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防脱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48103发布日期:2022-08-24 07:57阅读:62来源:国知局
外防脱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领域,特别为一种外防脱件。


背景技术:

2.波纹管因抗压性好、工程造价低、重量轻、施工快捷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排水领域。为了方便运输,每段波纹管的长度不可能做得太长,都是运输到工地安装时再进行连接。现有波纹管的连接方式一般为插接式或法兰连接式。传统管材连接方式无法对抗轴向拉力,而且零部件较多,安装麻烦,工程造价高。
3.另外,申请号为cn201921861728.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有防脱密封结构的管材组件,以克服上述缺点,包括插口、承口和防止回弹的外防脱件,其中外防脱件为内防脱的方式,即外防脱件的弹性防脱体卡接在承口的内周壁的凹槽中,以防止轴向回弹,这种内防脱的安装结构存在以下缺点:一、管材拼接过程中为内部安装,无法准确定位,肉眼无法观察,容易用力过猛,造成管材损坏。二、外防脱件损坏或其它原因需要更换时,操作复杂,需要将插口段相对承口段强行拉出,易于破坏外防脱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缺点提供一种外防脱件,用于形成管材的外部卡接,以解决管材拼接无法准确定位和防脱件更换繁琐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外防脱件,用于连接第一管材和第二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防脱件包括固定头、向靠近轴线方向凸出的钩头、以及固定连接在固定头和钩头之间的衔接部,所述固定头用于可拆连接在所述第一管材外周表面和第二管材外周表面中之一,并能跟随该固定头所在的第一管材或第二管材一起移动;
6.所述衔接部避让在第二管材之外,且所述衔接部上至少有一段径向弹性变化的弹性部位,钩头自由端至其中心轴线的距离小于第一管材或第二管材上凸起部顶端至中心轴线的距离,防脱件与凸起部相向运动时,所述衔接部和钩头被凸起部弹性撑开,释放后衔接部带动钩头卡入第一管材或第二管材的凹陷部中。
7.进一步,所述衔接部的内壁弹性扣压在凸起部上。
8.进一步,所述钩头上至少有一段具有弹性。
9.进一步,所述钩头内壁与衔接部衔接部内壁的夹角γ小于90
°

10.进一步,在钩头远离固定头的一旁侧设有向靠近轴线方向凸出的阻挡部,所述阻挡部与衔接部固定设置,所述阻挡部与钩头之间预留有形变空间。
11.进一步,所述衔接部做弯折设置,弯折部位内壁的夹角θ为:90
°
<θ<180
°

12.进一步,所述衔接部的内壁设有向外凸出的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具有弹性。
13.进一步,所述固定头呈圆环结构,所述圆环结构由两个以上的弧形部件组合而成,相邻两个弧形部件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接。
14.进一步,所述钩头和衔接部组成钩体部件,多个钩体部件沿圆周方向间隔分设在
固定头上
15.由于防脱件由固定头、衔接部和钩头组成,固定头为可拆安装在第一管材外表面和第二管材外表面中的之一,防脱件的安装位置露在外部,防脱件更换操作简单。当第一管材和第二管材相向运动过程中,第一管材或第二管材上的凸起部可以撑开钩体部件,安装到位后钩头卡入凹陷部中,由于凹陷部和与之对应的钩头均位于外部,安装定位准确,肉眼可以观察。
附图说明
16.图1为实施例一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实施例一的组装示意图;
18.图3为实施例一的组合状态示意图一;
19.图4为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20.图5为实施例一组合状态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实施例一中防脱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22.图7为实施例一中防脱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23.图8为实施例一中防脱件的结构示意图三;
24.图9为实施例一中防脱件的结构示意图四;
25.图10为实施例一中防脱件的结构示意图五;
26.图11为实施例一的组合状态示意图二;
27.图12为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28.图13为实施例一的组合状态示意图三;
29.图14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5为实施例二的组合状态示意图一;
31.图16为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32.图17为实施例二中防脱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33.图18为实施例二中防脱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34.图19为实施例二中防脱件的处于正常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一;
35.图20为实施例二中防脱件处于被拉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一;
36.图21为实施例二中防脱件的处于正常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二;
37.图22为实施例二中防脱件处于被拉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二;
38.图23为实施例二的组合状态示意图二;
39.图24为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40.图25为实施例二的组合状态示意图三。
41.标号说明:标号说明:1-第一管材、11-凹陷部、12-凸起部、121-斜面、13-安装槽、2-第二管材、21-凹陷部、22-凸起部、221-斜面、23-安装槽、24-波纹段、3-防脱件、31-固定头、32-钩头、33-衔接部、34-阻挡部、341-内侧壁、342-外侧壁、35-弯曲部、36-环形部件、4-密封圈、5-管材本体、6-衔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43.实施例一:
44.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外防脱件,用于连接第一管材1和第二管材2,如图1-3所示,所述第二管材2的一端或全部的内径大于第一管材1一端或全部的外径,两根管材拼接过程中第一管材1能插入第二管材2中。
45.所述防脱件3由固定头31、钩头32和衔接部33构成,其中衔接部33连接在固定头31和钩头32之间,所述固定头31为固定端,所述防脱件3通过固定头31可拆连接在第一管材1上,当第一管材1相对第二管材2移动过程中,防脱件3跟随第一管材1一起运动。
46.所述衔接部33避让在第二管材2之外,且所述衔接部33上至少有一部位为弹性部位,使得衔接部33在该弹性部位可发生径向弹性形变,作为优选方式,弹性部位位于衔接部33和固定头31的连接位置。另一优选方式,所述衔接部33均具有弹性。另一优选方式,如图9所示,所述衔接部33上设有由内壁向外弯曲的弯曲部35,所述弹性部位位于衔接部33与弯曲部35的连接位置处。
47.所述第二管材2在其外表面设有向靠近其轴线方向凹陷的凹陷部21,其中凹陷部21用于卡接防脱件3的钩头32,所述第二管材2在凹陷部21和第二管材2的端口位置之间设有向外凸出的凸起部22,其中钩头32自由端至其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凸起部22的顶部相对其中心轴线的距离,当第一管材1与第二管材2相向运动,如第二管材2固定,第一管材1插入第二管材2的过程中,凸起部22向外顶钩头32,钩头把被作用力传递至衔接部33上使得衔接部33向外弹性形变,当钩头越过凸起部22的位置到达凹陷部21时,衔接部33弹性复位带动钩头32卡入凹陷部21中,并且衔接部33包裹住凸起部22,形成定位防脱。
48.由于防脱件3的安装位置是露在第二管材2之外,防脱件3更换时操作简单,并且钩头32与凹陷部21的连接过程,肉眼可以观察,安装定位更加准确。
49.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如图5、9所示,所述衔接部33持续弹性扣压设置在凸起部22的斜面221上。由于衔接部33持续弹性扣压在凸起部22上,对凸起部22施加一个下压的压力,使得整个外防脱结构安装后的稳定性更好。相比与刚性扣压,弹性扣压为柔性连接,安装后防脱件不易被强行拉断。
50.其中具体衔接部33弹性扣压设置的方式可以为多种,作为优选方式,如图5所示,斜柄(即衔接部33)内壁与水平线的夹角α小于凸起部22的斜面221与水平线的夹角β,所述弹性部位位于衔接部33和固定头31的连接位置。如图2所示,即衔接部33内壁的最大内径d1小于凸起部22的最大外径d2。
51.为了形成多点防脱,如图1-2所示,所述防脱件3上衔接部33和钩头32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优选为均匀等间隔分布。相应的为了适应防脱件3的设置,第二管材2上的凹陷部21为环形凹槽或间隔设置的弧形槽,凸起部22为环形凸起或间隔设置的弧形凸起。当衔接部33和钩头32的数量为多个时,钩头32形成多点卡接,衔接部33在圆周方向上形成多点夹持,包裹性能更佳。其中凹陷部21为弧形槽和/或凸起部22为弧形凸起时,防脱件3安装到位后,第一管材1和第二管材2无法绕轴线转动。
52.其中固定头31的安装方式可以为多种,作为优选方式,如图6所示,所述固定头31呈圆环结构,所述圆环结构由两个以上的弧形部件组合而成,相邻两个弧形部件之间通过
螺栓相连接,圆环结构安装在第一管材1的一个环状的安装槽13中。
53.另一优选方式,如图7所示,固定头31呈c形结构,所述c形结构的角度大于180
°
,通过c形结构的缺口位置安装至第一管材1的一个环状的安装槽13中。
54.另一优选方式,如图8所示,所述固定头31为单体结构,各固定头31通过一个环形部件36串连在一起,所述环形部件安装在第一管材1的一个环状的安装槽13中,其中环形部件36可以为箍圈、扎带或其它。
55.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如图10所示,所述钩头32上至少有一部位具有弹性,以使钩头32在外力作用下能在该弹性部位左右摆动,使得管材受地质沉降或热胀冷缩等外力因素作用下,管材在被赋予防脱功能后任然具有柔性连接的优点。作为优选方式,所述钩头32上的弹性位置位于钩头32与衔接部33的连接位置或整个钩头均具有弹性。
56.进一步,如图10所示,为了预留更大的摆动范围,所述钩头32内壁与衔接部33内壁的夹角γ小于90
°

57.进一步,如图10所示,在钩头32远离固定头31的一侧设有向靠近轴线方向凸出的阻挡部34,所述阻挡部34与衔接部33固定设置,所述阻挡部34与钩头32之间预留有空间。其中所述阻挡部34的内侧壁341起到限位的作用,用于防止钩头32被拉断。由于管材预埋在地下,阻挡部34的外侧壁342起到阻挡泥土的作用,可阻挡泥土进入钩头32与阻挡部34之间的空间,从而卡死钩头32。
58.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如图9所示,所述衔接部33的内壁设有向外凸出的弯曲部35。其中弯曲部35具有一定的弹性,可抗地质沉降或热胀冷缩的拉伸。
59.实施例二:
60.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外防脱件,用于连接第一管材1和第二管材2,如图1-3所示,所述第二管材2的一端或全部的内径大于第一管材1一端或全部的外径,两根管材拼接过程中第一管材1能插入第二管材2中。
61.所述防脱件3由固定头31、钩头32和衔接部33构成,其中衔接部33连接在固定头31和钩头32之间,所述固定头31为固定端,所述防脱件3通过固定头31可拆连接在第二管材2上。
62.所述衔接部33避让在第二管材2之外,且所述衔接部33上至少有一部位为弹性部位,使得衔接部33在该弹性部位可发生上下弹性形变,作为优选方式,弹性部位位于衔接部33和固定头31的连接位置。另一优选方式,所述衔接部33均具有弹性。
63.所述第一管材1在其外表面设有向靠近其轴线方向凹陷的凹陷部11,其中凹陷部11用于卡接防脱件3的钩头32,所述第一管材1在凹陷部11和第二管材2的端口位置之间设有向外凸出的凸起部12,其中凸起部12的顶部相对其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钩头32自由端至其中心轴线的距离,当第一管材1与第二管材2相向运动,如第二管材2固定,第一管材1插入第二管材2的过程中,凸起部12向外顶钩头32,钩头把被作用力传递至衔接部33上使得衔接部33向外弹性形变,当钩头越过凸起部12的位置到达凹陷部11时,衔接部33弹性复位带动钩头卡入凹陷部11中,并且衔接部33包裹住凸起部12,形成定位防脱。
64.由于防脱件3的安装位置是露在第二管材2之外,防脱件3更换时操作简单,并且钩头32与凹陷部11的连接过程,肉眼可以观察,安装定位更加准确。
65.为了形成多点防脱,如图17所示,所述防脱件3上衔接部33和钩头32的数量为两个
以上并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优选为均匀等间隔分布。相应的为了适应防脱件3的设置,第一管材1上的凹陷部11为环形凹槽或间隔设置的弧形槽,凸起部12为环形凸起或间隔设置的弧形凸起。当衔接部33和钩头32的数量为多个时,钩头形成多点卡接,衔接部33在圆周方向上形成多点夹持,包裹性能更佳。其中凹陷部11为弧形槽和/或凸起部12为弧形凸起时,防脱件3安装到位后,第一管材1和第二管材2无法绕轴线转动。
66.其中固定头31的安装方式可以为多种,作为优选方式,如图17所示,所述固定头31呈圆环结构,所述圆环结构由两个以上的弧形部件组合而成,相邻两个弧形部件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接,圆环结构安装在第一管材1的一个环状的安装槽23中。
67.另一优选方式,如图18所示,固定头31呈c形结构,所述c形结构的角度大于180
°
,通过c形结构的缺口位置安装至第一管材1的一个环状的安装槽23中。
68.另一优选方式,所述固定头31为单体结构,各固定头31通过一个环形部件36串连在一起,所述环形部件36安装在第一管材1的一个环状的安装槽23中,其中环形部件可以为箍圈、扎带或其它。
69.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如图18-19所示,所述钩头32上至少有一部位具有弹性,以使钩头32在外力作用下能在该弹性部位左右摆动,使得管材受地质沉降或热胀冷缩等外力因素作用下,管材在被赋予防脱功能后任然具有柔性连接的优点。作为优选方式,所述钩头32上的弹性位置位于钩头32与衔接部33的连接位置或整个钩头均具有弹性。
70.进一步,如图18-19所示,为了预留更大的摆动弧度空间,所述钩头32内壁与衔接部33内壁的夹角γ小于90
°

71.进一步,如图20-21所示,在钩头32远离固定头31的一侧设有向靠近轴线方向凸出的阻挡部34,所述阻挡部34与衔接部33固定设置,所述阻挡部34与钩头32之间预留有空间。其中所述阻挡部34的内侧壁341起到限位的作用,用于防止钩头32被拉断。由于管材预埋在地下,阻挡部34的外侧壁342起到阻挡泥土的作用,可阻挡泥土进入钩头32与阻挡部34之间的空间,从而卡死钩头32。
72.进一步,如图1-2所示,所述衔接部33做弯折设置,弯折部位的夹角θ为90
°‑
180
°
。其中衔接部33为弯折结构,弹性形变的部位在弯折位置上,这样,通过钩头32顶开衔接部33的作用力需大大增加。
73.为了保证第一管材1和第二管材2之间的密封性,如图15所示,第一管材1和第二管材2之间还安装有密封圈4。
74.尽管本实用新型采用具体实施例及其替代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示意和说明,但应当理解,只要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范围内的各种变化和修改均可实施。因此,应当理解除了受随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条件的限制外,本实用新型不受任何意义上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