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式燃油油量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85456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热式燃油油量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油油量传感器,特别是一种加热式燃油油量传感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燃油油量传感器,采用的是不加热吸油管,在低温环境下燃油蜡化和冰结,不能保障燃油畅通供给。部分加热式燃油油量传感器,其吸油管与回油管均为分设单列式,既造成燃油箱安装孔位的增加,又因分设使回油管出口与吸油管入口之间距离拉长,至使带有热能的回油不能有效导入吸油管,而使加热时间增加带来电能损耗,因燃油箱满油的情况少,吸油管都是全长同功率加热,吸油口被蜡化的冰渣堵着,燃油供给不畅。

发明内容为了快速有效加热燃油和利用回油热能,加热吸油管的吸油口及周围,降低电能消耗,确保实现低温(_40°C)环境下,使用高标号(0#)燃油能快速解腊和解冻,实现油路畅通供给和燃油油量液位信息传递的一体化,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加热式燃油油量传感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加热式燃油油量传感器,包括法兰座、吸油管、回油管、油量液位传感器和电热器,所述吸油管、回油管和油量液位传感器集成一体设置在法兰座上,法兰座外端设锁圈,与法兰座螺纹配合,吸油管和回油管的上端分别连通出油连接螺栓和回油连接螺栓;吸油管的入油口与油量液位传感器的管口通过定位套固定连接,所述电热器的外套置于吸油管内,所述吸油管的入油口处装有过滤网。所述加热器位于吸油管内的上半部分是直的、下半部分呈螺旋状。所述法兰座的中心设有通气孔,该通气孔连接进气螺纹孔,进气螺纹孔与通气孔贯通,进气螺纹孔与通气管接头密封连接。所述法兰座的吸油管轴向设有与吸油管贯通的电热器电源引入螺纹孔,电热器的一端通过铆钉固定于吸油管入油口的管壁,一端与电源正极线连接,电源正极线通过套密封塞和封压螺栓与电源引入螺纹孔封压密封。所述法兰座下端设吸油管、回油管和油量液位传感器安装螺纹孔,吸油管、回油管和油量液位传感器通过螺纹及密封胶密封安装于法兰座下端。所述吸油管、回油管、油量液位传感器三者呈等腰三角形阵列。所述吸油管和回油管垂直轴向分别设有出油连接螺纹孔和回油连接螺纹孔,出油连接螺纹孔与吸油管贯通,回油连接螺纹孔与回油管贯通,所述出油连接螺栓和回油连接螺栓分别与出、回油螺纹孔密封连接,同时出油连接螺栓和回油连接螺栓分别与发动机的输油管和回油管相对应。本实用新型根据加热式燃油油量传感器吸油管长短确定电热器功率,确保吸油管长度不等时,加热功效的一致性。电源正极输入端子与车载电源正极接通,负极通过法兰座与其相连接部分的负极导通构成回路,电热器做功的热能直接加热柴油,解除蜡化和冰结,使燃油处于流通状态。若电源输入端子与集成式电磁输油泵的加热输出端子插接,可受集成式电磁输油泵的温控系统统一控制,实现加热和补偿加热的自动开启和关闭。加热式燃油油量传感器的磁敏信号接收元件导线端子与车载油量仪表连接,油量传感器是采用磁浮式液位检测技术测量油箱的油量。即利用液面浮力和磁感应原理进行油箱液位检测。当油液界面高度发生变化时,磁浮子的磁场信号将随液面高低而产生位移量变化,与之相对应的磁敏信号接收元件将输出一组相对应的电子模拟信号。此电子信号经二次仪表进行放大运算处理,输出标准信号,用于对油箱液位显示报警。本实用新型将加热式吸油管、回油管、油量液位传感器和通气集成一体,改燃油箱开多孔安装为一孔安装,在保障燃油箱的密封性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体现了多功能一体化的集成,该设计结构紧凑,生产方便、快捷、经济,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和运营成本,可广泛应用于各类柴油机车的燃油供给系统。

图I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图2为图I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图I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I、图2和图3所示加热式燃油油量传感器,由法兰座I、锁圈2、吸油管3、回油管4、油量液位传感器5、磁浮子6、定位套7、电热器8、密封塞9、封压螺栓10、正极线11、正极电源连接端子12、仪表连接的连接端子13、过滤网14、出油连接螺栓15、回油连接螺栓16、通气管接头17等构成。依法兰座I为载体将吸油管3、回油管4和油量液位传感器5集成一体,法兰座I外端设锁圈2与法兰座I螺纹套装;吸油管3、回油管4、油量液位传感器5三者呈等腰三角形阵列,等腰三角形中心有通气孔,吸油管3入油口与油量液位传感器5管口通过定位套7固定,回油管4出油口与吸油管3入油口并列;油量液位传感器由磁浮子
6、传感器导管5和管内置的磁敏信号接收元件及与油量仪表连接的连接端子13组成;法兰座I下端设吸油管3、回油管4、油量液位传感器5安装螺纹孔和通气孔,吸油管3、回油管4和油量液位传感器5通过螺纹及密封胶密封安装于此,吸油管3、回油管4和通气孔垂直轴向分别设出、回油、通气连接螺纹孔,出油螺纹孔与吸油管3贯通,回油螺纹孔与回油管4贯通,进气螺纹孔与通气孔贯通,出油连接螺栓15和回油连接螺栓16分别与出、回油螺纹孔密封连接,通气管接头17与进气螺纹孔密封连接;连接到发动机的输油管和回油管与其对应连接;在法兰座I的吸油管3轴向设电热器8电源引入螺纹孔,与吸油管3贯通,电热器8外套耐温、耐油、绝缘套管,上半部分是直的,下半部分是螺旋状置于吸油管3内,一端通过铆钉固定于吸油管3入油口的管壁,一端与电源正极线11连接,外端套密封塞9,通过封压螺栓10与其电源引入螺纹孔封压密封,电源正极线11另一端连接正极电源连接端子12。吸油管3入油口安装有过滤网14。在法兰座I油量液位传感器5轴向设磁敏信号接收元件电源引入孔,与油量液位传感器管体贯通,磁敏信号接收元件置于管体内,管体外套磁浮子6,磁敏信号接收元件引出导线接油量仪表连接的连接端子13,通过环氧树脂胶灌封。[0018]以上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具体实施方式
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 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加热式燃油油量传感器,包括法兰座、吸油管、回油管、油量液位传感器和电热器,所述吸油管、回油管和油量液位传感器集成一体设置在法兰座上,法兰座外端设锁圈,与法兰座螺纹配合,吸油管和回油管的上端分别连通出油连接螺栓和回油连接螺栓;吸油管的入油口与油量液位传感器的管口通过定位套固定连接,所述电热器的外套置于吸油管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管的入油口处装有过滤网。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加热式燃油油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位于吸油管内的上半部分是直的、下半部分呈螺旋状。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加热式燃油油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座的中心设有通气孔,该通气孔连接进气螺纹孔,进气螺纹孔与通气孔贯通,进气螺纹孔与通气管接头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加热式燃油油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座的吸油管 轴向设有与吸油管贯通的电热器电源引入螺纹孔,电热器的一端通过铆钉固定于吸油管入油口的管壁,一端与电源正极线连接,电源正极线通过套密封塞和封压螺栓与电源引入螺纹孔封压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加热式燃油油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座下端设吸油管、回油管和油量液位传感器安装螺纹孔,吸油管、回油管和油量液位传感器通过螺纹及密封胶密封安装于法兰座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式燃油油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管、回油管、油量液位传感器三者呈等腰三角形阵列。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加热式燃油油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管和回油管垂直轴向分别设有出油连接螺纹孔和回油连接螺纹孔,出油连接螺纹孔与吸油管贯通,回油连接螺纹孔与回油管贯通,所述出油连接螺栓和回油连接螺栓分别与出、回油螺纹孔密封连接,同时出油连接螺栓和回油连接螺栓分别与发动机的输油管和回油管相对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式燃油油量传感器,包括法兰座、吸油管、回油管、油量液位传感器和电热器,所述吸油管、回油管和油量液位传感器集成一体设置在法兰座上,法兰座外端设锁圈,与法兰座螺纹配合,吸油管和回油管的上端分别连通出油连接螺栓和回油连接螺栓;吸油管的入油口与油量液位传感器的管口通过定位套固定连接,所述电热器的外套置于吸油管内,所述吸油管的入油口处装有过滤网。本实用新型将加热式吸油管、回油管、油量液位传感器和通气集成一体,改燃油箱开多孔安装为一孔安装,体现了多功能一体化的集成,该设计结构紧凑,生产方便、快捷、经济,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和运营成本,可广泛应用于各类柴油机车的燃油供给系统。
文档编号G01F23/30GK202661134SQ20122030970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9日
发明者熊鸿斌, 杨登明 申请人:十堰飞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