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层膜厚检测取点便携样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3663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涂层膜厚检测取点便携样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层膜厚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海洋石油平台及船舶等建造过程中钢板、角钢、槽钢、工字钢和钢管等各种钢材的涂层膜厚检测取点便携样板。



背景技术:

目前,在海洋石油平台及船舶等建造过程中,各种形式的钢材均需要防腐涂装,且业主对涂层膜厚要求很高。现场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现有施工技术及工艺的固有特性,涂层膜厚无法达到高度的均匀一致性。另外,涂层厚度检测属于在较大平面上进行点测量,因此,检验过程中的测量取点容易产生争议,并影响后续涂装施工。且由于油漆施工人员对涂层膜厚测量原则不熟悉,因此,也容易导致无法针对性地喷涂油漆,造成质量隐患。同时,由于涂装检验采用地标准均为国际标准,即使经过培训,现场自检人员仍然难以记住、理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涂层膜厚检测取点便携样板,其不仅规范了涂层膜厚检测取点工作,解决了对钢板、角钢、槽钢、工字钢和钢管等各种钢材的涂层膜厚检测取点问题;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对现场自检人员的培训效率及漆膜厚度测量效率,降低了各方的争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涂层膜厚检测取点便携样板,其特征在于:设有:检测取点样板、检测取点样板的中部靠上侧设有数个检测孔,检测取点样板的一下侧设有角钢、槽钢、工字钢和钢管膜厚检测取点的位置,检测取点样板的另一下侧设有取点位置和取点数量的标明。

所述检测取点样板为长方形透明塑料样板,样板尺寸为:17厘米×15厘米,板厚度为:2毫米。

所述检测孔为直径4厘米的圆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结构简单,便携易用,不仅规范了涂层膜厚检测取点工作,解决了对钢板、角钢、槽钢、工字钢和钢管等各种钢材的涂层膜厚检测取点问题;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对现场自检人员的培训效率及漆膜厚度测量效率,降低了各方的争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角钢上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槽钢上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工字钢上的使用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钢管上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

1.检测取点样板、2.检测孔、3.检测取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设有:检测取点样板1、检测取点样板1的中部靠上侧设有数个检测孔2,检测取点样板1的左下侧设有角钢、槽钢、工字钢和钢管膜厚检测取点3的位置,检测取点样板1的右下侧设有取点位置和取点数量的标明。

上述检测取点样板1为长方形透明塑料样板,样板尺寸为:17厘米×15厘米,板厚度为:2毫米。

上述检测孔2为符合涂装标准的直径4厘米的圆孔。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采用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检测取点样板1背面紧贴于待检测涂层表面,使检测孔2圈出一个直径4厘米、完整的圆形涂层;

第二步:在圈出的圆形涂层上随机测量三个点,取平均值作为该检测孔2处测量点涂层膜厚;

第三步:按照检测取点样板1右下侧取点位置和取点数量的标明,在10平方米涂层范围内选取5个测量点;

第四步:重复上述步骤,在每100平方米涂层选取3个10平方米。

其中,角钢、槽钢、工字钢和钢管等的涂层膜厚度检测取点3的位置参照检测取点样板1左下侧信息指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