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迷宫式多级降压降噪阀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4062发布日期:2019-09-03 19:34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迷宫式多级降压降噪阀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迷宫式降噪阀座,特别涉及一种迷宫式多级降压降噪阀座。



背景技术:

在某些工艺要求中,阀前阀后压差较大,需要对阀内做降压降噪处理,现有的降压降噪的方法有:1、常规低噪音阀座,如图1所示,阀座只有一层,侧面和底面打孔;2、双层低噪音阀座,如图2所示,阀座只有两层,侧面和底面打孔,外层和内层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上述方案的阀座只有一层,最多两层,侧面和底面打孔,介质经过此阀座时形成降压降噪,但只有一级或两级,降压降噪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迷宫式多级降压降噪阀座,以解决现有的降压降噪阀座只有一级或两级而导致降压降噪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迷宫式多级降压降噪阀座,包括阀座基体和降噪笼,所述阀座基体上设有流道,所述流道的下端两侧开设有第一节流孔,所述第一节流孔贯穿所述阀座基体;

所述阀座基体的下端外侧套设有降噪笼,所述降噪笼的上下端两侧分别设有上节流孔和下节流孔,所述上节流孔与所述第一节流孔连通,所述下节流孔通过一隔板与所述阀座基体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节流孔隔开。

较佳的,所述流道的开口处设有密封凡尔线。

较佳的,所述降噪笼的上端与所述阀座基体焊接或过盈配合。

较佳的,所述阀座基体的下端外壁与所述降噪笼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隔板的一端与所述降噪笼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阀座基体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一节流孔和所述上节流孔均位于所述隔板的上方,所述下节流孔位于所述隔板的下方。

较佳的,所述隔板与所述降噪笼一体制成,所述隔板与所述阀座基体的外壁紧密贴合。

较佳的,所述流道位于所述阀座基体的轴线上,所述流道从所述阀座基体的上端面开口并延伸至其下端,所述流道的高度小于所述阀座基体的高度。

较佳的,所述降噪笼的下端面低于所述阀座基体的下端面,所述降噪笼的下端、隔板的下端面以及阀座基体的下端面之间形成一凹槽结构,所述下节流孔与所述凹槽结构连通。

较佳的,所述阀座安装时,所述阀座基体的上端与阀体无缝隙安装,所述降噪笼的外壁和所述降噪笼的下端面均与所述阀体之间留有间隙。

较佳的,所述阀座基体的下端外侧套设至少两层降噪笼,两所述降噪笼的上下端两侧分别设有上节流孔和下节流孔;靠近所述阀座基体的一降噪笼的上节流孔与所述第一节流孔连通,下节流孔通过一隔板与所述阀座基体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节流孔隔开;

相邻的两层降噪笼之间通过一挡板间隔连接,相邻的两降噪笼的上节流孔相通,外层的降噪笼的下节流孔通过所述挡板与内层的降噪笼的上节流孔隔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迷宫式多级降压降噪阀座,通过至少一层降噪笼与阀座基体的节流孔的配合,形成至少三级降压降噪结构的阀座,有效解决了高压差调节阀压差大和噪音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实现阀座的多级降压降噪,也能有效地减小流体的气蚀作用,保护阀内件不受或少受气蚀的损坏,延长阀内件的寿命和阀门的寿命。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规低噪音阀座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双层低噪音阀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例中一种迷宫式多级降压降噪阀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例中流体底进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例中流体高进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3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迷宫式多级降压降噪阀座进行详细的描述,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改变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内容的范围内,能够对其进行修改和润色。

请参考图3至图5,一种迷宫式多级降压降噪阀座,包括阀座基体1和降噪笼2,所述阀座基体1上设有流道11,所述流道11的下端两侧开设有第一节流孔13,所述第一节流孔13贯穿所述阀座基体1;

所述阀座基体1的下端外侧套设有降噪笼2,本实用新型对阀座基体1的下端外侧套设几层降噪笼不做限制,可以是一层降噪笼,可以是多层降噪笼,降噪笼的层数越多,降压降噪效果越好。若阀座基体1的下端外侧套设一层降噪笼2,可以实现三级降压降噪;若阀座基体1的下端外侧套设至少两层降噪笼2时,可以实现三级以上的多级降压降噪,对于多级降压降噪的阀座,则每层的降噪笼结构相似,即所述阀座基体1的下端外侧套设至少两层降噪笼2,两所述降噪笼2的上下端两侧分别设有上节流孔和下节流孔;靠近所述阀座基体1的一降噪笼2的上节流孔与所述第一节流孔13连通,下节流孔通过一隔板与所述阀座基体1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节流孔13隔开;相邻的两层降噪笼2之间通过一挡板间隔连接,相邻的两降噪笼2的上节流孔相通,外层的降噪笼2的下节流孔通过所述挡板与内层的降噪笼2的上节流孔隔开。

在本实用新型中,根据需要设计一层或多层降噪笼2,本实施例以一层降噪笼2为例加以详细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阀座基体1的下端外侧套设一降噪笼2,所述降噪笼2的上下端两侧分别设有上节流孔21和下节流孔22,所述上节流孔21与所述第一节流孔13连通,所述下节流孔22通过一隔板3与所述阀座基体1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节流孔13隔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流道11位于所述阀座基体1的轴线上,所述流道11从所述阀座基体1的上端面开口并延伸至其下端,所述流道11的高度小于所述阀座基体1的高度,即流道11不贯穿阀座基体1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流道11的开口处设有密封凡尔线12,和阀芯凡尔线配合起来构成阀门的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降噪笼2的上端与所述阀座基体1焊接或过盈配合,即降噪笼2的上端与所述阀座基体1密封。

所述阀座基体1的下端外壁与所述降噪笼2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隔板3的一端与所述降噪笼2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阀座基体1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一节流孔13和所述上节流孔21均位于所述隔板3的上方,所述下节流孔22位于所述隔板3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3与所述降噪笼2一体制成,所述隔板3与所述阀座基体1的外壁紧密贴合。

所述降噪笼2的下端面低于所述阀座基体1的下端面,所述降噪笼2的下端、隔板3的下端面以及阀座基体1的下端面之间形成一凹槽结构4,所述下节流孔22与所述凹槽结构4连通。

所述阀座安装时,所述阀座基体1的上端与阀体5无缝隙安装,两者之间可通过垫片6加强密封。所述降噪笼2的外壁和所述降噪笼2的下端面均与所述阀体5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阀座安装好后,当流向为底进时,流体从阀体5入口A进入阀座,流向如图4所示。流体从下端进入阀体5,当到达C处时分出三种流向:向左、向右和向上。由于所述降噪笼2与阀体5的间隙较小,向左和向右的流体流过间隙时形成一级降压降噪作用,当流体到达阀体5后,由于阀体5的阻碍作用开始向上运动。同时,由于所述降噪笼2的阻挡作用,在C处向上的流体又分出两种流向,分别向左和向右,向左和向右的流体经过降噪笼2下端的下节流孔22后,也形成一级降压降噪。向上的流体遇到降噪笼2上端的上节流孔21后又形成一级降压降噪,同时改变方向,到达降噪笼2与阀座基体1之间的间隙D处。D处的流体由于压力的作用会继续往前运动,流经所述阀座基体1上的第一节流孔13,又形成一级降压降噪。此时流体已经到达阀座基体1的流道E内,流体由E继续向上运动到达出口B处,控制阀形成流通。在流体流动过程中,除了流经节流孔形成降压降噪外,流体与零件的碰撞,流体本身的碰撞,也能形成降压降噪作用。同时,经过阀座的降压降噪,控制阀前和阀后的压差减小,形成气蚀的可能性会减小,或者气蚀对控制阀的伤害大大减弱。

当流向为高进时,流体从B口进入阀座,流向如图5所示。流体到达E处后,会沿着所述阀座基体1上的第一节流孔13向左和向右流动到达阀座基体1与所述降噪笼2之间的间隙D处,形成一级降压降噪。流体到达D处后,由于压力的作用,会沿着所述降噪笼2上端的上节流孔21向外流动到达降噪笼2与阀体5之间的间隙,又形成一级降压降噪。流体继续向下运动,会沿着所述降噪笼2下端的下节流孔22和降噪笼2下端面与阀体5之间的间隙分别向右和向左运动,使流体到达C处,又形成一级降压降噪。流体到达C处后,向右和向左的两道流体会相互碰撞从而都向下运动,在阀体5流道A内合二为一,实现了控制阀的流通。同样地,在流体流动过程中,除了流经节流孔形成降压降噪外,流体与零件的碰撞,流体本身的碰撞,也能形成降压降噪作用,阀内形成气蚀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减小,或者气蚀对控制阀的伤害大大减弱。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