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排交叉滚柱式回转支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99434发布日期:2020-10-30 21:0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单排交叉滚柱式回转支承,包括上外座圈(1)、下外座圈(2)和内座圈(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座圈(1)的底部与下外座圈(2)的顶部相适配,所述内座圈(3)的顶部贯穿下外座圈(2)的内腔并延伸至上外座圈(1)的内腔,所述上外座圈(1)和下外座圈(2)的内表面与内座圈(3)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滚柱(4),所述上外座圈(1)内表面与内座圈(3)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滚珠(5),所述下外座圈(2)底部的左侧开设有第一凹槽(6),所述第一凹槽(6)内腔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圆孔(7),所述上外座圈(1)底部的左侧开设有第一螺纹槽(8),所述第一凹槽(6)内腔的顶部贯穿设置有第一螺栓(9),所述第一螺栓(9)的顶部贯穿第一圆孔(7)的内腔并延伸至第一螺纹槽(8)的内腔,所述第一螺栓(9)与第一螺纹槽(8)螺纹连接,所述上外座圈(1)左侧的底部开设有油道(10),所述上外座圈(1)左侧的底部贯穿设置有油嘴(11),所述油嘴(11)的右侧贯穿至油道(10)的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排交叉滚柱式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座圈(1)左侧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凹槽(12),所述第二凹槽(12)内腔的右侧开设有第二圆孔(13),所述第二凹槽(12)内腔的右侧贯穿设置有塞子(14),所述第二凹槽(12)内腔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第二螺纹槽(15),所述塞子(14)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通孔(16),所述塞子(14)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贯穿设置有第二螺栓(17),所述第二螺栓(17)的右端贯穿通孔(16)的内腔并延伸至第二螺纹槽(15)的内腔,所述第二螺栓(17)与第二螺纹槽(15)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排交叉滚柱式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座圈(3)的顶部开设有上环形槽(18),所述上环形槽(18)的内壁活动连接有上密封垫(19),所述上密封垫(19)的一侧延伸至上环形槽(18)的外部并与上外座圈(1)的内表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排交叉滚柱式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座圈(3)的底部开设有下环形槽(20),所述下环形槽(20)的内壁活动连接有下密封垫(21),所述下密封垫(21)的一侧延伸至下环形槽(20)的外部并与下外座圈(2)的底部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排交叉滚柱式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座圈(1)和下外座圈(2)的内表面与内座圈(3)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与滚柱(4)相适配的第一滚道,所述上外座圈(1)内表面与内座圈(3)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与滚珠(5)相适配的第二滚道,所述滚柱(4)和滚珠(5)的个数均为若干个。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单排交叉滚柱式回转支承,包括上外座圈、下外座圈和内座圈,所述上外座圈的底部与下外座圈的顶部相适配,所述内座圈的顶部贯穿下外座圈的内腔并延伸至上外座圈的内腔,所述上外座圈和下外座圈的内表面与内座圈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滚柱。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单排交叉滚柱式回转支承轴向承载能力和倾翻力矩承载能力相对较弱,在轴向承载力和倾覆力矩不大的情况下,具有刚度大,变形小,但当受到较大的轴向力和倾覆力矩时,变形大,无法满足运转精度,并且滚柱不便于安装或更换,同时不便于添加润滑油,滚柱在转动时表面的润滑油进行损耗,导致滚柱的表面摩擦系数增大造成回转支承的损坏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树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鞍山新福源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8
技术公布日:2020.10.3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