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矿用无轨胶轮车的发动机润滑油粗滤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9852发布日期:2020-10-02 08:27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用于矿用无轨胶轮车的发动机润滑油粗滤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润滑油粗滤泵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矿用无轨胶轮车的发动机润滑油粗滤泵装置。



背景技术:

矿用无轨胶轮车作为矿井的辅助运输方式也越来越多地被推广应用,它运输方便、快捷,运输量大,为了保证矿用无轨胶轮车的安全性能,需要对发动机润滑油进行过滤处理,从而保证发动机润滑油的清洁度,因此用于矿用无轨胶轮车的发动机润滑油粗滤泵装置是一种重要的矿山部件,在用于矿用无轨胶轮车的发动机润滑油粗滤泵装置中,还都是直接与矿用无轨胶轮车的车架连接,由于与发动机润滑油箱是分开的两个部件,在进行粗滤泵安装时,需要扩展的安装工艺空间,影响了整个矿用无轨胶轮车的发动机的安装程序和需要扩展大的工艺空间,从而影响了矿用无轨胶轮车的运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用于矿用无轨胶轮车的发动机润滑油粗滤泵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矿用无轨胶轮车的发动机润滑油粗滤泵装置,因此提高了矿用无轨胶轮车的运动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用于与发动机润滑油箱联接的壳体、设置在壳体中并且用于对发动机润滑油进行油水分离处理的粗滤泵、设置在壳体中并且设置在粗滤泵与外接电源接口之间的线缆、设置在粗滤泵的输入端口部和输出端口部上并且用于外接中间件的连通螺栓。

由于设计了壳体、粗滤泵、线缆和连通螺栓,通过粗滤泵、线缆和连通螺栓,实现了对发动机润滑油进行油水分离处理,通过壳体,实现与发动机润滑油箱的贴附式联接,实现了在外场地与发动机润滑油的先期安装,不再都是直接与矿用无轨胶轮车的车架连接和与矿用无轨胶轮车的发动机同时安装,因此提高了矿用无轨胶轮车的运动性能。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与发动机润滑油箱的贴附式连接的方式把壳体、粗滤泵、线缆和连通螺栓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具有连接盘片的的方式把壳体与粗滤泵、线缆和连通螺栓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具有电缆引入装置的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线缆与壳体之间。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具有第一阻火传输装置和第二阻火传输装置的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连通螺栓与壳体之间。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壳体上分别设置有电缆引入装置、粗滤泵、第一阻火传输装置和第二阻火传输装置,在电缆引入装置中设置有线缆并且线缆设置在粗滤泵上,在粗滤泵和第一阻火传输装置之间、粗滤泵和第二阻火传输装置之间分别设置有连通螺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壳体的壳部的敞口部设置有翻边部并且在翻边部上设置有螺纹孔体,在壳部的底端端面的上侧面部设置有固定螺母并且在壳部的侧面部的上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板部,在壳部的其中一个侧面部的中间设置有第一通孔体并且在壳部的其中一个侧面部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通孔体,在壳部的其中另一个侧面部的下端设置有第三通孔体并且螺纹孔体设置为通过螺栓与发动机润滑油箱联接,固定螺母设置为通过螺栓与粗滤泵联接并且连接板部设置为通过螺栓与无轨胶轮车的车架联接,第一通孔体设置为与电缆引入装置联接并且第二通孔体设置为与第一阻火传输装置联接,第三通孔体设置为与第二阻火传输装置联接并且壳部设置为矩形盒状体,翻边部设置为矩形环状体并且连接板部设置为具有孔体的l字形板状体,固定螺母设置为六角螺母并且至少四个固定螺母设置为沿壳部的底端端面部间隔排列分布,第一通孔体、第二通孔体、第三通孔体和螺纹孔体分别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螺纹孔体设置为沿翻边部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粗滤泵设置为油水分离器总成并且粗滤泵的外壳设置为通过螺栓与壳体联接,粗滤泵的电源接口设置为与线缆联接并且粗滤泵的输入端口部设置为通过连通螺栓与第一阻火传输装置联接,粗滤泵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连通螺栓与第二阻火传输装置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电缆引入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筒壳、橡胶套、螺母和垫片并且第一筒壳的内端头设置为与壳体联接,螺母设置为与第一筒壳的外端头螺纹式联接并且橡胶套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壳体接触式联接,在橡胶套的其中另一个端头与螺母的内端头之间设置有垫片并且线缆分别设置为与螺母、垫片和橡胶套贯串式联接,第一筒壳和橡胶套分别设置为圆形管状体,螺母设置为具有通孔体的六角螺母并且垫片设置为圆形板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线缆设置为矿用电缆并且线缆设置为与电缆引入装置贯串式联接,线缆的内端头设置为与粗滤泵的电源接口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阻火传输装置和第二阻火传输装置分别设置为包含有第二筒壳、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栅栏芯并且在第二筒壳中设置有栅栏芯,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分别设置在第二筒壳上并且第二筒壳设置为与壳体贯串式联接,第一阻火传输装置的第一接头设置为通过连通螺栓与粗滤泵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第一阻火传输装置的第二接头设置为通过橡胶管与发动机润滑油连通,第二阻火传输装置的第一接头设置为通过连通螺栓与粗滤泵的输出端口部联接并且第二阻火传输装置的第二接头设置为通过橡胶管与发动机润滑油箱连通。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二筒壳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第二筒壳设置为与栅栏芯容纳式联接,第二筒壳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接头螺纹式联接并且第二筒壳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接头螺纹式联接,在第二筒壳的外侧面部设置有台阶体并且第二筒壳的收缩台阶体的横向轮廓线设置为六边形。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分别设置为六边形筒状体并且在第一接头的中间部和第二接头的中间部分别设置有螺纹孔体,在第一接头的内端头和第二接头的内端头分别设置为收缩圆柱杆状体并且第一接头的收缩圆柱杆状体和第二接头的收缩圆柱杆状体分别设置为与第二筒壳螺纹式联接,第一接头的内端头和第二接头的内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栅栏芯接触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栅栏芯设置为包含有管壳、左栅栏板组和右栅栏板组并且管壳的内壁左侧面部设置为与左栅栏板组联接,管壳的内壁右侧面部设置为与右栅栏板组联接并且左栅栏板组和右栅栏板组设置为呈间隔式分布,左栅栏板组的中心线和右栅栏板组的中心线设置为沿管壳的横向水平线延伸分布并且管壳设置为与第二筒壳嵌入式联接,左栅栏板组的端头和右栅栏板组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接触式联接,管壳设置为圆形筒状体并且左栅栏板组和右栅栏板组分别设置为条形片组。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左栅栏板组的内端头与右栅栏板组的内端头之间的距离设置为4.0-4.8mm并且左栅栏板组和右栅栏板组设置为沿管壳的竖向中心线左右排列分布,左栅栏板组和右栅栏板组分别设置为包含有至少九个条形片并且相邻的两个条形片之间的距离设置为0.48-0.52mm,左栅栏板组的条形片和右栅栏板组的条形片分别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栅栏板组的条形片的外端端面部和右栅栏板组的条形片的外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管壳联接,左栅栏板组的条形片和右栅栏板组的条形片分别设置为沿管壳的横向中心线延伸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管壳与左栅栏板组和右栅栏板组形成的隔离区间体设置为呈丰字形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连通螺栓设置为具有l字形通道的螺栓并且连通螺栓分别设置为与粗滤泵的输入端口部和粗滤泵的输出端口部转动式联接,连通螺栓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阻火传输装置和第二阻火传输装置螺纹式联接,连通螺栓的l字形通道的侧面端口分别设置为与粗滤泵的输入端口部和粗滤泵的输出端口部连通并且连通螺栓的l字形通道的端头端口分别设置为与第一阻火传输装置和第二阻火传输装置连通。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线缆、粗滤泵和连通螺栓与壳体设置为按照扣合连接的方式分布并且线缆、粗滤泵、连通螺栓和壳体与电缆引入装置设置为按照密封接头的方式分布,线缆、粗滤泵、连通螺栓和壳体与第一阻火传输装置和第二阻火传输装置设置为按照栅栏通道的方式分布,两个连通螺栓分别设置为与第一阻火传输装置和第二阻火传输装置联接,第一阻火传输装置的第二筒壳设置为与第二通孔体联接,第二阻火传输装置的第二筒壳设置为与第三通孔体联接,第一筒壳设置为与第一通孔体联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矿用隔爆型电动泵粗滤(油水分离器总成),其额定电压24v、额定流量流160l/h,温升低,寿命长,安全可靠,结构合理,外形美观,安装简单,重量轻,维修方便,抗腐蚀能力强,主要适用于煤矿井下有甲烷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环境气压:86kpa~110kpa;——环境温度:-10℃~+40℃;——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95%(+25℃时);——具有甲烷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煤矿井下,额定电压:24v(dc);工作压力:0-0.25mpa,制作一个隔爆装置把电动泵粗滤即油水分离器总成安装里边,装置有隔爆型壳体,电缆引入装置,壳盖,电动泵粗滤,阻火器滴管焊合等组成,电动泵粗滤隔爆有两部分组成,一:电器系统电源与信号输了输出,另一:电动泵粗滤泵柴油的输出输入,一般来说电缆引入装置隔爆简单,电动泵粗滤与柴油的传输怎么隔爆,阻火器的装置来解决传电动泵粗滤泵柴油的输出输入,阻火器结构是心部是防爆栅栏和栅栏体组成,其长度51mm间隙0.47mm,通过面积72平方米,阻火器的用途是阻断火焰膨出,其特点是:隔爆后传感器和隔爆前传感器在信号输了输出上没有变化,因而传感器在博世电控系统中传输平稳可靠。

在本技术方案中,壳体、线缆、粗滤泵和连通螺栓是基础部件,也是本实用新型的必要技术特征,支电缆引入装置、第一阻火传输装置和第二阻火传输装置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壳部、翻边部、固定螺母、连接板部、第一通孔体、第二通孔体、第三通孔体、螺纹孔体、第一筒壳、橡胶套、螺母、垫片、第二筒壳、第一接头、第二接头、栅栏芯、管壳、左栅栏板组和右栅栏板组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

在本技术方案中,与发动机润滑油箱的贴附式连接的壳体、粗滤泵、线缆和连通螺栓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矿用无轨胶轮车的发动机润滑油粗滤泵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阻火传输装置5和第二阻火传输装置6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栅栏芯54的结构示意图,

壳体-1、电缆引入装置-2、线缆-3、粗滤泵-4、第一阻火传输装置-5、第二阻火传输装置-6、连通螺栓-7、壳部-11、翻边部-12、固定螺母-13、连接板部-14、第一通孔体-15、第二通孔体-16、第三通孔体-17、螺纹孔体-18、第一筒壳-21、橡胶套-22、螺母-23、垫片24、第二筒壳-51、第一接头-52、第二接头-53、栅栏芯-54、管壳-41、左栅栏板组-42、右栅栏板组-43。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壳体1、电缆引入装置2、线缆3、粗滤泵4、第一阻火传输装置5、第二阻火传输装置6和连通螺栓7并且在壳体1上分别设置有电缆引入装置2、粗滤泵4、第一阻火传输装置5和第二阻火传输装置6,在电缆引入装置2中设置有线缆3并且线缆3设置在粗滤泵4上,在粗滤泵4和第一阻火传输装置5之间、粗滤泵4和第二阻火传输装置6之间分别设置有连通螺栓7。

在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的壳部11的敞口部设置有翻边部12并且在翻边部12上设置有螺纹孔体18,在壳部11的底端端面的上侧面部设置有固定螺母13并且在壳部11的侧面部的上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板部14,在壳部11的其中一个侧面部的中间设置有第一通孔体15并且在壳部11的其中一个侧面部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通孔体16,在壳部11的其中另一个侧面部的下端设置有第三通孔体17并且螺纹孔体18设置为通过螺栓与发动机润滑油箱联接,固定螺母13设置为通过螺栓与粗滤泵4联接并且连接板部14设置为通过螺栓与无轨胶轮车的车架联接,第一通孔体15设置为与电缆引入装置2联接并且第二通孔体16设置为与第一阻火传输装置5联接,第三通孔体17设置为与第二阻火传输装置6联接并且壳部11设置为矩形盒状体,翻边部12设置为矩形环状体并且连接板部14设置为具有孔体的l字形板状体,固定螺母13设置为六角螺母并且至少四个固定螺母13设置为沿壳部11的底端端面部间隔排列分布,第一通孔体15、第二通孔体16、第三通孔体17和螺纹孔体18分别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螺纹孔体18设置为沿翻边部12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

通过壳体1,形成了对电缆引入装置2、粗滤泵4、第一阻火传输装置5和第二阻火传输装置6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通孔体15,实现了与电缆引入装置2的连接,由壳部11和固定螺母13,实现了与粗滤泵4的连接,由第二通孔体16,实现了与第一阻火传输装置5的连接,由第三通孔体17,实现了与第二阻火传输装置6的连接,由翻边部12和螺纹孔体18,实现了与发动机润滑油箱的连接,由连接板部14,实现了与无轨胶轮车的车架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粗滤泵4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粗滤泵4设置为油水分离器总成并且粗滤泵4的外壳设置为通过螺栓与壳体1联接,粗滤泵4的电源接口设置为与线缆3联接并且粗滤泵4的输入端口部设置为通过连通螺栓7与第一阻火传输装置5联接,粗滤泵4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连通螺栓7与第二阻火传输装置6联接。

通过粗滤泵4,形成了对壳体1、第一阻火传输装置5、第二阻火传输装置6和连通螺栓7的支撑连接点,由粗滤泵4,实现了与壳体1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一阻火传输装置5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阻火传输装置6的连接,实现了与连通螺栓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发动机润滑油进行脱水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电缆引入装置2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筒壳21、橡胶套22、螺母23和垫片24并且第一筒壳21的内端头设置为与壳体1联接,螺母23设置为与第一筒壳21的外端头螺纹式联接并且橡胶套22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壳体1接触式联接,在橡胶套22的其中另一个端头与螺母23的内端头之间设置有垫片24并且线缆3分别设置为与螺母23、垫片24和橡胶套22贯串式联接,第一筒壳21和橡胶套22分别设置为圆形管状体,螺母23设置为具有通孔体的六角螺母并且垫片24设置为圆形板状体。

通过电缆引入装置2,形成了对线缆3和壳体1的支撑连接点,由橡胶套22、螺母23和垫片24,实现了与线缆3的连接,由第一筒壳21,实现了与壳体1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线缆3进行密封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线缆3设置为矿用电缆并且线缆3设置为与电缆引入装置2贯串式联接,线缆3的内端头设置为与粗滤泵4的电源接口联接。

通过线缆3,形成了对电缆引入装置2和粗滤泵4的支撑连接点,由线缆3,实现了与电缆引入装置2的连接,实现了与粗滤泵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粗滤泵4的电源线。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阻火传输装置5和第二阻火传输装置6分别设置为包含有第二筒壳51、第一接头52、第二接头53和栅栏芯54并且在第二筒壳51中设置有栅栏芯54,第一接头52和第二接头53分别设置在第二筒壳51上并且第二筒壳51设置为与壳体1贯串式联接,第一阻火传输装置5的第一接头52设置为通过连通螺栓7与粗滤泵4的输入端口部联接并且第一阻火传输装置5的第二接头53设置为通过橡胶管与发动机润滑油连通,第二阻火传输装置6的第一接头52设置为通过连通螺栓7与粗滤泵4的输出端口部联接并且第二阻火传输装置6的第二接头53设置为通过橡胶管与发动机润滑油箱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筒壳51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第二筒壳51设置为与栅栏芯54容纳式联接,第二筒壳51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接头52螺纹式联接并且第二筒壳51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接头53螺纹式联接,在第二筒壳51的外侧面部设置有台阶体并且第二筒壳51的收缩台阶体的横向轮廓线设置为六边形。

通过第二筒壳51,形成了对壳体1、第一接头52、第二接头53和栅栏芯54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二筒壳51,实现了与第一接头52的连接壳体1,实现了与第一接头52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接头53的连接,实现了与栅栏芯5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栅栏芯54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头52和第二接头53分别设置为六边形筒状体并且在第一接头52的中间部和第二接头53的中间部分别设置有螺纹孔体,在第一接头52的内端头和第二接头53的内端头分别设置为收缩圆柱杆状体并且第一接头52的收缩圆柱杆状体和第二接头53的收缩圆柱杆状体分别设置为与第二筒壳51螺纹式联接,第一接头52的内端头和第二接头53的内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栅栏芯54接触式联接。

通过第一接头52和第二接头53,形成了对连通螺栓7、第二筒壳51和栅栏芯54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接头52和第二接头53,实现了与连通螺栓7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筒壳51的连接,实现了与栅栏芯5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栅栏芯54的进行端头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栅栏芯54设置为包含有管壳41、左栅栏板组42和右栅栏板组43并且管壳41的内壁左侧面部设置为与左栅栏板组42联接,管壳41的内壁右侧面部设置为与右栅栏板组43联接并且左栅栏板组42和右栅栏板组43设置为呈间隔式分布,左栅栏板组42的中心线和右栅栏板组43的中心线设置为沿管壳41的横向水平线延伸分布并且管壳41设置为与第二筒壳51嵌入式联接,左栅栏板组42的端头和右栅栏板组43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接头52和第二接头53接触式联接,管壳41设置为圆形筒状体并且左栅栏板组42和右栅栏板组43分别设置为条形片组。

通过栅栏芯54,形成了对第二筒壳51、第一接头52和第二接头53的支撑连接点,由管壳41,实现了与第二筒壳51的连接,由左栅栏板组42和右栅栏板组43,实现了与第一接头52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接头5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发动机润滑油产生火焰膨出的现象进行阻断。

在本实施例中,左栅栏板组42的内端头与右栅栏板组43的内端头之间的距离设置为4.0-4.8mm并且左栅栏板组42和右栅栏板组43设置为沿管壳41的竖向中心线左右排列分布,左栅栏板组42和右栅栏板组43分别设置为包含有至少九个条形片并且相邻的两个条形片之间的距离设置为0.48-0.52mm,左栅栏板组42的条形片和右栅栏板组43的条形片分别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栅栏板组42的条形片的外端端面部和右栅栏板组43的条形片的外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管壳41联接,左栅栏板组42的条形片和右栅栏板组43的条形片分别设置为沿管壳41的横向中心线延伸分布。

由左栅栏板组42和右栅栏板组43,实现了与管壳41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形成对发动机润滑油产生火焰膨出的现象进行阻断的栅栏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管壳41与左栅栏板组42和右栅栏板组43形成的隔离区间体设置为呈丰字形分布。

由管壳41、左栅栏板组42和右栅栏板组43,实现了对发动机润滑油的分层通过,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形成对发动机润滑油产生火焰膨出的现象进行阻断的栅栏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连通螺栓7设置为具有l字形通道的螺栓并且连通螺栓7分别设置为与粗滤泵4的输入端口部和粗滤泵4的输出端口部转动式联接,连通螺栓7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阻火传输装置5和第二阻火传输装置6螺纹式联接,连通螺栓7的l字形通道的侧面端口分别设置为与粗滤泵4的输入端口部和粗滤泵4的输出端口部连通并且连通螺栓7的l字形通道的端头端口分别设置为与第一阻火传输装置5和第二阻火传输装置6连通。

通过连通螺栓7,形成了对粗滤泵4、第一阻火传输装置5和第二阻火传输装置6的支撑连接点,由连通螺栓7,实现了与粗滤泵4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一阻火传输装置5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阻火传输装置6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粗滤泵4与第一阻火传输装置5和第二阻火传输装置6的连通中间件。

在本实施例中,线缆3、粗滤泵4和连通螺栓7与壳体1设置为按照扣合连接的方式分布并且线缆3、粗滤泵4、连通螺栓7和壳体1与电缆引入装置2设置为按照密封接头的方式分布,线缆3、粗滤泵4、连通螺栓7和壳体1与第一阻火传输装置5和第二阻火传输装置6设置为按照栅栏通道的方式分布,两个连通螺栓7分别设置为与第一阻火传输装置5和第二阻火传输装置6联接,第一阻火传输装置5的第二筒壳51设置为与第二通孔体16联接,第二阻火传输装置6的第二筒壳51设置为与第三通孔体17联接,第一筒壳21设置为与第一通孔体15联接。

通过固定螺母13,把粗滤泵4安装在壳部11中,通过翻边部12和螺纹孔体18,把壳部11安装在发动机润滑油箱上,通过连接板部14,把壳部11与无轨胶轮车的车架连接,通过第一筒壳21、橡胶套22、螺母23和垫片24,对线缆3进行固定,由线缆3,实现粗滤泵4与外接电源连接,启动粗滤泵4进行工作时,发动机润滑油通过橡胶管和第一阻火传输装置5的第二接头53,进入第一阻火传输装置5的第二筒壳51中,通过第一阻火传输装置5的栅栏芯54后,再由第一阻火传输装置5的第一接头52和连通螺栓7的l字形通道进入粗滤泵4的输入端口部,发动机润滑油在粗滤泵4实现油水分离处理,经过粗滤泵4处理的发动机润滑油,经过粗滤泵4的输出端口部,由第二阻火传输装置6的第一接头52和连通螺栓7的l字形通道进入到第二阻火传输装置6的第二筒壳51中,通过第二阻火传输装置6的栅栏芯54后,由第二阻火传输装置6的第二接头53和橡胶管回流到发动机润滑油箱中。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左栅栏板组42的内端头与右栅栏板组43的内端头之间的距离设置为4.0mm并且左栅栏板组42和右栅栏板组43设置为沿管壳41的竖向中心线左右排列分布,左栅栏板组42和右栅栏板组43分别设置为包含有至少九个条形片并且相邻的两个条形片之间的距离设置为0.48mm,左栅栏板组42的条形片和右栅栏板组43的条形片分别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栅栏板组42的条形片的外端端面部和右栅栏板组43的条形片的外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管壳41联接,左栅栏板组42的条形片和右栅栏板组43的条形片分别设置为沿管壳41的横向中心线延伸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三,左栅栏板组42的内端头与右栅栏板组43的内端头之间的距离设置为4.8mm并且左栅栏板组42和右栅栏板组43设置为沿管壳41的竖向中心线左右排列分布,左栅栏板组42和右栅栏板组43分别设置为包含有至少九个条形片并且相邻的两个条形片之间的距离设置为0.52mm,左栅栏板组42的条形片和右栅栏板组43的条形片分别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栅栏板组42的条形片的外端端面部和右栅栏板组43的条形片的外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管壳41联接,左栅栏板组42的条形片和右栅栏板组43的条形片分别设置为沿管壳41的横向中心线延伸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四,左栅栏板组42的内端头与右栅栏板组43的内端头之间的距离设置为4.4mm并且左栅栏板组42和右栅栏板组43设置为沿管壳41的竖向中心线左右排列分布,左栅栏板组42和右栅栏板组43分别设置为包含有至少九个条形片并且相邻的两个条形片之间的距离设置为0.50mm,左栅栏板组42的条形片和右栅栏板组43的条形片分别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栅栏板组42的条形片的外端端面部和右栅栏板组43的条形片的外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管壳41联接,左栅栏板组42的条形片和右栅栏板组43的条形片分别设置为沿管壳41的横向中心线延伸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与发动机润滑油箱的贴附式连接的方式把壳体1、粗滤泵4、线缆3和连通螺栓7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具有连接盘片的的方式把壳体1与粗滤泵4、线缆3和连通螺栓7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具有电缆引入装置2的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线缆3与壳体1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具有第一阻火传输装置5和第二阻火传输装置6的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连通螺栓7与壳体1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壳体1、粗滤泵4、线缆3和连通螺栓7,通过粗滤泵4、线缆3和连通螺栓7,实现了对发动机润滑油进行油水分离处理,通过壳体1,实现与发动机润滑油箱的贴附式联接,实现了在外场地与发动机润滑油的先期安装,不再都是直接与矿用无轨胶轮车的车架连接和与矿用无轨胶轮车的发动机同时安装,因此提高了矿用无轨胶轮车的运动性能。

2、由于设计了电缆引入装置2,实现了对线缆3的密封固定。

3、由于设计了第一阻火传输装置5和第二阻火传输装置6,实现了对发动机润滑油产生火焰膨出的现象的阻断,提高了粗滤泵的运行性能和矿用无轨胶轮车的安全性能。

4、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5、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与发动机润滑油箱的贴附式连接的壳体1、粗滤泵4、线缆3和连通螺栓7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因此在内,凡是包含有用于与发动机润滑油箱联接的壳体1、设置在壳体1中并且用于对发动机润滑油进行油水分离处理的粗滤泵4、设置在壳体1中并且设置在粗滤泵4与外接电源接口之间的线缆3、设置在粗滤泵4的输入端口部和输出端口部上并且用于外接中间件的连通螺栓7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