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线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9611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的用电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线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导线的使用过程中,导线会出现老化现象,而且由于某些外力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导线外部的绝缘胶皮损坏,出现漏电的情况,给使用者带来危险,所以需要对导线定期进行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其是否漏电,消除安全隐患。

传统的导线漏电检测装置检测导线时,每次检测的导线长度有限,若检测导线过长,则需要分阶段进行检测,增加了检测操作的操作难度,增加了人力的支出,从而增加了人力成本,同时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导线检测装置,其检测的导线长度不受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线检测装置,其包括:

按钮、绝缘触块、漏电感应触块、漏电感应轮、挡轮、壳体、导线滑入槽、电路板和报警器;

壳体带有空腔,且其上开有供导线滑入的导线滑入槽;

按钮从壳体的外部伸入并贯通至壳体的内腔;按钮的底部依次连接绝缘触块、漏电感应触块;按钮被按下后,漏电感应触块的底部与漏电感应轮接触;

挡轮为两个,分别对称布置在漏电感应轮的斜下方,与漏电感应轮围绕成导线容纳空间;

漏电感应触块设置在壳体的空腔内部,与电路板相连;电路板与报警器相连。

更优选地,用于固定所述挡轮中心轴的托板设置有滑槽,且挡轮中心轴至滑槽底部之间安装有弹簧。

更优选地,所述导线检测装置还包括:

设置在壳体外部的把手。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通过漏电感应轮漏电感应触块与电路板的配合使用,使得测试导线的长度没有限制,无需多次进行检测准备工作,降低了检测操作的操作难度,减少了人力的支出,从而减少了人力成本,同时提升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小巧,便于携带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把手10、按钮11、绝缘触块12、漏电感应触块13、漏电感应轮14、挡轮15、弹簧16、壳体17、导线滑入槽17-1、电路板18、报警器1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文件中的上、下、左、右、前和后等方位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而建立的。附图不同,则相应的位置关系也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故不能以此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线检测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把手10、按钮11、绝缘触块12、漏电感应触块13、漏电感应轮14、挡轮15、弹簧16、壳体17、导线滑入槽17-1、电路板18、报警器19。

壳体17带有空腔,且其上开有导线滑入槽17-1。把手10设置在壳体17外部。

按钮11设置壳体17的上方,并从壳体17的外部伸入并贯通至壳体17的内腔;按钮11的底部依次连接绝缘触块12、漏电感应触块13。按钮11被按下后,漏电感应触块13的底部与漏电感应轮14接触。

挡轮15为两个,固定在安装于壳体17空腔底部的支撑架上,且分别对称布置在漏电感应轮14的斜下方,与漏电感应轮14围绕成导线容纳空间。导线100自导线滑入槽17-1滑入,并向上推进进入该导线容纳空间。

为了方便导线100被推进到导线容纳空间,固定挡轮15中心轴的托板设置有滑槽,且挡轮15中心轴至滑槽底部之间可以安装有弹簧16。

漏电感应触块13设置在壳体17的空腔内部,与电路板18相连。电路板18与报警器19相连。报警器设置壳体17的外部,并从壳体17的外部伸入并贯通至壳体17的内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导线100自导线滑入槽17-1滑入,并向上推进进入两个挡轮15与漏电感应轮14围绕成的导线容纳空间内部。按下按钮11,作用力依次作用于绝缘触块12、漏电感应触块13和漏电感应轮14,漏电感应轮14与导线100接触。通过把手10拉动整个导线检测装置,使得整个导线检测装置从导线100一端滑向另一端。

当遇到有漏电情况时,电流会通过漏电感应轮14、漏电感应触块13流向电路板18,继而接通报警器19,报警器19被点亮并蜂鸣,提醒操作人员对漏电之处及时处理。

通过漏电感应轮14、漏电感应触块13与电路板18的配合使用,使得检测导线的长度没有限制,无需多次进行检测准备工作,降低了检测操作的操作难度,减少了人力的支出,从而减少了人力成本,同时提升了生产效率。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实施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精神和范围内,所做的任何等效变化或润饰,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之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内容为标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