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电路板检测机的自动测距及摆正传输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9125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电路板检测机的自动测距及摆正传输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路板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电路板检测机的自动测距及摆正传输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印刷电路板做得越来越细,从而线路也越来越密集,层数也越来越多。传统落后的技术中一般用人工肉眼对印刷电路板进行检测。而现有技术采用电路板检测机对印刷电路板进行检测,其原理是通过采集被测印刷电路板的图像信息与合格的电路板的图像信息进行对比,从而检测出被测印刷电路板是不是合格件,因此用电路板检测机来检测PCB板(即印刷电路板)远比人工测试更加成熟、准确和高效。

现有技术中,在对电路板进行检测时,一般是将电路板直接放到照相机下方,这种方式的效率很低而且很容易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另外有些厂家在照相机检测端前方采用传输装置传输电路板到照相机下方,但是传输装置自动化不高,而照相机在检测电路板时,要求电路板要求有一定的摆放位置,所以还是需要人手去辅助摆正,这无疑是降低了生产效率,同时工人也会比较累。另外,由于要检测的电路板厚薄不一,所以在照相机对电路板,一般要检测电路板的厚度,以防止电路板与照相机之间的测量焦距不准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但是现在采用的方式是采用人手测量,效率很低而且很容易划伤电路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应用于电路板检测机的自动测距及摆正传输机构。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电路板检测机的自动测距及摆正传输机构,所述自动测距及摆正传输机构设置于机架检测端的前端;

所述自动测距及摆正传输机构包括转动辊安装台、自动测距装置和摆正传输装置;

所述自动测距装置设置于所述转动辊安装台上;

所述摆正传输装置用于摆正和往检测端方向传输电路板;

所述自动测距装置包括吊梁和尺寸测量仪,所述吊梁设置于所述转动辊安装台上,所述尺寸测量仪设置于所述吊梁上;

所述尺寸测量仪包括检测轴和测量仪安装座,所述检测轴设置于所述测量仪安装座上,所述测量仪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吊梁上;所述检测轴用于检测电路板的厚度;

所述检测轴下方的后端处还设置有进料红外线检测仪,所述进料红外线检测仪的输出端与所述尺寸测量仪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进料红外线检测仪设置于所述转动辊安装台下方。

优选的,所述摆正传输装置包括数组转动辊轴和摆正装置;

所述数组转动辊轴的两端设置于所述转动辊安装台上,数组转动辊轴等间距分隔开;所述数组转动辊轴之间通过皮带实现相互同步转动;

所述摆正装置包括数组滚筒摆正组件、数组横向传输组件和同步抬升组件;

所述滚筒摆正组件设置于所述转动辊安装台一侧上,所述滚筒摆正组件至少设置有四个,分别设置于数组转动辊轴之间;所述滚筒摆正组件与电路板之间为滚动摩擦;

所述横向传输组件设置于所述同步抬升组件上,并设置于所述数组转动辊之间;所述横向传输组件用于往检测端输送电路板;

所述同步抬升组件设置于所述转动辊安装台下方,用于抬升和下降所述横向传输组件。

优选的,所述数组辊轴之间设置有挡板;

所述数组转动辊轴包括第一辊轴、第二辊轴、第三辊轴、第四辊轴、第五辊轴、第六辊轴和第七辊轴;

所述第一辊轴、第二辊轴和第三辊轴设置于所述第四辊轴的前端;所述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之间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二辊轴和第三辊轴之间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一侧中部设置有U型缺口;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设置于所述转动辊安装台上;

所述第一辊轴、第二辊轴、第三辊轴、第四辊轴、第五辊轴、第六辊轴和第七辊轴的两端设置与所述转动辊安装台上,相互之间用皮带实现同步转动;

所述进料红外线检测仪设置于第二辊轴和第三辊轴之间,其光线发出端穿过所述U型缺口,由转动辊安装台底部射向转动辊安装台顶部。

优选的,所述第三辊轴、第四辊轴、第五辊轴、第六辊轴和第七辊轴之间均设置有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的一侧设置有锯齿形间隙,所述第三挡板安装于所述转动辊安装台上;

所述横向传输组件至少设置有上下两层横排滚轮,所述滚轮的转动轴的两端设置于两个滚轮板之间;所述上下两层横排滚轮错开分布;还设置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按顺序依照依次缠绕上层滚轮、下层滚轮和上层滚轮;所述上层滚轮设置于所述锯齿形间隙当中;所上下两层滚轮由电机和所述传动带带动其滚动而实现同步运动,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两个滚轮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同步抬升组件包括气缸、抬升板和气缸安装板;

所述气缸安装板置于所述转动辊安装台下方并与所述转动辊安装台固定连接;

所述气缸设置于气缸安装板上,其活塞杆与所述抬升板连接;

所述滚轮板设置于所述抬升板上,并与所述抬升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滚筒摆正组件设置于所述转动辊安装台的左侧;所述滚筒摆正组件包括至少四个滚筒和滚筒安装座;

所述滚筒按安装座呈“h”形,包括上滚筒安装板、下滚筒安装板、滚筒侧板和滚筒把手;

所述上滚筒安装板和下滚筒安装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滚筒侧板的上端和下端并置于滚筒侧板的同一侧;所述滚筒把手设置于所述滚筒侧板的另一侧下端;

所述滚筒把手设置有通孔;用螺杆穿过所述通孔将所述滚筒安装座固定在所述转动辊安装台上;

所述滚筒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上滚筒安装板上,所述滚筒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下滚筒安装板上,所述滚筒分别垂直于所述上滚筒安装板和下滚筒安装板且分别平行。

优选的,所述吊梁设置于所述第一辊轴与所述第二辊轴之间并置于所述第一挡板上方;

所述第六辊轴与所述第七辊轴之间设置有出料红外线检测仪,所述出料红外线检测仪设置于所述转动辊安装台的下方并安装于所述转动辊安装台上;

所述第六辊轴与所述第七辊轴之间的所述第三挡板一侧设有长锯齿形缺口,所述出料红外线检测仪的光线发出端穿过所述长锯齿形缺口,由转动辊安装台底部射向转动辊安装台顶部。

优选的,第一辊轴上装有左第一带轮和右第一带轮;第二辊轴上装有左第二带轮和右第二带轮;第三辊轴上装有左第三带轮和右第三带轮;第四辊轴上装有左第四带轮和右第四带轮;第五辊轴上装有左第五带轮和右第五带轮;第六辊轴上装有左第六带轮和右第六带轮;第七辊轴上装有左第七带轮和右第七带轮;所述左第一带轮、左第二带轮、左第三带轮、左第四带轮、左第五带轮、左第六带轮和左第七带轮同为一侧,所述右第一带轮、右第二带轮、右第三带轮、右第四带轮、右第五带轮、右第六带轮和右第七带轮同为一侧;

第一皮带套在所述左第一带轮和所述左第二带轮上,第二皮带套在所述右第二带轮和所述右第三带轮上,第三皮带套在所述左第三带轮和左第四带轮上,第四皮带套在所述右第四带轮和所述右第五带轮上,第五皮带套在所述左第五带轮和所述左第六带轮上,第六皮带套在所述右第六带轮和所述右第六带轮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有所述尺寸测量仪自动检测到电路板的厚度,不用人手测量,检测结果更加精确,也不会伤到电路板,同时也加快了生产效率。所述摆正传输装置自动摆正电路板,而不用人手去将电路板放到检测端下方,也能加快了生产效率,减轻了操作工人的生产负担。数组转动辊往检测端方向滚动从而使得所述电路板往所述检测端方向移动。所述同步抬升组件能够一次性将所述横向传输组件实现同步抬升和同步下降,不会导致电路板在传输时出现上下摆放不平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板检测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测距及摆正传输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测距及摆正传输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同步抬升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向传输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测距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滚筒摆正组件摆正块结构示意图。

其中:转动辊安装台1,自动测距装置2,摆正传输装置3,进料红外线检测仪4,出料红外线检测仪5,吊梁21,尺寸测量仪22,检测轴221,测量仪安装座222,摆正装置31,滚筒摆正组件311,横向传输组件312,同步抬升组件313,第一辊轴321,第二辊轴322,第三辊轴323,第四辊轴324,第五辊轴325,第六辊轴326,第七辊轴327,第一挡板33,第二挡板34,U型缺口341,第三挡板35,锯齿形间隙351,上层滚轮3121,下层滚轮3122,滚轮板3123,电机3124,传动带3125,气缸3131,抬升板3132,气缸安装板3133,滚筒3111,上滚筒安装板3112,下滚筒安装板3113,滚筒侧板3114,滚筒把手3115,长锯齿形缺口351,左第一带轮3211,右第一带轮3212,左第二带轮3221,右第二带轮3222,左第三带轮3231,右第三带轮3232,左第四带轮3241,右第四带轮3242,左第五带轮3251,右第五带轮3252,左第六带轮3261,右第六带轮3262,左第七带轮3271,右第七带轮3272,第一皮带61,第二皮带62,第三皮带63,第四皮带64,第五皮带65,第六皮带6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应用于电路板检测机的自动测距及摆正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测距及摆正传输机构设置于机架检测端的前端;

所述自动测距及摆正传输机构包括转动辊安装台1、自动测距装置2和摆正传输装置3;

所述自动测距装置2设置于所述转动辊安装台1上;

所述摆正传输装置3用于摆正和往检测端方向传输电路板;

所述自动测距装置2包括吊梁21和尺寸测量仪22,所述吊梁21设置于所述转动辊安装台1上,所述尺寸测量仪22设置于所述吊梁21上;

所述尺寸测量仪22包括检测轴221和测量仪安装座222,所述检测轴221设置于所述测量仪安装座222上,所述测量仪安装座222设置于所述吊梁21上;所述检测轴221用于检测电路板的厚度;

所述检测轴221下方的后端处还设置有进料红外线检测仪4,所述进料红外线检测仪4的输出端与所述尺寸测量仪22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进料红外线检测仪4设置于所述转动辊安装台1下方。

操作工人将电路板放到所述摆正传输装置3上,所述摆正传输装置3往检测端传输电路板,当电路板遮挡住所述进料红外线检测仪4的光线时,这时表明电路板正处于所述尺寸测量仪22下方,同时的,所述尺寸测量仪22的检测轴221往下伸,检测电路板的厚度,符合尺寸要求的继续往检测端方向输送,不符合尺寸要求的操作工人将其拿起。后所述摆正传输装置3摆正电路板,接着再往检测端方向继续输送电路板。由于有所述尺寸测量仪22自动检测到电路板的厚度,不用人手测量,检测结果更加精确,也不会伤到电路板,同时也加快了生产效率。所述摆正传输装置3自动摆正电路板,而不用人手去将电路板放到检测端下方,也能加快了生产效率,减轻了操作工人的生产负担。

更进一步的,所述摆正传输装置3包括数组转动辊轴和摆正装置31;

所述数组转动辊轴的两端设置于所述转动辊安装台1上,数组转动辊轴等间距分隔开;所述数组转动辊轴之间通过皮带实现相互同步转动;

所述摆正装置31包括数组滚筒摆正组件311、数组横向传输组件312和同步抬升组件313;

所述滚筒摆正组件311设置于所述转动辊安装台1一侧上,所述滚筒摆正组件311至少设置有四个,分别设置于数组转动辊轴之间;所述滚筒摆正组件311与电路板之间为滚动摩擦;

所述横向传输组件312设置于所述同步抬升组件313上,并设置于所述数组转动辊之间;所述横向传输组件312用于往检测端输送电路板;

所述同步抬升组件313设置于所述转动辊安装台1下方,用于抬升和下降所述横向传输组件312。

当电路板放在所述摆正传输装置3上并检测完电路板厚度之后,这时同步抬升组件313将所述电路板顶起,同时的,所述横向传输组件312往所述滚筒摆正组件311方向滚动,从而带动所述电路板往所述滚筒摆正组件311方向运动。在碰到所述滚筒摆正组件311时,所述电路板的侧边在竖向滚筒的圆滑曲面进行滑动,能够容易摆正电路板,也因此不会划伤电路板的侧边,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边对正所述滚筒摆正组件311,同时同步抬升组件313下降,带动所述横向传输组件312向下移动。数组转动辊往检测端方向滚动从而使得所述电路板往所述检测端方向移动。所述同步抬升组件313能够一次性将所述横向传输组件312实现同步抬升和同步下降,不会导致电路板在传输时出现上下摆放不平的问题。

更进一步的,所述数组辊轴之间设置有挡板;

所述数组转动辊轴包括第一辊轴321、第二辊轴322、第三辊轴323、第四辊轴324、第五辊轴325、第六辊轴326和第七辊轴327;

所述第一辊轴321、第二辊轴322和第三辊轴323设置于所述第四辊轴324的前端;所述第一辊轴321和第二辊轴322之间设置有第一挡板33,所述第二辊轴322和第三辊轴323之间设置有第二挡板34;所述第二挡板34一侧中部设置有U型缺口341;所述第一挡板33和所述第二挡板34设置于所述转动辊安装台1上;

所述第一辊轴321、第二辊轴322、第三辊轴323、第四辊轴324、第五辊轴325、第六辊轴326和第七辊轴327的两端设置与所述转动辊安装台1上,相互之间用皮带实现同步转动;

所述进料红外线检测仪4设置于第二辊轴322和第三辊轴323之间,其光线发出端穿过所述U型缺口341,由转动辊安装台1底部射向转动辊安装台1顶部。

所述第一辊轴321、第二辊轴322、第三辊轴323、第四辊轴324、第五辊轴325、第六辊轴326和第七辊轴327的相互同步转动,因为距离较长,可以覆盖上尺寸检测和摆正传输功能。同时的,实现同步的好处是能够连续不断地带动电路板往检测端方向移动,加快传输效率。所述进料红外线检测仪4设置在所述第二辊轴322与第三辊轴323之间时,在电路板一遮挡到进料红外线检测仪4的光线,保证尺寸测量仪22能够立马检测到电路板的厚度。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辊轴323、第四辊轴324、第五辊轴325、第六辊轴326和第七辊轴327之间均设置有第三挡板35;所述第三挡板35的一侧设置有锯齿形间隙351,所述第三挡板35安装于所述转动辊安装台1上;

所述横向传输组件312至少设置有上下两层横排滚轮,所述滚轮的转动轴的两端设置于两个滚轮板3123之间;所述上下两层横排滚轮错开分布;还设置有传动带3125;所述传动带3125按顺序依照依次缠绕上层滚轮3121、下层滚轮3122和上层滚轮3121;所述上层滚轮3121设置于所述锯齿形间隙351当中;所上下两层滚轮由电机3124和所述传动带3125带动其滚动而实现同步运动,所述电机3124设置于所述两个滚轮板3123之间。

当所述电路板被所述横向传输组件312带动其移动时,所述第三挡板35能够防止其掉落到所述转动辊安装台1下方。另外,由于所述同步抬升组件313需要将所述横向传输组件312顶起和下降,所述按顺序依照按照上层滚轮3121、下层滚轮3122和上层滚轮3121的方式缠绕时,所述传动带3125能够在被抬升和下降时不会卡在所述第三挡板35上,从而防止其电机3124被烧坏。

更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同步抬升组件313包括气缸3131、抬升板3132和气缸安装板3133;

所述气缸安装板3133置于所述转动辊安装台1下方并与所述转动辊安装台1固定连接;

所述气缸3131设置于气缸安装板3133上,其活塞杆与所述抬升板3132连接;

所述滚轮板3123设置于所述抬升板3132上,并与所述抬升板3132固定连接。

因为采用气缸传动时,气缸的原理和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维护,而且输出力大,可以有效将所述横向传输组件312托起,同时,气缸的适应性强,具有防水防尘能力,可以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气缸传动的传动动作迅速而且反应快,因为在检测电路板时,需要拍照检测,常常拍照时间都是差不多固定,所以,气缸动作块,前期传输花费的时间就少,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气缸传动精度较高,可以将所述横向传输组件312托起到精确的位置,而不会发生错位。

更进一步的,所述滚筒摆正组件311设置于所述转动辊安装台1的左侧;所述滚筒摆正组件311包括至少四个滚筒3111和滚筒安装座;

所述滚筒按安装座呈“h”形,包括上滚筒安装板3112、下滚筒安装板3113、滚筒侧板3114和滚筒把手3115;

所述上滚筒安装板3112和下滚筒安装板3113分别设置于所述滚筒侧板3114的上端和下端并置于滚筒侧板3114的同一侧;所述滚筒把手3115设置于所述滚筒侧板3114的另一侧下端;

所述滚筒把手3115设置有通孔;用螺杆穿过所述通孔将所述滚筒安装座固定在所述转动辊安装台1上;

所述滚筒3111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上滚筒安装板3112上,所述滚筒3111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下滚筒安装板3113上,所述滚筒3111分别垂直于所述上滚筒安装板3112和下滚筒安装板3113且分别平行。

设置有至少四个滚筒时,可以在所述电路板传输时,为其提供全程提供导向和方便摆正电路板。

更进一步的,所述吊梁21设置于所述第一辊轴321与所述第二辊轴322之间并置于所述第一挡板33上方;

所述第六辊轴326与所述第七辊轴327之间设置有出料红外线检测仪5,所述出料红外线检测仪5设置于所述转动辊安装台1的下方并安装于所述转动辊安装台1上;

所述第六辊轴326与所述第七辊轴327之间的所述第三挡板35一侧设有长锯齿形缺口351,所述出料红外线检测仪5的光线发出端穿过所述长锯齿形缺口351,由转动辊安装台1底部射向转动辊安装台1顶部。

所述吊梁21设置于所述第一辊轴321与所述第二辊轴322之间并置于所述第一挡板33上方时,表明所述尺寸测量仪22处于所述进料红外线检测仪4的前方,保障所述尺寸测量仪22能够检测到电路板的厚度。另外,还设置有出料红外线检测仪5,当电路板遮挡所述出料红外线检测仪5时,表明电路板进行摆正和传输的步骤即将完成,以方便进入检测端开始进行检测工序。

更进一步的,第一辊轴321上装有左第一带轮3211和右第一带轮3212;第二辊轴322上装有左第二带轮3221和右第二带轮3222;第三辊轴323上装有左第三带轮3231和右第三带轮3232;第四辊轴324上装有左第四带轮3241和右第四带轮3242;第五辊轴325上装有左第五带轮3251和右第五带轮3252;第六辊轴326上装有左第六带轮3261和右第六带轮3262;第七辊轴327上装有左第七带轮3271和右第七带轮3272;所述左第一带轮3211、左第二带轮3221、左第三带轮3231、左第四带轮3241、左第五带轮3251、左第六带轮3261和左第七带轮3271同为一侧,所述右第一带轮3212、右第二带轮3222、右第三带轮3232、右第四带轮3242、右第五带轮3252、右第六带轮3262和右第七带轮3272同为一侧;

第一皮带61套在所述左第一带轮3211和所述左第二带轮3221上,第二皮带62套在所述右第二带轮3222和所述右第三带轮3232上,第三皮带63套在所述左第三带轮3231和左第四带轮3241上,第四皮带64套在所述右第四带轮3242和所述右第五带轮3252上,第五皮带65套在所述左第五带轮3251和所述左第六带轮3261上,第六皮带66套在所述右第六带轮3262和所述右第六带轮3262上。

当所述第七辊轴327为主动轴时,通过所述第六皮带66就能够将动力传导到所述第六辊轴326,带动所述第六辊轴326转动,接着经过所述第五皮带65将动力传导到所述第五辊轴325,带动第五辊轴325转动,再接着经过所述第四皮带64将动力传导到所述第四辊轴324,带动第四辊轴324转动;经过所述第三皮带63将动力传导到所述第三辊轴323,带动第三辊轴323转动;经过所述第二皮带62将动力传导到所述第二辊轴322,带动第二辊轴322转动,最后经过第一皮带61将动力传导到所述第一辊轴321,带动第一辊轴321转动。只要所述第七辊轴327转动,就能带动所述第一辊轴321、第二辊轴322、第三辊轴323、第四辊轴324、第五辊轴325和第六辊轴326实现同步转动,从而电路板在其上能够连续不断被传输,而且动作同步。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