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明零件自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3920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明零件自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零件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明零件自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在工业自动化上发展迅速,通过运用控制理论、仪器仪表、计算机和其它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达到提高效率、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安全等目的。其工业自动化在一些自动化设备上体现的很明显,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

在企业或工厂中,现有的对透明零件的合格检测是人力肉眼检测。如现有的一种导光柱零件是一种透明透光的载体,导光柱采用注塑的生产方式,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产品细小会有出现缺料的废品,而这些废品和合格品混在一起流入到装配过程中,由于产品细小、透明,只有在装配过程中靠肉眼来识别,人眼识别时候需要很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导光柱零件是否存在缺陷,容易产生疲劳,工作效率低,而在装配过程中,人工敲击的力道和手势不同均会导致导光柱压入高度不均和导光柱变形,且这种判别方式容易出现遗漏的废品进入下一工序,无法较好控制导光柱产品正废品的辨别,造成产品的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导光柱透明零件的合格检测靠肉眼识别,易失误,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明零件自动检测装置,包括:

弹性伸缩组件,其包括触碰部件和偏压所述触碰部件的偏压部件;

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弹性伸缩组件中的触碰部件与载波盒内的导光柱相接触,并在检测结束后带动所述弹性伸缩组件复位;

检测部件,用于检测触碰部件是否位于预定位置,以判定导光柱是否正确的安装到载波盒中。

作为优选,所述触碰部件包括与所述偏压部件接触的定位端,和用于和导光柱端面相接触的触碰端。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端与所述触碰端之间设置有感应部,所述检测部件通过检测所述感应部的位置,判定所述触碰部件是否位于预定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感应部包括避让槽,以及在所述避让槽的预定位置内设置的金属薄片,所述金属薄片为所述检测部件提供对所述触碰部件进行位置信号反馈。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伸缩组件还包括:具有引导槽的检测座,所述触碰部件和所述偏压部件设置在所述引导槽内,所述检测座连接所述驱动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检测座在所述引导槽的开口端安装有用于限位所述触碰部件脱出所述引导槽的盖板,所述盖板上成型有适配所述触碰端伸出的孔。

作为优选,所述触碰部件的定位端通过所述盖板限定容置于所述引导槽内,其触碰端穿伸于所述孔外。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座和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的驱动气缸。

作为优选,所述检测部件对应所述引导槽设于所述检测座上的通孔中。

作为优选,所述通孔为所述检测座上同轴设置的两个通孔,所述检测部件包括固定套和设置在固定套内的对射光纤,所述固定套设置于所述通孔中并面向所述避让槽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透明零件自动检测装置中,设置有弹性伸缩组件、驱动机构以及检测部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弹性伸缩组件中的触碰部件与载波盒内的导光柱相接触,并在检测结束后带动所述弹性伸缩组件复位,同时利用检测部件检测所述触碰部件在与所述导光柱接触时是否位于预定位置,借助于触碰部件的位置来反应导光柱的装配位置,从而判定导光柱是否正确的安装到载波盒中。上述检测过程,通过机械装置代替了肉眼识别检验,检测的准确率高,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并且节省了人力成本,有助于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透明零件自动检测装置中,在所述定位端与所述触碰端之间设置有感应部,所述检测部件通过检测所述感应部的位置,判定所述触碰部件是否位于预定位置,所述感应部包括避让槽,以及在所述避让槽的预定位置内设置的金属薄片。当导光柱正确安装时,检测部件能够检测到金属薄片,反之则会检测到金属薄片两侧的避让槽,因此本实施例的自动检测装置可以通过分辨避让槽位于金属薄片上方或下方,来大致的判断出导光柱的不合格原因是因为安装不到位,还是因为安装过深导致的。可以提供技术人员直观的问题判断,以避免生产中相似问题的再出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透明零件自动检测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透明零件自动检测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透明零件自动检测装置侧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触碰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检测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触碰部件,11-定位端,12-触碰端,13-避让槽,14-金属薄片,2-偏压部件,3-检测座,31-引导槽,32-通孔,4-盖板,5-固定座,6-驱动气缸,7-固定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如图1-5所示的一种透明零件自动检测装置,包括弹性伸缩组件、驱动机构以及检测部件;如图1所示的弹性伸缩组件包括触碰部件1和偏压所述触碰部件1的偏压部件2;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弹性伸缩组件中的触碰部件1与载波盒内的导光柱相接触,并在检测结束后带动所述弹性伸缩组件复位;

还包括检测部件,用于检测触碰部件1是否位于预定位置,以判定导光柱是否正确的安装到载波盒中,需要说明的是:检测部件的检测过程是在触碰部件1和导光柱完全接触的静止状态下进行,一方面确保了触碰部件1进给到了预定的位置,另一方面避免检测部件的检测位置发生移动。

以上实施方式是本实施例的核心技术方案,在一种透明零件自动检测装置中,设置有弹性伸缩组件、驱动机构以及检测部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弹性伸缩组件中的触碰部件1与载波盒内的导光柱相接触,并在检测结束后带动所述弹性伸缩组件复位,同时利用检测部件检测所述触碰部件1在与所述导光柱接触时是否位于预定位置,借助于触碰部件1的位置来反应导光柱的装配位置,从而判定导光柱是否正确的安装到载波盒中。上述检测过程,通过机械装置代替了肉眼识别检验,检测的准确率高,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并且节省了人力成本,有助于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

以下结合图1-5,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弹性伸缩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

所示弹性伸缩组件包括触碰部件1和偏压部件2,其中偏压部件2优选为一种压簧(图中未显示压簧形状),如图2和3所示,所述触碰部件1包括与所述偏压部件2接触的定位端11,和用于和导光柱端面相接触的触碰端12,触碰端12在接触到导光柱以后,定位端11将压缩偏压部件2,这样在偏压部件2的作用下触碰端12和导光柱能够保持接触状态,确保检测的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定位端11为矩形状的定位块,可以较好防止其旋转偏移的情况出现,所述触碰端12优先为台阶式圆柱体,可根据载波盒导光柱产品的通孔大小做相应的调整。

为了便于检测本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所述定位端11与所述触碰端11之间设置有感应部,所述检测部件通过检测所述感应部的位置,判定所述触碰部件1是否位于预定位置;优选的,所述感应部包括避让槽13,以及在所述避让槽13的预定位置内设置的金属薄片14,所述金属薄片14为所述检测部件提供对所述触碰部件1进行位置信号反馈,在本实施例中对所述避让槽13优选为一种通槽。当导光柱正确安装时,检测部件能够检测到金属薄片14,反之则会检测到金属薄片14两侧的避让槽13,因此本实施例的自动检测装置可以通过分辨避让槽13位于金属薄片14上方或下方,来大致的判断出导光柱的不合格原因是因为安装不到位,还是因为安装过深导致的。可以提供技术人员直观的问题判断,以避免生产中相似问题的再出现。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对所述感应部做出了具体的实施方式,但显然所述感应部还可以是设置于其他部位或能够单独与所述触碰部件动作的感应部件,这样就能通过所述检测部件检测到感应部件,判定所述触碰部件1是否位于预定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以上描述对感应部的具体设置方式进行选择,在此则不对感应部的其他等同实施方式一一赘述。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所述弹性伸缩组件还包括:具有引导槽31的检测座3,所述触碰部件1和所述偏压部件2设置在所述引导槽31内,所述检测座3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其中,所述检测座3是随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而往复运动的,进一步实施优选,所述引导槽31设置方向是对应载波盒导光柱,与检测座运动方向一致,这样就可以带动引导槽31内的弹性伸缩组件准确的与导光柱接触。

如图3所示,为了更好限定触碰部件1的活动范围,以及不让所述触碰部件脱落与检测座外,保证整体结构的配合效果,所述检测座3在所述引导槽31的开口端安装有用于限位所述触碰部件1脱出所述引导槽31的盖板4,所述盖板4上成型有适配所述触碰端12伸出的孔。优选的,所述触碰部件1的定位端11通过所述盖板4限定容置于所述引导槽31内,其触碰端12穿伸于所述孔外。这样就可以在触碰部件压缩时,其触碰端12可以通过孔上下运动,触碰部件复位时,在盖板限位下,触碰端恢复到初始位置,配合有效,动作灵巧。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座5和设置在所述固定座5上的驱动气缸6,所述驱动气缸6具有往复运动的驱动端,通过这个驱动端连接检测座3,为弹性伸缩组件提供工作时的运动力。

以下结合图3,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检测部件的优选实施方式:

所述检测部件对应所述引导槽31设于所述检测座3上的通孔32中,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通孔32为所述检测座3上同轴设置的两个通孔,所述检测部件包括固定套7和设置在固定套内的对射光纤,所述固定套7设置于所述通孔中并面向所述避让槽13位置。这种结构设置,可以为检测部件中对射光纤提供检测平台和检测空间,当引导槽31中的触碰部件1伸缩时,两侧相对的对射光纤会对其感应部实时检测,若检测到感应部上的金属薄片14,则判断导光柱产品的合格,反之不合格。

上述实施方式中,检测部件和检测座3是一体设置,弹性伸缩部件中的触碰部件1能够相对于检测座3相对运动;但所述检测部件不仅限于是设置于检测座上,也可以是固定设置在外置部件上,仅需满足其能够检测到金属薄片14,并且金属薄片14在检测过程中能够与其发生相对运动即可。

同时上述实施方式中给出了检测部件的一种具体结构,即对射光纤,但显然这种结构还可以被其他具有检测功能的检测部件所代替,例如对射光纤也可用单个设置的发射感应器(可以优选为反射光纤)所述代替,通过检测感应部的位置反馈导光柱位置信号;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以上描述对检测部件的具体设置方式进行选择,在此则不对检测部件的其他等同实施方式一一赘述。

金属薄片14也可以替换为能够被检测部件检测到位置的其他零件或结构。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均是采用检测装置来发出检测信号从而检测到感应部的位置,作为一种代替的实施方式,还可以采用感应部来发出检测信号,而检测装置负责提供位置信息的接收。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