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装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05121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装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色谱分离仪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往色谱柱中装填固定相的自装柱装置。
背景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的核心是色谱柱,高效的色谱柱主要决定于固定相填料,但是色谱柱的填充好坏也有很大的影响。填充色谱柱的方法有干法和湿法两种,一般大颗粒(如外径大于20μm)可以用干法填充。近年来的高效填料是使用了小颗粒(如10,7,5,3μm)的无机氧化物和有机多孔共聚微球作基质,这些小粒径的填料一般用湿法填充。湿法填充也称作匀浆法。现在市售的分析型和制备型预装柱的填充多用高压匀浆法,这种填充方法要使用高压匀浆装柱机,对设备要求高,而且一次装柱规模大,不适合实验室自装少量几根色谱柱。美国AppliedBiosysterms公司产品Poros自装柱装置虽然适合实验室自行装柱,但是价格偏高,而且在装不锈钢色谱柱时还需要添置一个连接柱体和装柱器的配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色谱柱湿法填充,能耐高压,价格便宜,适合于实验室使用的自装柱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装柱装置,包括柱体,分别置于柱体两端的固定螺母,其特点在于柱接头与所述柱体和置于柱体两端的固定螺母,以及柱连接器依次连接,柱接头中心孔上端内螺纹可同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的接头螺纹连接。
柱连接器另一端可同待装色谱柱一端的固定螺母螺纹连接。柱连接器的中心孔内径小于待装色谱柱的内径,材质为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方便地与高效液相色谱仪相连接,使用聚醚醚酮(PEEK)材料的手拧接头就可以把高效液相色谱仪与自装柱装置方便地连接起来,而且在高压下不会漏液密封性能好。柱连接器两端螺纹连接,安装使用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自装柱装置除柱连接器外,其余零部件与色谱柱通用,如使用旧的色谱柱还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图1自装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柱连接器与柱体连接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柱接头;2-固定螺母;3-柱体;4-固定螺母;5-柱连接器;6-待装色谱柱的固定螺母;7-待装色谱柱;8-卡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可见,本实用新型自装柱装置包括柱体3、分别置于柱体3两端的固定螺母2和4,固定螺母2另一端连接的柱接头1,固定螺母4的另一端连接柱连接器5。
图2为柱连接器5与柱体3连接剖面的结构示意图,柱体3的端部通常都设置有圆锥状卡套8,卡套8的内孔与柱体3的外表面紧密贴合,柱连接器5与柱体3和卡套8相接,并由螺母4的内螺纹与柱连接器端部的外螺纹连接,紧固固定。安装使用时,柱连接器5的另一端用同样方式与待装色谱柱7的一端连接,由置于待装色谱柱7一端的固定螺母6螺纹连接紧固固定。
本实用新型用于装柱时,首先根据待装色谱柱的规格称取一定的填料并配成匀浆,准备好高效液相色谱仪,设置最大压力值,接着如图1将待装色谱柱与自装柱装置连接好,拧下柱接头1再将配好的匀浆从自装柱的上端倒入,直到装满再拧上柱接头1,垂直固定在架子上,使用PEEK手拧接头把自装柱装置和高效液相色谱仪连接起来,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泵进行装柱。自装柱装置通过通用的柱接头1能方便地与高效液相色谱仪相连接,而且在高压下不会漏液。柱连接器5的中心孔孔径小于待装色谱柱内径,使装柱结束后色谱柱的柱头平整,无凹陷现象,去掉自装柱装置,再用刀片把填料进口端刮平,即可用于色谱分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装柱装置柱连接器5材质为不锈钢,能在高压下进行装柱,密封性好不渗漏,装柱方便,价格便宜,适用于实验室自己装填分析型和制备型色谱柱。
权利要求1.一种自装柱装置,包括柱体3,分别置于柱体3两端的固定螺母2和4,其特征在于柱接头1、所述固定螺母2、柱体3和固定螺母4,以及柱连接器5依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装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接头1中心孔上端置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可与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的接头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装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连接器5一端可与待装色谱柱7一端的固定螺母6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装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连接器5的中心孔内径小于待装色谱柱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装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连接器5的材质为不锈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往色谱柱中装填固定相的自装柱装置。由柱接头、固定螺母、柱体、固定螺母和柱连接器依次连接组成。这种自装柱装置除柱连接器外,其余零部件与色谱柱通用,可方便地将高效液相色谱仪与自装柱装置连接。自装柱装置结构简单、连接方便、成本低,能在高压下进行装柱,密封性好不渗漏,适用于实验室装填分析型和制备型色谱柱。
文档编号G01N30/60GK2847290SQ20052004781
公开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1日
发明者高利锋, 李大芦, 徐环昕, 陈骏 申请人: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华震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