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长距离输送及清洁燃烧余热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244765阅读:来源:国知局
设置于电加热装置14出口处,用于监测再热蒸汽温度,反馈信号并调节电加热装置14加热功率以提供符合用户温度要求的蒸汽。
[0043]所述蒸汽增压栗15设置于温度监控装置3后,可实现对再热后的蒸汽进行加压。
[0044]所述压力监控装置5设置于蒸汽增压栗15出口处,用于监测再热蒸汽压力,反馈信号并调节蒸汽增压栗15加压功率以提供符合用户压力要求的蒸汽。
[0045]所述传统蒸汽长输管网末端、电加热装置14、蒸汽增压栗15和超远距离用户6通过蒸汽管道进行连接。所述温度监控装置3和压力监控装置5设置于所述蒸汽管道上。
[0046]进一步地,所述蒸汽管道外部设置如图2所示的高效保温结构,它包括3层保温层、2层反射层、I层防水保温层和I层外保护层。所述3层保温层由内及外依次为第I层保温层、第2层保温层和第3层保温层;所述2层反射层由内及外依次为第I层反射层和第2层反射层;所述第I层保温层包裹于蒸汽管道外部,相邻保温层之间错缝搭接;所述第I层反射层包裹于第I层保温层外部;所述反射层与保温层相间包裹;所述I层防水保温层包裹于第3层保温层外部;所述I层外保护层包裹于I层防水保温层外部。所述的3层保温层中的第I?2层保温层均为厚40mm的憎水型硅酸铝针刺毯;所述第3层保温层为厚60mm的高温玻璃棉毡;所述2层反射层均为反射铝,所述反射铝厚度为10?20μπι,反射率大于0.95;所述防水保温层为气泡铝,所述气泡铝上下表面为反射铝,中间夹层为双层蜂窝气泡隔热层,所述气泡铝厚度为4?8mm;所述保护层为厚0.5?Imm的彩钢板。具体实施时为了提高保温效果,中间反射层可采用金属纳米材料制造,并能进行全管道长度范围内或分段式低压电加热进行绝热保温,使热量几乎不损失。
[0047]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传统蒸汽长输管网末端蒸汽首先进入电加热装置14进行加热,通过温度监控装置3监测再热蒸汽温度,反馈信号并调节电加热功率使出口蒸汽温度达到输送要求;随后进入蒸汽增压栗15对再热蒸汽进行加压,并通过压力监控装置5监测再热蒸汽压力,反馈信号并调节蒸汽增压栗15功率使出口蒸汽压力满足输送要求,最后将达到温压要求的再热蒸汽输送至超远距离用户6。
[0048]实施例3.
[0049]如图2、4所示。
[0050]—种如图4所示的蒸汽长距离输送及清洁燃烧余热回收系统,包括高频电磁线圈加热装置16、温度监控装置3、蒸汽增压栗15和压力监控装置5。
[0051]所述高频电磁线圈加热装置16设置于传统蒸汽长输管网末端,可实现对蒸汽的再热。
[0052]所述温度监控装置3设置于高频电磁线圈加热装置16出口处,用于监测再热蒸汽温度,反馈信号并调节高频电磁线圈加热装置16功率以提供符合用户温度要求的蒸汽。
[0053]所述蒸汽增压栗15设置于温度监控装置3后,可实现对再热后的蒸汽进行加压。
[0054]所述压力监控装置5设置于蒸汽增压栗15出口处,用于监测再热蒸汽压力,反馈信号并调节蒸汽增压栗15加压功率以提供符合用户压力要求的蒸汽。
[0055]所述传统蒸汽长输管网末端、高频电磁线圈加热装置16、蒸汽增压栗15和超远距离用户6通过蒸汽管道进行连接。所述温度监控装置3和压力监控装置5设置于所述蒸汽管道上。
[0056]进一步地,所述蒸汽管道外部设置如图2所示的高效保温结构,参见实施例二。
[0057]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传统蒸汽长输管网末端蒸汽首先进入高频电磁线圈加热装置16进行加热,通过温度监控装置3监测再热蒸汽温度,反馈信号并调节高频电磁线圈加热功率使出口蒸汽温度达到输送要求;随后进入蒸汽增压栗15对再热蒸汽进行加压,并通过压力监控装置5监测再热蒸汽压力,反馈信号并调节蒸汽增压栗15功率使出口蒸汽压力满足输送要求,最后将达到温压要求的再热蒸汽输送至超远距离用户6。
[0058]实施例4。
[0059]如图2、5所示。
[0060]—种如图5所示的蒸汽长距离输送及清洁燃烧余热回收系统,它包括燃料燃烧加热装置17、温度监控装置3、蒸汽增压栗15和压力监控装置5。
[0061]所述燃料燃烧加热装置17设置于传统蒸汽长输管网末端,可实现对蒸汽的再热。
[0062]进一步地,为符合环保排放要求,燃料18在燃料燃烧加热装置17内燃烧后所排放的烟气须经烟气余热利用装置19后排放。
[0063]所述温度监控装置3设置于燃料燃烧加热装置17出口处,用于监测再热蒸汽温度,反馈信号并调节燃料燃烧加热装置2加热功率以提供符合用户温度要求的蒸汽。
[0064]所述蒸汽增压栗15设置于温度监控装置3后,可实现对再热后的蒸汽进行加压。
[0065]所述压力监控装置5设置于蒸汽增压栗15出口处,用于监测再热蒸汽压力,反馈信号并调节蒸汽增压栗15加压功率以提供符合用户压力要求的蒸汽。
[0066]所述传统蒸汽长输管网末端、燃料燃烧加热装置17、蒸汽增压栗15和超远距离用户6通过蒸汽管道进行连接。所述温度监控装置3和压力监控装置5设置于所述蒸汽管道上。
[0067]进一步地,所述蒸汽管道外部设置如图2所示高效保温结构,详见实施例二。
[0068]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传统蒸汽长输管网末端蒸汽首先进入燃料燃烧加热装置17进行加热,通过温度监控装置3监测再热蒸汽温度,反馈信号并调节电加热功率使出口蒸汽温度达到输送要求;随后进入蒸汽增压栗15对再热蒸汽进行加压,并通过压力监控装置5监测再热蒸汽压力,反馈信号并调节蒸汽增压栗15功率使出口蒸汽压力满足输送要求,最后将达到温压要求的再热蒸汽输送至超远距离用户6。
[0069]以上内容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其优点。本行业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凡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改进和变化,这些改进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0070]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主权项】
1.一种蒸汽长距离输送及清洁燃烧余热回收系统,它包括蒸汽再热装置(2)、温度监控装置(3)、蒸汽增压装置(4)和压力监控装置(5),所述的蒸汽再热装置(2)安装在传统蒸汽长输管道末端,温度监控装置(3)安装在蒸汽再热装置(2)与蒸汽增压装置(4)之间的输送管道上并靠近蒸汽再热装置(2)的出口端,压力监控装置(5)安装在蒸汽增压装置(4)与超远距离用户(6)之间的输送管道上并靠近蒸汽增压装置(4)的出口端;所述的传统蒸汽长输管道和输送管道采用多层保温结构,所述的多层保温结构包括3层保温层、2层反射层、I层防水保温层和I层外保护层;所述3层保温层由内及外依次为第I层保温层、第2层保温层和第3层保温层;所述2层反射层由内及外依次为第I层反射层和第2层反射层;所述第I层保温层包裹于蒸汽管道外部,相邻保温层之间错缝搭接;所述第I层反射层包裹于第I层保温层外部;所述反射层与保温层相间包裹;所述I层防水保温层包裹于第3层保温层外部;所述I层外保护层包裹于I层防水保温层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蒸汽再热装置为电加热、高频电磁线圈加热或燃料燃烧加热之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燃料燃烧加热的蒸汽再热装置设有余热回收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蒸汽增压装置蒸汽增压栗。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3层保温层中的第I?2层保温层均为厚约40mm的憎水型硅酸铝针刺毯;所述第3层保温层为厚约60mm的高温玻璃棉毡;所述2层反射层均为反射铝,所述反射铝厚度为10?20μπι,反射率大于O. 95;所述防水保温层为气泡铝,所述气泡铝上下表面为反射铝,中间夹层为双层蜂窝气泡隔热层,所述气泡铝厚度为4?8mm;所述保护层为厚0.5?Imm的彩钢板。
【专利摘要】一种蒸汽长距离输送及清洁燃烧余热回收系统,它包括蒸汽再热装置(2)、温度监控装置(3)、蒸汽增压装置(4)和压力监控装置(5),所述的蒸汽再热装置(2)安装在传统蒸汽长输管道末端,温度监控装置(3)安装在蒸汽再热装置(2)与蒸汽增压装置(4)之间的输送管道上并靠近蒸汽再热装置(2)的出口端,压力监控装置(5)安装在蒸汽增压装置(4)与超远距离用户(6)之间的输送管道上并靠近蒸汽增压装置(4)的出口端。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蒸汽超长距离输送再热技术,蒸汽输送半径可达40公里以上,并且可根据终端用户需求提供多种参数的蒸汽。
【IPC分类】F16L59/08, F16L59/02, F16L53/00, F17D1/06, F17D3/01
【公开号】CN205155575
【申请号】CN201520915562
【发明人】郭宏新, 沈建锋, 刘丰, 张由素, 吴然, 李炎
【申请人】江苏中圣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