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减振器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4488发布日期:2019-08-13 20:57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阻尼减振器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阻尼减振器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如冷水机组等空调器对减振性能要求较高,其中管路作为典型的长条梁结构,刚度低模态多,容易造成管路系统的共振和振动波低耗损的传递,引发焊缝疲劳、部件松动、阀门损坏等危害。

而现有的阻尼减振器针对于管路的振动时,振动传递效果差,致使阻尼颗粒的吸振效果差,难以满足空调器对于减振性能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阻尼减振器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阻尼减振器存在的阻尼颗粒的吸振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阻尼减振器,包括壳体以及填充在壳体内阻尼颗粒,壳体上开设有允许管路通过的过孔,阻尼减振器还包括传振弹片,传振弹片设置在壳体内,用于与通过壳体的管路抵接,传振弹片用于将管路的振动传递给阻尼颗粒。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传振弹片为多片,多片传振弹片在壳体内均布。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片传振弹片组成多边形结构设置在壳体内,管路穿过多边形结构的中部并分别与每片传振弹片抵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片传振弹片组成多个多边形结构分布在壳体内,管路穿过每个多边形结构的中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片传振弹片以三个为一组组成三角形结构分布在壳体内,管路穿过每个三角形结构的中部并分别与每片传振弹片抵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阻尼颗粒吸振机构还包括安装杆,多片传振弹片穿设在安装杆上,通过安装杆安装在壳体内。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安装杆为根,每片传振弹片的两端分别与根安装杆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具有开口的筒体以及设置在开口上的端盖,端盖上开设有过孔。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筒体上设置有填充口,填充口用于向筒体内填充阻尼颗粒。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壳体还包括密封部件,密封部件设置在开口和端盖之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壳体还包括卡环,卡环安装在开口内,密封部件与卡环配合抵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阻尼减振器还包括钢丝绳减振机构,钢丝绳减振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通过钢丝绳连接,壳体与第一连接板相连。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钢丝绳呈螺纹线形设置,第一连接板设置在钢丝绳围绕成的非封闭空间内,壳体也位于非封闭空间内。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非封闭空间为第一圆筒形,第一连接板位于非封闭空间的最大截面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壳体为第二圆筒形,壳体与非封闭空间同轴心线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板的部分位于非封闭空间的外侧。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阻尼减振器,阻尼减振器为上述的阻尼减振器。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传振弹片可以将将管路的振动充分传递到整个壳体内的阻尼颗粒,最大限度的激发阻尼颗粒摩擦碰撞的能量耗散的吸振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减振器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阻尼减振器拆下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阻尼减振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现有技术中,阻尼减振器的振动传递效果之所以差,是因为在壳体内,距离管路较近的阻尼颗粒可以通过振动相互摩擦吸收振动能量,而距离管路较远的阻尼颗粒则因为振动不能传递到该部分,致使该部分阻尼颗粒不能吸收振动能量。

为提高所有阻尼颗粒振动摩擦碰撞的能量耗散效能,需要将阻尼颗粒充分振动并提高该颗粒的利用效率。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阻尼减振器包括壳体以及填充在壳体内阻尼颗粒。壳体上开设有允许管路通过的过孔11,阻尼减振器还包括传振弹片12,传振弹片12设置在壳体内,用于与通过壳体的管路抵接,传振弹片12用于将管路的振动传递给阻尼颗粒。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传振弹片12可以将将管路的振动充分传递到整个壳体内的阻尼颗粒,最大限度的激发阻尼颗粒摩擦碰撞的能量耗散的吸振效果。

优选的,传振弹片12为弧形,并朝向管路凸出,这样可以让传振弹片12紧密压紧接触目标管路。

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传振弹片12为多片,多片传振弹片12在壳体内均布。这样,可以提高传振弹片12对目标管路的传振效果。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多片传振弹片12以三个为一组组成三角形分布在壳体内,管路穿过每组传振弹片12的中部并分别与每片传振弹片12抵接。这样,可以提高传振弹片12与目标管路的接触面积,进而有效提高对目标管路的传振效果。

如图3所示,可选的阻尼颗粒吸振机构还包括安装杆13,多片传振弹片12穿设在安装杆13上,通过安装杆13安装在壳体内。针对于多片传振弹片12以三个为一组组成三角形分布在壳体内,安装杆13为3根,每片传振弹片12的两端分别与2根安装杆13连接。在安装时,先将传振弹片12穿设在安装杆13上,再将安装杆13连同传振弹片12一起安装进壳体内。可选的,传振弹片12的两端设计有互相错开的半截螺栓孔,以实现相连传振弹片12之间的错位对接。优选的,安装杆13与壳体的内部铰接。在壳体内配置有设置有相应的对接螺栓孔,以完成对每组传振弹片12的安装。

作为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传振弹片12也可以为更多片,多片传振弹片12组成多边形结构设置在壳体内,管路穿过多边形结构的中部并分别与每片传振弹片12抵接。可选的,传振弹片12可以为4片,组成正方形。传振弹片12也可以为5片,组成正五边形。更为优选的,多片传振弹片12组成多个多边形结构分布在壳体内,管路穿过每个多边形结构的中部。在使用时,让管路穿过多边形的中部,分别与每片传振弹片12抵接即可。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壳体包括具有开口的筒体14以及设置在开口上的端盖15,筒体14与第一连接板21相连,端盖15上开设有过孔。通过端盖15可以实现对筒体14内的阻尼颗粒的密封。可选的,开口形成有外螺纹结构,端盖15为螺母结构,端盖15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在开口上。

由于本实用新型结构为管式外形,在现场安装时,只需要将紧固安装顶板和紧固安装底板拆卸,便可实现在管路上的360°的随意转动。

可选的,筒体14上设置有填充口141,填充口141用于向筒体14内填充阻尼颗粒。通过该填充口141,可以方便地对阻尼颗粒进行填充和排除。更为优选的,如图3所示,壳体还包括密封部件16,密封部件16设置在开口和端盖15之间。通过密封部件16可以将阻尼颗粒封压在筒体14,避免阻尼颗粒从端盖15上的过孔泄露。更为优选的,壳体还包括卡环17,卡环17安装在开口内,密封部件16与卡环17配合抵接。卡环17的设置,可以给密封部件16提供支撑,避免密封部件16被端盖15压入到开口内。

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阻尼减振器还包括钢丝绳减振机构,钢丝绳减振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之间通过钢丝绳23连接,壳体与第一连接板21相连。在使用时,将第二连接板22固定安转,将壳体穿设在管路上。通过壳体及其内部的阻尼颗粒可以对目标管路进行吸振和能量耗散。未被阻尼颗粒吸收的振动能量,可以通过钢丝绳减振机构来吸收和隔振,避免能量再向第二连接板22固定连接的载体传递。这样一来,就综合实现了吸振和隔振的双重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二连接板22固定连接的载体可以是空调器的机体的部件,也可以是机体的壳体。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吸振装置,还可以避免振动传递到空调器的其他部位产生影响。

如图1所示,区别于以往的两个连接板分别位于钢丝绳23的两端处,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钢丝绳23呈螺纹线形设置,第一连接板21设置在钢丝绳23围绕成的非封闭空间内,阻尼颗粒吸振机构20也位于非封闭空间内。第一连接板21连同阻尼颗粒吸振机构20设置在钢丝绳23围绕成的非封闭空间内,使得吸振装置整体体积就相当于是一个常规的钢丝绳减振器,节省了空间。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非封闭空间为第一圆筒形,第一连接板21位于非封闭空间的最大截面处。更为优选的,优选的,壳体为第二圆筒形,壳体与非封闭空间同轴心线设置。这样,可以使第一连接板21及阻尼颗粒吸振机构20的空间占比更加合理,减少吸振装置的整体体积。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连接板22的部分位于非封闭空间的外侧。这样,可以便于将第二连接板22固定连接到载体上。可选的,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板22包括紧固安装顶板和紧固安装底板两个零件,这样两个零件为活动安装,一方面可以在钢丝绳23单侧180°范围内自由移动固定,另一方面根据吸振装置的尺度重量,可以在双侧安装,实现任意载荷下的自由匹配安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上述的阻尼减振器。采用上述的阻尼减振器可以对空调器的管路进行有效地减振和吸振,保证空调系统的温度运行。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空调器管路系统的阻尼减振器的刚性吸振效果差的问题,降低了管路振动的效能。实现冷水机组等空调器管路系统刚性颗粒阻尼器的吸振,避免吸振装置对管路系统的二次振动传递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