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速度可调的钵苗顶出力测量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240260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速度可调的钵苗顶出力测量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顶出式自动移栽【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速度可调的钵苗顶出力测量器,包括:机架,为一矩形平板,竖向放置,在机架上,沿长度方向在其一侧的后端设有电机,在其另一侧的前端设有至少一个线性轴承,线性导轨穿装在线性轴承中,线性导轨沿机架的长度方向设置,电机的电机轴穿过机架后与曲柄连接,曲柄通过连杆与线性导轨连接,线性导轨能在电机的驱动下沿直线往复移动,线性导轨上设有电子推力计,电子推力计的测试头上设有朝向前侧的顶杆。本发明所述的速度可调的钵苗顶出力测量器,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用操作方便,对钵苗顶出力的测定具有积极作用,提高了研发效率。
【专利说明】—种速度可调的钵苗顶出力测量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顶出式自动移栽【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速度可调的钵苗顶出力测量器。用于对钵苗不同顶出速度下顶出力的测定。

【背景技术】
[0002]蔬菜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食物之一。蔬菜的生产越来越依赖移栽,因此全自动蔬菜移栽机(简称为移栽机)的研究开发顺应时代需求,移栽机的研发和生产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移栽机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全自动蔬菜移栽机的关键部件是取苗机构,是移栽机的核心技术所在,目前取苗机构的主流方向有夹取式、顶出式以及夹取顶出结合式三种。
[0003]在研发全自动蔬菜移栽机的过程中,由于基质种类多样,含水率、顶出速度及顶出力度等参数都有不同,进而影响移栽机的移栽效果。因而在顶出机构的研发过程中,常常需要对不同基质、含水率等条件下所需要的顶出速度及顶出力度进行测定,为选取合适的机构形式提供参考依据。
[0004]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测力设备大都只能测定力的大小,而不能将力与速度联系起来。如手持式的推拉力计等。
[0005]万能试验机等大型设备虽能改变加载速度,但其只能进行竖直方向力的测定,与移栽机倾斜取苗机构的具体工况相差较大,且万能试验机构造复杂,加载速度极慢,测定效率较低,不能满足钵苗移栽实际工况的要求。


【发明内容】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速度可调的钵苗顶出力测量器,专门用于钵苗顶出力的测定,可选择不同速度下进行力的测定,能通过软件连接于电脑上,将测试数据(顶杆的受力数据)实时显示并记录以供进一步分析研究。
[0007]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速度可调的钵苗顶出力测量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9]机架1,为一矩形平板,竖向放置,
[0010]在机架I上,沿长度方向在其一侧的后端设有电机5,在其另一侧的前端设有至少一个线性轴承2,
[0011 ] 线性导轨3穿装在线性轴承2中,
[0012]线性导轨3沿机架I的长度方向设置,
[0013]电机5的电机轴穿过机架I后与曲柄6连接,
[0014]曲柄6通过连杆4与线性导轨3连接,线性导轨3能在电机5的驱动下沿直线往复移动,
[0015]线性导轨3上设有电子推力计8,
[0016]电子推力计8的测试头上设有朝向前侧的顶杆9。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设有两个以上线性轴承2,线性轴承2沿机架I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线性导轨3的前部伸出于机架I的前侧。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电机5设有与其配套的调速器。
[002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电子推力计8通过推力计安装座7固定在线性导轨3上。
[002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电子推力计8设有数据接口,通过数据线能连接至电脑,实时显示推力的变化并予以记录。
[002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曲柄6上设有若干铰接孔,连杆4与其中一个铰接孔连接,且铰接位置可调。
[002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铰接孔至少设置三个。
[002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连杆4与线性导轨3的连接方式为铰接。
[0025]本发明所述的速度可调的钵苗顶出力测量器,专门用于钵苗顶出力的测定,可选择不同速度下进行力的测定,能通过软件连接于电脑上,将测试数据(顶杆的受力数据)实时显示并记录以供进一步分析研究。
[0026]本发明所述的速度可调的钵苗顶出力测量器,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用操作方便,对钵苗顶出力的测定具有积极作用,提高了研发效率。可测定不同顶出速度下,顶出力的大小并将其实时显示;采用曲柄滑块机构,结构简单,且能连续测量顶出力的大小,测量效率大大提升;顶出速度由电机转速控制,与手持式推力计测力相比有明显的数据可靠性优势,消除了测量过程中的人为误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本发明有如下附图:
[0028]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9]图2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0]图3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如图1、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速度可调的钵苗顶出力测量器,包括:
[0033]机架1,为一矩形平板,竖向放置,进一步,为了提高机架I的耐用性、抗折弯性,在机架I的左右两侧或底部,沿长度方向可增设折弯边或加强筋,此时机架I整体可呈L形或倒T形,图2所示实施例中,在机架I的底部沿长度方向增设折弯边使其整体呈L形,
[0034]在机架I上,沿长度方向在其一侧(图1中为竖向放置的机架I的左侧)的后端设有电机5,在其另一侧(图1中为竖向放置的机架I的右侧)的前端设有至少一个线性轴承2,
[0035]线性导轨3穿装在线性轴承2中,
[0036]线性导轨3沿机架I的长度方向设置,
[0037]电机5的电机轴穿过机架I后与曲柄6连接,
[0038]曲柄6通过连杆4与线性导轨3连接,线性导轨3能在电机5的驱动下沿直线往复移动,
[0039]线性导轨3上设有电子推力计8,
[0040]电子推力计8的测试头上设有朝向前侧的顶杆9。
[004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设有两个以上线性轴承2,线性轴承2沿机架I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图1中设有两个线性轴承2。
[004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线性导轨3的前部伸出于机架I的前侧。
[004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电机5设有与其配套的调速器。通过调速器对电机5进行调速。用以测定不同顶出速度下顶出力的大小。
[004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电子推力计8通过推力计安装座7固定在线性导轨3上。
[004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电子推力计8设有数据接口,通过数据线能连接至电脑,实时显示推力的变化并予以记录。
[004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曲柄6上设有若干铰接孔,连杆4与其中一个铰接孔连接,且铰接位置可调。
[0047]通过将连杆4与不同的铰接孔连接,可实现对顶杆9运动行程的调节。
[004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铰接孔至少设置三个。
[004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连杆4与线性导轨3的连接方式为铰接。
[0050]如图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速度可调的钵苗顶出力测量器,工作过程如下:
[0051]将该测量器置于待测推力的钵苗盘后方,根据钵苗盘底孔孔径选择尺寸适合的顶杆,并将顶杆对准待测苗的底孔。
[0052]将电子推力计通过数据线连接至电脑,打开软件,按要求调整电机转速。
[0053]打开电源,电机带动曲柄旋转,与曲柄铰接的连杆推动线性导轨在线性轴承内水平往复运动。
[0054]线性导轨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电子推力计做往复运动,顶杆将钵苗从钵盘中顶出,其推力通过电子推力计测出并实时传送到电脑上。
[0055]由于测量该顶出力的电子推力计为往复运动,因此可以连续测量钵苗顶出力,从而大大提高测量效率和准确性。
[0056]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权利要求】
1.一种速度可调的钵苗顶出力测量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I),为一矩形平板,竖向放置, 在机架(I)上,沿长度方向在其一侧的后端设有电机(5),在其另一侧的前端设有至少一个线性轴承(2), 线性导轨(3)穿装在线性轴承(2)中, 线性导轨(3)沿机架(I)的长度方向设置, 电机(5)的电机轴穿过机架⑴后与曲柄(6)连接, 曲柄(6)通过连杆⑷与线性导轨(3)连接,线性导轨(3)能在电机(5)的驱动下沿直线往复移动, 线性导轨(3)上设有电子推力计(8), 电子推力计(8)的测试头上设有朝向前侧的顶杆(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度可调的钵苗顶出力测量器,其特征在于:设有两个以上线性轴承(2),线性轴承(2)沿机架(I)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度可调的钵苗顶出力测量器,其特征在于:线性导轨(3)的前部伸出于机架(I)的前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度可调的钵苗顶出力测量器,其特征在于:电机(5)设有与其配套的调速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度可调的钵苗顶出力测量器,其特征在于:电子推力计(8)通过推力计安装座(7)固定在线性导轨(3)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度可调的钵苗顶出力测量器,其特征在于:电子推力计(8)设有数据接口,通过数据线能连接至电脑,实时显示推力的变化并予以记录。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度可调的钵苗顶出力测量器,其特征在于:曲柄(6)上设有若干铰接孔,连杆(4)与其中一个铰接孔连接,且铰接位置可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速度可调的钵苗顶出力测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孔至少设置三个。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度可调的钵苗顶出力测量器,其特征在于:连杆(4)与线性导轨(3)的连接方式为铰接。
【文档编号】G01L5/00GK104198102SQ201410459561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1日
【发明者】刘彩玲, 王蒙蒙, 王继承, 宋建农, 董向前, 王徐建, 王超 申请人:中国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