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动调压双液体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3287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随动调压双液体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阀,特别是一种随动调压双液体阀。
在日常生活中用的冷热水龙头,其系分别设有冷热水进水管。由于不同的使用水温,即会形成不同的冷热水进水量及压力,当两种不同压力的水液会合时,较小压力的液体(通常为热水)即受阻不易流出。因此需先放大较小压力的液体流量,使较小压力液体可顺利流出,再使其逐渐调小。在调配过程中,先会有水液浪费问题。并当两者压力差过大时,较小压力的水液将无法流出,因此,利用水压开启的燃气炉的炉火便会无法点燃,以致造成燃气持续外泄的情形。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精确控制不等压液体供入混合比的随动调压双液体阀。
本发明阀本体、两流量控制阀及调压结构;阀本体设有两分别输入两种不同压力液体的进液口及供应液体的出液口;两流量控制阀分别设置于阀本体的两进液口处;调压结构包括两啮合元件,啮合元件两端分别设有枢轴端;两啮合元件枢设于阀本体内,并位于两进液口与出液口之间。
其中阀本体内壁设有略包络两啮合元件的导流面,导流面设在出液口对面及两进液口之间,并使导流面略包络调压结构。
导流面两端边形成圆弧状。
两啮合元件为齿轮。
两啮合元件为扇叶轮。
由于本发明阀本体、两流量控制阀及调压结构;阀本体设有两分别输入两种不同压力液体的进液口及供应液体的出液口;两流量控制阀分别设置于阀本体的两进液口处;调压结构包括两啮合元件,啮合元件两端分别设有枢轴端;两啮合元件枢设于阀本体内,并位于两进液口与出液口之间。使用时,当一个啮合元件在自进液口输入的液体冲击下旋转时,另一啮合元件则受传动而旋转。即可使较低压力液体侧的啮合元件在较高压力液体侧的啮合元件传动下旋转,以藉由形成的虹吸作用,将较低压力的液体顺利引出,以克服不同压力液体流动时所产生的压力抵减问题,可精确控制不等压液体供入混合比,从而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图1、为本发明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阀本体1、两流量控制阀14、15及调压结构2。阀本体1设有两分别输入两种不同压力液体的进液口11、12及供应液体的出液口13,其底部设有可开启的盖板18。两流量控制阀14、15分别设置于阀本体1的两进液口11、12处,以控制两种输入液体的流量。调压结构2包括两啮合元件21、22,啮合元件21、22可为齿轮,亦可为扇叶轮,其两端分别设有枢设于阀本体1及盖板18之间的枢轴端16a、16b。调压结构2设置于阀本体1内,并位于两进液口11、12与出液口13之间。
当一个啮合元件21(22)在自进液口11(12)输入的液体冲击下旋转时,另一啮合元件22(21)则受传动而旋转。即可使较低压力液体侧的啮合元件22(21)在较高压力液体侧的啮合元件21(22)传动下旋转,以藉由形成的虹吸作用,将较低压力的液体顺利引出。
为使两啮合元件21、22具有较佳的旋转动力,在阀本体1内壁系设有导流面17,导流面17设在出液口13对面及两进液口11、12之间,并使导流面17略包络调压结构2。导流面17两端边形成圆弧状,以引导由两进液口11、12输入的不同压力的液体进入调压结构2,以对两啮合元件21、22产生最佳的冲击效果,使啮合元件21、22旋转。
本发明可广泛运用于两种不同压力的液体,其可克服不同压力液体流动时所产生的压力抵减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随动调压双液体阀,它包括阀本体及两流量控制阀;阀本体设有两分别输入两种不同压力液体的进液口及供应液体的出液口;两流量控制阀分别设置于阀本体的两进液口处;其特征在于在阀本体内还设置有调压结构;调压结构包括两啮合元件,啮合元件两端分别设有枢轴端;两啮合元件枢设于阀本体内,并位于两进液口与出液口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动调压双液体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阀本体内壁设有略包络两啮合元件的导流面,导流面设在出液口对面及两进液口之间,并使导流面略包络调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随动调压双液体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面两端边形成圆弧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随动调压双液体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啮合元件为齿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随动调压双液体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啮合元件为扇叶轮。
全文摘要
一种随动调压双液体阀。为提供一种可精确控制不等压液体供入混合比的双液体阀,提出本发明,它包括阀本体、两流量控制阀及调压结构;阀本体设有两分别输入两种不同压力液体的进液口及供应液体的出液口;两流量控制阀分别设置于阀本体的两进液口处;调压结构包括两啮合元件,啮合元件两端分别设有枢轴端;两啮合元件枢设于阀本体内,并位于两进液口与出液口之间。
文档编号F16K11/22GK1295205SQ9912227
公开日2001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8日
发明者张镇梁 申请人:张镇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