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尾气后处理净化系统液体稳压及回流装置和方法

文档序号:5170516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尾气后处理净化系统液体稳压及回流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汽车尾气净化处理系统技术领域,具体 是指一种车用尾气后处理净化系统液体稳压及回流装置和方法,属于柴油车用尾气后处理 净化系统液体的稳压及回流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外类似柴油车用尾气后处理净化系统还原剂喷射装置中,液体的稳压有使 用气囊的实例,其特征在于,其所使用的气囊为封闭式无源气囊,经过一定时间使用之后, 气囊中的气体会无法避免的产生泄漏,需要不断的充气维护,而且使用封闭式气囊稳定液 体压力,压力波动较大,稳压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液体的回流使用电磁阀进行控制,需要在 系统中使用电磁阀及控制电路,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因此,有必要对现有车用尾气后处理净化系统液体的稳压和回流装置存在的上述 缺陷进行全新的设计和改进,力求结构简化,成本降低,液体稳压效果好,回流控制简便,可 靠性得到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车用尾气后处理净化 系统液体稳压及回流装置和方法,该液体稳压及回流装置设计巧妙,结构简洁,成本大大降 低,液体稳压效果好,回流控制简便,可靠性得到提高,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用尾气后处理净化系统 液体稳压及回流装置,包括液体源和压缩气源,其特点是,所述车用尾气后处理净化系统液 体稳压及回流装置还包括有源稳压气囊和回路膜片阀,所述有源稳压气囊包括稳压腔和位 于所述稳压腔内的稳压气囊,所述稳压气囊与所述压缩气源连通,所述稳压腔与所述液体 源管路连通,所述回路膜片阀包括内腔、膜片阀、导液柱和复位弹性件,所述膜片阀可滑动 设置在所述内腔中且周边与所述内腔密封将所述内腔分为回液腔和气腔,所述导液柱位于 所述回流腔内且一端抵靠所述膜片阀,另一端管路连通所述液体源,所述复位弹性件两端 分别连接所述导液柱和所述膜片阀,所述气腔管路连通所述压缩气源。较佳地,所述复位弹性件是复位弹簧。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用尾气后处理净化系统液体稳压及回流方 法,其特点是,采用了上述的车用尾气后处理净化系统液体稳压及回流装置,并包括下列步 骤(1)当车用尾气后处理净化系统工作时,所述液体源的液体进入稳压腔中并处于 所述稳压气囊外部,所述稳压气囊被压缩从而体积减小,所述稳压气囊内部的气体被排出 至所述压缩气源,所以稳压腔中的压力不会上升;当所述稳压气囊外部的所述液体因为消 耗逐渐减少时,所述稳压气囊在所述压缩气源的气源压力作用下体积逐渐增大,填补了消 耗的所述液体的空间,从而稳定了稳压所述稳压腔中所述液体的压力;
(2)当所述车用尾气后处理净化系统需要排空气体亦即需要液体回流时,关闭所 述压缩气源的气源压力,所述膜片阀在所述复位弹性件作用下打开,所述液体源的液体经 所述导液柱溢流到所述回液腔,完成回流动作;当所述液体回流完成后,所述压缩气源的气 源压力打开,所述膜片阀在所述气源压力作用下向所述回流腔移动,盖住所述导液柱,切断 回流途径。较佳地,在步骤(2)中,所述复位弹性件采用复位弹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具体如下1、本发明采用有源稳压气囊,其中的稳压气囊与系统中的压缩气源相 连通,气囊 不会漏气,避免了泄漏后的充气维护,稳压气囊随液体多少适时变化,有源稳压气囊稳定 液体压力不会随着气囊体积被压缩而升高,也不会随着液体体积减少而降低,压力更加恒 定;2、本发明采用回路膜片阀控制液体回流,在系统中用橡胶膜片阀取代了电磁阀, 仅使用系统中原有的压缩空气的通断就可以进行回流控制,取消了电磁阀和控制电路,结 构更加简化,可靠性得到提高。


图1是本发明的有源稳压气囊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回路膜片阀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气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气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车用尾气后处理净化系统液体稳压及回流装 置包括液体源、压缩气源、有源稳压气囊1和回路膜片阀2,所述有源稳压气囊1包括稳压腔 11和位于所述稳压腔11内的稳压气囊12,所述稳压气囊12与所述压缩气源连通,所述稳 压腔11与所述液体源管路连通,所述回路膜片阀2包括内腔、膜片阀21、导液柱22和复位 弹性件23,所述膜片阀21可滑动设置在所述内腔中且周边与所述内腔密封将所述内腔分 为回液腔24和气腔25,所述导液柱22位于所述回流腔24内且一端抵靠所述膜片阀21,另 一端管路连通所述液体源,所述复位弹性件25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导液柱22和所述膜片阀 21,所述气腔25管路连通所述压缩气源。稳压腔11与液体源相连,起到稳压和一定的储液功能;稳压气囊12内部与压缩气 源相连接,其内部压力与气源压力一致。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弹性件23是复位弹簧。采用了上述的车用尾气后处理净化系统液体稳压及回流装置对液体进行稳压及 回流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当车用尾气后处理净化系统工作时,所述液体源的液体进入稳压腔11中并处 于所述稳压气囊12外部,所述稳压气囊12被液体压力压缩从而体积减小,所述稳压气囊12 内部的气体被排出至所述压缩气源,所以稳压腔11中的压力不会上升;当所述稳压气囊12 外部的所述液体因为消耗逐渐减少时,所述稳压气囊12在所述压缩气源的气源压力作用 下体积逐渐增大,填补了消耗的所述液体的空间,从而稳定了稳压所述稳压腔11中所述液体的压力;(2)当所述车用尾气后处理净化系统需要排空气体亦即需要液体回流时,关闭所述压缩气源的气源压力,所述膜片阀21在所述复位弹性件23作用下打开,所述液体源的液 体经所述导液柱22溢流到所述回液腔24,完成回流动作;当所述液体回流完成后,所述压 缩气源的气源压力打开,所述膜片阀21在所述气源压力作用下向所述回流腔24移动,盖住 所述导液柱22,切断回流途径。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在步骤(2)中,所述复位弹性件23采用复位弹簧。本发明针对技术背景中提到的已有方法的缺点,发明了采用有源稳压气囊1稳压 液体的方法及采用回路膜片阀2控制液体回流的方法。本发明中有源稳压气囊1的稳压气 囊11与系统中的已有气源相连同,稳压气囊11不会漏气,避免了泄漏后的充气维护,有源 稳压气囊1稳定液体压力不会随着稳压气囊12体积被压缩而升高,压力更加恒定;本发明 中回路膜片阀2控制液体回流的方法,在系统中用橡胶膜片阀取代了电磁阀,仅使用系统 中原有的压缩空气的通断就可以进行回流控制,取消了电磁阀和控制电路,结构更加简化, 可靠性得到提高。综上,本发明的液体稳压及回流装置设计巧妙,结构简洁,成本大大降低,液体稳 压效果好,回流控制简便,可靠性得到提高,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在此说明书中,本发明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 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 而非限制性的。
权利要求
一种车用尾气后处理净化系统液体稳压及回流装置,包括液体源和压缩气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尾气后处理净化系统液体稳压及回流装置还包括有源稳压气囊和回路膜片阀,所述有源稳压气囊包括稳压腔和位于所述稳压腔内的稳压气囊,所述稳压气囊与所述压缩气源连通,所述稳压腔与所述液体源管路连通,所述回路膜片阀包括内腔、膜片阀、导液柱和复位弹性件,所述膜片阀可滑动设置在所述内腔中且周边与所述内腔密封将所述内腔分为回液腔和气腔,所述导液柱位于所述回流腔内且一端抵靠所述膜片阀,另一端管路连通所述液体源,所述复位弹性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导液柱和所述膜片阀,所述气腔管路连通所述压缩气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尾气后处理净化系统液体稳压及回流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复位弹性件是复位弹簧。
3.一种车用尾气后处理净化系统液体稳压及回流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了权利要求 1所述的车用尾气后处理净化系统液体稳压及回流装置,并包括下 列步骤(1)当车用尾气后处理净化系统工作时,所述液体源的液体进入稳压腔中并处于所述 稳压气囊外部,所述稳压气囊被压缩从而体积减小,所述稳压气囊内部的气体被排出至所 述压缩气源,所以稳压腔中的压力不会上升;当所述稳压气囊外部的所述液体因为消耗逐 渐减少时,所述稳压气囊在所述压缩气源的气源压力作用下体积逐渐增大,填补了消耗的 所述液体的空间,从而稳定了稳压所述稳压腔中所述液体的压力;(2)当所述车用尾气后处理净化系统需要排空气体亦即需要液体回流时,关闭所述压 缩气源的气源压力,所述膜片阀在所述复位弹性件作用下打开,所述液体源的液体经所述 导液柱溢流到所述回液腔,完成回流动作;当所述液体回流完成后,所述压缩气源的气源压 力打开,所述膜片阀在所述气源压力作用下向所述回流腔移动,盖住所述导液柱,切断回流 途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尾气后处理净化系统液体稳压及回流方法,其特征在 于,在步骤(2)中,所述复位弹性件采用复位弹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尾气后处理净化系统液体稳压及回流装置,其有源稳压气囊包括稳压腔和位于稳压腔内的稳压气囊,稳压气囊与压缩气源连通,稳压腔与液体源管路连通,回路膜片阀包括内腔、膜片阀、导液柱和复位弹性件,膜片阀可滑动设置在内腔中且周边与内腔密封将内腔分为回液腔和气腔,导液柱位于回流腔内且一端抵靠膜片阀,另一端管路连通液体源,复位弹性件两端分别连接导液柱和膜片阀,气腔管路连通压缩气源,还提供了采用上述装置稳压液体及控制液体回流的方法,本发明的液体稳压及回流装置设计巧妙,结构简洁,成本大大降低,液体稳压效果好,回流控制简便,可靠性得到提高,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F01N3/20GK101818676SQ20091025359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7日
发明者戴鹏飞, 范俊岩 申请人:苏州派格力减排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