面上,但是并不限定于所述构成。肋只要形成于盖体的内表面及外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即可。并且,气液分离用的肋既可以兼作防吹起用的肋,也可以不兼作防吹起用的肋。

此外,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单元安装构造的各部分的构成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变速机的控制装置单元安装构造的各部分的构成。具体而言,例如,盖体、集中耦合器或肋等的构成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壳体盖部12、集中耦合器105或肋121、肋122的构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