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体单元及旋转体单元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176249发布日期:2019-07-13 10:11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旋转体单元及旋转体单元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轴承预压施加功能的旋转体单元及旋转体单元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在组装具有利用轴承支承而能够旋转的旋转轴的旋转体时,以提高旋转轴的振摆精度或降低振动和噪音为目的,向轴承施加轴向的规定大小的预压。关于这一点,以往已知用螺栓将预先安装有旋转轴的一方的壳体与另一方的壳体紧固,并且利用螺栓的紧固力,向支撑旋转轴使其能够旋转的一对轴承施加预压的构造。该构造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有记载。

但是,例如,螺栓的紧固力不是向与旋转轴平行的方向,而是向垂直的方向作用时,螺栓的紧固力对向轴承的预压施加不起作用,难以向轴承施加适当的预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3-154866号公报(jp2003-154866a)。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一技术方案的旋转体单元具有:旋转轴,其沿轴线延伸;一对轴承,其支承旋转轴使其能够旋转;以及,一对间隔件,其沿轴向排列配置于一对轴承之间,且与旋转轴同轴设置并包围旋转轴,呈大致圆筒形状。一对间隔件分别具有相对于与轴线垂直的基准面倾斜,并相互抵接的倾斜面,这些倾斜面在一对间隔件被施加有以轴线为中心的、相互反方向的转矩,从一对间隔件的轴向一端部到轴向另一端部的长度被伸长的状态下,彼此焊接在一起。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为旋转体单元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经由开口部,将一对轴承以轴线为中心配置于壳体的内部;将以轴线为中心呈大致圆筒形状的、分别具有相对于与轴线垂直的基准面倾斜的倾斜面的一对间隔件,经由开口部,在使倾斜面彼此相互抵接的状态下,沿轴向排列配置于一对轴承之间;将旋转轴沿着所述轴线插入到一对轴承的内部和一对间隔件的内部;向一对间隔件施加以轴线为中心的、相互反方向的转矩,使从一对间隔件的轴向一端部到轴向另一端部的长度伸长;在从一对间隔件的轴向一端部到轴向另一端部的长度被伸长的状态下,将一对间隔件的倾斜面彼此焊接在一起。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通过与附图相关的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进一步阐明。

图1是表示在安装了作为比较例的旋转体单元的状态下,应用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旋转体单元的车辆驱动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车辆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3是从斜上方看到的图1的车辆驱动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将图1的车辆驱动装置装载于车辆的侧视图。

图5是图1的车辆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包含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旋转体单元的车辆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构成图6的旋转体单元的间隔件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将图7的间隔件展开为平面的状态的展开图。

图9是表示构成图6的旋转体单元的一对间隔件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旋转体单元的制造方法的一步骤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接着图10的步骤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接着图11的步骤的立体图。

图13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轴承预压施加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14是构成图6的旋转体单元的一对间隔件的侧视图,分别表示向间隔件施加转矩前和施加转矩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4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旋转体单元例如应用于车辆驱动装置。以下,首先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体单元的比较例,对车辆驱动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在安装了作为比较例的旋转体单元的状态下,展开表示车辆驱动装置100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该车辆驱动装置100为向车辆驱动轮输出行驶驱动转矩的装置,其具有作为旋转电机的一个例子的电动机mt。车辆驱动装置100装载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辆等、具有作为行驶驱动源的电动机的车辆上。另外,在图1中,用箭头表示车辆的上下方向(高度方向)和左右方向(车宽方向)。

如图1所示,车辆驱动装置100具有:第1驱动装置101,其将电动机mt的转矩转换成以左右方向的轴线cl2为中心的转矩并输出;第2驱动装置102,其将从第1驱动装置101输出的转矩转换成以左右方向的轴线cl3为中心的转矩并输出。另外,电动机mt还能够作为发电机使用。在图1的展开图中,第2驱动装置102显示在第1驱动装置101的上方,但实际上,第2驱动装置102配置于第1驱动装置101的前方或后方,轴线cl3相对于轴线cl2位于下方(参照图4)。

如图1所示,车辆驱动装置100具有:电动机mt;第1轴1,其以上下方向的轴线cl1为中心可旋转地支承于电动机mt的内部;第2轴2,其以与轴线cl1正交的轴线cl2为中心可旋转地被支承;差动装置3,其以与轴线cl2平行的轴线cl3为中心可旋转地被支承。电动机mt的转矩经由第1轴1、第2轴2以及差动装置3传递到左右的驱动轴4、5,这样一来,左右的驱动轮被驱动。

图2是图1的第1驱动装置10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如图2所示,电动机mt具有以轴线cl1为中心旋转的转子10和配置于转子10的周围的定子20。转子10和定子20收纳在壳体30内的第1收纳空间sp1。

转子10具有转子毂11和转子芯15。转子毂11具有以轴线cl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形状的轴部12;比轴部12直径大且与轴部12同轴的圆筒部13;沿径向延伸且连接轴部12和圆筒部13的板部14。转子芯15为以轴线cl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形状的转子铁芯,与转子毂11的圆筒部13的外周面嵌合且结合在一起,与转子毂11一体旋转。电动机mt为嵌入式磁铁型同步电动机,在转子芯15上沿着圆周方向嵌入有多个永久磁铁16。

定子20具有从转子芯15的外周面经由径向规定长度的间隙6配置的、以轴线cl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形状的定子芯21。定子芯21为定子铁芯,在其内周面设置有向径向外侧且沿着圆周方向的多个狭槽22。通过集中绕组或分布绕组将绕组23(线圈)配置于各狭槽22。绕组23相对于定子芯21的上下端面分别向上方和下方突出。通过使三相交流电流在绕组23中流动而产生旋转磁场,并且转子10进行旋转。

壳体30具有能够上下分解的上壳体31和下壳体32。定子芯21利用贯通螺栓30a固定于下壳体32。在上壳体31的中央部和下壳体32的中央部,沿着轴线cl1分别设置有开口部31a、32a。在上壳体31的开口部31a形成有向下方且径向内侧延伸设置的轴支承部33。在下壳体32的开口部32a形成有向上方且径向内侧延伸设置的轴支承部34。

第1轴1的外周面利用圆锥滚子轴承40、41可旋转地支承于这些轴支承部33、34。在第1轴1的下端部紧固有螺母42,从而在轴向限制第1轴1。另外,在下壳体32的底面,以封闭开口部32a的方式从外侧安装有罩35。转子毂11的轴部12的内周面,利用滚针轴承43相对于第1轴1的外周面可相对旋转地支承于第1轴1的外周面。

在转子10和第1轴1之间的转矩传递路径夹装有行星齿轮机构50。行星齿轮机构50具有:分别以轴线cl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形状的太阳轮51和环形齿轮52;配置于太阳轮51和环形齿轮52之间、沿着圆周方向的多个行星齿轮53;以及支承行星齿轮53使其能够旋转的以轴线cl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形状的齿轮架54。在轴支承部34的上端面和齿轮架54的下端面之间,夹装有滚针轴承44,齿轮架54相对于轴支承部34可相对旋转地支承于轴支承部34。在齿轮架54的上端面和太阳轮51的下端面之间,夹装有滚针轴承45,太阳轮51相对于齿轮架54可相对旋转地支承于齿轮架54。

太阳轮51的内周面与转子毂11的轴部12的外周面花键结合,转子10的旋转被传递到太阳轮51。环形齿轮52固定于下壳体32的上表面。行星齿轮53与太阳轮51和环形齿轮52啮合,太阳轮51的旋转能利用行星齿轮53传递到齿轮架54。齿轮架54具有以轴线cl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形状的轴部55。轴部55比太阳轮51直径小,在滚针轴承43的下方且圆锥滚子轴承41的上方,轴部55的内周面与第1轴1的外周面花键结合,齿轮架54的旋转被传递到第1轴1。

在第1轴1的上端部形成有伞齿轮(锥齿轮)1a,该伞齿轮(锥齿轮)1a相对于圆锥滚子轴承40位于上方且比圆锥滚子轴承40直径大。在第1轴1的外周面设置有阶梯部1b,在阶梯部1b的下方,外周面的直径变小。在转子毂11的板部14的上端面和阶梯部1b的下端面之间夹装有滚针轴承46,第1轴1相对于转子毂11可相对旋转地支承于转子毂11。在上壳体31内,第2收纳空间sp2形成于第1收纳空间sp1的上方。

如图1所示,在第2收纳空间sp2,第2轴2利用配置于第1轴1的伞齿轮1a的右上方和左上方的左右一对圆锥滚子轴承61、62和配置于圆锥滚子轴承62的右侧的滚珠轴承63和滚柱轴承64,可旋转地支承于上壳体31。

第2轴2插入到配置于左右的圆锥滚子轴承61、62之间的、以轴线cl2为中心的大致圆筒形状的伞齿轮(锥齿轮)65和间隔件66的各内周面。伞齿轮65的内周面与第2轴2的外周面花键结合,第2轴2与伞齿轮65一体旋转。由此,第1轴1的旋转经由伞齿轮1a、65被传递到第2轴2。在滚珠轴承63和滚柱轴承64之间,正齿轮(直齿圆柱齿轮)67与第2轴2的外周面花键结合,正齿轮67与第2轴2一体旋转。

还有,在第2轴2的外周面,圆锥滚子轴承61的左方嵌合有导油装置68。在第2轴2的左端部紧固有螺母69,由此,第2轴2被限制在轴向上。在上壳体31(后述的第2上壳体31b)的左端部,面向螺母69设置有开口部31b,并以封闭开口部31b的方式安装有盖70。

差动装置3具有:差速器壳体3a;收纳在差速器壳体3a内的多个齿轮,即分别与左右一对驱动轴4、5结合的左右一对侧齿轮3b、3c和与各侧齿轮3b、3c啮合的一对小齿轮3d、3e。固定于差速器壳体3a的输入齿轮3f与结合在第2轴2的正齿轮67啮合,第2轴2的转矩通过正齿轮67和输入齿轮3f被传递到差速器壳体3a。由此,差速器壳体3a以轴线cl3为中心旋转,左右驱动轴4、5被驱动旋转。

图3是从斜上方看到的第1驱动装置101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另外,在图3中,省略下壳体32内部的图示。如图3所示,上壳体31和下壳体32一体地具有形成第1收纳空间sp1(图2)的第1上壳体31a和设置在第1上壳体31a的上部的、形成第2收纳空间sp2(图2)的第2上壳体31b。

第1上壳体31a具有以上下方向的轴线cl1为中心的呈大致圆筒形状的侧壁部310和覆盖侧壁部310的上表面的上壁部311。第2上壳体31b具有相对于上壁部311的上端面311a在上方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以轴线cl2为中心形成大致圆筒状的鼓出部312。另外,因为鼓出部312从上壁部311向上方鼓出而形成,因此,相对于轴线cl2在下侧的鼓出部312的壁面312a从上壁部311垂直地竖起。因此,鼓出部312为大致圆筒形状或大致半圆筒形状,而并非严格的圆筒形状。

鼓出部312的直径比侧壁部310的直径小,在鼓出部312的前后两侧等,沿水平方向平坦地形成上壁部311的上端面311a。如图1所示,第1伞齿轮1a的上端面1c相对于第1上壳体31a的上端面311a位于下方。第1伞齿轮1a和第2伞齿轮65相对于上端面311a在下方啮合。

如图3所示,在第2上壳体31b的上表面,设置有以轴线cl2为中心的半圆筒形状的开口部313(参照图5)。轴线cl1通过开口部313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开口部313被半圆筒形状的板构件的罩314覆盖。开口部313的俯视图呈大致矩形,罩314利用螺栓316固定于设置在开口部313的前后两侧的台座315。另外,在第2上壳体31b的右端部沿轴线cl2设置有开口部31c,第2轴2的右端部从开口部31c突出。

如上所述,将电动机mt的旋转轴线cl1朝向车辆的高度方向来配置车辆驱动装置100。因此,与将旋转轴线cl1朝向水平方向来配置车辆驱动装置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将车辆驱动装置整体的高度控制得较低。特别是第1伞齿轮1a和第2伞齿轮65相对于第1上壳体31a的上端面311a在下方啮合,因此,能够将第2上壳体31b向上方的突出量抑制为最小限度。因此,能够容易将适于发挥高输出功率的大径电动机mt配置于车辆的有限高度的空间内。

图4是表示将车辆驱动装置100装载于车辆的装载例的侧视图。在这里示出了车辆驱动装置100配置于左右前轮103之间,作为前轮驱动装置来使用的例子。另外,还能够将车辆驱动装置100配置于左右后轮104之间,作为后轮驱动装置来使用。如图4所示,电动机mt配置于前轮103的旋转中心(轴线cl3)的下方且后方。由此,能够使车辆的发动机罩的位置下降,从而提高设计等方面的优势。还有,省略了图示,但在不升高车内的地板的情况下,还能够容易地将车辆驱动装置100配置在座椅的下方、左右后轮104之间,配置车辆驱动装置100的自由度较高。

图5是安装于上壳体31的车辆驱动装置100的各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如图5所示圆锥滚子轴承40和第1轴1经由开口部313从上方插入到第1上壳体31a的第1收纳空间sp1。接下来,导油装置68、圆锥滚子轴承61、间隔件66、伞齿轮65以及圆锥滚子轴承62经由开口部313插入到第2上壳体31b的第2收纳空间sp2。

还有,第2轴2经由第2上壳体31b的右端的开口部31c插入到第2收纳空间sp2。第2轴2贯通圆锥滚子轴承62、伞齿轮65、间隔件66、圆锥滚子轴承61以及导油装置68,螺母69经由第2上壳体31b的左端的开口部31b紧固在第2轴2的左端部。之后,盖70以封闭开口部31b的方式安装在第2上壳体31b的左端部。还有,罩314利用螺栓316以封闭开口部313的方式安装在第2上壳体31b的台座315。

在上述结构中,第2轴2、圆锥滚子轴承61、62、伞齿轮65以及间隔件66等构成了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旋转体单元200a。在这样的旋转体单元200a中,以提高第2轴2的振摆精度和降低振动和噪音为目的,需要向圆锥滚子轴承61、62施加轴向规定的预压。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够容易且精准地向圆锥滚子轴承61、62施加规定的预压,如下构成旋转体单元。

图6是含有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旋转体单元200的车辆驱动装置100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旋转体单元200与作为比较例的旋转体单元200a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配置于一对圆锥滚子轴承61、62之间的间隔件的构成。即,在比较例中(图5),使用了大致圆筒形状的单个间隔件66,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图6),使用沿轴向(左右方向)排列配置的左右一对间隔件80。

图7是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旋转体单元200的左右一对间隔件80中的左侧的间隔件8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将左侧的间隔件80展开成平面的状态的展开图。另外,右侧的间隔件80被构成为与左侧的间隔件80相同。图9是表示一对间隔件80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相同结构的一对间隔件80以彼此相反方向的姿势左右排列配置。

如图7、8所示,间隔件80呈以轴线cl2为中心的大致圆筒形状,且该轴向一端面(左端面)被构成为垂直于轴线cl2的平坦面81。另一方面,间隔件80的轴向另一端面(右端面)沿圆周方向具有从垂直于轴线cl2的基准面83以规定角度倾斜的一对倾斜面82。一对倾斜面82被形成为在圆周方向对称。即,通过连接基准面83上的顶部82a和从顶部82a沿圆周方向分离180°且从基准面83以规定距离位于左方的底部82b的平面形成倾斜面82。

还有,间隔件80具有连接相同相位的顶部82a和底部82b的、与轴线cl2平行的一对端面84。如此,间隔件80的右端部通过平行于轴线cl2的端面84和倾斜面82形成为楔形。通过倾斜面82和端面84构成的顶角α被设定为比90°小且例如比60°大的规定角度。

在间隔件80的外周面设置有与以轴线cl2为中心的圆的切线方向相互平行的沿圆周方向的一对切口85。一对切口85之间的距离,即对边宽度形成为与扳手等工具的尺寸对应的长度。由此,使工具与切口85卡合,能够向间隔件80施加以轴线cl2为中心的转矩。其结果,如图9所示,相邻的间隔件80、80的倾斜面82相互抵接的同时滑动,且在相邻的间隔件80、80的端面84、84之间产生间隙86。

接下来,对安装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旋转体单元200的第1驱动装置10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在预先将电动机mt和行星齿轮机构50收纳于上壳体31(第1上壳体31a)和下壳体32之间的第1收纳空间sp1的状态下,将圆锥滚子轴承40经由第2上壳体31b的上表面的开口部313从上方插入到第1收纳空间sp1。该圆锥滚子轴承40与第1上壳体31a的轴支承部33(图2)嵌合。

接下来,将导油装置68经由开口部313插入到相对于开口部313在左侧的第2收纳空间sp2。另外,导油装置68在周面安装有密封圈的状态下被插入。

接下来,将圆锥滚子轴承61、62经由开口部313分别插入到相对于开口部313在左侧的第2收纳空间sp2和相对于开口部313在右侧的第2收纳空间sp2。这些圆锥滚子轴承61、62的外圈与大致圆筒形状的鼓出部312的内周面嵌合(图2),从而阻止外圈向轴向外侧的移动。

接下来,将第1轴1经由开口部313从上方插入到第1收纳空间sp1。此时,如图2所示,第1轴1的外周面与圆锥滚子轴承40、41的内周面嵌合,并且第1轴1的外周面的花键与行星齿轮机构50的轴部55的内周面的花键啮合。之后,将螺母42紧固在第1轴1的下端部,从而在轴向限定第1轴1的位置。在该状态下,第1伞齿轮1a的上端面1c相对于第1上壳体31a的上端面311a位于下方(参照图1)。

接下来,将左右一对间隔件80经由开口部313从上方插入到第2收纳空间sp2,并以与第1伞齿轮1a啮合的方式将第2伞齿轮65插入。还有,将第2轴2经由第2上壳体31b(鼓出部312)的右端的开口部31c从右方插入到第2收纳空间sp2。此时,第2轴2依次贯通圆锥滚子轴承62、第2伞齿轮65、一对间隔件80、圆锥滚子轴承61以及导油装置68,且左端部相对于导油装置68向左方突出。在插入第2轴2时,第2轴2的外周面的花键与设置在第2伞齿轮65的内周面的花键啮合。

图10是表示此时的一对间隔件80的配置的立体图。在图10的状态中,左侧的间隔件80的平坦面(左端面)81与圆锥滚子轴承61的内圈的端面抵接。另外,右侧的间隔件80的平坦面(右端面)81与伞齿轮65的轴部65a的左端面抵接,且伞齿轮65的轴部65a的右端面与圆锥滚子轴承62的内圈的端面抵接。另外,在伞齿轮65的轴部65a和圆锥滚子轴承62之间不需要设置用于调整轴承预压的垫片。

接下来,如图11所示,将各间隔件80的外周面的切口85分别与工具90的大致u字形的部位卡合,并且如图11的箭头所示,向各工具90的臂90a的前端部施加相互反方向的转矩。例如将两方的工具90向箭头方向驱动。或者将一方的工具90固定,将另一方的工具90向箭头方向驱动。由此,彼此相向的一对间隔件80、80的倾斜面82、82彼此滑动的同时,在端面84和端面84之间产生间隙86,进而从一对间隔件80、80的轴向一端部到另一端部的长度伸长(参照图14)。其结果,分别向一对圆锥滚子轴承61、62的内圈作用向轴向外侧的推压力,从而能够从轴向内侧向一对圆锥滚子轴承61、62施加预压。

接下来,如图12所示,使焊接焊炬91的前端部靠近一对间隔件80、80的倾斜面82、82之间的抵接部,将一对间隔件80的外周面之间彼此焊接。由此,一对间隔件80、80在伸长的状态下被固定,能够从轴向内侧向一对圆锥滚子轴承61、62继续施加预压。当焊接结束时,卸下工具90。另外,如上所述,当向圆锥滚子轴承61、62施加预压时,圆锥滚子轴承61、62被固定。因此,如图6所示,不需要在第2轴2的左端部设置用于固定轴承61、62的螺母69(图5),由此,也不需要在第2上壳体31b的左端部设置开口部31b(图5)。

最后,以封闭第2上壳体31b的上表面的开口部313的方式从上方安装罩314,利用螺栓316将罩314固定于第2上壳体31b的台座315。通过以上的步骤,完成旋转体单元200的组装和第1驱动装置101的制造(组装)。

在以上的制造步骤中,向间隔件80施加转矩的步骤(图11)能够用轴承预压施加装置来实施。图13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轴承预压施加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如图13所示,来自蓄电池(bat)92的电力经由逆变器(inu)93供给至电动机94。逆变器93根据由电流传感器93a检测出的电流的检测值,由动力控制单元(pcu)95进行控制,由此,向电动机94供给规定的控制电流。

电动机94的输出轴94a利用与控制电流相应的转矩进行旋转,输出轴94a的旋转通过减速器96减速,并传递到螺母97。螺母97与滚珠螺杆98螺纹结合,滚珠螺杆98根据螺母97的旋转而向箭头a方向移动。在滚珠螺杆98的端部连结有工具90的臂90a,当滚珠螺杆98向箭头a方向移动时,臂90a向箭头b方向移动。由此,工具90旋转,能够向间隔件80施加转矩。

在这种情况下,向间隔件80施加的转矩能够通过控制供给至电动机94的电流而进行调整。以下,使用公式对这一点进行说明。图14为一对间隔件80、80的侧视图。另外,图14中,上下分别表示向间隔件80施加转矩前的状态和施加转矩后的状态。如图14所示,当向左右的各间隔件80施加以轴线cl2为中心的、相互反方向的转矩时,在左右的间隔件80、80的端面84和端面84之间产生间隙86,从一对间隔件80、80的轴向一端部到另一端部的长度从l1伸长δl1。

此时,间隔件80的半径为r、臂90a的旋转角度为θ时,间隔件整体在轴向的应变ε,如下述式(i)所示:

ε=δl1/l1=r·θ/(l1·tan(α))··(i)

根据向间隔件80的端面(平坦面81)作用的应力σ和应变ε之间的关系,从上述式(i)得到下述式(ii)。

σ=eε=e·r·θ/(l1·tan(α))··(ii)

减速器96的减速比为n、电动机94的转矩常数为ki、电动机94的供给电流为i、臂90a的长度为l2、间隔件80的截面面积为a时,作用于电动机94的转矩和间隔件80的应力的关系如下述式(iii)。

n·ki·i/l2=a·σ··(iii)

将上述公式(ii)代入到上述公式(iii)的σ时,能够得到下述式(iv)。

i=e·a·l2·r·θ/(n·ki·l1·tan(α))··(iv)

动力控制单元95进行上述的运算来控制逆变器93,以使向电动机94供给规定的供给电流i。由此,能够容易且精准地向圆锥滚子轴承61、62施加规定的预压。

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起到如下的作用效果。

(1)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旋转体单元200具有:第2轴2,其沿轴线cl2延伸;一对圆锥滚子轴承61、62,其支承第2轴2使其能够旋转;一对间隔件80、80,其为大致圆筒形状,沿轴向排列配置于一对圆锥滚子轴承61、62之间,并设置为与第2轴2同轴,包围第2轴2(图1、图6)。一对间隔件80、80分别具有相对于与轴线cl2垂直的基准面83倾斜且相互抵接的倾斜面82、82,这些倾斜面82、82在一对间隔件80、80被施加以轴线cl2为中心的、相互反方向的转矩,从一对间隔件80的轴向一端部到轴向另一端部的长度l1被伸长的状态下,彼此焊接在一起(图6~图9、图12、图14)。

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不利用壳体之间通过螺栓紧固时的紧固力,向支承第2轴2使其能够旋转的圆锥滚子轴承61、62从轴向内侧施加适当的预压。另外,向圆锥滚子轴承61、62施加有与间隔件80的旋转量相对应的预压,因此能够省略预压调整用的垫片。还有,通过调整间隔件80的旋转量,能够精准地调整预压的大小。

(2)旋转体单元200支承圆锥滚子轴承61、62的外周面(外圈),并且还具有形成有能露出一对间隔件80的开口部313的第2上壳体31b和封闭开口部313的罩314(图6)。由此,在组装旋转体单元200之后,能够将工具90与间隔件80卡合使间隔件80旋转,能够容易地向圆锥滚子轴承61、62施加预压。

(3)旋转体单元200还具有伞齿轮65,其被设置为能够与第2轴2一体旋转,并与一对间隔件80沿轴向邻接配置于一对圆锥滚子轴承61、62之间(图5、图9)。即使是以这种方式具有伞齿轮65的旋转体单元200,也能够通过间隔件80的旋转操作,向圆锥滚子轴承61、62施加必要且充分的预压。

(4)一对间隔件80、80在各自的外周面上具有形成与工具尺寸对应对边宽度的切口85(图6)。由此,能够将工具与间隔件80卡合,能够向间隔件80施加预压设定所需的较大的转矩。

(5)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旋转体单元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骤:经由开口部313在第2上壳体31b的内部以轴线cl2为中心配置一对圆锥滚子轴承61、62;将以轴线cl2为中心的大致圆筒形状的一对间隔件80、80,即分别具有相对于与轴线cl2垂直的基准面83倾斜的倾斜面82的一对间隔件80、80,经由开口部313,在使倾斜面82彼此之间相互抵接的状态下,沿轴向排列配置于一对圆锥滚子轴承61、62之间;沿轴线cl2将第2轴2插入到一对圆锥滚子轴承61、62的内部和一对间隔件80、80的内部;向一对间隔件80、80施加以轴线cl2为中心的、相互反方向的转矩,使从一对间隔件80、80的轴向一端部到轴向另一端部的长度l1伸长;在从一对间隔件80、80的轴向一端部到轴向另一端部的长度被伸长的状态下,将一对间隔件80的倾斜面82彼此焊接在一起(图10~图12)。由此,能够向支承第2轴2使其能够旋转的圆锥滚子轴承61、62施加适当的预压。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了具有相对于基准面83倾斜的倾斜面82和平行于轴线cl2的端面84的一对间隔件80、80,但例如端面84也可以相对于轴线倾斜。还有,倾斜面不只是在圆周方向的2个位置,还可以设置在圆周方向的1个位置或3个位置以上,一对间隔件的构成不限于以上所述。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向一对圆锥滚子轴承61、62施加预压的方式构成了旋转体单元200,但轴承的构成不限于此,还能够作为具有角接触轴承等其他的轴承的旋转体单元。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伞齿轮65设置成能够与第2轴2一体旋转,但还可以设置其他的齿轮,旋转轴的构成不限于以上所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圆锥滚子轴承61、62收纳于形成有开口部313的第2上壳体31b中,但支承轴承的外周面的壳体的构成不限于此。封闭壳体的开口部的罩的构成也不限于以上所述(罩31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间隔件80的外周面设置了与工具的尺寸对应的的切口85,但切口的构成可以根据工具的形状进行适当地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旋转体单元200应用于车辆驱动装置100,但本发明的旋转体单元不限于车辆驱动装置,同样能够应用于各种装置。

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的1个或者多个任意组合起来,也可以将各变形例彼此组合起来。

采用本发明,不利用通过螺栓将壳体之间紧固时的紧固力,能够向支撑旋转轴使旋转轴能够旋转的轴承施加适当的预压。

以上,就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地知道能够不脱离后述的权利要求书的公开范围地进行各种修改和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