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加液的化学分析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58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加液的化学分析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分析玻璃仪器领域,特别是关于化学分析过滤器具的改进。
在现有技术中,用于化学分析的过滤器具,主要由加液容器(2)、过滤容器(5)、滤液接收容器(6)、玻璃棒(10)和支架(3)组成(参见图3)。通常,加液容器和滤液接收容器采用烧杯,过滤容器采用过滤漏斗。过滤时由人工操作烧杯,利用玻璃棒不时地给过滤漏斗中加液,操作频繁,费工费时,而且往往需要有经验的分析人员进行严格的操作,否则会给分析结果带来较大的误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不需人工频繁操作,能够自动加液的化学分析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参照图1,将具有下部开口且连有开关(4)的加液容器(2)置于支架(3)上,其位置高于过滤容器(5),过滤容器(5)紧密插入接收容器(6),加液容器(2)通过接口(1)、软管(8)和滤液接收容器(6)连通。过滤时,打开开关(4),溶液流入过滤容器(5),这时,加液容器(2)、滤液接收容器(6)的气相均不通大气。随着溶液的流动,加液容器(2)和滤液接收容器(6)的气相压力下降,形成负压,加液速度降低,过滤速度加快,使加液速度和过滤速度趋于相等,从而实现连续自动加液过滤。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加液速度稳定,人为操作误差小,分析结果准确度高。
(2)工作效率高,操作简便。
(3)过滤结束后进行清洗节省时间和清洗液。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自动加液的化学分析过滤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剖面图。
图2为自动加液的化学分析过滤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剖面图。
图3为化学分析过滤器具现有技术示意图。
实施例一参照图1,加液容器(2)为分液漏斗,由玻璃制成,其下出口所带有的开关(4)为玻璃旋塞,分液漏斗上半部最好制成圆锥形,以便进行内壁的清洗。因为这样可使清洗液顺着内壁从上至下进行清洗,不需倾斜旋转分液漏斗,一次即可洗净,减少清洗次数和节省清洗液。过滤容器(5)可采用过滤漏斗,并在其颈部带有毛玻璃锥面体,以便和滤液接收容器(6)的磨口紧密结合。滤液接收容器(6)为带有软管接头(7)的玻璃磨口三角瓶。软管(8)可用普通橡胶管或塑料管,它的一端和接收容器的软管接头(7)套接,另一端通过接口(1)和加液容器(2)接通。接口(1)最好采用玻璃制成,它和加液容器(2)的结合面也采用圆锥面,使其结合紧密,不漏气。这样就实现了加液容器(2)和滤液接收容器(6)的气相连通,同时保证在过滤时加液容器和滤液接收容器的气相均不通大气。
支架(3)最好做成上下两层,其上层支承加液容器(2),下层支承滤液接收容器(6),以便装置的整体移动和防止碰撞损坏等,支架还可做成双联或多联的。
实施例二参见图2,它与施实例一的不同点在于滤液接收容器(6)为不带软管接头的普通磨口三角瓶,软管(8)和滤液接收容器的连通以及过滤容器插入滤液接收容器,采用通过三通接口(9)的方式,三通接口(9)最好采用玻璃制成,它和滤液接收容器的结合面也为圆锥面。除上以外,其余和实施例一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包括有加液容器(2)、过滤容器(5)、滤液接收容器(6)和支架(3)的化学分析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具有下部开口且连有开关(4)的加液容器(2)置于支架(3)上,并高于过滤容器(5),过滤容器(5)紧密插入滤液接收容器(6),加液容器(2)通过接口(1)、软管(8)与滤液接收容器(6)的气相连通。
2.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化学分析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加液容器(2)为带有开关(4)的分液漏斗,过滤容器(5)为过滤漏斗,滤液接收容器(6)为带有软管接头(7)的磨口三角瓶。
3.按权利要求
2所述的化学分析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加液容器(2)的上半部为圆锥形,过滤容器(5)的颈部带有毛玻璃锥面体。
4.按权利要求
2和3所述的化学分析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加液容器(2)与接口(1)之间,过滤容器(5)与滤液接收容器(6)之间均是以毛玻璃锥面相结合的。
5.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化学分析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滤液接收容器(6)为不带软管接头的普通磨口三角瓶,它是通过三通接口(9)和过滤容器(5)、软管(8)接通的。
专利摘要
一种自动加液的化学分析过滤装置,涉及化学分析玻璃仪器技术领域
,用于化学分析的溶液过滤。它主要由加液容器(2)、过滤容器(5)、滤液接收容器(6)和支架(3)等组成,其特点在于用软管(8)将加液容器与滤液接收容器的气相连通,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实现自动加液过滤。主要优点是操作误差小,分析结果准确度和工作效率高,过滤结束后的清洗方便。
文档编号G01N31/00GK87201750SQ87201750
公开日1988年1月6日 申请日期1987年2月6日
发明者张全根 申请人:西北电业管理局电力试验研究所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