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封衬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27393阅读:789来源:国知局
液封衬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该发明涉及液封衬套,尤其涉及设置将多个液室之间连结的节流孔,并使该节流孔产生共振的液封衬套。
【背景技术】
[0002]下述液封衬套是公知的,该液封衬套由弹性部件将被同心地配置的内外筒之间连结,并在内部划分多个液室,由节流孔将各液室之间连结。
[0003]另外,下述的液封衬套也是公知的,该液封衬套设置4室以上(例如,6室)液室,节流孔也设置2个以上(例如,3个),且使各节流孔的共振频率不同,据此,产生共振频率不同的多个共振(参见专利文献I)。
[0004]在先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102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但是,以往的液封衬套由于即使使液室为4个以上的多个,设置将这些液室之间连结的2个以上的不同的多个节流孔,由各节流孔产生共振,也是将一对液室连结而形成I个节流孔,因此,节流孔的数量为液室的一半。为此,为了得到多个共振,必须设置数量更多的液室,但是,这样的液室的数量被装置整体的大小等自身制约,难以任意地增加数量,其结果为,被限定于节流孔的数量比较少的液封衬套。
[0009]因此,着眼于下述情况,即、在设置总数2η(这里的η是2以上的整数)个由η对构成的液室的情况下,形成液室总数的1/2,即、η个节流孔,但是,能够产生比该节流孔的数量多的至少η+1个以上的共振。
[0010]另外,在节流孔产生的共振仅在通过节流孔相连的一对液室之间进行,该共振程度由一对液室的体积变动的大小决定。但是,若能够使其它的液室也参与共振,则能够使共振效率提高工作液的液量增加的量,产生强的共振。另外,若使共振数量增加,且降低共振的峰(与衰减曲线中的峰值相当),则能够将共振区域向更宽的频带扩大,将共振宽频化。
[0011]因此,以通过上述η+1个以上的共振,同时产生强的共振、实现共振的宽频化为目的。
[0012]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001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有关液封衬套的技术方案I记载的发明是一种液封衬套,
[0014]所述液封衬套设有:内筒;外筒;将这些内外筒弹性地结合的弹性防振部件;
[0015]和第I液室群以及第2液室群,所述第I液室群以及第2液室群由该弹性防振部件划分,且相对于输入振动进行扩缩的体积变动,并成对,以便该扩缩相互相反,
[0016]将该第I液室群内进一步划分为在变形时产生体积变形差的至少第I液室和第2
液室,
[0017]将前述第2液室群内进一步划分为在变形时产生体积变形差的至少第3液室和第4液室,
[0018]设置将第I液室和第3液室之间连结的第I节流孔;以及将第2液室和第4液室之间连结的第2节流孔,
[0019]产生由基于第I节流孔的第I共振和基于第2节流孔的第2共振构成的2个共振,其特征在于,
[0020]使前述第I节流孔或第2节流孔的任意一方向不处于该节流孔所连接的一对液室之间的任意的液室连通地连接,
[0021]产生与第I共振以及第2共振不同的第3共振。
[0022]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I中,其特征在于,
[0023]通过联络通路使前述第2节流孔的前述第2液室附近部与前述第I节流孔的前述第I液室附近部连接。
[0024]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I中,其特征在于,
[0025]通过联络通路使前述第2节流孔的前述第2液室附近部与前述第I液室直接连接。
[0026]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是一种液封衬套,
[0027]所述液封衬套设有:内筒;外筒;将这些内外筒弹性地结合的弹性防振部件;
[0028]和第I液室群以及第2液室群,所述第I液室群以及第2液室群由该弹性防振部件划分,且相对于输入振动进行扩缩的体积变动,并成对,以便该扩缩相互相反,
[0029]将该成对的液室内进一步划分为在变形时产生体积变形差的第I液室和第2液室,
[0030]将成对的液室内进一步划分为在变形时产生体积变形差的第3液室和第4液室,[0031 ] 设置将第I液室和第3液室之间连结的第I节流孔;以及将第2液室和第4液室之间连结的第2节流孔,
[0032]产生由基于第I节流孔的第I共振和基于第2节流孔的第2共振构成的2个共振,其特征在于,
[0033]使前述第2节流孔向处于该节流孔所连接的一对液室之间的液室连通地连接。
[0034]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4中,其特征在于,
[0035]由第3联络通路使前述第2节流孔与前述第3液室直接连接。
[0036]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I?5的任一项中,其特征在于,
[0037]前述第I液室和前述第2液室之间由第I弹性壁划分,
[0038]前述第2液室和前述第3液室之间由第2弹性壁划分,
[0039]前述第3液室和前述第4液室之间由第3弹性壁划分,
[0040]前述第4液室和前述第I液室之间由第4弹性壁划分,
[0041]前述第2弹性壁以及前述第4弹性壁大致沿相对于主要的振动的输入方向(Z)以及内筒的轴方向(X)的正交方向(Y)配置,
[0042]前述第I弹性壁以及前述第3弹性壁被配置成与前述正交方向(Y)倾斜地交叉。
[0043]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I?6的任一项中,其特征在于,
[0044]具备:包括前述第I至第4液室的η对(η是2以上的整数)的液室;和将这些成对的液室之间连接的η个节流孔,至少产生η+1个以上的共振。
[0045]发明效果
[0046]根据技术方案I记载的发明,产生由基于第I节流孔的第I共振和基于第2节流孔的第2共振构成的2个共振,且将第I节流孔或第2节流孔的任意一方,例如第2节流孔向不处于该节流孔所连接的一对液室(第2液室以及第4液室)之间的任意的液室连通地连接,例如第I液室,产生与第I共振以及第2共振不同的第3共振。
[0047]此时,第I共振在将相互反向地进行体积变动的第I液室和第3液室连结的第I节流孔中产生。第2共振主要在将第I液室和第2液室一体化了的扩大液室和第4液室连结的第2节流孔产生。此时,扩大液室和第4液室相互反向地进行体积变动。第3共振在变形时产生体积变形差的第I液室和第2液室的连通部产生。
[0048]为此,因为能够产生比节流孔的数量多的共振,将共振区域宽频化,且能够减少液室数量以及节流孔数量,所以,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以及构造的简单化。
[0049]另外,因为通过将第2节流孔的第2液室附近部向第I液室侧连通地连接,成为第I液室和第2液室一体化那样的扩大液室,所以,共振效率提高,第2共振能够成为强的共振。
[0050]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因为通过联络通路使第2节流孔的第2液室附近部与第I节流孔的第I液室附近部连接,所以,能够利用第I节流孔,使第2节流孔向第I液室连通地连接。
[0051]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因为通过联络通路使第2节流孔的第2液室附近部与第I液室直接连接,所以,能够轻易地使第2节流孔向第I液室连接。
[0052]根据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因为使第I节流孔或第2节流孔的任意一方,例如第2节流孔向处于该节流孔所连接的一对液室(第2液室以及第4液室)之间的第3液室连通地连接,所以,使第2节流孔的中间部向第3液室短路地连接,第2节流孔在该短路部被分割,第2节流孔中,在将相互反向地进行体积变动的第2液室和第3液室连结的部分进行第2共振,在将相互具有体积变形差的第3液室和第4液室连结的部分进行第3共振。
[0053]为此,作为整体,产生加上了基于第I节流孔的第I共振的3个共振,产生比节流孔的数量多的共振,能够将共振区域宽频化,且能够使液室数量以及节流孔数量少,因此,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以及构造的简单化。
[0054]再加上,因为第2共振和第3共振通过将第2节流孔分割的部分产生,所以,虽然共振的强度比在第2节流孔的全长产生的情况下的共振弱,但是,这部分使得能够实现像显示更平缓的动态特性那样被改善了的宽频化。
[0055]根据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因为由第3联络通路使第2节流孔的第3液室附近部与第3液室直接连接,所以,第3联络通路的形成变得容易,能够轻易地使第2节流孔的中间部向第3液室短路地连接。
[0056]根据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因为大致沿相对于主要的振动的输入方向(Z)以及内筒的轴方向(X)的正交方向(Y)配置第2弹性壁以及第4弹性壁,将第I弹性壁以及第3弹性壁配置成与轴倾斜地交叉,所以,使第I液室以及第2液室和第3液室以及第4液室进行相互反向的体积变动,且在相互同向地进行体积变动的第I液室和第2液室或第3液室和第4液室之间,也能够使体积变动的容易度变化。
[0057]根据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因为具备η对液室和将这些成对的液室之间连接的η个节流孔,且包括由第I联络通路或第2联络通路使第2节流孔与第I节流孔或第I液室连结的结构,或者由第3联络通路使第2节流孔的中间部向第3液室短路的结构,
[0058]所以,能够至少产生η+1个以上的共振。
【附图说明】
[0059]图1是有关本发明的圆筒型液封衬套的正视图。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