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充电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4389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载充电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充电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移动多媒体设备,如手机、数码相机、MP3、PDA等电子产品,这些电子产品使用时需要反复的充电,当使用者外出或旅游时只能多携带几块备用电池或者寻找到可插接市电的场所再进行充电,使用不方便。车载充电器是一种直流输入型、能插在汽车点烟器插座上的充电器,可便于使用者外出或旅游时使用,增加了移动多媒体设备的充电场所。车载充电器出厂前,需要进行出厂检测,检测内容包括耐压测试、输出电压测试、输出电流测试、导线拉力测试等项目,现有检测过程中,若完成上述的检测项目需要使用许多分散的设备和仪器进行,占用空间大,检测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充电器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充电器检测装置,包括箱体和上盖,上盖铰接在箱体上,箱体内分为电源线放置区位、调压器区位、测试区位、样品放置区位和导线拉力测试区位,电源线放置区位内存放有用于连接电源的电源线,电源线连接在调压器区位上,调压器区位内设置有输入电压显示器、输入电流显示器和调压旋钮,测试区位内设置有点烟器插孔、USB接口、Micro-USB接口、输出电流显示器和输出电压显示器,点烟器插孔与调压器区位电连接,所述的导线拉力测试区位内设置有凹槽,凹槽内放置有拉力计,凹槽的上边缘铰接有拉力测试支架,所述的电源线放置区位、调压器区位和测试区位集中设置在箱体的一侧,所述的样品放置区位设置在箱体的中部,导线拉力测试区位设置在箱体的另一侧。

所述的上盖上设置有用于存放检测记录本的插袋和用于存放文具的文具袋。

所述的点烟器插孔、USB接口、Micro-USB接口、输出电流显示器和输出电压显示器数量均相等。

所述的箱体和上盖上分别设置有提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采用集成式设计,创造性的将多种检测设备集成在一个箱体结构中,大大减少和设备占用的空间,也减少可检测时所需的工作空间,同时,将多种检测操作集中在一处进行,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采用采用箱体式设计,便于搬运和携带,因此适用于在车间进行现场抽检,改变了传统的实验室检测的工作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3、本实用新型一次可测试多个样品,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4、本实用新型在上盖上设置了用于存放检测记录本的插袋和用于存放文具的文具袋,使得记录检测结果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提手,2-输出电流显示器,3-输出电压显示器,4-Micro-USB接口,5-USB接口,6-点烟器插孔,7-输入电流显示器,8-输入电压显示器,9-调压旋钮,10-电源线,11-插袋,12-文具袋,13-上盖,14-箱体,15-拉力测试支架,16-样品放置区位,17-拉力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包括箱体14和上盖13,上盖13铰接在箱体14上,箱体14内分为电源线放置区位、调压器区位、测试区位、样品放置区位和导线拉力测试区位,电源线放置区位内存放有用于连接电源的电源线10,电源线10连接在调压器区位上,调压器区位内设置有输入电压显示器8、输入电流显示器7和调压旋钮9,测试区位内设置有点烟器插孔6、USB接口5、Micro-USB接口4、输出电流显示器2和输出电压显示器3,点烟器插孔6与调压器区位电连接,所述的导线拉力测试区位内设置有凹槽,凹槽内放置有拉力计17,凹槽的上边缘铰接有拉力测试支架15,所述的电源线放置区位、调压器区位和测试区位集中设置在箱体14的一侧,所述的样品放置区位16设置在箱体14的中部,导线拉力测试区位设置在箱体14的另一侧。

所述的上盖13上设置有用于存放检测记录本的插袋11和用于存放文具的文具袋12。所述的点烟器插孔6、USB接口5、Micro-USB接口4、输出电流显示器2和输出电压显示器3数量均相等。所述的箱体14和上盖13上分别设置有提手1。

本实用新型采用集成式设计,创造性的将多种检测设备集成在一个箱体结构中,大大减少和设备占用的空间,也减少可检测时所需的工作空间,同时,将多种检测操作集中在一处进行,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采用采用箱体式设计,便于搬运和携带,因此适用于在车间进行现场抽检,改变了传统的实验室检测的工作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一次可测试多个样品,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本实用新型在上盖上设置了用于存放检测记录本的插袋11和用于存放文具的文具袋12,使得记录检测结果更方便。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