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稀、稠油双管道电磁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98147发布日期:2021-01-12 07:29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稀、稠油双管道电磁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工程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稀、稠油双管道电磁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是深埋在地下的流体矿物。最初人们把自然界产生的油状液体矿物称石油,把可燃气体称天然气,把固态可燃油质矿物称沥青。随着对这些矿物研究的深入,认识到它们在组成上均属烃类化合物,在成因上互有联系,因此把它们统称为石油。每到秋冬季节,温度降低,稠油、超稠油流动性差,会在输油管道内发生凝结,不利于开采。

目前采油工冬季普遍使用汽油喷灯对井口进行明火烘烤加热,这样做危险性极大,属于石油行业明令禁止的严重违章行为。其危害性有:一是明火烘烤井口,会引发火灾,甚至爆炸,严重威胁员工生命安全;二是如果员工喷灯操作不当,会发生烧伤、物体打击等事故;三是班站存储大量石油原油,有很大的火灾隐患。此外,还有采用管道绕线圈或单绕组线圈软开启的加热方式,但管道绕线圈加热方式存在着下述弊端:不能实现现场即安、即拆功能;不能多处灵活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稀、稠油双管道电磁加热装置,其能够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解决方案,具有适用性广,热效率高,安全系数高,方便灵活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稀、稠油双管道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电磁加热主体和高频电源,电磁加热主体包括加热上盖和加热下盖,加热上盖和加热下盖铰链连接形成稀油管通道和稠油管通道,加热上盖设置有温控组件和第一高频线圈,加热下盖设置有第二高频线圈,第一高频线圈和第二高频线圈连接形成加热线圈,加热线圈与高频电源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温控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和控制开关,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控制器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对加热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反馈到温度控制器,控制开关与上述加热线圈电性连接,温度控制器具有可以调节稀、稠油两管道内输油管加热温度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加热上盖设置有电源接口,电源接口包括第一电源接口和第二电源接口,第一电源接口与第二电源接口均与上述第一高频线圈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稀油管通道包括第一稀油槽和第二稀油槽,第一稀油槽设置于上述加热上盖,第二稀油槽设置于上述加热下盖,第一稀油槽和第二稀油槽表面均设置有隔热膜,隔热膜可以隔绝加热时产生的热量,防止对高频线圈产生破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稠油管通道包括第一稠油槽和第二稠油槽,第一稠油槽设置于上述加热上盖,第二稠油槽设置于上述加热下盖,第一稠油槽和第二稠油槽表面均设置有隔热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高频线圈的两端均连接设置有第一接口,上述第二高频线圈的两端均连接设置有第二接口,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配合连接,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均采用可导金属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加热线圈环绕设置于上述稀油管通道和稠油管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加热上盖和加热下盖均设置有把手,加热上盖还设置有移动扶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高频线圈和第二高频线圈均为agrp硅橡胶玻璃纤维硅树脂线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高频电源是不低于5000hz的高频电源。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适用性广。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包括电磁加热主体和高频电源,电磁加热主体包括加热上盖和加热下盖,加热上盖和加热下盖铰链连接形成稀油管通道和稠油管通道,加热上盖设置有温控组件和第一高频线圈,加热下盖设置有第二高频线圈,第一高频线圈和第二高频线圈连接形成加热线圈,加热线圈与高频电源电性连接的技术方案,可以同时满足稀、稠两种类型的原油混合物的加热,通过温控组件可以使稀油管通道和稠油管通道内的输油管道同时进行加热或者分别进行不同温度的加热,具有适用性广的有益效果。

2.热效率高。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包括电磁加热主体和高频电源,电磁加热主体包括加热上盖和加热下盖,加热上盖和加热下盖铰链连接形成稀油管通道和稠油管通道,加热上盖设置有温控组件和第一高频线圈,加热下盖设置有第二高频线圈,第一高频线圈和第二高频线圈连接形成加热线圈,加热线圈与高频电源电性连接的技术方案,使得本实用新型产生的磁场均匀的环绕分布在输油管道上,又无外泄磁场,从而在输送稀、稠油的金属管道上产生涡流,使管道自身快速发热,加热温度均匀,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自身不发热,所以不会产生额外的热损耗,热效率可以达到98%,相比传统加热方式,本实用新型具有节约能源,热效率高的有益效果。

3.安全系数高。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包括电磁加热主体和高频电源,电磁加热主体包括加热上盖和加热下盖,加热上盖和加热下盖铰链连接形成稀油管通道和稠油管通道,加热上盖设置有温控组件和第一高频线圈,加热下盖设置有第二高频线圈,第一高频线圈和第二高频线圈连接形成加热线圈,加热线圈与高频电源电性连接的技术方案,在加热过程中,不会直接接触到输油管道中的油水混合物,油水混合物和电完全分离,无漏电和触电的危险,加热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明火或者火星产生,在石油开采过程保证了作业的安全。

4.方便灵活。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电磁加热主体包括加热上盖和加热下盖,加热上盖和加热下盖铰链连接的技术方案,使得电磁加热主体可以方便的安装和拆卸,根据石油采集过程中的具体需求选择安装位置,十分的方便和灵活,同时,电磁加热装置直接安装于输油管道上,不会破坏原管道工艺,安装和维护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对应于图2的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示意图。

图标:1-加热上盖;11-第一接口;2-加热下盖;21-第二接口;3-稀油管通道;31-第一稀油槽;32-第二稀油槽;4-稠油管通道;41-第一稠油槽;42-第二稠油槽;5-温控组件;51-温度传感器;52-温度控制器;53-控制开关;6-加热线圈;61-第一高频线圈;62-第二高频线圈;7-第一电源接口;8-第二电源接口;9-移动扶手;10-把手;12-隔热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组”代表至少2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稀、稠油双管道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电磁加热主体和高频电源,电磁加热主体包括加热上盖1和加热下盖2,电磁加热主体采用分体式,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可以方便快速的满足工作需要,加热上盖1和加热下盖2铰链连接形成稀油管通道3和稠油管通道4,可以满足输送两种不同粘度的原油的管道的加热,加热上盖1设置有温控组件5和第一高频线圈61,加热下盖2设置有第二高频线圈62,第一高频线圈61和第二高频线圈62连接形成加热线圈6,加热线圈6与高频电源电性连接,在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温控组件5可以对稀油管通道3和稠油管通道4内的输油管道的加热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可以选择同时对两根输油管道进行加热,也可以对单一的输油管道进行加热,加热的温度可以自主调节,方便实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温控组件5包括温度传感器51、温度控制器52和控制开关53,温度传感器51和温度控制器52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51对加热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反馈到温度控制器52,控制开关53与上述加热线圈6电性连接,温度控制器52可以调节稀、稠油两管道内输油管加热温度,需要说明的是,调节温度的方式有多种,如调节输入电流的频率,调节输入电流的大小等,能达到调节温度的目的即可,并不是对调节温度的方式的限制;控制开关53可以对分别环绕设置于稀油管通道3和稠油管通道4的加热线圈6进行调节,需要同时对双管道加热时,控制开关53接通;不需要时,可以断开控制开关53,只对其中的一根输油管道进行加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加热上盖1设置有电源接口和控制开关53,电源接口包括第一电源接口7和第二电源接口8,第一电源接口7与环绕于稀油管通道3的第一高频线圈61电性连接,第二电源接口8与环绕于稠油管通道4的第一高频线圈61电性连接;当接通电源时,第一高频线圈61和第二高频线圈62组成完整的加热线圈6,产生交变磁场,输油管道为金属管道,从而产生涡流,使管道快速均匀发热,对管道内的油水混合物进行加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源接口7对应连接环绕设置于稀油管通道3的加热线圈6,第二电源接口8对应连接环绕设置于稠油管通道4的加热线圈6,因此当需要对其中的任一输油管进行加热时,只需接通对应的电源接口,若需要同时加热双管道,只需接通其中一个电源接口,然后通过上述控制开关53将两加热线圈6进行连通即可,操作简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稀油管通道3包括第一稀油槽31和第二稀油槽32,第一稀油槽31设置于上述加热上盖1,第二稀油槽32设置于上述加热下盖2,第一稀油槽31和第二稀油槽32表面均设置有隔热膜12,类似的,稠油管通道4包括第一稠油槽41和第二稠油槽42,第一稠油槽41设置于上述加热上盖1,第二稠油槽42设置于上述加热下盖2,第一稠油槽41和第二稠油槽42表面均设置有隔热膜12;隔热膜12可以减少加热时传递到装置本体的热量;加热上盖1和加热下盖2闭合时,第一稀油槽31和第二稀油槽32形成稀油管通道3,用于容纳输送粘稠度较低的油水混合物;第一稠油槽41和第二稠油槽42形成稠油管通道4,用于容纳输送粘稠度较高的油水混合物,再通过温控组件5的调节,达到对稀、稠油双管道的加热目的,具有适用性广的有益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高频线圈61的两端均连接设置有第一接口11,上述第二高频线圈62的两端均连接设置有第二接口21,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21配合连接,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21均采用可导金属材料,每一组接口都对应于一根高频线圈,在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21连接时,多组高频线圈组成完整的加热线圈6,在接入电源后,能产生高速变化的磁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加热线圈6环绕设置于稀油管通道3和稠油管通道4,在加热线圈6接入电源后,加热线圈6产生交变磁场,稀油管通道3和稠油管通道4内的金属输油管切割磁力线,产生涡流,对输油管内的油水混合物能进行快速的加热,并且发热均匀、热损率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加热上盖1和加热下盖2均设置有把手10,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对电磁加热装置本体的安装和拆卸,加热上盖1还设置有移动扶手9,在安装初期,可以推动移动扶手9对电磁加热装置本体的安装位置进行一定范围的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高频线圈61和第二高频线圈62均为agrp硅橡胶玻璃纤维硅树脂线圈,使用寿命长且耐高温。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高频电源是不低于5000hz的高频电源,高频电源通过电缆与设置于加热上盖1的电源接口接通,上述控制开关53可以对上述两个加热线圈6的连通与断开进行控制,当只需要对单一的输油管进行加热时,只需要将高频电源与对应的电源接口接通,当需要同时对双管道加热时,高频电源接通任意任一电源接口,控制开关53接通两个加热线圈6,实现双管道的加热。

在使用时,请参照图4至图5,开启电磁加热主体,使加热下盖2安装于输油管道下方,两输油管安置于加热下盖2的第二稀油槽32和第二稠油槽42内,然后合上加热上盖1;高频电源通过设置于加热上盖1的电源接口输入电流;此时,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21接通,使环绕设置于稀油管通道3和稠油管通道4的加热线圈6完整,加热初期,温度传感器51监测到初始温度并反馈到温度控制器52,随着加热的进行,温度控制器52接收到温度传感器51反馈的实时温度;当需要同时对双输油管道进行加热时,可以选择两个电源接口中的任一个,然后按下控制开关53,接通两个加热线圈6,双金属输油管道产生涡流,对管内的油水混合物进行加热,温度控制器52可以对两条输油管道的加热温度进行调节;当需要加热稀油管时,高频电源与第一电源接口7接通,关闭控制开关53,形成完整的闭合回路,实现加热目的;当需要加热稠油管时,高频电源与第二电源接口8接通,关闭控制开关53,形成完整的闭合回路,实现加热目的。

综上,本实施例通过采用包括电磁加热主体和高频电源,电磁加热主体包括加热上盖1和加热下盖2,加热上盖1和加热下盖2铰链连接形成稀油管通道3和稠油管通道4,加热上盖1设置有温控组件5和第一高频线圈61,加热下盖2设置有第二高频线圈62,第一高频线圈61和第二高频线圈62连接形成加热线圈6,加热线圈6与高频电源电性连接的技术方案,能满足稀、稠油双管道加热的工作需要,适用性广;采用电磁加热的原理,加热装置本身不发热,金属输油管产生涡流发热,升温快,发热均匀,热效率可达95%;加热全过程无明火,水油混合物与电完全隔离,安全系数高;安装和拆卸十分快捷,直接安装于原有输油管道上,不会破坏原管道工艺性,方便灵活且维护方便。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