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的差速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44353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的差速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差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的差速器总成。
【背景技术】
[0002]汽车转弯时,内侧车轮和外侧车轮的转弯半径不同,外侧车轮的转弯半径要大于内侧车轮的转弯半径,这就要求在转弯时外侧车轮的转速要高于内侧车轮的转速,差速器的作用就是为了满足汽车转弯时两侧车轮转速的不同而设置。
[0003]现有的差速器的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差速器左壳体I ’,差速器右壳体2’,被动锥齿轮3’等,差速器右壳体2’与被动锥齿轮3’螺栓连接,且差速器右壳体2’与差速器左壳体I’螺栓连接,以保证各齿轮之间的正确啮合。
[0004]然而,上述的连接结构中,随着发动机马力的日愈增大,被动锥齿轮3’所承受的扭矩也随之增大,为了加强被动锥齿轮3’自身的强度,可以通过加大被动锥齿轮3’的尺寸提高其自身的强度,但是,被动锥齿轮3’的尺寸不能无限制的增加,其结构尺寸后离地间隙等参数的限制,同时,增大后的被动锥齿轮’3增加了重量,且容易超出其端面跳动公差的合格范围,降低传动系统的平稳性,增加振动或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的差速器总成,可提高被动锥齿轮的强度,降低传动噪声,同时保证其合理的离地间隙。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汽车的差速器总成,包括差速器第一壳体,和螺接于所述差速器第一壳体的差速器第二壳体,所述差速器第二壳体靠近所述差速器第一壳体的一侧设有锥齿结构,与所述差速器总成中的主动锥齿轮相啮合的被动锥齿轮形成于所述锥齿结构。优选地,所述差速器第二壳体远离所述锥齿结构的一端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锥齿结构之间通过圆锥台相接,所述圆锥台的大端连接于所述锥齿结构,所述圆锥台的小端连接于所述连接轴。
[0008]优选地,所述差速器第二壳体还有润滑孔,润滑油经过所述润滑孔并润滑于所述差速器总成的各齿轮副。
[0009]优选地,所述锥齿结构还设有金属致密层。
[0010]优选地,所述金属致密层为通过渗碳加淬火的方法形成的金属致密层。
[0011 ] 优选地,锥齿结构还设有自润滑层。
[0012]优选地,所述自润滑层为由固体润滑剂形成的自润滑层。
[0013]优选地,所述固体润滑剂为包含二硫化钼、石墨和聚四氟乙烯的混合物。
[0014]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的差速器总成,包括差速器第一壳体,和螺接于所述差速器第一壳体的差速器第二壳体,所述差速器第二壳体靠近所述差速器第一壳体的一侧设有锥齿结构,与所述差速器总成中的主动锥齿轮相啮合的被动锥齿轮形成于所述锥齿结构。采用此技术方案,通过对差速器第二壳体结构的优化,使得与其为一体式结构的被动锥齿轮的强度得到加强,且无需过度增大被动锥齿轮的结构尺寸,满足了离地间隙等参数的要求,同时,上述结构的差速器第二壳体减小了端面跳动,从而减少了振动,降低了噪音。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现有技术的差速器总成的轴测图1 ;
[0017]图2为现有技术的差速器总成的轴测图1I ;
[0018]图3为现有技术的差速器总成的爆炸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差速器总成的一个实施例的轴测图1 ;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差速器第二壳体的一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图1-3中:1’ -差速器左壳体;2’ -差速器右壳体;3’ -被动锥齿轮。
[0023]图4-5中:10_差速器第一壳体;20_差速器第二壳体;21_锥齿结构;22_连接轴;23-圆锥台;24_润滑孔;30_主动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5]结合图4-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的差速器总成,包括差速器第一壳体10,和螺接于差速器第一壳体10的差速器第二壳体20,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差速器第二壳体20靠近差速器第一壳体10的一侧设有锥齿结构21,与差速器总成中的主动锥齿轮30相啮合的被动锥齿轮形成于锥齿结构21。采用此技术方案,通过对差速器第二壳体20结构的优化,使得与其为一体式结构的被动锥齿轮的强度得到加强,且无需过度增大被动锥齿轮的结构尺寸,满足了离地间隙等参数的要求,同时,上述结构的差速器第二壳体20减小了端面跳动,从而减少了振动,降低了噪音。
[0026]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差速器第二壳体20远离锥齿结构21的一端设有连接轴22,连接轴22与锥齿结构21之间通过圆锥台23相接,圆锥台23的大端连接于锥齿结构21,圆锥台23的小端连接于连接轴22。上述的结构中,圆锥台23的设置可降低应力集中现象,改善了连接轴23在齿轮副的径向力的作用下发生折断或变形的缺陷。
[0027]且更优地,差速器第二壳体20还有润滑孔24,当差速器第二壳体20旋转时,其靠近油底壳的部位进入储油腔内,储油腔内的润滑油流入润滑孔24且随着差速器第二壳体20的旋转被飞溅到差速器总成的各齿轮副,由于各齿轮副在啮合过程中不断摩擦并产生热量,甚至严重时发生胶合现象,因此润滑孔24的设置可将润滑油带入各齿轮副,不仅可以减小摩擦,还可通过润滑油的循环带走部分热量,改善齿轮恶劣的工况,同时润滑孔24的设置还减少了材料,减轻了重量,有利于车体的轻量化。
[0028]且进一步地,虽然差速器第二壳体20上设置了润滑孔24,但考虑到上述方案中,随差速器第二壳体20飞溅的润滑油的落点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会造成局部润滑油充盈,而其他部位润滑油不足,甚至根本无润滑油的现象,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还优选在锥齿结构21上还设有自润滑层,以进一步加强润滑效果,自润滑层优选由固体润滑剂形成的自润滑层,固体润滑剂为包含二硫化钼、石墨和聚四氟乙烯的混合物,此方案与设置润滑孔24的方案相结合,使得差速器总成中各齿轮副的润滑效果更佳。
[002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差速器总成,为了减小齿面磨损,还优选在锥齿结构21上还设有金属致密层,金属致密层通过渗碳加淬火的方法形成,此热处理工艺使齿轮的表面层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齿轮的中心部分仍然保持着低碳钢的韧性和塑性,力学性能优良。
[003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且,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之后,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汽车的差速器总成,包括差速器第一壳体,和螺接于所述差速器第一壳体的差速器第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第二壳体靠近所述差速器第一壳体的一侧设有锥齿结构,与所述差速器总成中的主动锥齿轮相啮合的被动锥齿轮形成于所述锥齿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第二壳体远离所述锥齿结构的一端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锥齿结构之间通过圆锥台相接,所述圆锥台的大端连接于所述锥齿结构,所述圆锥台的小端连接于所述连接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第二壳体还有润滑孔,润滑油经过所述润滑孔并润滑于所述差速器总成的各齿轮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齿结构还设有金属致密层O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致密层为通过渗碳加淬火的方法形成的金属致密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锥齿结构还设有自润滑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润滑层为由固体润滑剂形成的自润滑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润滑剂为包含二硫化钼、石墨和聚四氟乙烯的混合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的差速器总成,包括差速器第一壳体,和螺接于所述差速器第一壳体的差速器第二壳体,所述差速器第二壳体靠近所述差速器第一壳体的一侧设有锥齿结构,与所述差速器总成中的主动锥齿轮相啮合的被动锥齿轮形成于所述锥齿结构。采用此技术方案,通过对差速器第二壳体结构的优化,使得与其为一体式结构的被动锥齿轮的强度得到加强,且无需过度增大被动锥齿轮的结构尺寸,满足了离地间隙等参数的要求,同时,上述结构的差速器第二壳体减小了端面跳动量,从而减少了振动,降低了噪音。
【IPC分类】F16H48-42, F16H48-38, F16H55-06, F16H57-04, F16H48-40
【公开号】CN204553755
【申请号】CN201520247571
【发明人】李露, 王登平, 陈传增, 柯何俊, 李林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