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机械衬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8873发布日期:2019-06-26 01:02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程机械衬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衬套领域,尤其是一种工程机械衬套。



背景技术:

在机械传动部件中,常会因为长期的磨擦而造成零件的磨损,当轴和孔的间隙磨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须要更换零件,因此设计者在设计的时候选用硬度较低、耐磨性较好的材料为轴套或衬套,这样可以减少轴和座的磨损,当轴套或衬套磨损到一定程度进行更换,这样可以节约因更换轴或座的成本。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衬套和轴之间仍然会发生磨损,衬套和轴之间的润滑就变得十分重要,衬套内部的润滑结构的设计,会直接影响衬套和轴之间润滑效果,从而影响轴和衬套的使用寿命,现有的衬套内部润滑油流道设计存在一些缺陷,流道内的润滑油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常常会出现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如润滑油集中在衬套底部、润滑油集中在衬套一端等,使衬套的内部润滑不充分,容易造成衬套和轴的磨损,在使用过程中润滑油也容易流出到衬套外部,造成润滑油的浪费,另外,现有衬套的润滑油流道可储存的润滑油量较少,因此需要比较频繁的补充润滑油,给实际应用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程机械衬套,通过采用旋向相反的两组螺旋状油线槽,提高衬套内部润滑油分布的均匀性,在油线槽端部设置储油槽,提高衬套内的润滑油储量,油线槽和储油槽均位于衬套内壁,且未延伸到衬套端部,将润滑油锁定在衬套内,避免润滑油流出造成浪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程机械衬套,包括衬套筒,所述衬套筒内壁设有第一油线槽和第二油线槽,所述第一油线槽和所述第二油线槽均为螺旋状凹槽,所述第一油线槽和所述第二油线槽的螺距和圈数相等,所述第一油线槽和所述第二油线槽旋向相反,且所述第一油线槽和所述第二油线槽的两端部重合,所述第一油线槽和所述第二油线槽重合两端部位置处均设有储油槽,所述衬套筒的侧壁上还设有注油孔。

上述的一种工程机械衬套,所述第一油线槽的上下两端和所述第二油线槽的上下两端均未延伸到所述衬套筒的上下端面。

上述的一种工程机械衬套,所述第一油线槽和所述第二油线槽的螺旋圈数均为1。

上述的一种工程机械衬套,所述注油孔位于所述第一油线槽中部和所述第二油线槽中部交叉位置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突出性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旋向相反的两组螺旋状油线槽,衬套内轴转动时,轴会带动润滑油沿第一油线槽和第二油线槽流动,且两根油线槽内部润滑油的流向相反,对衬套内润滑油进行均匀的分布,避免润滑油集中在衬套底部或一端,提高润滑效果,在油线槽端部设置储油槽,提高衬套内的润滑油储量,延长润滑油的添加周期,油线槽和储油槽均位于衬套内壁,且未延伸到衬套端部,将润滑油锁定在衬套内,避免润滑油流出造成浪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衬套筒,2.注油孔,3.第一油线槽,4.第二油线槽,5.储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工程机械衬套,包括衬套筒1,所述衬套筒1内壁设有第一油线槽3和第二油线槽4,所述第一油线槽3和所述第二油线槽4均为螺旋状凹槽,所述第一油线槽3和所述第二油线槽4的螺距和圈数相等,所述第一油线槽3和所述第二油线槽4旋向相反,且所述第一油线槽3和所述第二油线槽4的两端部重合,所述第一油线槽3和所述第二油线槽4重合两端部位置处均设有储油槽5,所述衬套筒1的侧壁上还设有注油孔2。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油线槽3的上下两端和所述第二油线槽4的上下两端均未延伸到所述衬套筒1的上下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油线槽3和所述第二油线槽4的螺旋圈数均为1。

进一步的,所述注油孔2位于所述第一油线槽3中部和所述第二油线槽4中部交叉位置处。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