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节顶管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66248发布日期:2019-06-11 23:14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首节顶管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顶管安装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首节顶管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顶管施工是一种不开挖或者少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顶管施工是在工作坑内借助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照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在首节顶管顶入土层之后,再用第二节管道继续顶进。

但是在人工顶管作业环境为砂砾层时,特别是含有直径大于20cm砾石的时候,砂砾的流动性大,会有大面积坍塌,砂砾容易进入到首节顶管内部,易导致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首节顶管防护装置,其通过首节顶管上设有的防护板可以起到探铲的作用,可以使首节顶管更容易顶入土中;在施工的过程中,防护板能对位于首节顶管上方的砂砾起到支撑的作用,减少其坍塌的情况;当突然发生坍塌时,防护板可以起到防护作用,延缓砂砾进入首节顶管的时间,减少砂砾进入量,能降低对管内工作的人员的损伤,提高了安全防护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首节顶管防护装置,包括设于首节顶管端部外环面的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下表面与首节顶管的外环面紧密贴合;所述防护板的一端设于首节顶管上,且其另一端伸出首节顶管的端部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首节顶管设有防护板的一端为插入端,当其插入砂砾层时,防护板可以起到探铲的作用,可以使首节顶管更容易顶入土中;将防护板设在首节顶管的端部,并使防护板伸出首节顶管设置,当在施工的过程中,防护板能对位于首节顶管上方的砂砾起到支撑的作用,减少其坍塌的情况;当突然发生坍塌时,防护板可以起到防护作用,延缓砂砾进入首节顶管的时间,减少砂砾进入量,能降低对管内工作的人员的损伤,提高了安全防护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板为半圆形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板为半圆形结构,可以起到比较好的防护效果,能将首节顶管的最大程度的遮挡,在保证很好的遮挡防护效果的同时又能节省防护板的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板的上表面固设有钢筋,所述钢筋为与防护板弧度相同的半圆形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板的上表面设有钢筋,在通过首节顶管顶入土层中时,使开挖的尺寸可以略大于首节顶管的直径,在首节顶管施工的过程中,若顶入位置发生倾斜时,可以将首节顶管从土层中取出,由于在刚开始施工的时候,使顶管与土层之间留有余量,因此可以使首节顶管可以比较方便的取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板的下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固设有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板下表面设有的加强筋可以增加防护板的强度,增大其对砂砾的承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首节顶管的端部固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于防护板伸出首节端管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件能对防护板的底端起到支撑的作用,加强其与首节顶管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件包括固设于首节顶管端部的连接板以及固设于连接板上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呈“V”型设置;所述支撑杆的开口端固定连接于连接板,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于防护板的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设置为“V”型结构,其与连接板形成比较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可以对防护板起到更加稳定的支撑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首节顶管的顶端固设有限位棱,所述防护板靠近首节顶管的一端抵接于限位棱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棱能对防护板起到限位的作用,便于对防护板的位置进行限定,以便快速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首节顶管的外环面设有两个分别位于首节顶管两侧的卡接棱,所述防护板的两侧壁分别抵接于两个卡接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防护板的一端抵接于限位棱,使防护板的两侧抵接于卡接槽,通过一个限位棱以及两个卡接棱能将防护板的位置进行限定,可以将防护板的位置进行限定,便于快速将防护板安装在首节顶管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板螺栓连接于首节顶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板螺栓连接于首节顶管,安装方式简单易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板为厚度不小于20mm的钢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板为厚度不小于20mm的钢板,可以使防护板具有所需的强度,提高防护板的承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首节顶管上设有的防护板可以起到探铲的作用,可以使首节顶管更容易顶入土中;在施工的过程中,防护板能对位于首节顶管上方的砂砾起到支撑的作用,减少其坍塌的情况;当突然发生坍塌时,防护板可以起到防护作用,延缓砂砾进入首节顶管的时间,减少砂砾进入量,能降低对管内工作的人员的损伤,提高了安全防护效果;

2.防护板的上表面设有的钢筋,可以使顶管与土层之间留有余量,从而能比较省力地将首节顶管从施工环境中取出;

3.防护板下表面设有的加强筋可以增加防护板的强度,增大其对砂砾的承载力;支撑件能对防护板的底端起到支撑的作用,加强其与首节顶管之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首节顶管防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突出显示限位棱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突出显示加强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护板;2、钢筋;3、加强筋;4、支撑件;41、连接板;42、支撑杆;5、首节顶管;6、限位棱;7、卡接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首节顶管防护装置,参见图1,包括防护板1、钢筋2、四个(但不局限于四个)加强筋3以及两个支撑件4;防护板1是厚度不小于20mm的为半圆形钢板,防护板1的下表面与首节顶管5的外环面紧密贴合,防护板1的一端螺栓连接于首节顶管5,且其另一端伸出首节顶管5的端部设置;首节顶管5设有防护板1的一端为插入端,当其插入砂砾层时,防护板1可以起到探铲的作用,可以使首节顶管5更容易顶入土中;将防护板1设在首节顶管5的端部,并使防护板1伸出首节顶管5设置,当在施工的过程中,防护板1能对位于首节顶管5上方的砂砾起到支撑的作用,减少其坍塌的情况;当突然发生坍塌时,防护板1可以起到防护作用,延缓砂砾进入首节顶管5的时间,减少砂砾进入量,能降低对管内工作的人员的损伤,提高了安全防护效果。

参见图1,钢筋2为与防护板1弧度相同的半圆形结构;在首节顶管5顶入砂砾层中时,使开挖的尺寸可以略大于首节顶管5的直径,在首节顶管5施工的过程中,若顶入位置发生倾斜时,可以将首节顶管5从土层中取出,由于在刚开始施工的时候,使顶管与土层之间留有余量,因此可以使首节顶管5可以比较方便的取出。

参见图2和图3,加强筋3沿防护板1的长度方向固设于防护板1的下表面,通过增加防护板1的强度以提高防护板1对砂砾的承载力;两个支撑件4均设于防护板1的下侧,支撑件4包括固设于首节顶管5端部的连接板41以及固设于连接板41上的支撑杆42,支撑杆42呈“V”型设置;支撑杆42的开口端固定连接于连接板41,支撑杆42的上端固定连接于防护板1的侧壁;支撑杆42设置为“V”型结构,其与连接板41形成比较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可以对防护板1起到更加稳定的支撑效果,加强其与首节顶管5之间的连接强度。

参见图2,首节顶管5的顶端固设有限位棱6,首节顶管5的外环面设有两个分别位于首节顶管5两侧的卡接棱7,防护板1靠近首节顶管5的一端抵接于限位棱6上,防护板1的两侧壁分别抵接于两个卡接棱7;使防护板1的一端抵接于限位棱6,使防护板1的两侧抵接于卡接棱7,通过一个限位棱6以及两个卡接棱7能将防护板1的位置进行限定,可以对防护板1的位置进行限定,便于快速将防护板1安装在首节顶管5上。

具体使用方式:使防护板1的一端抵接于限位棱6,使防护板1的两侧抵接于卡接棱7,通过一个限位棱6以及两个卡接棱7能将防护板1的位置进行限定,可以将防护板1的位置进行限定,然后将防护板1螺栓连接于首节顶管5上;将支撑件4固定连接在首节顶管5上,使支撑杆42固定连接于防护板1,以提高防护板1与首节顶管5的连接强度。

将首节顶管5设有防护板1的一端为插入端,当其插入砂砾层时,防护板1可以起到探铲的作用,可以使首节顶管5更容易顶入土中;将防护板1设在首节顶管5的端部,并使防护板1伸出首节顶管5设置,当在施工的过程中,防护板1能对位于首节顶管5上方的砂砾起到支撑的作用,减少其坍塌的情况;在首节顶管5施工的过程中,若顶入位置发生倾斜时,可以将首节顶管5从土层中取出,由于在刚开始施工的时候,使顶管与土层之间留有余量,因此可以使首节顶管5可以比较方便的取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