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动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783434阅读:来源:国知局
三个方向以上分支并 呈放射状延伸的交叉棒状(例如在小齿轮P为四个的情况下呈十字状),并在其各末端部分 别支承小齿轮P。
[0051] 并且,也可以如图示例那样使小齿轮P直接与小齿轮轴PS嵌合,或者也可以使轴 承衬套等轴承构件(未图示)介入。并且小齿轮轴PS可以如图示例那样为全长范围内直 径相同的轴状,或者也可以为带阶梯的轴状。
[0052] 所述差速器壳体DC经左右的轴承2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变速箱1。并且在形成于 变速箱1上且嵌合插入有各输出轴A的贯通孔la的内周与各输出轴A的外周之间,介入安 装有对此间进行密封的环状密封部件3。并且在变速箱1的底部面向其内部空间地设置有 贮存规定量的润滑油的油盘(未图示),该润滑油通过差速器壳体DC以外的旋转部材的旋 转而向差动装置D的周边飞散,由此,能够润滑存在于差速器壳体DC的内外的机械联动部 分。
[0053] 在输入部件I的外周部设置有作为终减速被动齿轮的输入齿部Ig,该输入齿部Ig 与被发动机的动力旋转驱动的驱动齿轮(未图示)啮合。此外,该输入齿部Ig在本实施方 式中在输入部件I的外周面直接形成在整个横向宽度范围(即整个轴向宽度),但也可以使 该输入齿部Ig形成为比输入部件I宽度小,或者可以与输入部件I分体地形成并在后来固 定于输入部件I的外周部。
[0054] 并且小齿轮P和侧面齿轮S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锥齿轮,而且包含这些齿轮的 齿部的整体通过各种锻造等塑性加工而形成。因此,不受对这些小齿轮P和侧面齿轮S的 齿部进行切削加工时的机械加工上的限制,能够以任意齿数比高精度地形成齿部。此外,可 以采用其他齿轮代替所述锥齿轮,例如可以使侧面齿轮S为平面齿轮并且使小齿轮P为正 齿轮或斜齿轮。
[0055] 并且所述一对侧面齿轮S具有:圆筒状的轴部Sj,其分别与一对输出轴A的内端 部花键配合而连接;圆环状的齿部Sg,其位于从该轴部Sj向输入部件I的半径方向外侧远 尚的位置并且与小齿轮P嗤合;以及中间壁部Sw,其形成为与输出轴A的轴线L垂直的扁 平的环板状并且一体地连接轴部Sj和齿部Sg之间。
[0056] 该中间壁部Sw形成为:其半径方向的宽度tl比小齿轮P的最大直径dl大,并且中 间壁部Sw在输出轴A轴向上的最大壁厚t2比小齿轮轴PS的有效直径d2小(参照图1)。 由此,如后所述,能够使侧面齿轮S充分大径化以能够将侧面齿轮S的齿数Z1设定为充分 大于小齿轮P的齿数Z2,并且能够使侧面齿轮S在输出轴A的轴向上充分薄壁化。
[0057] 并且所述一对罩部C、C'中的一方C与输入部件I分体地形成且通过螺栓b以能 够装卸的方式与输入部件I结合,但也可以使用除了螺纹方式以外的各种结合手段,例如 焊接手段和铆接手段作为该结合手段。并且另一个罩部C'与输入部件I 一体地形成。此 外,也可以使所述另一个罩部C'与所述一个罩部C相同地与输入部件I分体地形成,并通 过螺栓b或以外的结合手段与输入部件I结合。
[0058] 并且各个罩部C、C'具有:圆筒状的轴套部Cb,其呈同心状地包围侧面齿轮S的轴 部Sj且将其嵌合支承为旋转自如;以及板状的侧壁部Cs,其一体地连接设置于轴套部Cb 的轴向内端,且使外侧面为与输入部件I的旋转轴线L垂直的平坦面,该罩部C、C'的侧壁 部Cs配置为在输出轴A的轴向上收纳于输入部件1(即输入齿部Ig)的范围内。由此,抑 制了罩部C、C'的侧壁部Cs比输入部件I的端面更向旋转轴线外侧突出,因此有利于实现 差动装置D在输出轴轴向上的窄幅化。
[0059] 并且,侧面齿轮S的中间壁部Sw和齿部Sg中的至少一方的背面经由垫圈W以旋 转自如的方式由该罩部C、C'的侧壁部Cs的内侧面支承。此外,也可以省略这样的垫圈W, 由所述侧壁部Cs的内侧面直接对侧面齿轮S的中间壁部Sw和齿部Sg中的至少一方的背 面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进行支承。并且,侧面齿轮S的轴部Sj也可以经由轴承支承于罩部c、 C'的轴套部Cb。
[0060] 此外,输入部件I在其内周面Ii接近侧面齿轮S的外周部的状态下在整周包围侧 面齿轮S。而且,如图2所示,输入部件I的内周面Π 中、尤其位于小齿轮P的周边的规定 内周部分Iia以比其他内周部分更远离输入部件I的旋转轴线L的方式形成为凹状,从而 构成油贮存部。因此,在该油贮存部中,由于能够通过由输入部件I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而 有效地聚集、贮存润滑油,并能够高效地将聚集于此的大量的润滑油供给到小齿轮P及其 周边部,因此,即使在小齿轮P高速旋转那样的严酷的运转状况等时,也能够向小齿轮P的 滑动部和小齿轮P与侧面齿轮S的啮合部供给充足的润滑油,从而有效地防止所述滑动部 或啮合部的烧伤。
[0061] 尤其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的差动装置D中,由于能够如上所述地使侧面齿轮S (进 而,差速器壳体DC)充分大径化,因此能够通过大离心力高效地将大量的润滑油聚集于输 入部件I的规定内周部分Iia(油贮存部),因此,随着侧面齿轮S的大径化,即使小齿轮P 高速旋转,也能够显著地达到其烧伤防止效果。
[006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输入部件I的旋转轴线L垂直的横截面中,作为所述油贮存 部的规定内周部分Iia形成为曲率比其他内周部分大的圆弧状。而且,在本实施方式(图 2)中,该规定内周部分Iia在所述横截面中形成为中心0'比输入部件I的旋转轴线L向小 齿轮P侧偏置的直径较小的第一圆弧,并且所述其他内周部分在所述横截面中形成为中心 〇位于输入部件I的旋转轴线L上的、直径比所述第一圆弧大的第二圆弧。由此,即使在该 规定内周部分Iia(油贮存部)被设定于在周向上较狭窄的区域的情况下,由于能够使该规 定内周部分Iia在远离输入部件I的旋转轴线L的一侧形成得足够深,因此,也能够在此保 持足够的润滑油。而且,对于该规定内周部分Iia,即使通过车床等通用设备也能够容易地 在输入部件I的内周面Π 上加工该部分,从而实现了成本节约。
[0063] 并且在图3中示出输入部件I的内周方式的变形例。即,在图3的(A)中,在与输 入部件I的旋转轴线L垂直的横截面中,输入部件I的内周面Ii以接合中心0"比旋转轴 线L向小齿轮P侧偏置的相同直径的多个(图示例中为两个)圆弧的方式而形成,将该各 圆弧的周向中央部分作为所述规定内周部分Iia。根据该输入部件I的内周方式,不仅通过 车床等通用设备就能够容易地在输入部件I的内周面Π 上加工出规定内周部分Iia(油贮 存部),而且由于所述多个圆弧为相同直径,因此还能够共用用于形成圆弧面的钻头等加工 工具,从而实现进一步的成本节约。
[0064] 并且在图3的⑶中,在与输入部件I的旋转轴线L垂直的横截面中,输入部件I 的内周面Π 形成为长轴与小齿轮轴PS的轴线一致的椭圆形状,将该椭圆的长轴侧的端部 作为所述规定内周部分Iia。
[0065] 此外,对于输入部件I的内周方式,除了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之外,还考虑 有各种变形例,例如在所述横截面中可以形成为接合一对半圆弧和一对短直线而形成的长 圆形状(未图示),在该种情况下,将半圆弧的周向中央部分作为所述规定内周部分Iia。并 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所述规定内周部分Iia与其他内周部分之间平滑地连续,但也可以 在此间形成阶梯。
[0066] 下面对作为小齿轮支承部的小齿轮轴PS向输入部件I上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对 于该小齿轮轴PS,其两端部分别经安装体T连结支承于输入部件I,在该安装体T上形成有 能够在整周嵌合、保持小齿轮轴PS的端部的保持孔Th(参照图1)。并且在输入部件I的内 周面Π 上凹设有横截面为3字状的安装槽Ia,该安装槽la在该输入部件I上的靠一个罩 部C侧的侧面具有开口部且在输出轴A轴向上延伸,在该安装槽la内自其所述开口部插入 有长方体状的所述安装体T。对于该安装体T,在其插入于输入部件I的安装槽la内的状 态下,通过用螺栓b将所述一个罩部C紧固于输入部件I而被固定于输入部件I。
[0067] 根据如上所述的小齿轮轴PS向输入部件I的安装结构,由于通过对小齿轮轴PS 的端部在整周进行嵌合保持的块状的安装体T,能够容易且牢固地将小齿轮轴PS连结固定 于输入部件I的安装槽Ia,因此无需在输入部件I上特别形成用于小齿轮轴PS支承的贯通 孔,并且不会降低组装作业性,能够使小齿轮轴PS高强度地连结支承于输入部件I。而且在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覆盖侧面齿轮S的外侧的罩部C兼作防止安装体T脱落的止脱固定 单元而实现了结构简单化。
[0068] 这样,在小齿轮轴PS的两端部通过安装体T而连结支承于输入部件I的状态下, 在被该小齿轮轴PS旋转自如地支承的小齿轮P的外端面(即输入部件I的半径方向外侧 的端面)和输入部件I的内周面Ii(即所述规定内周部分Iia)之间形成有半径方向的间 隙10。因此,润滑油容易存积于该间隙10中,因此对防止面对该间隙10的小齿轮P的端部 和其周边部的烧伤是有效的。
[0069] 此外,所述一个罩部C的侧壁部Cs具有覆盖侧面齿轮S的背面的油保持部7,该油 保持部7在从输出轴A的轴向外侧观察的侧视观察时(即在图2中观察)位于包含与小齿 轮P重叠的区域的第一规定区域,此外,在所述侧视观察时,在不与小齿轮P重叠的第二规 定区域内,所述一个罩部C的侧壁部Cs为兼有掏空部8和连结臂部9的结构,所述掏空部 8使侧面齿轮S的背面露出到差速器壳体DC外,所述连结臂部9在输入部件I的周向上离 开所述油保持部7并且在输入部件I的半径方向上延伸,且连结轴套部Cb和输入部件I之 间。换言之,关于罩部C的基本上为圆板状的侧壁部Cs,通过在其上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 成多个形成为缺口状的所述掏空部8,该侧壁部Cs成为在周向上夹着该掏空部8、在其一侧 形成有油保持部7而在其另一侧形成有连结臂部9的结构方式。
[0070]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掏空部8形成为侧壁部Cs的外周端侧开放并且侧视观 察时大致沿着与小齿轮轴PS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缺口状,由此,与掏空部8相邻的油保持部 7在周向上尽可能形成得长,从而提高了接下来进行说明的油保持部7的油保持效果。
[0071] 对于这样的罩部C的侧壁部Cs的结构方式,尤其通过所述油保持部7,能够容易 地将因输入部件I的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而想要向径向外侧移动的润滑油保持在小齿轮P 及其周边部处。因此,与如前所述的输入部件I的规定内周部分Iia(油贮存部)的利用离 心力的油集中贮存效果相辅相成地,能够更高效地将润滑油供给到小齿轮P及其周边部, 因此,即使在如小齿轮P高速旋转那样的严酷的运转状況等时,也能够更高效地向小齿轮P 的滑动部和小齿轮P与侧面齿轮S的啮合部供给润滑油,能够更有效地防止该滑动部或啮 合部的烧伤。
[0072] 此外,通过罩部C具有所述掏空部8,能够使润滑油通过该掏空部8而在差速器壳 体DC的内外流通,因此,润滑油被适度地交换和冷却,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油劣化。并且,除 了不需要在差速器壳体DC内封入大量的润滑油,罩部C自身还与掏空部8的形成相应地变 轻,因此相应地实现了差动装置D的轻量化。
[0073] 此外,所述掏空部8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侧壁部Cs的外周端侧开放的缺口状, 但也可以形成为其外周端侧不开放的贯通孔状。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在一个罩部C的 侧壁部Cs形成了掏空部8而另一罩部C'的侧壁部Cs形成为不具有掏空部(因此覆盖侧 面齿轮S的中间壁部Sw和齿部Sg的背面整面)的圆板状,但也可以形成为在所述另一罩 部C'的侧壁部Cs上也形成掏空部8,在该种情况下,油保持部7和连结臂部9与输入部件 I 一体地形成。
[0074] 而且,与连结臂部9相同地,本实施方式的油保持部7跨罩部C的轴套部Cb和输 入部件I之间延伸并连结其间。而且,罩部C在油保持部7处与输入部件I连结,从而在输 入部件I旋转时由于离心力而想要向径向外侧移动的润滑油更容易滞留于由油保持部7和 输入部件I覆盖的空间中,容易将润滑油保持于小齿轮P及其周边部处。
[0075] 此外,将油保持部7和连结臂部9分别与输入部件I连结的结构作为罩部C与输 入部件I的连结结构而与前述内容相同。即,对于油保持部7和连结臂部9,可以使这两者 与输入部件I 一体地形成,并且在分体形成的情况下,通过螺栓b等螺纹手段或者其他的各 种结合手段(例如焊接手段、铆接手段等)与输入部件I结合。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