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浴式燃气加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6118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臭装置结构,确切地说是一种自浴式燃气加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燃气输送和使用过程中,为了提高燃气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往往需要在燃气中混合添加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以此作为燃气发生泄漏时的判断依据,为了满足这一需要,当前往往将燃气的输送管道通过导气支管与加臭剂存储设备进行连接,当前所使用的加臭存储设备往往分为两种,一种是纯机械式调控,虽然结构简单,并可克服表面电路系统与燃气接触而引发火灾的弊端,但加臭作业的调控自动化程度和控制精度均相对较差,使用灵活性不足,另一种是基于电磁控制阀、流量、压力传感器类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调控,虽然控制精度高,控制灵活方便,但以及造成燃气泄漏时与电路接触引发火灾事故,安全性相对较低,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加臭装置结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浴式燃气加臭装置,该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调节灵活性高,运行自动化程度高,一方面可根据燃气输送的压力及流量自动调整加臭剂的添加量,提高加臭作业的便捷性、可靠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在加臭作业的过程,有效的避免了电气设备使用,从而极大的克服了燃气与电源接触而引发火灾发生的弊端,提高了加臭作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自浴式燃气加臭装置,包括承载底座、加臭剂储存罐、混料管及添加阀,加臭剂储存罐至少一个,通过滑轨安装在承载底座上表面,并与承载底座滑动连接,加臭剂储存罐为密闭腔体结构,其前端设导流口,导流口与加臭剂储存罐同轴分布,导流口与添加阀末端相互连通,混料管包括主导流管和混气支管,混气支管与主导流管相互连通并垂直分布,混气支管另与添加阀相互连通,且混气支管与添加阀相互同轴分布,添加阀包括承载管、调节活塞、导向杆、调压弹簧及导气支管,承载管为空心管状结构,其两端均设防护套,防护套与承载管同轴分布,并与承载管两端外表面间通过螺纹相互连接,防护套端面上设至少一个导流孔,导流孔与承载管相互连通,调节活塞共两个,嵌于承载管内并以承载管中线对称分布,调节活塞侧表面设至少一条弹性密封条,并通过弹性密封条与承载管侧表面滑动连接,调节活塞上设调节孔,调节孔与调节活塞同轴分布,导向杆位于两调节活塞之间并通过调节孔与调节活塞相互滑动连接,导向杆两端端面均通过定位螺栓与调节活塞前端面相抵,调压弹簧包覆在导向杆外侧,且调节弹簧两端分别与两调节活塞后表面相抵,承载管侧壁上设至少两个导气孔,其中至少一个导气孔与承载管末端端面间距为承载管长度的1/20—1/10,至少一个导气孔位于承载管中线位置处,且各导气孔轴线均与承载管轴线垂直分布,位于承载管中线位置的导气孔与位于承载管末端位置的导气孔间通过导气支管相互连通,导气支管与承载管外表面间通过定位扣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混料管的主导流管和混气支管间通过控制阀相互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调节活塞前端面为平面结构、锥形面结构、凸圆弧结构及凹圆弧机构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管内表面设定位挡块,所述的定位挡块分别位于各调节活塞前端面位置处,并环绕承载管轴线呈环状结构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防护套为横截面呈“工”字型结构,其两端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上均设连接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气支管上设单向阀。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调节灵活性高,运行自动化程度高,一方面可根据燃气输送的压力及流量自动调整加臭剂的添加量,提高加臭作业的便捷性、可靠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在加臭作业的过程,有效的避免了电气设备使用,从而极大的克服了燃气与电源接触而引发火灾发生的弊端,提高了加臭作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 所述的一种自浴式燃气加臭装置,包括承载底座1、加臭剂储存罐2、混料管3及添加阀4,加臭剂储存罐2至少一个,通过滑轨14安装在承载底座1上表面,并与承载底座1滑动连接,加臭剂储存罐2为密闭腔体结构,其前端设导流口5,导流口5与加臭剂储存罐1同轴分布,导流口5与添加阀4末端相互连通,混料管3包括主导流管31和混气支管32,混气支管32与主导流管31相互连通并垂直分布,混气支管32另与添加阀4相互连通,且混气支管32与添加阀4相互同轴分布,添加阀4包括承载管41、调节活塞42、导向杆43、调压弹簧44及导气支管45,承载管41为空心管状结构,其两端均设防护套46,防护套46与承载管41同轴分布,并与承载管41两端外表面间通过螺纹相互连接,防护套46端面上设至少一个导流孔47,导流孔47与承载管41相互连通,调节活塞42共两个,嵌于承载管41内并以承载管41中线对称分布,调节活塞42侧表面设至少一条弹性密封条6,并通过弹性密封条6与承载管41侧表面滑动连接,调节活塞42上设调节孔7,调节孔7与调节活塞42同轴分布,导向杆43位于两调节活塞42之间并通过调节孔7与调节活塞42相互滑动连接,导向杆43两端端面均通过定位螺栓8与调节活塞42前端面相抵,调压弹簧44包覆在导向杆43外侧,且调节弹簧44两端分别与两调节活塞42后表面相抵,承载管41侧壁上设至少两个导气孔9,其中至少一个导气孔9与承载管41末端端面间距为承载管41长度的1/20—1/10,至少一个导气孔9位于承载管41中线位置处,且各导气孔9轴线均与承载管41轴线垂直分布,位于承载管41中线位置的导气孔9与位于承载管41末端位置的导气孔9间通过导气支管45相互连通,导气支管45与承载管41外表面间通过定位扣10相互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混料管3的主导流管31和混气支管32间通过控制阀11相互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调节活塞42前端面为平面结构、锥形面结构、凸圆弧结构及凹圆弧机构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承载管41内表面设定位挡块12,所述的定位挡块12分别位于各调节活塞42前端面位置处,并环绕承载管41轴线呈环状结构分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防护套46为横截面呈“工”字型结构,其两端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上均设连接螺纹。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导气支管45上设单向阀13。

本新型在具体实施时,首先将加臭剂储存罐通过承载底座进行定位,然后将加臭剂储存罐通过添加阀与混料管连通,最后又混料管与燃气输送管路连通即可完成设备组装。

本新型在进行加臭时,首先有燃气输送管路中的燃气通过混料管与添加阀相互连通,并使得燃气在自身压力作用下,驱动添加阀的前端的调节活塞向后运动,并在前端调节阀后移并是位于添加阀承载管中间位置的导气孔与添加阀外部的燃气连通后,臭剂储存罐内的加臭剂在自身压力作用下混合到燃气中,从而实现加臭作业,当燃气在自身压力小于臭剂储存罐内加臭剂压力时,从而驱动添加阀后侧的调节活塞向前运动,并最终使位于添加阀承载管中间位置的导气孔位于两个调节活塞之间,关闭加臭剂与燃气连通,从而停止对燃气加臭作业。

其中燃气和加臭剂在驱动调节活塞运行时,通过两个调节活塞间的调压弹簧调整两个调节活塞间的弹性承载能力,从而达到调整添加阀工作时,燃气和加臭剂驱动调节活塞运行时的驱动压力的目的。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调节灵活性高,运行自动化程度高,一方面可根据燃气输送的压力及流量自动调整加臭剂的添加量,提高加臭作业的便捷性、可靠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在加臭作业的过程,有效的避免了电气设备使用,从而极大的克服了燃气与电源接触而引发火灾发生的弊端,提高了加臭作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