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接作用式减压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5685发布日期:2019-10-19 03:09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接作用式减压阀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压阀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直接作用式减压阀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微压调节阀的工作原理通常是在阀前设置取压管连接上隔室,得值阀前压力P1,流体流经阀座后设置取压管连接下隔室,得值阀后压力P2,通过P1、P2和执行机构内的弹簧相互作用,达到控制阀芯微小幅度上下位移,控制阀体流量和减压的目的。但是由于需要设置取压孔和外接的取压管,提高了成本和施工难度,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随着阀杆,以及与阀杆接触的阀盖、密封圈的磨损,阀门的控制精度会下降,使用阀门的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直接作用式减压阀结构,该减压阀结构通过上下导向孔和执行机构形成本体内部的取压结构,不需要设置外取压孔和取压管,降低了成本和工艺难度;同时也可以避免外取压孔和取压管设置,造成的密封性下降问题;通过本体内部的取压结构设置,避免密封性下降时,出现的调节精度明显下降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直接作用式减压阀结构,包括阀体、阀座、阀芯、阀杆、阀盖、执行机构,所述阀体的上端与执行机构的下端通过阀盖与螺栓进行连接,所述阀芯安装于阀座上侧,所述阀盖的上端设有连通执行机构的下膜室与阀盖内腔的上导向孔,所述阀盖的下端设有连通阀盖内腔与阀体上内腔的下导向孔,所述执行机构包括膜室和弹簧安装顶盖,所述膜室包括膜片分隔成的上膜室和下膜室,所述膜片连接阀杆的上端,所述弹簧安装顶盖的内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连接弹簧安装顶盖,下端连接膜片的上侧。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阀盖与阀体之间固定有导向套。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导向套上设有连通阀盖内腔与阀体上内腔的通孔。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阀芯与阀杆通过螺栓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减压阀结构通过上下导向孔和执行机构形成本体内部的取压结构,不需要设置外取压孔和取压管,降低了成本和工艺难度;同时也可以避免外取压孔和取压管设置,造成的密封性下降问题;通过本体内部的取压结构设置,避免密封性下降时,出现的调节精度明显下降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所述阀盖上端的横截面示意图。

附图3是所述阀盖下端的未设置导向套状态下横截面示意图。

附图4是所述阀盖下端的设置导向套状态下横截面示意图。

附图5是现有减压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实施例2中阀盖上端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例说明:1、阀体;2、阀座;3、阀芯;4、阀杆;5、阀盖;6、执行机构;7、导向套;11、阀体上内腔;12、阀体下内腔;51、阀盖内腔;52、上导向孔;53、下导向孔;61、膜室;62、弹簧安装顶盖;71、通孔;611、下膜室;612、上膜室;613、膜片;621、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我们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直接作用式减压阀结构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5中所示,实施例1中,一种直接作用式减压阀结构,包括阀体1、阀座2、阀芯3、阀杆4、阀盖5、执行机构6,所述阀体1的上端与执行机构6的下端通过阀盖5与螺栓进行连接,所述阀芯3安装于阀座2上侧,所述阀盖5的上端设有连通执行机构6的下膜室611与阀盖内腔51的上导向孔52,所述阀盖5的下端设有连通阀盖内腔51与阀体上内腔11的下导向孔53,所述执行机构6包括膜室61和弹簧安装顶盖62,所述膜室61包括膜片613分隔成的上膜室612和下膜室611,所述膜片613连接阀杆4的上端,所述弹簧安装顶盖62的内部设有弹簧621,所述弹簧621的上端连接弹簧安装顶盖62,下端连接膜片613的上侧。所述阀盖5与阀体1之间固定有导向套7。所述导向套7上设有连通阀盖内腔51与阀体上内腔11的通孔71。所述阀芯3与阀杆4通过螺栓活动连接。

该减压阀结构的使用情况如下:传统的带外取压管的阀门,阀盖与阀杆的连接处设置密封圈保证密封性,在阀前和阀后设置取压孔和取压管,阀前压力为P1,当阀前压力P1通过阀芯、阀座节流后变成了阀后压力P2,同时P1经过阀前的外取压管直达上膜室作用于膜片上,与弹簧的反作用力相互平衡,决定阀门的开度;当阀前压力P1增加时,P1作用在膜片上的作用力随之增加,膜片向下的作用力大于弹簧的反作用力,使得阀芯向下移动远离阀座位置,导致阀门的开度增大,使得P1降低,直到膜片上的P1作用力与弹簧的反作用力相互平衡;当阀后压力P2降低时膜片和阀芯的运动方向与P1变化时相反,通过P1、P2和弹簧反作用力的相互平衡,达到调节流量和减压目的。

本实施例中,取消了外取压孔和外取压管,通过阀盖内腔51、上导向孔52、和下导向孔53形成了阀前压力P1直接达到下膜室611作用于膜片613的情况。阀前压力P1通过阀芯3、阀座2后节流降低为阀后压力P2,通过P1作用于膜片613向上的力与弹簧621的反作用力相互平衡,决定阀门的开度,从而控制阀前压力P1的变换。当阀前压力P1增加时,膜片613受到的向上作用力提高,阀芯3向上原理阀座2,使得阀门的开度增大,流过量增大后,P1降低,P2增大,直到P1与弹簧621对膜片613的作用力相互平衡;当P1降低时,阀芯3和膜片613的运动方向相反。由于阀盖内腔51、上导向孔52、下导向孔53形成的内取压结构不会因为密封性问题,导致阀门的控制精度降低,延长了阀门的使用寿命,并且上下双导向结构的设置,可以让阀杆的运动更平稳;省去了外取压孔和外取压管的设计,降低了操作难度,节约了成本。

如图6中所示,实施例2中,在阀盖5的侧壁厚度足够的情况下,可以设置连通执行机构6与阀盖内腔51,以及连通阀盖内腔51与阀体上内腔11的导向孔,辅助P1达到执行机构6。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及其变换。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以本实施例的内容为基础进行的常规修改和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