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密封结构、密封组件及戳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5572发布日期:2019-10-19 03:09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接触密封结构、密封组件及戳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戳卡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接触密封结构、密封组件及戳卡。



背景技术:

戳卡是机器人进行腹部手术中的一种常用的工具,在手术时先在患者的腹部刺入充气针,同时向腹腔内充入气体,用以扩充腹腔空间,然后通过戳卡刺入腹腔形成通道,便于手术的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气密性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为了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腹部的气体不会泄露,现有的戳卡都会设置密封结构,密封结构包括用于有操作器械时的密封的密封组件及用于无操作器械时防泄漏密封件,其中密封组件包括中心具有圆孔的密封部,该圆孔的直径略小于器械的外径,从而使得器械穿过圆孔时密封部可以密封贴合在器械的外壁上形成接触密封。

由于在手术过程中伸入腹腔内的操作器械不止一种,而不同的操作器械的直径也不尽相同,现有的密封组件若只是将密封部的中心圆孔的直径设计成略小于器械的外径,是无法满足不同直径的操作器械的插入需求的,这是因为外径较大的操作器械穿过中心圆孔时,由于中心圆孔可允许的变形的形变量较小,导致中心圆孔将操作器械的外壁抱得比较紧,中心圆孔相对操作器械的外壁的摩擦力较大,使得操作器械穿入或拔出比较困难,不利于手术的正常操作,同时也会降低密封组件的通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密封部可允许变形的形变量较大,能够适应不同直径的操作器械插入的接触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触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密封法兰及环形密封件,其中,所述第一密封法兰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穿孔,所述环形密封件对应地连接在所述第一穿孔处,所述环形密封件设有形变空腔,所述形变空腔侧壁内侧设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与插入到其内的操作器械形成接触密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密封件包括环形内衬及密封外套,所述环形内衬的侧壁朝向环形密封件的轴线凹陷,所述密封外套整体套住所述环形内衬,所述环形内衬的凹陷区域与所述密封外套密封地围成所述形变空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环形密封件底部的第二密封法兰,所述环形内衬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密封法兰及第二密封法兰之间,所述密封外套设于所述第一密封法兰及第二密封法兰之间,所述第二密封法兰上设有与所述形变空腔连通的第一进气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内衬包括朝向所述环形密封件轴线倾斜的上倾斜壁、背离所述环形密封件轴线倾斜的下倾斜壁,所述密封部设置在所述上倾斜壁及下倾斜壁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内衬的侧壁朝环形密封件的轴线呈弧形凹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密封件为环形气囊,所述密封部设置在所述环形气囊的内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气囊设有第二进气通道。

为了解决相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密封组件,包括下壳体、盖设在所述下壳体的上部开口上的上盖以及上述任一方案的接触密封结构,其中,所述接触密封件设于所述上盖内,所述上盖在与每个第一穿孔相对应的位置均设置一个第三穿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下壳体内的防回流密封结构,所述防回流密封结构位于所述环形密封件的正下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回流密封结构包括至少两片向所述防回流密封结构轴线方向向下倾斜的柔性密封片,相邻的两片柔性密封片对接的位置形成有至少一道密封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缝构成的形状为“一”字、“十”字或“Y”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回流密封结构包括磁性件及闭孔件,所述磁性件的中心设有轴线与所述环形密封件的轴线重合的第三穿孔,所述闭孔件被吸附密封住所述第三穿孔。

为了解决相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戳卡,包括戳卡管以及上述任一方案的密封组件,所述下壳体的下部设有安装孔,所述戳卡管的上端插接于所述安装孔内。

本实用新型接触密封结构,由于在接触密封结构上设有形变空腔,密封部设置在形变空腔的内侧,当操作器械穿过密封部时,该形变空腔可以提供较大的形变空间给密封部向外扩张或向内收紧,使得密封部能够适应不同外径的操作器械的穿过,并提供良好的接触密封效果,提高了密封组件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泄漏密封结构去除密封外套及第二密封法兰后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防泄漏密封结构去除密封外套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密封组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的密封组件组装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戳卡的密封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实施例的戳卡的密封组件的组装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回流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上盖;101、第一容置腔;102、第三穿孔;200、下壳体;201、第二容置腔;202、开口;203、安装孔;300、戳卡管;1、接触密封结构;10a、形变空腔;10b、密封部;11、第一密封法兰;11a、第一穿孔;12、环形内衬;12a、上倾斜壁;12b、下倾斜壁;13、密封外套;14、第二密封法兰;14a、第二穿孔;14b、第一进气通道;2、防回流密封结构;21、柔性密封片;22、密封缝;23磁性件;23a、第三穿孔;24、闭孔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耦合”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耦合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远端”、“近端”作为方位词,该方位词为介入医疗器械领域惯用术语,其中“远端”表示手术过程中远离操作者的一端,“近端”表示手术过程中靠近操作者的一端。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结合图1、图2、图3、图5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接触密封结构,其包括第一密封法兰11及环形密封件(未标号),其中,第一密封法兰11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穿孔11a,环形密封件对应地连接在第一穿孔11a处,环形密封件设有形变空腔10a,形变空腔10a侧壁内侧设有密封部10b,该密封部10b与插入到其内的操作器械形成接触密封;密封部10b可为环形密封件侧壁的一部分,或为设置在环形密封件侧壁上的其他结构,例如环形筋条等。

通常情况下,密封部10b的直径设置为略小于操作器械的外径,以确保操作器械的侧壁能够与密封部10b的内壁有效接触贴合,以保证密封的可靠性;当操作器械插入到密封部10b内时,操作器械会挤压密封部10b向外扩张,当密封部10b向外扩张时,形变空腔10a可以提供较大的形变空间,以利于密封部10b向外扩张,使操作器械得以顺利地插入到密封部10b内,因而密封部10b能够适应不同外径的操作器械穿过,从而在保证了密封组件具有较好的接触密封效果的同时,提高了密封组件的通用性。

为了保证形变空腔10a能够提供较好的形变空间,构成形变空腔10a的材料,包括密封部10b的材料均可为弹性材料,例如硅胶或橡胶等材料。

更为具体地,环形密封件包括环形内衬12及密封外套13,环形内衬12的侧壁朝向环形密封件的轴线凹陷,密封外套13整体套住环形内衬12,使得环形内衬12的凹陷区域与密封外套13密封地围成形变空腔10a。

形变空腔10a为可充气的密封腔体,其主要依靠往形变空腔10a里面充气,使形变空腔10a具有一定的刚度来支撑住密封部10b,以确保密封部10b与操作器械侧壁的接触密封性能,当操作器械插入到密封部10b内时,形变空腔10a同样会受压变形,给密封部10b向外扩张提供足够的形变空间,以能够适应不同外径的操作器械穿过,当操作器械从密封部10b内抽走后,环形内衬12及密封部10b在形变空腔10a内气压的作用下同步恢复至原始位置。

为了能够满足给形变空腔10a充气的要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触密封结构还包括设置于环形密封件底部的第二密封法兰14,第二密封法兰14在于第一穿孔11a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穿孔14a,环形内衬12一体连接于第一密封法兰11及第二密封法兰14之间,环形内衬12的上端与第一穿孔11a连接,下端与第二穿孔14a连接,密封外套13设于第一密封法兰11及第二密封法兰14之间,在第二密封法兰14上设有多个与形变空腔10a连通的第一进气通道14b;该第一进气通道14b的一端与形变空腔10a连通,另一端与戳卡插入腹腔的管道(戳卡管300)连通。

如此,便可以利用腹腔内的气体给形变空腔10a充气,并且形变空腔10a的气压与腹腔内的气压基本相等,以保证环形内衬12始终处于鼓起状态,以给密封部10b提供支撑,保证密封部10b的接触密封性能;此外,当操作器械穿过密封部10b时,腹腔内处于未充气状态,未充气形变空腔10a暂未给密封部10b提供支撑或提供的支撑较弱,从而更有利于操作器械穿密封部10b。

如图1所示,环形内衬12包括朝向环形密封件轴线倾斜的上倾斜壁12a、背离环形密封件轴线倾斜的下倾斜壁12b,密封部10b设置在上倾斜壁12a及下倾斜壁12b之间。

当插入密封部10b的操作器械挤压密封部10b向外扩张时,上倾斜壁12a及下倾斜壁12b均向着形变空腔10a的一侧摆动或弯曲,以减小密封部10b向外扩张的阻力,形变空腔10a则给密封部10b提供了向外扩张的空间,同时上倾斜壁12a及下倾斜壁12b受到自身回复力的作用始终具有恢复原位的趋势,从而能够使密封部10b始终抱紧操作器械,以保证密封部提供良好接触密封性能;当操作器械从密封部10b内抽走时,上倾斜壁12a及下倾斜壁12b到气压的作用恢复至原始位置,同时密封部10b向内收缩至原始位置;此外,当操作器械在密封部10b内来回地移动时,上倾斜壁12a及下倾斜壁12b对密封部10b起支撑作用,从而能够减小操作器械对密封部10b因受到摩擦力影响而产生的拖拽效应。

如图2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环形内衬12的侧壁朝环形密封件的轴线呈弧形凹陷;优选为圆弧形凹陷,也可为椭圆形或抛物线等形状凹陷;此种结构的环形内衬12主要依靠腔体17产生的气压来给密封部10b提供支撑,此时环形密封件12的壁厚一般较薄,以便给密封部10b提供良好的变形条件。

此外,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环形密封件设置为环形气囊,将密封部10b设置在环形气囊的内侧,并在环形气囊上设有第二进气通道,以简化接触密封件的结构。

当操作器械插入到密封部内时,环形气囊的腔体(形变空腔)受压变形,给密封部向外扩张提供形变空间,当操作器械从密封部内抽走后,环形气囊的腔体及密封部同步的恢复至原始位置。

结合图3至图6所示,为了解决相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密封组件,包括接触密封件1、上盖100及下壳体200,其中,上盖100设置有第一容置腔101,接触密封件1设置于第一容置腔101内,下壳体200设有第二容置腔201,第二容置腔201的上部设有开口202,上盖100盖设在该开口202上,上盖100在与每个第一穿孔11a相对应的位置均设置一个第三穿孔102;密封组件还包括设置于下壳体200的第二容置腔201内的防回流密封结构2,防回流密封结构2位于环形密封件12的正下方。

防回流密封结构2包括至少两片向防回流密封结构2轴线方向向下倾斜的柔性密封片21,柔性密封片21一体连接于第二密封法兰14的第二穿孔14a的下沿处,相邻的两片柔性密封片21对接的位置形成有至少一道密封缝22;当操作器械经过防回流密封结构2时,操作器械撑开密封缝22,从密封缝22内穿出,而当操作器械防回流密封结构2内拔出后,柔性密封片21相互靠拢将密封缝22关闭,同时戳卡管300内的气压也具有将柔性密封片21挤压而具有相互靠拢的趋势,将密封缝22关的更紧,从而有效防止腹腔内手术区内气体的泄漏。

优选的,若密封缝22的数量为一道,则密封缝22构成的形状可为“一”字形,若密封缝22的数量为两道,则密封缝22构成的形状可为“十”字形,若密封缝22的数量为三道时,则密封缝22构成的形状可为“Y”字形,总之,密封缝22的数量较多,可有利于操作器械穿过防泄漏密封件2。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公开了另一种结构形式的防回流密封结构2,该防回流密封结构2包括磁性件23及闭孔件24,磁性件23的中心设有轴线与环形密封件的轴线重合的第三穿孔23a,闭孔件24被吸附密封住第三穿孔23a。

由于磁性件23的中心处设有第三穿孔23a,根据磁性件23的磁力线分布情况可知,第三穿孔23a位置处的磁吸力最大,因此,闭孔件25始终具有向第三穿孔23a位置处移动的趋势,当操作器械穿过第三穿孔23a时,闭孔件25被操作器械顶处到第三穿孔23a的一侧,而当操作器械从第三穿孔23a内拔出后,闭孔件25受到第三穿孔23a处磁吸力大作用而迅速回到第三穿孔23a处,将第三穿孔23a封住,从而可以有效防止腹腔内手术区内气体的泄漏。

为了解决相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戳卡,包括戳卡管300及上述任一方案的密封组件,戳卡管300可与密封组件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永久性连接,例如,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以是在下壳体200的下部设至安装孔203,戳卡管300的上端插接于安装孔203内,可以在戳卡管300的外壁设置环形密封圈,以提高戳卡管300与安装孔203连接处的密封性,此种连接方式可以适用于戳卡管300的材料与下壳体材料不相同的情况,比如,戳卡管300为金属管,为了能够重复使用,可以考虑此种连接方式;也可将下壳体200与戳卡管300一体成型实现永久连接,从而可以简化戳卡的结构,此种连接方式适用于一次性戳卡的使用情况。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