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形曲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70039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V形曲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曲拐,其特征在于把两个平行的交替作用的力转化为转动能的过程中,不存在死点位置,能省力且可获得较大的输出力矩。
目前,公知的曲拐是“一”字型(轴向),其中曲拐轴位于正中,曲拐的两端头各有一与轴平行的脚踏(板)。这种曲拐在转动过程中存在死点位置(几脚踏最高、最低处);在死点位置,输出转矩瞬时为零;曲拐要靠惯性作用越过死点位置。在整个做功过程中,做功行程小于空行程(对曲拐的单侧而言),故输出功率小,力矩小,波动性较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V”型曲拐,旨在克服现行曲拐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新型曲拐是在现行曲拐的基础上增加两根(块)成一定角度的踏杆(板)而成。其增加的两杆可绕“V”形角顶点处的定轴各自转动,其上均有滚轮槽。原“一”字型曲拐在“V”形角的内部,其轴位于“V”形角的平分线上,而在其两端头的滚轮轴上安装有滚轮,滚轮置于踏杆上的滚轮槽内且可滚动,在成“V”形的两踏杆的端头安装有脚踏(踏板除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因为踏杆(板)可绕“V”型角顶点处的定轴转动,“一”型曲拐端头的滚轮可在滚轮槽中自由滚动,且曲拐可绕轴转动,所以当把其中一踏杆踏到最低位置时,与之相衔接的曲拐到达下死点位置。而对侧曲拐则已越过上死点位置,进入做功行程;这时转而踏动上踏杆,踏杆在滚轮上的切向分力通过滚轮轴传给曲拐,使曲拐在该切向力的作用下产生绕轴的转矩,曲拐转动,带动同轴的主动轮转动,输出转矩。
当这个踏杆转动到最低位置时,对侧曲拐又转到上面并越过死点位置,改变着力点,上述过程重复开始。由此可见,其中一踏杆下降到最低位置时,其对侧踏杆早已越过了上死点位置进入做功行程,因而整个曲拐不存在死点;故输出的动力不会间断,由做功图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曲拐的做功行程大于空行程,所以有急回特性,输出功率较大。在主动轮恒速转动时,脚踏在做功行程中所用的时间较长,同时增加踏杆后,动力臂较原“一”字型曲拐的长,因而输出转矩平稳、省力。
下面结合符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运动机构图。
图2是做功行程图,图中角a为做功行程角,角c是空行程角,角e是V形角;其中a=180°+e,角e的大小可通过调节两轴间距离的大小来实现。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的轴向正视图。
图4是滚轮系轴向剖示图。
图5、图6分别是弹簧压圈和垫圈放大图。
图7是踏板的轴向正视图。
图中1脚踏2、踏杆(板)3、滚轮槽4、主动轮5、曲拐6、滚轮7、螺拴8、滚轮轴9、螺帽10、弹簧压圈11、轴承12、防尘圈13、垫圈在图3中,脚踏(1)安装于踏杆(2)端头的脚踏轴(图中未标)上,滚轮槽(3)用螺拴(7)紧固于踏杆(2)的底面。滚轮(6)通过滚轮轴(8)安装于曲拐(5)的端头,且置于滚轮槽(3)内。
滚轮(6)以能在滚轮槽(3)内灵活滚动为宜,可采用球轴承,为了增大载荷,也可用滚子轴承。在图4中,和轴承(11)同轴安装的还有两个弹簧压圈(10)、防尘圈(12)、垫圈(13)。弹簧压圈(10)的作用是使防尘圈(12)与轴承紧密吻合,以防尘土等其它杂质进入轴承滚道;垫圈(13)一方面为保护轴承(11)不受轴肩及螺帽的磨损,另一方面为了防止螺帽(9)松动,在其圈内有尖状突起,和滚轮轴(8)上的止动槽吻合。在图7中,脚踏板上有为了防滑而在其上冲压出的泡状突起,为了增加踏杆(板)的强度,减轻重量,其截面形状可以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设计的T形、工形、槽形(加V形)或其它形状。
权利要求1.一种曲拐,它是在已有的由脚踏、曲拐、主动轮、轴所构成的曲拐的基础上,增加两根(块)同轴的成锐角的踏杆(板),使曲拐的两端头分别与踏杆(板)铰接,其特征是曲拐借助其端头的滚轮在踏杆(板)上滚轮槽中的滚动实现与踏杆(板)的滚动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拐,其特征是在踏杆的端头装有脚踏(踏板除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拐,其特征是踏杆(板)间夹角的大小通过调节踏杆(板)轴和曲拐轴的间距来实现。
专利摘要一种能将两个平行交替作用的力转化为转动力矩的曲拐,它是在已有的由脚踏、曲拐、主动轮、轴所构成的曲拐中,增加两根同轴的成锐角的踏杆而成。曲拐借助其端头的滚轮在踏杆上的滚轮槽中的滚动实现与踏杆的滚动接触,同时利用踏杆作用在滚轮轴上的切向分力通过主动轮向外输出转矩。
文档编号F16C7/00GK2197510SQ9420444
公开日1995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1994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1994年2月17日
发明者牛永鸿 申请人:牛永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