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2-吡咯烷酮输送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2511发布日期:2019-01-13 17:11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2-吡咯烷酮输送管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2-吡咯烷酮输送管道。



背景技术:

2-吡咯烷酮熔点只有24.6℃,在低温下容易结晶,在管道转运和储罐存储过程中,一旦温度较低就会在管道和储罐内形成结晶,导致管道堵塞。另一方面,精馏塔顶部排气口排出的气体含有大量余热,这部分气体的余热通常经过冷凝器或热交换器交换后,释放到环境中,浪费了不少的能源。目前,对输送管道进行保温的方法大多是在管道外包裹保温材料或者在管道外缠绕/布设电加热装置,包裹保温材料效果并不理想而布设电加热装置则是增加了能源消耗且维护工作繁重,也有直接利用精馏塔排气口排放气体的余热进行伴热保温的,但是因为其温度不稳定或者温度较低,其伴热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2-吡咯烷酮输送管道,能在2-吡咯烷酮成品液输送过程中提供持续伴热保温,同时降低能耗节约能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2-吡咯烷酮输送管道,包括输送管和设置在输送管中的伴热管,所述伴热管前后两端分别穿过输送管前后两端的外壁,所述输送管道还包括与伴热管连接的换热装置和为换热装置供热的余热分离装置;

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连接换热器冷媒出口的热水管、连接换热器冷媒入口的冷水管,所述热水管的另一端连通到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到伴热管的后端、所述冷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到伴热管的前端;

所述余热分离装置包括连接精馏塔塔顶排气口的加压气泵、连接加压气泵的涡流管冷凝器,所述涡流管冷凝器的热端连接到换热器的热媒入口,其冷端连接到循环池,所述换热器的热媒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到循环池。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涡流管冷凝器为二级涡流管冷凝器。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管外包覆有隔热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精馏/蒸馏作业过程中生成的蒸汽所具有的余热,通过二级涡流管冷凝器对蒸汽冷凝、分离出高温热媒,通过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后,通过管道对2-吡咯烷酮成品液输送过程进行伴热、保温,能够防止因为2-吡咯烷酮结晶造成的管道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精馏塔;2、循环池;3、输送管;4、成品罐;5、换热器;21、喷淋泵;22、涡流管冷凝器;23、加压气泵;31、保温层;32、伴热管;51、热水管;52、冷水管;53、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2-吡咯烷酮输送管道,包括输送管3和设置在输送管3中的伴热管32,所述伴热管32前后两端分别穿过输送管3前后两端的外壁,所述输送管道还包括与伴热管32连接的换热装置和为换热装置供热的余热分离装置;

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5、连接换热器5冷媒出口的热水管51、连接换热器5冷媒入口的冷水管52,所述热水管51的另一端连通到循环泵53,所述循环泵53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到伴热管32的后端、所述冷水管52的另一端连接到伴热管32的前端;

所述余热分离装置包括连接精馏塔1塔顶排气口的加压气泵23、连接加压气泵23的涡流管冷凝器22,所述涡流管冷凝器22的热端连接到换热器5的热媒入口,其冷端连接到循环池2,所述换热器5的热媒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到循环池2。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涡流管冷凝器22为二级涡流管冷凝器。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管3外包覆有隔热保温层31。

使用本实用新型装置时,输送管3一端连接到精馏塔1的成品液出口上、另一端连接到成品罐4,精馏塔1顶部排气口连接到加压气泵23,加压气泵23将高温蒸汽加压输送到涡流管冷凝器22进行冷热分离,分离出的热蒸汽进入换热器5中与冷媒热交换,冷端通过管道连接到循环池,换热器5换热后的冷媒升温后,通过循环泵53进入伴热管32中,对输送管3中的2-吡咯烷酮成品液进行伴热,循环池2中的冷凝液经过喷淋泵21泵入精馏塔1中。

在此过程中,由于涡流管冷凝器22的分离作用,使得经过换热器5换热的冷媒可以具备比精馏塔1排气口蒸汽温度更高的温度,能更好更稳定的对输送管3中的2-吡咯烷酮成品液进行伴热。

综上所述,通过本实施例的描述,可以使本技术领域人员更好的实施本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